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生产暂受累,价格急下行——2021年6月PMI数据点评

生产暂受累,价格急下行——2021年6月PMI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生产暂受累,价格急下行——2021年6月PMI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德礼/张璐 6月官方制造业PMI 50.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3.5,综合PMI产出指数52.9,和前值相比分别回落0.1、1.7和1.3。6月官方PMI回落,受重大节日前停产限产和安全检查面扩大、广东地区出现疫情等暂时性因素影响。7月开始它们对制造业生产和服务业消费的压制或将趋于减弱,因而不宜夸大中国经济已经走弱的观念。同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起到了显著成效,6月PMI各项价格指标皆显著回落,并带动小型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企业原材料补库意愿提升,对于缓和非制造业的成本压力也起到了明显作用。此外,建筑业连续保持较高景气对于基建投资有积极预示。 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6月制造业生产指标全线走弱。6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并超过季节性均值,表明制造业内需不弱;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3个月回落,美欧生产恢复、前期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正在体现;采购量指数、生产指数和进口指数等生产指标全线走弱。我们认为,6月制造业生产弱,既有芯片供应短缺、电力供应不足这些偏中长期因素的影响,也和重大节日前停工停产、安全检查力度加大这些短期因素有关。7月开始这些短期因素对生产的压制大概率会减弱,且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在节后有望加码,企业生产将更多取决于需求情况。 第二,6月价格指数高位大幅下滑。根据制造业PMI出厂价格指数和PPI环比的规律性,我们估算6月PPI同比或从9%回落至8.6%。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一是,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所好转,加大了采购和生产的力度。二是,对企业原材料补库产生了正面推动。三是,带动非制造业PMI的投入品价格指数显著回落,有助于缓和非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进而向销售价格传导。 第三,6月非制造业扩张有所放缓。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下降,主要是服务业在拖累。究其原因:一是因广东出现疫情;二是五一长假出行需求增加,航空运输、住宿、餐饮这些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高,而PMI属于环比指标,高基数下这几个行业6月的商务活动指数降到50以下。随着广东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基数效应也趋于减弱,后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望回升。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前值持平,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大幅下降,显著受益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从建筑业连续2个月处于高景气水平来看,基建投资持续低迷的形势或有一定缓解。 6月官方制造业PMI 50.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3.5,综合PMI产出指数52.9,和前值相比分别回落0.1、1.7和1.3。分项指数显示,制造业供需两端一降一升,进出口都有所走弱,价格指数高位大幅回落;非制造业复苏有所放缓,或主要与短期扰动有关。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6月制造业内需较强,外需进一步减弱。6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从51.3小幅回升到51.5,考虑到2010-2019年这10年中,除2014年和2017年外的另外8年,6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都低于当年5月,因此今年6月制造业内需不弱。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8.3下滑到48.1,已连续3个月回落,美欧生产恢复、前期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正在体现。 生产指标全线走弱。制造业PMI采购量指数从51.9小幅下降到51.7,生产指数从52.7大幅回落到51.9;而进口指数从前值50.9下降到6月的49.7,回到荣枯线下。这表明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涨之后,制造业企业对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采购有所收缩。 在6月压制企业生产的部分短期因素消退后,制造业PMI生产指数有望回升。6月制造业生产弱,既有芯片供应短缺、电力供应不足这些偏中期因素的影响,也与重大节日前停工停产、安全检查力度加大这些短期因素有关。7月开始这些短期因素对生产的压制大概率会减弱,且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在节后有望继续,企业生产将更多取决于需求情况。 目前,房地产和出口这两大推动中国经济疫后快速复苏的动能有所减弱,但考虑到欧美复工复产推动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向上游迁移,以及房地产投资逐渐进入竣工周期,这两大增长动能的减速也是逐步的。财政发力节奏后置有望给下半年的基建投资带来一定推升,且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都仍有恢复空间。综合来看,各项增长动能从分化走向收敛,形成向上(制造业和消费)和向下(房地产和出口)的两股力量,这使得中国经济在见顶后不会快速回落,呈现“见顶巩固”之势。在此背景下,制造业生产虽然已过了最景气阶段,但因需求有韧性,叠加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在节后有望加码,后续生产或将较6月出现好转。 第二,6月价格指数高位回落。5月国常会连续3次关注大宗商品涨价,并要求保供稳价,国内工业大宗价格出现一轮调整。这些政策的影响在6月官方制造业PMI中体现得很明显,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72.8下滑到61.2,出厂价格指数从60.6下滑到51.4。根据制造业PMI出厂价格指数和PPI环比的规律性,我们估算6月PPI同比或将小幅回落至8.6%。 分行业看,国际油价持续创年内新高,带动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都继续回升。除此以外的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都明显回落,大部分行业的出厂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尤其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都回落到收缩区间。 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一是,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所好转,其采购量指数从48.2回升到49.6、生产指数从49.6回升到49.7,PMI指数也从48.8提高到49.1。二是,原材料库存指数从47.7提高到48.0,对企业原材料补库有正面推动。三是,带动非制造业PMI的投入品价格指数从57.7回落到53.4,有助于缓和非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进而稳定向销售价格传导。 第三,6月非制造业扩张有所放缓。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5月下降1.7,主要是服务业在拖累,它的商务活动指数从54.3下降到52.3。究其原因:一是广东出现疫情;二是五一长假出行需求增加,航空运输、住宿、餐饮这些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攀高,而PMI属于环比指标,高基数下这几个行业6月的商务活动指数降到50以下。随着广东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基数效应也趋于减弱,后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望回升。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60.1,和前值持平。6月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从73.6大幅下降到51.7,主要受益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从建筑业连续2个月处于高景气来看,基建投资持续低迷的形势或有一定缓解。 总的来说,6月官方PMI回落,受重大节日前停产限产和安全检查面扩大、广东地区出现疫情等短期因素影响,7月开始它们对制造业生产和服务业消费的压制将趋于减弱,因而不宜夸大中国经济已经走弱的观念。同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起到了显著成效,6月PMI各项价格指标皆显著回落,并带动小型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企业原材料补库意愿提升,对于缓和非制造业的成本压力也起到了明显作用。此外,建筑业连续保持较高景气对于基建投资有积极预示。 往期报告: 企业盈利的量价支撑略有减弱——2021年5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经济进入筑顶阶段——2021年5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实体融资需求弱化——2021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同比触顶——2021年5月物价数据点评 出口结构在转变——2021年5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胀冲高时——2021年5月中国经济数据前瞻 正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反馈——2021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浮现——2021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财政政策仍呈“双重后置”——2021年1-4月财政数据解读 中国经济成色几何?——2021年4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2021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真会无视通胀么?——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工业消费品涨价提速——2021年4月物价数据点评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用好宏观政策的“窗口期”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原材料涨价对生产端的压制浮现——2021年4月PMI数据点评 中上游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扩张——2021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特稿 | 如何理解降低政府杠杆率——兼论2021年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财政发力较缓,债务付息加大——2021年一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经济动能仍足,地产隐忧浮现——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正在减弱——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意味着什么——2021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CPI开启回升,输入性通胀预计可控——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经济回到被动去库存——2021年3月PMI数据点评 民营企业资金链仍显紧张——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没那么强的生产,没那么弱的需求——2021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社融再超预期,信贷结构优化——2021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高企,CPI温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2021年2月物价数据解读 全球需求回暖迹象突出——2021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相比于需求,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更值得关注——2021年2月PMI数据点评 信贷额度管控下的社融放量——2021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