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融资需求弱化——2021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实体融资需求弱化——2021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5月新增社融1.9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M2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8.3%。 1、 社会融资较一季度有明显减弱,但“紧信用”的实质还不算太强。5月社融存量同比进一步下滑0.7个百分点至11%,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5月为11.7%,连续两个月微降0.1个百分点。分项来看,5月社融延续表外转表内的态势,企业债券融资因补年报和城投债严监管而出现显著负增,但政府债券融资较前期有所提速,股市融资功能延续改善局面。 2、 表内贷款总量强劲,但结构不再优秀。5月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相比往年同期的强势程度均明显下降,企业融资边际转向票据和短期贷款,反映实体的融资需求或有减弱。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仍为过去四年同期最高,反映了银行体系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融出,这可能是5月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的直接原因之一。 3、 压制M2的基数因素不再,M2增速开始步入平稳波动。存款总量虽强,但结构同样不佳。居民和企业部门存款偏弱,而财政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均大幅强于季节性。资金主要沉淀在财政部门和金融体系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实体需求的弱化。 今日易纲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体现央行对于通胀和经济强弱仍然持观察态度。二季度以来,金融数据已经有所弱化,这种弱化来自于地产、城投等领域强监管的推进,也反映出实体的融资需求开始减弱。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二季度定调为“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在窗口期推动聚焦长远的监管政策也是应有之义。下半年拉动中国经济的外需因素或将逐步减弱,而强监管基调下,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均缺乏增长空间,消费复苏亦持续弱于预期。此时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以及强监管对经济的冲击或将更明显浮现。货币政策需要、也可以更加淡定。 1 企业债融资显著偏弱 2021年5月新增社融1.92万亿,大幅不及去年同期的3.19万亿,社融存量同比进一步下滑0.7个百分点至11%。但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5月为11.7%,连续第二个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相比2月12%的高点降幅尚且不大。5月新增社融相比2017-2019年同期均值亦小幅偏强。因此,信用投放较一季度有明显减弱,但“紧信用”的实质还不算太强。 分项来看,5月社融延续表外转表内的态势,企业债券融资因补年报和城投债严监管而出现显著负增,但政府债券融资较前期有所提速,股市融资功能延续改善局面。具体地: 表内融资:5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仅比去年同期的降幅较上月收窄,贷款在社融中占比回升至74.5%高位,延续了今年社融向表内集中的态势。 表外融资:5月新增委托贷款-408亿,降幅较前期扩大。新增信托贷款-1295亿,监管高压下,仍然延续较快压降的趋势。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926亿,相比上月有所回升。整体而言,表外融资不改收缩趋势。 直接融资:5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1336亿,5月由于企业债发行需补年报,因而历年都是发行淡季,但今年是2018年以来同期最弱,主要受到城投债严监管,发行量下滑影响。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717亿,仍大幅高于2017年以来同期水平,“注册制”改革继续发挥改善股市融资功能的作用。政府债券净融资6701亿,政府债券融资出现明显提速,其规模虽弱于2020年同期,但显著强于2018、2019年。 2 中长期贷款强势程度明显下降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表内贷款延续强劲。贷款存量增速仅较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至12.2%。分项来看,5月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的强势程度均明显下降,企业融资的期限边际缩短,反映实体的融资需求或有所转弱。具体地: 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806亿,较上月明显好转,但仍小幅低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426亿,较上月进一步走低,回到了过去4年同期均值水平,二季度以来走弱的趋势明显。这可能是对房地产贷款强监管的反映,或将对房地产销售的较高景气产生压制。 新增企业短期贷款-644亿,相比上月季节性回升,但仍然处于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6528亿,与上月基本持平,并小幅强于去年同期水平,但相比一季度的强势程度也有明显下降;新增票据融资1538亿,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不同于一季度票据融资偏弱的局面;表外表内票据加总来看,也好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企业融资的期限边际缩短,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可能有所转弱。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624亿,仍为过去四年同期最高,反映了银行体系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融出,这可能是5月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的直接原因之一。 3 存款向居民和企业沉淀不足 5月M1同比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至6.1%;M2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8.3%,主要是由于基数抬升的影响减弱。 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56万亿,较去年同期小幅多增2500亿,且大幅强于此前几年同期水平,存款余额增速与上月持平于8.9%。其中,居民部门存款回到季节性水平,较上月有所好转;企业部门存款仍显著弱于季节性;而财政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均大幅强于季节性。存款增长的结构不佳,资金主要沉淀在财政部门和金融体系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实体需求的弱化。 往期报告: PPI同比触顶——2021年5月物价数据点评 出口结构在转变——2021年5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胀冲高时——2021年5月中国经济数据前瞻 正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反馈——2021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浮现——2021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财政政策仍呈“双重后置”——2021年1-4月财政数据解读 中国经济成色几何?——2021年4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2021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真会无视通胀么?——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工业消费品涨价提速——2021年4月物价数据点评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用好宏观政策的“窗口期”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原材料涨价对生产端的压制浮现——2021年4月PMI数据点评 中上游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扩张——2021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特稿 | 如何理解降低政府杠杆率——兼论2021年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财政发力较缓,债务付息加大——2021年一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经济动能仍足,地产隐忧浮现——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正在减弱——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意味着什么——2021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CPI开启回升,输入性通胀预计可控——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经济回到被动去库存——2021年3月PMI数据点评 民营企业资金链仍显紧张——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没那么强的生产,没那么弱的需求——2021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社融再超预期,信贷结构优化——2021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高企,CPI温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2021年2月物价数据解读 全球需求回暖迹象突出——2021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相比于需求,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更值得关注——2021年2月PMI数据点评 信贷额度管控下的社融放量——2021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事件:5月新增社融1.9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M2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8.3%。 1、 社会融资较一季度有明显减弱,但“紧信用”的实质还不算太强。5月社融存量同比进一步下滑0.7个百分点至11%,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5月为11.7%,连续两个月微降0.1个百分点。分项来看,5月社融延续表外转表内的态势,企业债券融资因补年报和城投债严监管而出现显著负增,但政府债券融资较前期有所提速,股市融资功能延续改善局面。 2、 表内贷款总量强劲,但结构不再优秀。5月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相比往年同期的强势程度均明显下降,企业融资边际转向票据和短期贷款,反映实体的融资需求或有减弱。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仍为过去四年同期最高,反映了银行体系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融出,这可能是5月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的直接原因之一。 3、 压制M2的基数因素不再,M2增速开始步入平稳波动。存款总量虽强,但结构同样不佳。居民和企业部门存款偏弱,而财政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均大幅强于季节性。资金主要沉淀在财政部门和金融体系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实体需求的弱化。 今日易纲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体现央行对于通胀和经济强弱仍然持观察态度。二季度以来,金融数据已经有所弱化,这种弱化来自于地产、城投等领域强监管的推进,也反映出实体的融资需求开始减弱。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二季度定调为“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在窗口期推动聚焦长远的监管政策也是应有之义。下半年拉动中国经济的外需因素或将逐步减弱,而强监管基调下,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均缺乏增长空间,消费复苏亦持续弱于预期。此时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以及强监管对经济的冲击或将更明显浮现。货币政策需要、也可以更加淡定。 1 企业债融资显著偏弱 2021年5月新增社融1.92万亿,大幅不及去年同期的3.19万亿,社融存量同比进一步下滑0.7个百分点至11%。但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5月为11.7%,连续第二个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相比2月12%的高点降幅尚且不大。5月新增社融相比2017-2019年同期均值亦小幅偏强。因此,信用投放较一季度有明显减弱,但“紧信用”的实质还不算太强。 分项来看,5月社融延续表外转表内的态势,企业债券融资因补年报和城投债严监管而出现显著负增,但政府债券融资较前期有所提速,股市融资功能延续改善局面。具体地: 表内融资:5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仅比去年同期的降幅较上月收窄,贷款在社融中占比回升至74.5%高位,延续了今年社融向表内集中的态势。 表外融资:5月新增委托贷款-408亿,降幅较前期扩大。新增信托贷款-1295亿,监管高压下,仍然延续较快压降的趋势。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926亿,相比上月有所回升。整体而言,表外融资不改收缩趋势。 直接融资:5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1336亿,5月由于企业债发行需补年报,因而历年都是发行淡季,但今年是2018年以来同期最弱,主要受到城投债严监管,发行量下滑影响。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717亿,仍大幅高于2017年以来同期水平,“注册制”改革继续发挥改善股市融资功能的作用。政府债券净融资6701亿,政府债券融资出现明显提速,其规模虽弱于2020年同期,但显著强于2018、2019年。 2 中长期贷款强势程度明显下降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表内贷款延续强劲。贷款存量增速仅较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至12.2%。分项来看,5月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的强势程度均明显下降,企业融资的期限边际缩短,反映实体的融资需求或有所转弱。具体地: 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806亿,较上月明显好转,但仍小幅低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426亿,较上月进一步走低,回到了过去4年同期均值水平,二季度以来走弱的趋势明显。这可能是对房地产贷款强监管的反映,或将对房地产销售的较高景气产生压制。 新增企业短期贷款-644亿,相比上月季节性回升,但仍然处于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6528亿,与上月基本持平,并小幅强于去年同期水平,但相比一季度的强势程度也有明显下降;新增票据融资1538亿,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不同于一季度票据融资偏弱的局面;表外表内票据加总来看,也好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企业融资的期限边际缩短,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可能有所转弱。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624亿,仍为过去四年同期最高,反映了银行体系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融出,这可能是5月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的直接原因之一。 3 存款向居民和企业沉淀不足 5月M1同比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至6.1%;M2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8.3%,主要是由于基数抬升的影响减弱。 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56万亿,较去年同期小幅多增2500亿,且大幅强于此前几年同期水平,存款余额增速与上月持平于8.9%。其中,居民部门存款回到季节性水平,较上月有所好转;企业部门存款仍显著弱于季节性;而财政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均大幅强于季节性。存款增长的结构不佳,资金主要沉淀在财政部门和金融体系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实体需求的弱化。 往期报告: PPI同比触顶——2021年5月物价数据点评 出口结构在转变——2021年5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胀冲高时——2021年5月中国经济数据前瞻 正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反馈——2021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浮现——2021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财政政策仍呈“双重后置”——2021年1-4月财政数据解读 中国经济成色几何?——2021年4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2021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真会无视通胀么?——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工业消费品涨价提速——2021年4月物价数据点评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用好宏观政策的“窗口期”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原材料涨价对生产端的压制浮现——2021年4月PMI数据点评 中上游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扩张——2021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特稿 | 如何理解降低政府杠杆率——兼论2021年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财政发力较缓,债务付息加大——2021年一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经济动能仍足,地产隐忧浮现——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正在减弱——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意味着什么——2021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CPI开启回升,输入性通胀预计可控——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经济回到被动去库存——2021年3月PMI数据点评 民营企业资金链仍显紧张——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没那么强的生产,没那么弱的需求——2021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社融再超预期,信贷结构优化——2021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高企,CPI温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2021年2月物价数据解读 全球需求回暖迹象突出——2021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相比于需求,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更值得关注——2021年2月PMI数据点评 信贷额度管控下的社融放量——2021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