集运 | 船公司正缓缓拾起收割的镰刀!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集运 | 船公司正缓缓拾起收割的镰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一、上海航运交易所集运SCFI指数或有失真,近几周看似价格小幅向上,现货价格早已惊涛骇浪,并大幅超越表观数据,当下货代超额收益显著。 二、 近期欧美线持续爆仓,大量货柜依旧无法按时出货,9月开始的圣诞出货旺季即将到来,关键是10月开始船公司又要酝酿新一轮的2022年约价谈判,预计船公司会大幅提升约价,和货代重新分配利润空间。 三、2022集运运价高位运行: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中国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之前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领导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结论是个别区域的疫情缓解,是无法改变全球集运供需矛盾的,2022年运费大概率维持高位。 投资建议: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时船公司预计会大幅抬升始于10月谈判的2022年合约价格,依据群体、合作紧密度不同,整体价格会是去年的2-3倍,覆盖30%的全年出运量(各家公司覆盖率会有差距),行业继续改善已是大概率事件!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H)、东方海外、海丰国际等。 评论 上海航交所2021年8月20日公布了上海出口主要航线的SCFI指数(即现货运价,根据每周从会员货代单位收集上来的现货价格汇总整理): 如果出口客户以为这个指数真的反应了市场实际现货价格,并以此为参照想拿到舱位,估计货代只能遗憾的通知你:“真没有!”;那经历了疫情阶段的运价暴涨后的集运市场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分析可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欧洲、地中海航线:小柜价格介于9000-11000 USD/TEU,比刚刚我们看到的价格高出2000-3000美金。 美西航线:大柜价格介于13000-14000 USD/FEU,比指数高出8000-10000 USD/FEU。 美东航线:大柜价格介于18000-22000 USD/FEU,比指数同样高出8000-1000 USD/FEU。 这是什么概念呢?即某货代能按SCFI指数价格马上拿到舱位,那么后面的差价基本都是转手卖掉的利润,而当前SCFI指数无法反应市场价格的原因在于: 当前市场变化太快; 官方都盯着海运价格,货代钱都赚到了,压根没必要反馈真实价格给航交所! 所以,当前SCFI指数已失真,近几周看似价格小幅向上,现货价格早已惊涛骇浪,伴随8月之后圣诞出货和签约季的到来,船公司早已“谋定”,缺的只是“后动”。 行业中有实力的货代背靠大货主,通常不会在现货市场上大量拿舱位,实际则是每年和船公司谈个约价,而谈判的时间点大致为: 欧洲、地中海线:每年的10月到次年1月,商谈次年长约价,至于这个约有多长,如何制订浮动条款?则是双方的博弈; 美西、美东线:少部分在10月到12月,大部分合同敲定是次年的1月到4月; 2021年的约价自然远低于日益上涨的现货,依据彼时市场价格和双方心态,我们推测实际约价和以当前市场价出售舱位的获利情况为: 欧洲、地中海线:全年约价在2000 USD/TEU,现在卖出去的价差是7000-9000美金; 美西线:全年约价在3800 USD/FEU,卖出去赚10000美金左右。 美东线:全年约价在5000 USD/FEU,卖出去获利13000-17000美金; 船公司买船、租船、调箱、协调港口等一顿复杂操作,忙来忙去,最后利润被轻资产的货代拿走不少,这也是行业特征决定的; 首先,2020.10-2021.4签约阶段,船公司也不清楚疫情会持续,也不知道后来这么多变异,各种疫苗全球覆盖,大概率会想疫情逐步缓解,落袋为安的思路让其根据彼时市场价格锁定了约价,忆苦思甜,毕竟行业苦了太久,能卖到这个价格已经很好了;其次,大货代有长期客户和货量保障,船公司也需要舱底货保障全船装载率; 当前欧美线持续爆仓,大量货柜依旧无法按时出货,9月开始的圣诞出货旺季即将到来,关键是10月开始船公司又要酝酿新一轮的2022年约价谈判,那么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疫情短期是看不到结束,船公司会怎么制订策略呢?答案显然是船公司会大幅胜出,拿回失落的蛋糕,即和货代重新分配利润空间,其原因在于: 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市场价格远高于2020年底,欧地线高了5倍;美西、美东线高了4倍;约价水涨船高是必然,对于船公司来说,按照现在市场价打个对折给货代,约价比去年高一倍还多; 保障舱位,货代割爱:签约意味着舱位保障,疫情下大货代也要保障下游直客的常年出货需求,让渡部分利润几乎是必然; 2021年的经验:中短期看不到运价回落的空间,2022依旧会是集运大年。 我们认同当前行业从业者的主流判断,2022年集运的价格会依旧强势并极有可能超预期,其原因在于本轮集运的供需改善源于疫情席卷全球后: 中国疫情处置得当:生产供应链恢复优于海外,大量出口订单回流国内,这种状态中期不会结束,中国距离欧美、亚非拉的运距都很长,利于吸纳运力; 全球疫情导致船舶、码头、内陆集疏运的周转效率远低于常态,叠加欧美国家的码头、物流行业罢工频发,这种情况加剧了运力、集装箱资源的消耗,供给进一步收缩; 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就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领导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从宏观角度来看,欧美国家货币宽松政策未变,国内疫情控制不利,消费品从中国进口需求依旧旺盛;放眼中国,制造业升级如火如荼开展,各类原材料、设备进口和大宗品价格同步强势,BDI也追随集运价格再次大幅反弹。 至于市场担忧的“继续涨价,影响出口”,其实在2021年的现实模型中已被证伪,价格上涨从来就没有停过,集运行业是全球竞争,各国官方无法指导海外船公司,自家船公司不涨,别人涨!货代涨!只会让利润白白流失到其它主体中,一切都是供需所决定的,譬如上述2021年美线现货、约价差远远高于欧线,不会有货代慈悲为怀,用成本加成的方式去制定价格,体恤客户的。所以,目前国内船公司只能做到“涨价不带头,涨幅很合理”!(有人问船公司可不可以不涨?当然不能,万一若干年后行业下行,全靠现在吃饱喝足积攒的老本,出去揍人!) 投资建议 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时船公司预计会大幅抬升始于10月谈判的2022年合约价格,依据群体、合作紧密度不同,整体价格会是去年的2-3倍,覆盖30%的全年出运量(各家公司覆盖率会有差距),行业继续改善已是大概率事件! 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H,3Q环比2Q改善,2021年900亿+)、东方海外(已创新高)、海丰国际等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传染疫情等系统性风险; 2、集运需求低于预期; 3、集运运价不及预期。 国信交运&中小盘团队 姜明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10004) 邮箱:jiangming2@guosen.com.cn 黄盈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10003) 邮箱:huangying4@guosen.com.cn 罗丹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0060003) 邮箱:luodan4@guosen.com.cn 曾凡喆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30003) 邮箱:zengfanzhe@guosen.com.cn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姜明交运中小盘精选)发布内容仅供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微信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微信号不是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任何完整研究观点应以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微信号发布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核心观点: 一、上海航运交易所集运SCFI指数或有失真,近几周看似价格小幅向上,现货价格早已惊涛骇浪,并大幅超越表观数据,当下货代超额收益显著。 二、 近期欧美线持续爆仓,大量货柜依旧无法按时出货,9月开始的圣诞出货旺季即将到来,关键是10月开始船公司又要酝酿新一轮的2022年约价谈判,预计船公司会大幅提升约价,和货代重新分配利润空间。 三、2022集运运价高位运行: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中国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之前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领导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结论是个别区域的疫情缓解,是无法改变全球集运供需矛盾的,2022年运费大概率维持高位。 投资建议: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时船公司预计会大幅抬升始于10月谈判的2022年合约价格,依据群体、合作紧密度不同,整体价格会是去年的2-3倍,覆盖30%的全年出运量(各家公司覆盖率会有差距),行业继续改善已是大概率事件!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H)、东方海外、海丰国际等。 评论 上海航交所2021年8月20日公布了上海出口主要航线的SCFI指数(即现货运价,根据每周从会员货代单位收集上来的现货价格汇总整理): 如果出口客户以为这个指数真的反应了市场实际现货价格,并以此为参照想拿到舱位,估计货代只能遗憾的通知你:“真没有!”;那经历了疫情阶段的运价暴涨后的集运市场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分析可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欧洲、地中海航线:小柜价格介于9000-11000 USD/TEU,比刚刚我们看到的价格高出2000-3000美金。 美西航线:大柜价格介于13000-14000 USD/FEU,比指数高出8000-10000 USD/FEU。 美东航线:大柜价格介于18000-22000 USD/FEU,比指数同样高出8000-1000 USD/FEU。 这是什么概念呢?即某货代能按SCFI指数价格马上拿到舱位,那么后面的差价基本都是转手卖掉的利润,而当前SCFI指数无法反应市场价格的原因在于: 当前市场变化太快; 官方都盯着海运价格,货代钱都赚到了,压根没必要反馈真实价格给航交所! 所以,当前SCFI指数已失真,近几周看似价格小幅向上,现货价格早已惊涛骇浪,伴随8月之后圣诞出货和签约季的到来,船公司早已“谋定”,缺的只是“后动”。 行业中有实力的货代背靠大货主,通常不会在现货市场上大量拿舱位,实际则是每年和船公司谈个约价,而谈判的时间点大致为: 欧洲、地中海线:每年的10月到次年1月,商谈次年长约价,至于这个约有多长,如何制订浮动条款?则是双方的博弈; 美西、美东线:少部分在10月到12月,大部分合同敲定是次年的1月到4月; 2021年的约价自然远低于日益上涨的现货,依据彼时市场价格和双方心态,我们推测实际约价和以当前市场价出售舱位的获利情况为: 欧洲、地中海线:全年约价在2000 USD/TEU,现在卖出去的价差是7000-9000美金; 美西线:全年约价在3800 USD/FEU,卖出去赚10000美金左右。 美东线:全年约价在5000 USD/FEU,卖出去获利13000-17000美金; 船公司买船、租船、调箱、协调港口等一顿复杂操作,忙来忙去,最后利润被轻资产的货代拿走不少,这也是行业特征决定的; 首先,2020.10-2021.4签约阶段,船公司也不清楚疫情会持续,也不知道后来这么多变异,各种疫苗全球覆盖,大概率会想疫情逐步缓解,落袋为安的思路让其根据彼时市场价格锁定了约价,忆苦思甜,毕竟行业苦了太久,能卖到这个价格已经很好了;其次,大货代有长期客户和货量保障,船公司也需要舱底货保障全船装载率; 当前欧美线持续爆仓,大量货柜依旧无法按时出货,9月开始的圣诞出货旺季即将到来,关键是10月开始船公司又要酝酿新一轮的2022年约价谈判,那么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疫情短期是看不到结束,船公司会怎么制订策略呢?答案显然是船公司会大幅胜出,拿回失落的蛋糕,即和货代重新分配利润空间,其原因在于: 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市场价格远高于2020年底,欧地线高了5倍;美西、美东线高了4倍;约价水涨船高是必然,对于船公司来说,按照现在市场价打个对折给货代,约价比去年高一倍还多; 保障舱位,货代割爱:签约意味着舱位保障,疫情下大货代也要保障下游直客的常年出货需求,让渡部分利润几乎是必然; 2021年的经验:中短期看不到运价回落的空间,2022依旧会是集运大年。 我们认同当前行业从业者的主流判断,2022年集运的价格会依旧强势并极有可能超预期,其原因在于本轮集运的供需改善源于疫情席卷全球后: 中国疫情处置得当:生产供应链恢复优于海外,大量出口订单回流国内,这种状态中期不会结束,中国距离欧美、亚非拉的运距都很长,利于吸纳运力; 全球疫情导致船舶、码头、内陆集疏运的周转效率远低于常态,叠加欧美国家的码头、物流行业罢工频发,这种情况加剧了运力、集装箱资源的消耗,供给进一步收缩; 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就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领导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从宏观角度来看,欧美国家货币宽松政策未变,国内疫情控制不利,消费品从中国进口需求依旧旺盛;放眼中国,制造业升级如火如荼开展,各类原材料、设备进口和大宗品价格同步强势,BDI也追随集运价格再次大幅反弹。 至于市场担忧的“继续涨价,影响出口”,其实在2021年的现实模型中已被证伪,价格上涨从来就没有停过,集运行业是全球竞争,各国官方无法指导海外船公司,自家船公司不涨,别人涨!货代涨!只会让利润白白流失到其它主体中,一切都是供需所决定的,譬如上述2021年美线现货、约价差远远高于欧线,不会有货代慈悲为怀,用成本加成的方式去制定价格,体恤客户的。所以,目前国内船公司只能做到“涨价不带头,涨幅很合理”!(有人问船公司可不可以不涨?当然不能,万一若干年后行业下行,全靠现在吃饱喝足积攒的老本,出去揍人!) 投资建议 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时船公司预计会大幅抬升始于10月谈判的2022年合约价格,依据群体、合作紧密度不同,整体价格会是去年的2-3倍,覆盖30%的全年出运量(各家公司覆盖率会有差距),行业继续改善已是大概率事件! 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H,3Q环比2Q改善,2021年900亿+)、东方海外(已创新高)、海丰国际等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传染疫情等系统性风险; 2、集运需求低于预期; 3、集运运价不及预期。 国信交运&中小盘团队 姜明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10004) 邮箱:jiangming2@guosen.com.cn 黄盈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10003) 邮箱:huangying4@guosen.com.cn 罗丹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0060003) 邮箱:luodan4@guosen.com.cn 曾凡喆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30003) 邮箱:zengfanzhe@guosen.com.cn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姜明交运中小盘精选)发布内容仅供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微信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微信号不是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任何完整研究观点应以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微信号发布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