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2021年4月外贸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德礼/张璐 事件:海关总署公布4月中国外贸数据,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32.3%,进口同比43.1%,贸易顺差428.6亿美元。 1、 4月出口大超预期,是海外需求旺盛和订单缓慢回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显著抬升。今年4月出口环比9.5%,高于2010-2019年4月的环比均值6.2%,也要比2020年4月的环比8.1%要高,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在加速恢复中,原因二是虽然部分订单正从中国回流,但海外对中国制造仍有较大的需求缺口,加之印度等国疫情再次恶化,订单回流是很缓慢的。分国别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和3月增速相比出现分化。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14.0个百分点,大幅下滑到4月的8.9个百分点。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同比从3月的14.4%提高到42.2%,其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2.6个百分点提高至6.1个百分点,可能原因是随着东盟的复工复产,增加了对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分产品类型看,机电产品仍是拉动4月出口的主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他产品(除劳动密集型商品、机电产品、防疫物资外的出口商品)两者的拉动边际上升。 2、 对4月进口同比回升拉动较大的主要是原油、汽车和汽车底盘两类商品。原油对进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3.3个百分点回升到5.1个百分点,拆分来看主要是油价上涨的贡献,因为原油进口金额同比从3月的32.7%大幅回升到73.2%,而同期原油进口量同比从20.8%大幅下滑到-0.2%。汽车和汽车底盘对进口同比的拉动,从0.8%提高至2.5%,可能原因是国内汽车厂家缺芯片影响生产,终端消费加大了对进口汽车的购买。对4月进口同比拉动较大的,除原油外,还有铁矿石、农产品、铜以及集成电路,前三者均与国际大宗涨价有关。 3、 中国出口短期还将维持韧性。尽管有疫情再起的扰动,但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外需仍会较快扩张。随着海外生产的恢复,部分订单正从中国回流,但因非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速度整体慢于发达国家,订单从中国流出不会一蹴而就,海外对中国制造仍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复工复产,也会增加对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我们预计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仍有韧性,下半年随着欧美经济复苏渐近高点、非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逐步推进,出口尤其是同比读数回落的压力可能有明显体现。而进口则因中国经济依然坚韧、大宗商品价格还处在高位和去年的低基数,二季度同比读数还有上升空间。 4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32.3%,大幅高于Wind统计的市场预期值22.0%;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同比43.1%,高于前值38.1%,也高于市场预期值35.3%。考虑到低基数的扰动,以2019年4月进出口数据为基础,计算得4月出口和进口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8%、10.7%,而3月的两年平均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10.3%和16.7%,出口继续维持强韧性。贸易顺差从前值138.0亿美元的低位,回升到428.6亿美元的正常水平(图表1)。 4月出口大超预期,是海外需求旺盛和订单缓慢回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4月出口环比9.5%,高于2010-2019年4月的环比均值6.2%,也要比2020年4月的环比8.1%要高,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图表2)。究其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在加速恢复中,4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56.3,这是2011年3月以来的新高;二是,虽然部分订单正从中国回流,但海外对中国制造仍有较大的需求缺口,加之印度等国疫情再次恶化,订单回流是很缓慢的。今年前两个月美国进口中来源于中国的比例低于2017年-2019年对应各月的均值,但今年3月的占比26.5%,又显著高于季节性均值23.9%(图表3)。 分国别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和3月增速相比出现分化(图表4)。4月中国对美国、中国香港、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分别为31.2%、25.7%、23.8%和0.4%,而前值分别为53.3%、33.3%、45.9%和7.6%,均出现回落,尤其是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速下滑较大。对韩国出口的增速变化不大,3月和4月分别为20.9%、23.1%。推动中国出口超预期的,一是东盟,4月对其出口同比42.2%,而前值是14.4%,其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2.6个百分点提高至6.1个百分点,可能原因是随着东盟的复工复产,增加了对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二是除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以外的其他贸易伙伴,中国对它们的出口同比也从3月的29.1%大幅回升到43.8%。从对4月出口同比的拉动幅度看,其他国家和地区、东盟和美国三者的贡献较大,分别拉动出口同比13.3个、6.1个和5.0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14.0个百分点,大幅下滑到4月的8.9个百分点。 分产品类型看,机电产品仍是拉动4月出口的主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他产品(除劳动密集型商品、机电产品、防疫物资外的出口商品)两者的拉动边际上升(图表5)。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3.7%回升到5.6%,其他产品的拉动也从5.6%提高到9.5%。机电产品拉动4月出口同比17.9个百分点,贡献仍是最为显著的,但较3月的拉动幅度20.3个百分点相比有所下滑。防疫物资对出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0.6%转负到-1.2%,在海外疫情再起的情况下,这一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继续减弱。 分产品类型看,对4月进口同比回升拉动较大的主要是原油、汽车和汽车底盘两类商品(图表6)。原油对进口同比的拉动,从3月的3.3个百分点回升到5.1个百分点,拆分来看主要是油价上涨的贡献,因为原油进口金额同比从3月的32.7%大幅回升到73.2%,而同期原油进口量同比从20.8%大幅下滑到-0.2%。汽车和汽车底盘对进口同比的拉动,从0.8%提高至2.5%,可能原因是国内汽车厂家缺芯片影响生产,终端消费加大了对进口汽车的购买。对4月进口同比拉动较大的,除原油外,还有铁矿石、农产品、铜以及集成电路,前三者均与国际大宗涨价有关。 中国出口短期还将维持韧性。尽管有疫情再起的扰动,但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外需仍会较快扩张。随着海外生产的恢复,部分订单正从中国回流,但因非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速度整体慢于发达国家,订单从中国流出不会一蹴而就,海外对中国制造仍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复工复产,也会增加对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我们预计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仍有韧性,下半年随着欧美经济复苏渐近高点、非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逐步推进,出口尤其是同比读数回落的压力可能有明显体现。而进口则因中国经济依然坚韧、大宗商品价格还处在高位和去年的低基数,二季度同比读数还有上升空间。 往期报告: 用好宏观政策的“窗口期”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原材料涨价对生产端的压制浮现——2021年4月PMI数据点评 中上游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扩张——2021年1-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特稿 | 如何理解降低政府杠杆率——兼论2021年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财政发力较缓,债务付息加大——2021年一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经济动能仍足,地产隐忧浮现——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推动2020年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力量正在减弱——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意味着什么——2021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CPI开启回升,输入性通胀预计可控——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经济回到被动去库存——2021年3月PMI数据点评 民营企业资金链仍显紧张——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简评 没那么强的生产,没那么弱的需求——2021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社融再超预期,信贷结构优化——2021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PPI高企,CPI温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2021年2月物价数据解读 全球需求回暖迹象突出——2021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相比于需求,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更值得关注——2021年2月PMI数据点评 信贷额度管控下的社融放量——2021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不急”与“转弯”之间的小心平衡——2020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