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制造有亮点,消费待提振——2020年12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制造有亮点,消费待提振——2020年12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制造有亮点,消费待提振——2020年12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势收官。在全球疫情蔓延之下,2020年中国经济率先实现V型反弹,实际GDP实现2.3%的增长,远超IMF对全球GDP增速-4.4%的预测;中国现价GDP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在总量层面上亦可喜可贺,但人均层面上仍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打造高水平的新发展格局。 4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创2013年以来单季最高,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连续第二个月略超房地产,经济增长有亮点。年底房地产销售、施工、资金来源指标均持续向好,房地产竣工带动房地产相关消费提速,使得经济增长有韧性。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就业形势虽得以稳定,但居民收入增长较疫情前尚有明显差距,“稳增长、保就业、促消费”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宏观政策继续保持一定力度。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数据将受到超低基数的加持,资本市场的注意力将进一步转移到经济数据的环比变化上来(2020年四季度实际GDP环比从三季度的3%回落至2.6%,从环比意义上已经出现筑顶迹象),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外疫情反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逐渐适应与疫情“共生”,疫苗接种逐渐推广(尽管目前看来似乎速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大方向预计不会发生变化。不过,由于2021年全球经济仍处于疫情影响之下,对通胀的担忧亦不必太过超前。 1、 2020年四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6.5%,已回升超过疫情前的水平。2020年四季度名义GDP增长6.6%,较三季度小幅回落1.2个百分点,对债券市场的压制减轻,这也是四季度债券市场企稳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主要经济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不同领域的分化呈显著收敛态势。 2、 2020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进一步上扬至7.3%。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显著升至78%,持平于2017年四季度创下的2013年以来高点。这也给PPI加速上扬提供了注脚,对制造业投资释放了较积极的前瞻信号。主要工业产品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新能源汽车,而智能手机增加值增速出现显著下滑。 3、 2020年12月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均有小幅回落,但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已连续第二个月略超房地产。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基建投资增长依然疲软。2020年12月房地产销售保持“量强价弱”格局,房地产施工指标继续向好,年末土地购置面积也呈加速。2020年1-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进一步上升至8.1%,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定金及预收款、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增速也有抬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加快推盘、加快融资,在“三条红线”政策落地前积极融资。 4、 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至4.6%,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双十一”效应褪去,导致消费复苏受阻。2020年4季度全国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名义累计同比升至4.7%,居民收入增长较疫情之前尚有明显差距。2020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于5.2%,就业形势虽得以稳定,但居民收入增长仍有待加强。随着房地产竣工推进,2020年12月家用电器、建筑装潢、家具这些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长明显提速。 中国2020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6.5%;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1-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2.2%,基建投资同比3.4%,房地产投资同比7%。 1 经济复苏的结构分化收敛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势收官。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冲击下,率先实现V型反弹,实际GDP实现2.3%的增长,远超IMF对全球GDP增速-4.4%的预测;中国现价GDP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在总量层面上可喜可贺,但人均层面上仍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打造高水平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4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6.5%,保持较快上行速度,且已超过疫情前的增速。其中,第三产业GDP回升速率最快,一、二、三产实际GDP增速分别为4.1%、6.8%、6.7%。2020年4季度名义GDP增长6.6%,较三季度小幅回落1.2个百分点,对债券市场的压制减轻,这也是2020年四季度债券市场企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四季度实际GDP环比从三季度3%回落至2.6%,从环比意义上已经出现筑顶迹象。2021年上半年受极低基数影响,资本市场的注意力将进一步转移到经济数据的环比变化上来,对此需引起关注。 2020年4季度中国经济不同领域的分化呈显著收敛态势。相较2020年3季度,4季度回升幅度最大的是仍然负增长的领域,依次包括:餐饮消费、制造业投资、出口交货值、商品消费、服务业生产指数(回到零增长);回升幅度较小的依次包括: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 2 工业产能利用率创新高 2020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进一步上扬至7.3%,工业供给扩张速度仍然较快;产销率略微上扬至98.4%,没有呈现出往年12月产销率翘尾的形态。工业增加值中,采矿业和电热水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上扬,而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平于上月。2020年4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显著升至78%,持平于2017年四季度创下的高点。这也给PPI加速上扬提供了注脚,对制造业投资释放了较为积极的前瞻信号。主要产品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同比达17.3%,较1-11月提升9.7个百分点;智能手机累计同比从1-11月的3.8%转为全年的-5%,出现显著下滑;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发电设备、工业机器人累计增速仍然领先,但较1-11月略有下降。 3 制造业投资显著提速 2020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继续上行0.3个百分点,至2.9%,其中,制造业投资上行幅度仍属最大,累计同比回升到-2.2%。从12月单月来看,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均小幅回落,但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已连续第二个月略超房地产。而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基建投资增长依然疲软。基于以下几点,我们看好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复苏的空间:1)中国制造业处于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的起点,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攀升至高位,进一步加强资本开支启动的逻辑;2)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央行对房地产贷款占比设定上限之后,对银行“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供了更强保障;3)全球视角下,由于疫苗接种在发达与非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时滞,中国出口市场占有率仍有望保持高位;且全球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来说,更加适应与疫情共生,全球制造业需求复苏的确定性也较强。出口高景气的延续也将给制造业投资带来动力。 2020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小幅降至11.5%,仍处高位,70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保持在0.1%低位,房地产销售保持“量强价弱”格局;1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当月同比进一步回升至6.3%,房屋竣工面积当月同比温和回落至-0.2%,施工面积累计同比继续小幅升至3.7%,房地产施工继续向好;土地购置面积当月同比大幅上升至20.5%,年末土地成交加速。 2020年1-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进一步升至8.1%,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定金及预收款、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增速也有抬升,房地产开发商加快推盘、加快融资,在“三条红线”政策落地前积极融资。考虑到2021年1-2月土地购置费增速可能大幅放缓(因土地购置费与滞后一年的土地成交总价高度相关),或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暂时的、较明显的拖累,但从目前房地产销售和施工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尚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4 消费复苏遇阻 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至4.6%。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双十一”效应褪去,导致消费复苏受阻。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小幅升至0.4%,商品消费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至5.2%,消费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2020年4季度全国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名义累计同比增速升至4.7%,实际累计同比增速升至2.1%,居民收入增长较疫情前尚有明显差距。2020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于5.2%,就业形势得以稳定,但居民收入增长仍有待加强。 央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城镇储户储蓄倾向急速攀升。该倾向从2019年年底的45.7%,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50.4%。这是令人担心的一个迹象,不仅仅是疫情冲击的短期问题,而是会不会演变成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存在一些中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包括:中国面临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背后是潜在增速下移),近年来贫富差距重新扩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缺口),以及房价高企挤压消费,从而使如何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中长期挑战。2021年“稳增长、保就业、促消费”,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宏观政策继续保持一定力度。 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数据来看,2020年12月明显减速的消费领域依次包括:化妆品、手机、金银珠宝、汽车和饮料,与“双十一”退潮关联较大;加速增长的消费领域依次包括:烟酒、石油制品、家用电器、建筑装潢、家具,随着房地产竣工推进,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长明显提速。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