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将“利好出尽”?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将“利好出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璐/王梦汐 截至2021年5月7日,美国10年期高收益企业债与10年期国债的信用利差收窄至2.6%,创2014年8月以来最低,2021年1月4日该值为3.5%。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未来走向的争议。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驱动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同样在驱动着美股一路走高。 我们认为,2021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收益率,将很有可能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而整体上呈现“亦步亦趋”的上行。2021年在疫情接种有序推进、美国经济平稳回升、以及美联储的“保驾护航”下,预计美国企业的信用风险不会累积走高,甚至还可能有所缓解。不过,油价震荡、美国企业税改革和美联储Taper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或将在2022年发生转换,届时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回调风险亦会增加。 2021年前4个月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发行量高达2055亿美元,远超过去三年前四个月的平均发行量899亿美元。去年3月后美联储“有的放矢“的救市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美国群体免疫成功在即,各项经济数据明显改善,投资者强烈的乐观预期及羊群效应,SPAC公司入场等多重因素,均助推了此次高收益企业债的热潮。 2021年尚不具备触发高收益债抛售潮的条件,但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市场存在隐患,拐点或将在2022年出现。1) 2021年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下一步演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攀升节奏,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呈现出“钝化”现象,我们预计今年底能升至2%左右。如果伴随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行,更可能出现的是“盈利增长消化估值调整”的话,那么这种利率上行就不太可能带来重大的调整风险;2)从到期应偿还金额来看,2023年、2028年和2029年才是美国高收益债的偿债高峰期。但市场在美联储加息前抛售高收益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可选消费板块高收益债发行占比最高,但其盈利能力将伴随美国消费的复苏而改善,更应警惕的是能源板块潜在的违约风险;3)油价调整和美国加税会给高收益市场带来扰动,但短期来看影响有限。供需层面的调整波动,将制约油价进一步快速上涨,但目前来看油价明显回调的概率也不高;提高税率和削减税收优惠均将给美国企业施加压力,但法案最终落地会打多大折扣亦需再观察。4)美联储对是否应该削减资产购买的内部分歧或在加大。高歌猛进的美股、热浪迭起的美国高收益债市场、以及不经意间疾速蹿升的房价,显然会在所谓存在资产价格泡沫的“怀疑”清单上。美联储的一言一行牵动着高收益债市场的敏感神经,但货币政策的过快退出显非美联储之所愿.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美联储政策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存在风险等 截至2021年5月7日,美国10年期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信用利差收窄至2.6%,创2014年8月以来最低,2021年1月4日该值为3.5%。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未来走向的争议。我们在上一篇《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的基础上,对“热浪迭起”的美国高收益债市场进行了再次剖析。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驱动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同样在驱动着美股一路走高。 1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空前繁荣的现象和原因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发行额自2020年3月低点开始始终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21年前4个月的发行量高达2055亿美元,远超过去三年前四个月的平均发行量899亿美元。作为比较,2019年和2020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全年发行量分别为2790亿美元和4213亿美元(图表1)。此外,高收益企业债成交量也与新冠疫情前接近,处在历史较高位置。 而历次美国高收益债抛售潮的起点——规模超百亿美元的SPDR彭博巴克莱高收益债ETF与安硕iBoxx高收益债ETF,目前走势良好,稳步上涨(图表2)。这意味着,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目前供需均较强劲。美国银行策略师Oleg Melentyev表示,“2021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总发行额预计为3000亿美元,将比2019年增加15%,比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高10%。” 在此前报告《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中,我们指出去年3月以后,美联储“有的放矢”的救市举措,对美国企业高收益债融资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营造了低利率的环境,而且推出SMCFF等信用支持工具,购买“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的企业债ETF,可谓投资者风险偏好一路走强的始作俑者。 此后,多重因素推波助澜,成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攀升的催化剂。1)美国群体免疫实现在即,各项经济数据均有明显改善,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持较强的乐观预期;2)SPAC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借壳上市的创新融资方式)入场,押注垃圾债发行企业被其他同行收购并提前溢价回购垃圾债券。比如,此前SPAC公司争相购买经营状况不太乐观的WeWork公司垃圾债,当今年1月后者与一家SPAC公司开启合并谈判后,WeWork债券价格大幅上涨,令这些SPAC公司获得逾25%的投资回报;3)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仍在持续,谨慎态度消弭,笃定美国企业垃圾债价格仍会继续攀升。 2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是否“利好出尽”? 目前,美国10年期高收益企业债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信用利差已收窄至7年最低,市场开始担忧高收益债市场拐点将至。纵观历史,美国高收益债的回调或抛售时有发生,通常2-5年会发生一次回调(图表3)。毫无疑问,一旦经济危机来袭,美国高收益债往往发生大量抛售。除此之外,1)由于能源行业高收益债发行金额曾经一度靠前(截至2021年5月7日,能源行业发行额占比为12.3%),所以一旦原油价格深度下调,自会明显侵蚀能源企业利润,造成高收益债市场震荡;2)企业税上调、美联储加息等消息发酵,也会拖累企业盈利,压制风险偏好,造成流动性抽离高收益债市场。 我们认为,2021年尚不具备触发高收益债抛售潮的条件,但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存在隐患,拐点或将在2022年出现。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在此前报告《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中,我们指出在没有重大风险事件爆发的“正常”情境下,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收益率将很有可能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而呈现“亦步亦趋”的上行。因此,2021年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下一步演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攀升节奏。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经历一拨“急涨”后,对强劲美国经济数据的反应已经呈现出“钝化”现象,我们预计今年底能升至2%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伴随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行,更可能出现的是“盈利增长消化估值调整”的话,那么这种利率上行,以及美国高收益债利率亦步亦趋的上行,就不太可能带来重大的调整风险。 2) 从到期应偿还金额来看,2023年、2028年和2029年才是美国高收益债的偿债高峰期(到期规模均在25万亿美元以上,图表4)。考虑到美联储2023年大概率已加息,另外考虑到美债中存在较多的交叉违约条款,出现提前违约的现象也不少见。比如,“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2004年3月发行的一只30年期高收益债,到期时间为2034年3月,但是其在2019年1月29日申请破产保护,触碰交叉违约条款,导致高收益债也连带违约。因此,市场在美联储加息前抛售高收益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分行业来看,绝大多数行业未偿还高收益债金额较低。可选消费行业的未偿还金额高居不下,占全部美国高收益债未偿还金额的67.2%(图表5)。不过,可选消费板块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伴随美国消费的复苏而改善。根据美国一季度数据核心PCE年率录得1.83%,创去年一季度以来新高;消费者支出年率为10.7%,创去年三季度以来新高,表明美国消费复苏明显加快。更应警惕的是能源板块潜在的违约风险,因为历史上美国高收益债抛售潮除却经济危机等重大风险事件,多因油价回落而起。 3) 油价调整和美国加税会给高收益市场带来扰动,但短期来看影响有限。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因疫情第三波反弹,或导致原油需求预期出现波动。不过,OPEC+仍建议自5月1日开始,维持增产200万桶/日的计划。因此,预计供需层面的调整波动,将制约油价进一步快速上涨,但油价明显回调的概率估计也不高,从而对美国能源企业的盈利影响有限。 今年5月6日,拜登表示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应在25%至28%之间,较此前21%上调至少4个百分点,以满足在不增加财政赤字的前提下实现其基建和就业计划。同时,在拜登的加税措施中还包括削减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公司的税收优惠。提高税率和削减税收优惠均将给美国企业施加压力,但预计法案最终落地仍将经历一番波折,会打多大的折扣亦需再观察。 4) 美联储对是否应该削减资产购买的内部分歧或在加大。5月4日,美国财长耶伦表示,“未来利率可能有必要适度升高以免经济过热”,旋即又解释“没有预测或建议加息”。5月6日,美联储发布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FSR),并继续向市场喊话:“低利率正在影响实体经济,向高杠杆率大公司提供的新贷款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近年来触及的历史高位”。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指出,看到部分资产价格泡沫的迹象。虽未明确提及什么市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但高歌猛进的美股、热浪迭起的美国高收益债市场、以及不经意间疾速蹿升的房价,显然会在值得关注的“怀疑”清单上。美联储的一言一行牵动着高收益债市场的敏感神经,但货币政策的过快退出显非美联储之所愿。 综上所述,我们仍维持此前的判断,2021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收益率,将很有可能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而整体上呈现“亦步亦趋”的上行。2021年在疫情接种有序推进、美国经济平稳回升、以及美联储的“保驾护航”下,预计美国企业的信用风险不会累积走高,甚至还可能有所缓解。不过,石油价格震荡、美国企业税改革和美联储Taper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或将在2022年发生转换,届时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回调风险亦会增加。 海外市场跟踪系列: 警惕美国就业的“非线性”复苏——2021年4月美国就业数据简评 五一期间海外市场那些事——兼论印度疫情将如何影响全球 美联储“优柔寡断”背后的逻辑——2021年4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简评 思考美联储的下一步 美元的两面“镜子”:欧元和加密货币——海外市场跟踪(第9期) 欧洲银行股的春天来了么? 新兴市场能否承受“美元回流”的压力? 2021年欧元汇率展望——换个视角看美元 乡村振兴专题研究系列一:中国“乡村振兴”怎么做?——来自日韩的启示 美国离“群体免疫”还有多远?——海外市场跟踪(第8期) 平均通胀目标制即将“受考” —— 2021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来了吗?——海外市场跟踪(第7期) 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海外市场跟踪(第6期) 美国的“慢就业”与“快通胀”——海外市场跟踪(第5期) 再通胀交易之我见 美债收益率下一步 管窥别样的春节经济 2021年中国出口的“倒V”形态 三大交易齐蓄力,全球市场迎“新春”——海外市场跟踪(第4期) “拜登交易”具体在交易什么?——海外市场跟踪(第3期) 2021年美国通胀前瞻:三个角度 美元仍然有些美——海外市场跟踪(第2期) 美股相对于美债的高性价比是如何造就的?——海外市场跟踪(第1期)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璐/王梦汐 截至2021年5月7日,美国10年期高收益企业债与10年期国债的信用利差收窄至2.6%,创2014年8月以来最低,2021年1月4日该值为3.5%。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未来走向的争议。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驱动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同样在驱动着美股一路走高。 我们认为,2021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收益率,将很有可能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而整体上呈现“亦步亦趋”的上行。2021年在疫情接种有序推进、美国经济平稳回升、以及美联储的“保驾护航”下,预计美国企业的信用风险不会累积走高,甚至还可能有所缓解。不过,油价震荡、美国企业税改革和美联储Taper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或将在2022年发生转换,届时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回调风险亦会增加。 2021年前4个月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发行量高达2055亿美元,远超过去三年前四个月的平均发行量899亿美元。去年3月后美联储“有的放矢“的救市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美国群体免疫成功在即,各项经济数据明显改善,投资者强烈的乐观预期及羊群效应,SPAC公司入场等多重因素,均助推了此次高收益企业债的热潮。 2021年尚不具备触发高收益债抛售潮的条件,但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市场存在隐患,拐点或将在2022年出现。1) 2021年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下一步演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攀升节奏,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呈现出“钝化”现象,我们预计今年底能升至2%左右。如果伴随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行,更可能出现的是“盈利增长消化估值调整”的话,那么这种利率上行就不太可能带来重大的调整风险;2)从到期应偿还金额来看,2023年、2028年和2029年才是美国高收益债的偿债高峰期。但市场在美联储加息前抛售高收益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可选消费板块高收益债发行占比最高,但其盈利能力将伴随美国消费的复苏而改善,更应警惕的是能源板块潜在的违约风险;3)油价调整和美国加税会给高收益市场带来扰动,但短期来看影响有限。供需层面的调整波动,将制约油价进一步快速上涨,但目前来看油价明显回调的概率也不高;提高税率和削减税收优惠均将给美国企业施加压力,但法案最终落地会打多大折扣亦需再观察。4)美联储对是否应该削减资产购买的内部分歧或在加大。高歌猛进的美股、热浪迭起的美国高收益债市场、以及不经意间疾速蹿升的房价,显然会在所谓存在资产价格泡沫的“怀疑”清单上。美联储的一言一行牵动着高收益债市场的敏感神经,但货币政策的过快退出显非美联储之所愿.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美联储政策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存在风险等 截至2021年5月7日,美国10年期高收益企业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信用利差收窄至2.6%,创2014年8月以来最低,2021年1月4日该值为3.5%。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未来走向的争议。我们在上一篇《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的基础上,对“热浪迭起”的美国高收益债市场进行了再次剖析。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驱动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同样在驱动着美股一路走高。 1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空前繁荣的现象和原因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发行额自2020年3月低点开始始终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21年前4个月的发行量高达2055亿美元,远超过去三年前四个月的平均发行量899亿美元。作为比较,2019年和2020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全年发行量分别为2790亿美元和4213亿美元(图表1)。此外,高收益企业债成交量也与新冠疫情前接近,处在历史较高位置。 而历次美国高收益债抛售潮的起点——规模超百亿美元的SPDR彭博巴克莱高收益债ETF与安硕iBoxx高收益债ETF,目前走势良好,稳步上涨(图表2)。这意味着,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目前供需均较强劲。美国银行策略师Oleg Melentyev表示,“2021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总发行额预计为3000亿美元,将比2019年增加15%,比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高10%。” 在此前报告《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中,我们指出去年3月以后,美联储“有的放矢”的救市举措,对美国企业高收益债融资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营造了低利率的环境,而且推出SMCFF等信用支持工具,购买“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的企业债ETF,可谓投资者风险偏好一路走强的始作俑者。 此后,多重因素推波助澜,成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攀升的催化剂。1)美国群体免疫实现在即,各项经济数据均有明显改善,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持较强的乐观预期;2)SPAC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借壳上市的创新融资方式)入场,押注垃圾债发行企业被其他同行收购并提前溢价回购垃圾债券。比如,此前SPAC公司争相购买经营状况不太乐观的WeWork公司垃圾债,当今年1月后者与一家SPAC公司开启合并谈判后,WeWork债券价格大幅上涨,令这些SPAC公司获得逾25%的投资回报;3)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仍在持续,谨慎态度消弭,笃定美国企业垃圾债价格仍会继续攀升。 2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是否“利好出尽”? 目前,美国10年期高收益企业债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信用利差已收窄至7年最低,市场开始担忧高收益债市场拐点将至。纵观历史,美国高收益债的回调或抛售时有发生,通常2-5年会发生一次回调(图表3)。毫无疑问,一旦经济危机来袭,美国高收益债往往发生大量抛售。除此之外,1)由于能源行业高收益债发行金额曾经一度靠前(截至2021年5月7日,能源行业发行额占比为12.3%),所以一旦原油价格深度下调,自会明显侵蚀能源企业利润,造成高收益债市场震荡;2)企业税上调、美联储加息等消息发酵,也会拖累企业盈利,压制风险偏好,造成流动性抽离高收益债市场。 我们认为,2021年尚不具备触发高收益债抛售潮的条件,但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存在隐患,拐点或将在2022年出现。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在此前报告《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中,我们指出在没有重大风险事件爆发的“正常”情境下,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收益率将很有可能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而呈现“亦步亦趋”的上行。因此,2021年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下一步演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攀升节奏。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经历一拨“急涨”后,对强劲美国经济数据的反应已经呈现出“钝化”现象,我们预计今年底能升至2%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伴随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行,更可能出现的是“盈利增长消化估值调整”的话,那么这种利率上行,以及美国高收益债利率亦步亦趋的上行,就不太可能带来重大的调整风险。 2) 从到期应偿还金额来看,2023年、2028年和2029年才是美国高收益债的偿债高峰期(到期规模均在25万亿美元以上,图表4)。考虑到美联储2023年大概率已加息,另外考虑到美债中存在较多的交叉违约条款,出现提前违约的现象也不少见。比如,“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2004年3月发行的一只30年期高收益债,到期时间为2034年3月,但是其在2019年1月29日申请破产保护,触碰交叉违约条款,导致高收益债也连带违约。因此,市场在美联储加息前抛售高收益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分行业来看,绝大多数行业未偿还高收益债金额较低。可选消费行业的未偿还金额高居不下,占全部美国高收益债未偿还金额的67.2%(图表5)。不过,可选消费板块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伴随美国消费的复苏而改善。根据美国一季度数据核心PCE年率录得1.83%,创去年一季度以来新高;消费者支出年率为10.7%,创去年三季度以来新高,表明美国消费复苏明显加快。更应警惕的是能源板块潜在的违约风险,因为历史上美国高收益债抛售潮除却经济危机等重大风险事件,多因油价回落而起。 3) 油价调整和美国加税会给高收益市场带来扰动,但短期来看影响有限。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因疫情第三波反弹,或导致原油需求预期出现波动。不过,OPEC+仍建议自5月1日开始,维持增产200万桶/日的计划。因此,预计供需层面的调整波动,将制约油价进一步快速上涨,但油价明显回调的概率估计也不高,从而对美国能源企业的盈利影响有限。 今年5月6日,拜登表示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应在25%至28%之间,较此前21%上调至少4个百分点,以满足在不增加财政赤字的前提下实现其基建和就业计划。同时,在拜登的加税措施中还包括削减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公司的税收优惠。提高税率和削减税收优惠均将给美国企业施加压力,但预计法案最终落地仍将经历一番波折,会打多大的折扣亦需再观察。 4) 美联储对是否应该削减资产购买的内部分歧或在加大。5月4日,美国财长耶伦表示,“未来利率可能有必要适度升高以免经济过热”,旋即又解释“没有预测或建议加息”。5月6日,美联储发布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FSR),并继续向市场喊话:“低利率正在影响实体经济,向高杠杆率大公司提供的新贷款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近年来触及的历史高位”。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指出,看到部分资产价格泡沫的迹象。虽未明确提及什么市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但高歌猛进的美股、热浪迭起的美国高收益债市场、以及不经意间疾速蹿升的房价,显然会在值得关注的“怀疑”清单上。美联储的一言一行牵动着高收益债市场的敏感神经,但货币政策的过快退出显非美联储之所愿。 综上所述,我们仍维持此前的判断,2021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收益率,将很有可能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而整体上呈现“亦步亦趋”的上行。2021年在疫情接种有序推进、美国经济平稳回升、以及美联储的“保驾护航”下,预计美国企业的信用风险不会累积走高,甚至还可能有所缓解。不过,石油价格震荡、美国企业税改革和美联储Taper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或将在2022年发生转换,届时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回调风险亦会增加。 海外市场跟踪系列: 警惕美国就业的“非线性”复苏——2021年4月美国就业数据简评 五一期间海外市场那些事——兼论印度疫情将如何影响全球 美联储“优柔寡断”背后的逻辑——2021年4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简评 思考美联储的下一步 美元的两面“镜子”:欧元和加密货币——海外市场跟踪(第9期) 欧洲银行股的春天来了么? 新兴市场能否承受“美元回流”的压力? 2021年欧元汇率展望——换个视角看美元 乡村振兴专题研究系列一:中国“乡村振兴”怎么做?——来自日韩的启示 美国离“群体免疫”还有多远?——海外市场跟踪(第8期) 平均通胀目标制即将“受考” —— 2021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来了吗?——海外市场跟踪(第7期) 2021年美国企业债市场展望——海外市场跟踪(第6期) 美国的“慢就业”与“快通胀”——海外市场跟踪(第5期) 再通胀交易之我见 美债收益率下一步 管窥别样的春节经济 2021年中国出口的“倒V”形态 三大交易齐蓄力,全球市场迎“新春”——海外市场跟踪(第4期) “拜登交易”具体在交易什么?——海外市场跟踪(第3期) 2021年美国通胀前瞻:三个角度 美元仍然有些美——海外市场跟踪(第2期) 美股相对于美债的高性价比是如何造就的?——海外市场跟踪(第1期)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