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2021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2021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德礼/张璐 1、 2021年4月新增社融1.85万亿,相比去年同期的3.19万亿大幅下滑,社融存量同比从12.3%下降到11.7%。但4月社融的绝对水平不弱:1)去年3月到6月是应对疫情的非常规时期,新增社融显著超出正常水平,有很高的基数效应。以2019年数据为基础,可计算得今年1-4月的存量社融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8%、12.0%、11.9%和11.9%,波动非常小,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未明显减弱;2)相比2017-2019年这三年4月的新增社融均值1.54万亿,今年4月仍多增了3100亿元。 2、 4月社融数据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信贷仍较强,且企业和居民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均多增,信贷结构优化;二是,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信托“两压一降”政策的影响可能贯穿全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多减,或意味着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有所弱化;三是,大规模到期后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下降,股市融资功能则仍温和受益于注册制改革。 3、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293亿元,但要比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表内贷款仍较为强劲。存量贷款增速从前值12.6%下降到12.3%,已回到疫情前的中枢水平。分项来看,拖累4月新增贷款的因素主要是企业和居民的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融资,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都同比多增(可能有部分表外转表内的影响),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4、 4月M1同比从7.1%大幅下滑到6.2%,M2同比从9.4%大幅下滑到8.1%。M1和M2两者同比的大幅下滑,主要源于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这又与企业和居民融资的少增,以及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相联系。 5、 剔除掉高基数的影响后,4月社融数据不弱,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预示着经济的动能仍强。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风险是,上游工业品涨价已在向中下游产品传导,且已开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压制。如果上游继续涨价,对下游生产的反噬达到一定程度后,PPI通胀向CPI传导的压力可能会明显抬升。尽管近期货币政策表态并未强调应对通胀的紧迫性,但通胀问题的发酵扩散仍可能触发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或将产生更突出的结构分化。 1 新增社融不弱,非标融资大降 2021年4月新增社融1.85万亿,低于市场预期值2.25万亿,和去年同期的3.19万亿相比更是大幅下滑,社融存量同比从12.3%下降到11.7%。尽管社融数据明显回落,我们仍认为4月社融不弱:1)去年3月到6月是应对疫情的非常规时期,新增社融显著超出正常水平,有很高的基数效应。以2019年数据为基础,可计算得今年1-4月的存量社融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8%、12.0%、11.9%和11.9%,波动非常小,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未明显减弱;2)相比2017-2019年这三年4月的新增社融均值1.54万亿,今年4月仍多增了3100亿元。 分项来看,4月社融数据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信贷仍较强,且企业和居民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均多增,信贷结构优化;二是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信托“两压一降”政策的影响可能贯穿全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多减,或意味着实体融资需求边际弱化;三是大规模到期后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下降,股市融资功能则仍温和受益于注册制改革。 表内融资:4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3399亿元,大幅高于2017-2019年的4月均值1.02万亿。今年前4个月贷款占新增社融的比例为76.0%,明显高于2020年全年的占比57.5%,主因是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以及大规模到期后企业类债券净融资同比锐减。新增外币贷款-272亿元,和去年同期的910亿元相比大幅缩水,可能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后境内企业举借外币贷款的意愿下降。 表外融资:4月新增委托贷款-213亿元,同比少减366亿元。2018年委贷新规开始执行,历经3年多的严监管,委托贷款对社融拖累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后续个别月份的新增委托贷款可能转正。新增信托贷款-1328亿元,同比多减1351亿元。一方面因去年压降融资类信托主要是在下半年,去年4月仍新增信托贷款23亿元,而今年监管部门给信托公司的“两压一降”具体指标下发较早,全年规模预计在1万亿左右,高压监管下导致今年4月新增信托贷款同比大降。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2152亿元,同比多减2729亿元,连续第二个月较大规模减少,或意味着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有所弱化。 直接融资: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3509亿元,同比少增5728亿元。Wind统计的4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总发行13476亿元,规模并不低,但因去年抗疫时期政策鼓励+低利率环境下发行的信用债今年密集到期,导致今年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同比锐减。对比来看,3509亿的净融资规模是2020年9月以来的次低,仅低于今年1月的3757亿元,信用债市场的融资功能已得到明显修复。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814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注册制”改革继续发挥着改善股市融资功能的作用。政府债券净融资3739亿元,同比多增382亿元,主要因地方债开始集中发行。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存在全年发行规模低于预算安排的可能性。 2 信贷依然强劲,结构继续优化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293亿元,但要比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表内贷款仍较为强劲。存量贷款增速从前值12.6%下降到12.3%,已回到疫情前的中枢水平。 分项来看,拖累4月新增贷款的因素主要是企业和居民的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融资,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都同比多增,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也预示着经济仍能维持较强的韧性。具体地: 新增居民短期贷款365亿,和前值5242亿元相比大幅下滑,同比也少增了1915亿元。可能原因是3月26日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后,监管层加强了对各类可能涉房贷款的监管,居民短期贷款受到政策约束。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918亿元,同比多增529亿元。房贷滞后于销售1-3个月,去年一季度房产销售接近冻结,而今年一季度销售较好,使得在部分热点城市收紧房贷政策后,4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仍能多增。由于销售回款占房企资金的比例超过一半,居民中长期贷款较强,也意味着房企资金来源仍有保障。 新增企业短期贷款-2147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085亿元。可能原因一是针对企业涉房资金的监管加强,二是去年疫情期间发放的短期贷款陆续到期,三是经济恢复后企业通过短期贷款来维持生产经营的必要性在减弱。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6605亿,同比多增1058亿,可能原因是政策继续引导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企业的资本开支需求也在上升。新增票据融资2711亿元,同比少增1199亿元,但和前值-1525亿元相比有明显回升。结合新增未贴现票据融资连续两个月在-2200亿元左右来看,一部分表外融资转向表内,或意味着融资需求边际弱化后,信贷额度吃紧的压力没有今年1-2月那么强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1532亿元,同比增加1128亿元,对缓和4月新增贷款减少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居民和企业存款锐减拖累M2同比 4月M1同比从7.1%大幅下滑到6.2%,M2同比从9.4%大幅下滑到8.1%。因M1的翘尾是从3月的8.8%回升到9.7%,M2的翘尾是从3月的5.1%下降到4.5%,M1和M2两者同比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而财政存款多增的拖累。 4月新增人民币存款-7252亿元,是2017年12月至今规模最低的,同比多减2.0万亿,存款余额增速从9.9%回落1个百分点到8.9%。其中,居民部门存款-15700亿元,同比多减7704亿元,可能因房产销售较好居民购房支出增加的同时,消费恢复也消耗了一部分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3556亿元,同比多减15256亿,或意味着企业的资本开支需求回升。财政存款5777亿元,同比多增5248亿元,一方面因4月是缴税大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的财政支出力度并不大。 往期报告: 货币政策真会无视通胀么?——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工业消费品涨价提速——2021年4月物价数据点评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用好宏观政策的“窗口期”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原材料涨价对生产端的压制浮现——2021年4月PMI数据点评 中上游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扩张——2021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特稿 | 如何理解降低政府杠杆率——兼论2021年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财政发力较缓,债务付息加大——2021年一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经济动能仍足,地产隐忧浮现——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正在减弱——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意味着什么——2021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CPI开启回升,输入性通胀预计可控——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经济回到被动去库存——2021年3月PMI数据点评 民营企业资金链仍显紧张——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没那么强的生产,没那么弱的需求——2021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社融再超预期,信贷结构优化——2021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高企,CPI温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2021年2月物价数据解读 全球需求回暖迹象突出——2021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相比于需求,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更值得关注——2021年2月PMI数据点评 信贷额度管控下的社融放量——2021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德礼/张璐 1、 2021年4月新增社融1.85万亿,相比去年同期的3.19万亿大幅下滑,社融存量同比从12.3%下降到11.7%。但4月社融的绝对水平不弱:1)去年3月到6月是应对疫情的非常规时期,新增社融显著超出正常水平,有很高的基数效应。以2019年数据为基础,可计算得今年1-4月的存量社融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8%、12.0%、11.9%和11.9%,波动非常小,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未明显减弱;2)相比2017-2019年这三年4月的新增社融均值1.54万亿,今年4月仍多增了3100亿元。 2、 4月社融数据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信贷仍较强,且企业和居民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均多增,信贷结构优化;二是,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信托“两压一降”政策的影响可能贯穿全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多减,或意味着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有所弱化;三是,大规模到期后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下降,股市融资功能则仍温和受益于注册制改革。 3、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293亿元,但要比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表内贷款仍较为强劲。存量贷款增速从前值12.6%下降到12.3%,已回到疫情前的中枢水平。分项来看,拖累4月新增贷款的因素主要是企业和居民的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融资,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都同比多增(可能有部分表外转表内的影响),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4、 4月M1同比从7.1%大幅下滑到6.2%,M2同比从9.4%大幅下滑到8.1%。M1和M2两者同比的大幅下滑,主要源于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这又与企业和居民融资的少增,以及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相联系。 5、 剔除掉高基数的影响后,4月社融数据不弱,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预示着经济的动能仍强。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风险是,上游工业品涨价已在向中下游产品传导,且已开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压制。如果上游继续涨价,对下游生产的反噬达到一定程度后,PPI通胀向CPI传导的压力可能会明显抬升。尽管近期货币政策表态并未强调应对通胀的紧迫性,但通胀问题的发酵扩散仍可能触发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或将产生更突出的结构分化。 1 新增社融不弱,非标融资大降 2021年4月新增社融1.85万亿,低于市场预期值2.25万亿,和去年同期的3.19万亿相比更是大幅下滑,社融存量同比从12.3%下降到11.7%。尽管社融数据明显回落,我们仍认为4月社融不弱:1)去年3月到6月是应对疫情的非常规时期,新增社融显著超出正常水平,有很高的基数效应。以2019年数据为基础,可计算得今年1-4月的存量社融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8%、12.0%、11.9%和11.9%,波动非常小,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未明显减弱;2)相比2017-2019年这三年4月的新增社融均值1.54万亿,今年4月仍多增了3100亿元。 分项来看,4月社融数据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信贷仍较强,且企业和居民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均多增,信贷结构优化;二是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信托“两压一降”政策的影响可能贯穿全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多减,或意味着实体融资需求边际弱化;三是大规模到期后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下降,股市融资功能则仍温和受益于注册制改革。 表内融资:4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3399亿元,大幅高于2017-2019年的4月均值1.02万亿。今年前4个月贷款占新增社融的比例为76.0%,明显高于2020年全年的占比57.5%,主因是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以及大规模到期后企业类债券净融资同比锐减。新增外币贷款-272亿元,和去年同期的910亿元相比大幅缩水,可能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后境内企业举借外币贷款的意愿下降。 表外融资:4月新增委托贷款-213亿元,同比少减366亿元。2018年委贷新规开始执行,历经3年多的严监管,委托贷款对社融拖累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后续个别月份的新增委托贷款可能转正。新增信托贷款-1328亿元,同比多减1351亿元。一方面因去年压降融资类信托主要是在下半年,去年4月仍新增信托贷款23亿元,而今年监管部门给信托公司的“两压一降”具体指标下发较早,全年规模预计在1万亿左右,高压监管下导致今年4月新增信托贷款同比大降。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2152亿元,同比多减2729亿元,连续第二个月较大规模减少,或意味着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有所弱化。 直接融资: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3509亿元,同比少增5728亿元。Wind统计的4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总发行13476亿元,规模并不低,但因去年抗疫时期政策鼓励+低利率环境下发行的信用债今年密集到期,导致今年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同比锐减。对比来看,3509亿的净融资规模是2020年9月以来的次低,仅低于今年1月的3757亿元,信用债市场的融资功能已得到明显修复。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814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注册制”改革继续发挥着改善股市融资功能的作用。政府债券净融资3739亿元,同比多增382亿元,主要因地方债开始集中发行。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存在全年发行规模低于预算安排的可能性。 2 信贷依然强劲,结构继续优化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293亿元,但要比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表内贷款仍较为强劲。存量贷款增速从前值12.6%下降到12.3%,已回到疫情前的中枢水平。 分项来看,拖累4月新增贷款的因素主要是企业和居民的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融资,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都同比多增,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也预示着经济仍能维持较强的韧性。具体地: 新增居民短期贷款365亿,和前值5242亿元相比大幅下滑,同比也少增了1915亿元。可能原因是3月26日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后,监管层加强了对各类可能涉房贷款的监管,居民短期贷款受到政策约束。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918亿元,同比多增529亿元。房贷滞后于销售1-3个月,去年一季度房产销售接近冻结,而今年一季度销售较好,使得在部分热点城市收紧房贷政策后,4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仍能多增。由于销售回款占房企资金的比例超过一半,居民中长期贷款较强,也意味着房企资金来源仍有保障。 新增企业短期贷款-2147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085亿元。可能原因一是针对企业涉房资金的监管加强,二是去年疫情期间发放的短期贷款陆续到期,三是经济恢复后企业通过短期贷款来维持生产经营的必要性在减弱。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6605亿,同比多增1058亿,可能原因是政策继续引导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企业的资本开支需求也在上升。新增票据融资2711亿元,同比少增1199亿元,但和前值-1525亿元相比有明显回升。结合新增未贴现票据融资连续两个月在-2200亿元左右来看,一部分表外融资转向表内,或意味着融资需求边际弱化后,信贷额度吃紧的压力没有今年1-2月那么强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1532亿元,同比增加1128亿元,对缓和4月新增贷款减少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居民和企业存款锐减拖累M2同比 4月M1同比从7.1%大幅下滑到6.2%,M2同比从9.4%大幅下滑到8.1%。因M1的翘尾是从3月的8.8%回升到9.7%,M2的翘尾是从3月的5.1%下降到4.5%,M1和M2两者同比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幅多减而财政存款多增的拖累。 4月新增人民币存款-7252亿元,是2017年12月至今规模最低的,同比多减2.0万亿,存款余额增速从9.9%回落1个百分点到8.9%。其中,居民部门存款-15700亿元,同比多减7704亿元,可能因房产销售较好居民购房支出增加的同时,消费恢复也消耗了一部分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3556亿元,同比多减15256亿,或意味着企业的资本开支需求回升。财政存款5777亿元,同比多增5248亿元,一方面因4月是缴税大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的财政支出力度并不大。 往期报告: 货币政策真会无视通胀么?——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工业消费品涨价提速——2021年4月物价数据点评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用好宏观政策的“窗口期”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原材料涨价对生产端的压制浮现——2021年4月PMI数据点评 中上游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扩张——2021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特稿 | 如何理解降低政府杠杆率——兼论2021年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财政发力较缓,债务付息加大——2021年一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经济动能仍足,地产隐忧浮现——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正在减弱——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意味着什么——2021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CPI开启回升,输入性通胀预计可控——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经济回到被动去库存——2021年3月PMI数据点评 民营企业资金链仍显紧张——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没那么强的生产,没那么弱的需求——2021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社融再超预期,信贷结构优化——2021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高企,CPI温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2021年2月物价数据解读 全球需求回暖迹象突出——2021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相比于需求,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更值得关注——2021年2月PMI数据点评 信贷额度管控下的社融放量——2021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