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年报】随风潜入夜 甲醇涨无声
(以下内容从方正中期期货《【甲醇年报】随风潜入夜 甲醇涨无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产能投放规模扩大:从2015年起产能增速明显放缓,2016-2017年虽略有反弹,但整体增速也限于10%以内。经历过2014年的大幅扩能之后,得益于部分煤制烯烃项目的稳步投产,近几年中国甲醇产能扩张步伐仍在继续,但由于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扩张速度有所放缓。截至2017年,我国甲醇产能突破8000万吨。从甲醇行业本身来看,2015-2017年间整个行业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2017年-2020年,中国以及全球甲醇行业持续处于高扩能状态。截至到11月,国内甲醇市场供应规模超过9200万吨。2020年甲醇预计新增产能超过1000万吨,目前已经投产的达到450万吨,近五年甲醇年度产能增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吨以下,2020年规模明显扩大。 进口货源数量激增:2019年甲醇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创近十年新高。2020年1-10月,国内甲醇累计进口1089.61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22.94%,并且已经接近2019年全年甲醇进口量。全球甲醇市场供应过于充足,但需求不旺,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全球甲醇的新增产能集中在东亚、中东和南美地区,但最终的流向仍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国际油价高位下滑,天然气制甲醇生产成本大幅走低,价格优势凸显,内外盘价格顺挂。在进口利润吸引下,大量低价进口货源流入国内市场,进口量激增。 需求增速有所放缓:煤制烯烃演变为甲醇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近些年,随着大量烯烃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甲醇市场的需求量。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稳步增加态势,但增速却有所放缓。甲醇在制氢、醇基燃料等新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将是甲醇需求端的新动能。甲醇表观消费量逐年递增,不断创新高。2019年年底,甲醇表观消费量突破6000万吨,2020年也将维持在6000万吨上方。下游市场开工不及去年,需求增量或缩减。 正文 第一部分 甲醇行情回顾 一、甲醇历史走势 第一阶段:高位震荡并创历史新高 2011年10月28日,甲醇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自上市至2013年6月期间,甲醇走势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甲醇上市挂牌基准价为3050元/吨,挂牌后因炒新资金追捧而出现冲高走势。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在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下,甲醇价格整体处于相对较高位置。甲醇期货在2013年表现不平凡,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抑后扬,V型反转。在货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国内甲醇现货价格逐渐坚挺,期货价格触底反弹。市场上涨势头迅猛,甲醇持续暴涨,向上突破,最高触及3595,创历史新高。 第二阶段:冲高回落 甲醇暴涨之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饱受成本之苦,对高价货源产生抵触情绪,采用降低运行负荷加以应对。甲醇上涨动能不断弱化,盘面存在调整需求。随着泡沫破裂甲醇迎来暴跌,急转而下,高位滑落。甲醇跌破3000大关口后,重心继续下滑。前期甲醇大涨,行业利润丰厚,导致甲醇产能扩增加速,2014年、2015年产能增速均超过16%。而国内煤制烯烃项目规模较小,对甲醇需求不足。上游煤炭价格接近历史低位,成本支撑削弱。与此同时,宏观环境产生变数,全球经济放缓,利空大宗商品走势。国际油价瀑布式下滑成为压垮甲醇的最后一根稻草,甲醇2014年底跌破2000关口。郑商所修改部分商品交易规则,甲醇合约瘦身,市场成交明显放量。但整个金融市场恐慌性下滑,避险情绪蔓延,甲醇难以独善其身,重心一路走低。甲醇遭遇腰斩,跌落至1590。 第三阶段:筑底反弹 甲醇供需失衡,下跌行情持续两年之久。进入2016年,国内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部分商品供需关系偏紧以及资产荒下资金的追捧,成为国内商品期货不断走高的主要动力。甲醇产能投放明显放缓,供给压力有所缓解,期货价格逐渐止跌,筑底反弹,站上3000关口,收复前几年跌势。国际原油价格企稳回升,2018年在供给关系改善的基础上,甲醇延续了过去两年的上涨势头。油价强势反弹提振国内化工品种走强,煤炭价格整体维持高位,成本端提供一定支撑。煤制烯烃新兴需求产能增加,进口货源数量下滑明显,供需格局逐步改善是推动甲醇价格走高的主要支撑。 第四阶段:弱势调整 甲醇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对高价存在抵触心理。沿海地区部分装置停车或降负运行,甲醇消费大幅缩减,盘面应声回落。2018年10月中旬甲醇触顶回落,重心步步下移。市场看空预期放大,甲醇不断向下突破,重心回踩2350附近支撑短暂整理。甲醇供需结构转向宽松,期价再次步入下行通道中。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整体大环境偏空。2019年液体化工库存普遍处于高位,高库存压力下,甲醇期价无力回暖,直逼2000整数关口。2020年疫情冲击下,甲醇现货价格跟随期货走低。高供应、高进口叠加高库存,甲醇成功向下突破2000点,并进一步向下寻找支撑,刷新历史新低。二季度开始,甲醇震荡筑底,随着基本面略有好转,期价低位回升,收复年内跌势。 二、2020年甲醇走势 甲醇期货在2020年波动明显加剧,行情大涨大跌。年初重心窄幅上探,但未能突破2400关口,承压回落,从此进入下行通道。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宏观经济受挫,大宗商品普跌,加之甲醇自身基本面疲弱,重心不断向下突破,一季度跌势明显。从二季度开始,甲醇逐步止跌,震荡筑底长达五个月。金九银十需求旺季预期下,甲醇重回2000关口上方运行,但尚未收复年内跌势。2020年上半年,甲醇期货整体呈现冲高回落走势,重心大幅下挫,表现较为低迷。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春节假期后第一个交易日,国内商品市场普遍跳空低开,大面积跌停,甲醇难以幸免。下游工厂复工延后,甲醇需求低迷,期价在2000关口附近徘徊。OPEC+减产协议流产,原油价格战打响,国际油价大跌拉开帷幕,甲醇受其拖累,顺利向下突破。甲醇期货在3月份进入快速下行通道,市场看空情绪不减,在3月底跌破2015年低点1590。4月初甲醇延续跌势,最低触及1531,创上市以来新低。随着空头情绪释放以及油价跌势放缓,甲醇继续杀跌动能不足,重心逐步企稳。二季度甲醇低位盘整,在震荡中度过,重心基本在1650-1850区间内波动。进入九月份,甲醇成功向上突破2000整数大关,重心稳步上移,但单边持续上涨不易。下游新兴需求煤制烯烃利润可观,生产积极性较高,进口货源流入减少,甲醇基本面较前期有所改善,期价稳步走高。进入冬季供暖季,部分天然气装置停车检修,甲醇供应阶段性收紧,基本面压力有所减弱,期价成功向上突破,逐步收复年内跌势。 第二部分 价格波动分析 一、季节性特点 甲醇作为基础性化工原料,消费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所谓需求淡季,首先是年初春节期间,部分下游放假导致开工走低,其次是天气炎热的6-8月份。甲醇旺季和多数产品一样,自“金九银十”开始,下游开工回升,需求增长。另外,随着国家取暖政策的调整,冬季醇基燃料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北方地区11月至次年3月份甲醇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几年无论是原料甲醇还是下游产品多处于淡旺季淡化的阶段,即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状态,下游市场淡旺季区分愈加不明显。 二、成交持仓变化 截至2020年12月下旬,甲醇期货成交量为28884.59万手,成交额为56375.67亿元,持仓量为101.86万手。为进一步推进期货市场数据统计口径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郑州商品交易所自2020年1月1日起,数据统计口径由双边计算调整为单边计算。因此,甲醇2020年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持仓量与2019年相比均出现明显下滑。 第三部分 甲醇供给分析 一、煤炭价格保持坚挺 我国煤制甲醇产能占比超过76%,多数新增甲醇装置以煤炭原料为主。在煤制甲醇的成本计算中,原料煤和燃料煤的成本约占甲醇总成本的八成以上。因此,煤炭的价格波动对甲醇成本影响较大。 2020年,煤炭经历了上行、下跌、持续上涨三轮价格走势。受疫情影响,煤炭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较低,市场供应偏紧,价格连续小幅上涨。随着煤炭产量回升,但下游需求未能同步回升,且前4个月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市场短期内供应宽松,价格连续下降。从5月下旬开始,进口减少、产地供应偏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煤炭价格重拾涨势。供需格局失衡带动下,国内煤价持续上涨,尽管市场各方对政策调控的预期均有加强,但因迟迟未有明确政策出台,煤价再次突破绿色区间上限进入红色价格区间。2021年国内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在需求维持高位及进口煤限制长期存在背景下,产量将继续保持增势。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将抑制2021年煤炭进口量,2020年延后释放产能预计在2021年投产,而对供应端影响较大的“内蒙倒查20年”事件影响趋弱,虽然进口端扰动仍在,但供应整体走强。煤炭价格宽幅震荡后,重心或出现下移。 二、油市复苏过程艰辛 原油作为能源化工的龙头,其价格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工品的走势。但品种自身基本面存在差异,价格走势亦容易出现背离。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惊心动魄,疫情笼罩下的原油市场表现分外消极,经历了大跌后低位反弹。原油价格高位回落,从60美元/桶一路下跌,并创历史性的负值。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交通运输业受到严重抑制,对于成品油需求形成较大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全球陷入泥潭,原油需求前景不佳令油价面临的下行压力陡增。沙特提议加大减产力度以稳定油市,但俄罗斯拒绝,原油价格战随即爆发。在供需失衡后,原油库存快速增加。直至OPEC再度召开会议并决定重启原油减产,油价逐步企稳。进入下半年,随着基本面缓和,全球原油市场迎来一轮复苏行情,继续回暖,回到40美元/桶上方。由于疫苗利好消息带动下的需求反弹以及非OPEC供应反应温和,在市场再平衡的过程中,油价窄幅回升。。在减产的过程中,油价上涨乏力,效果欠佳,预计油价不会很快恢复正常。但从长期看,油价方向震荡走高,过程较为艰辛。 三、现货市场触底反弹 国内甲醇现货市场走势阶段性分化明显,上半年价格不断调整,持续走低,下半年价格筑底企稳,重心逐步反弹。疫情冲击下,甲醇下游需求受影响较大,供需关系失衡,市场矛盾较为突出,现货市场缺乏有力支撑,价格持续下探,导致生产企业利润被明显挤压,进而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下游市场的需求影响明显大于对上游生产厂家,春节假期期间生产装置运行平稳,但下游需求基本停滞。春节过后下游工厂返工时间拖后,且复工速度缓慢,导致甲醇需求迟迟未能恢复正常。沿海与内地市场价差处于低位,套利窗口长期关闭,不利于内地厂家排货。沿海市场还受到大量进口货源的冲击,价格跌破2015年时的低点。西北地区企业出厂报价最低下调至1300元/吨,由于企业面临较大亏损压力,对继续下调报价存在较大抵触情绪。甲醇生产装置春季检修陆续启动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端压力,甲醇现货价格逐步止跌。伴随着需求恢复,煤制烯烃生产利润可观,对甲醇刚性需求稳定,传统需求行业表现略显一般。甲醇基本面出现改善,沿海与内地市场价格均抬升,西北地区报价最高触及2000元/吨,沿海市场报价回到2000元/吨上方。阶段性的入冬前装置短暂检修以及部分区域限产,甲醇供应端出现收紧,进入缓慢去库阶段。 外盘甲醇市场走势与国内市场基本一致,均呈现先抑后扬态势,但反弹时间节点早于国内市场。国外甲醇市场需求不济,报价持续回落。伴随着海外多地经济重启,进入二季度,国外甲醇市场出现止跌迹象。4月至5月份,南美洲以及欧美地区甲醇厂家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停车检修或者降负运行,欧美地区试探性拉涨,但仍处于弱势调整阶段。6月至7月份,国外多数区域甲醇生产装置集中停车检修,印度、东南亚等地需求恢复,整体货源供应明显下降,刚需补货增加,带动供需关系修复,东南亚和印度价格积极追涨,欧美地区价格相应推涨。全球市场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多区域启动去库存,推动价格持续走高。海外市场疫情形势依旧严峻,需求尚未完全恢复,2021年全球甲醇市场供需将重新寻找弱平衡,价格与2020年相比将进一步提升。 四、行业开工水平下滑 2020年,甲醇行业开工率与2019年相比窄幅回落。截至12月中旬,甲醇全国平均开工率为67.89%,2019年同期水平为69.61%;西北地区平均开工率为78.89%,不足80%,而2019年同期开工水平高达81.36%。2020年甲醇生产装置运行负荷波动幅度较大,出现两次明显回落。一是年关附近,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运输受限,出货不畅,部分装置开始降负荷运行下。春节假期生产企业库存累积,压力逐步显现,甲醇开工水平继续回落,最低下降至61.66%。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甲醇开工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装置例行春季检修启动后,甲醇行业开工水平再度大幅回落,2020年春季检修时间节点有所延后,集中检修期为五至六月份。下半年,装置检修计划不多,甲醇开工水平回升,在8月份提升至70%附近,主产区开工率超过80%,但冬季供暖季部分气头装置生产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甲醇开工水平变化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点。2021年,宏观经济环境回暖后,市场运行将恢复常态,甲醇开工重回正常区间波动,供应维持偏松局面。 五、产能投放规模扩大 从甲醇行业本身来看,2015-2017年间整个行业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2017年-2020年,甲醇行业持续处于高扩能状态。截至到2020年11月,我国甲醇市场供应规模超过9200万吨。2020年甲醇预计新增产能超过1000万吨,已经投产的达到450万吨,包括浙江石化、宁夏宝丰、安徽晋煤中能、陕西精益化工、济宁恒信高科、新疆天业、河南心连心、烟台万华等共计八个项目,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地区。近五年,甲醇年度产能增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吨以下,2020年规模明显扩大。国内甲醇生产企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年产能超过50万吨装置占比提升。部分装置实际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或推迟至2021年一季度投放。2021年,甲醇产能扩张将恢复正常水平,预计为425万吨左右。 1-10月份,国内甲醇累计生产4308.22万吨,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上涨5.42%。2020年国内新增产能规模较大,随着新装置投产,甲醇供应能力提升,货源维持充裕局面。疫情对上游生产企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季度,开工水平出现下滑。二季度装置春季检修陆续启动,但集中检修期有所延后,6月份装置运行负荷进一步降低。但从三季度开始,甲醇行业开工率大幅提升,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甲醇产量不断增加。而需求端则恢复速度缓慢,甲醇供需格局偏宽松。年底仍有几套装置存在投产计划,装置多数运行平稳,甲醇月度产量呈现回升趋势,供应端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无力推动甲醇市场持续回暖。 六、进口货源数量激增 2019年甲醇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创近十年新高。2020年1-10月,国内甲醇累计进口1089.61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22.94%,并且已经接近2019年全年甲醇进口量。我国甲醇进口货源依旧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占比最大的是伊朗,其次是阿曼、新西兰和沙特阿拉伯。全球甲醇市场供应过于充足,但需求不旺,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全球甲醇的新增产能集中在东亚、中东和南美地区,但最终的流向仍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甲醇需求大受打击,国外商家更倾向于将货源销往中国。国际油价高位下滑,国外甲醇生产成本大幅走低,价格优势凸显,内外盘价格顺挂。在进口利润吸引下,大量低价进口货源流入国内市场,进口量激增。统计数据显示,7月当月甲醇进口量高达136万吨,创单月历史新高。甲醇进口量积极回升,超出市场预期,加剧供应宽松局面。2020年甲醇进口量将更上一层楼,有望达到1300万吨。未来两年国外装置新增投产速度放缓,但不能忽视高进口对国内甲醇市场的影响。 七、港口库存消化缓慢 高供应、高进口、高库存,甲醇市场呈现三高局面。与历年库存变化明显不同,2020年甲醇经历了短暂去库、长期持续累库和缓慢消化库存的过程,春节假期成为库存变化转折点。年初沿海地区延续缓慢去库存状态,部分下游企业春节前少量备货,港口库存回落至80万吨水平。随着下游市场进入停工放假状态,甲醇刚性需求下滑。上游供应未缩减,同时进口货源抵港,假期惯性累库。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游复工时间较往年明显延后,甲醇港口库存积极回升,超过100万吨水平。装置春季检修期间,甲醇港口库存不降反升,累积周期长达七个多月,增加至147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入8月份后,港口库存窄幅回落。此外甲醇进口量也有所下滑,有利于启动去库存。需求端跟进滞缓,导致库存消化速度缓慢,部分库存罐容依旧紧张。金九银十效应不明显,甲醇港口库存基本在120万吨以上波动。截至12月中旬,沿海地区甲醇库存下滑至107.59万吨,整体可流通货源预估在24.8万吨附近。高库存成为甲醇市场常态,去库周期拉长。2021年,甲醇供需结构预期向好,库存或缓慢回落至正常水平波动。 第四部分 甲醇下游需求分析 一、出口规模依旧不大 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甲醇需求均缩减,但对国外市场影响力度加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消费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市场规模一直不大,表现缺乏亮点。2020年甲醇出口量进一步下滑,1-10月甲醇累计出口6.83万吨,与2019年同期的16.72万吨相比,缩减9.89万吨,大幅下滑接近60%,不及去年同期累计出口量的一半。其中,10月份甲醇出口量为0.71万吨,11月份出口量预估为4.14万吨。甲醇出口利润有限,但受制于国内沿海地区部分库区罐容紧张的影响,进口船货到港排队卸货速度缓慢,部分船货进行转出口,而体量并不大。我国甲醇依旧主要内销为主,出口市场难以打开,2021年出口或有所提升,但提振力度也有限。 二、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煤制烯烃演变为甲醇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近些年,随着大量烯烃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甲醇市场的需求量。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稳步增加态势,但增速却有所放缓。甲醇在制氢、醇基燃料等新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将是甲醇需求端的新动能。甲醇表观消费量逐年递增,不断创新高。2020年1-10月份,我国甲醇表观消费累计达5380.99万吨,与2019年同期的4948.12万吨相比,大幅增加8.75%。从表观消费数据来看,甲醇消费季节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分季度看,甲醇一季度表观消费量约为1383.64万吨,二季度表观消费量约为1630.57万吨,三季度表观消费量增加至1727.26万吨。四季度存在淡季影响因素,或略逊色于三季度表现。2019年年底,甲醇表观消费量突破6000万吨,2020年也将维持在6000万吨上方。下游市场开工不及去年,需求增量或缩减。 三、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随着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甲醇下游市场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烯烃行业的发展,对于拉动甲醇市场的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甲醇的下游来看,甲醇制烯烃发展迅速,是甲醇的最大下游;而甲醇的传统需求甲醛、二甲醚等相对较弱,并且占比逐年下滑;甲醇制氢、甲醇燃料将是甲醇需求后期发展的新动能。2020年,煤制烯烃行业仍然占据中国甲醇下游消费首位,占比达到58%左右。MTBE、甲醛、醋酸和二甲醚在甲醇下游消费中占比有所减弱,醇醚燃料、甲烷氯化物等行业对甲醇消耗量较低。从下游发展情况来看,甲醇消费结构整体变化不大,天平逐步向新兴需求倾斜。甲醇燃料是比较热门的话题,虽然在我国生产、应用有很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推广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推进速度缓慢。 四、新兴需求表现尚可 2019年底煤制烯烃产能达到1574万吨,2020年新增的吉林康乃尔、山东鲁西化工两套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截国内已经投产MTO装置涉及产能1652万吨左右。若延长中煤二期新建60万吨/年MTO装置顺利投产,煤制烯烃总产能有望突破1700万吨。2021年随着天津渤化等MTO装置的陆续投产,新兴需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甲醇消费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但与前几年相比,烯烃端需求增速放缓,甲醇处于供需相对宽松状态。从煤制烯烃行业发展来看,预计2020年及之后几年时间内新增产能释放滞缓。受到疫情的影响,新兴需求煤制烯烃开工出现明显下滑,大部分装置复工时间延迟。由于甲醇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烯烃走势相对偏强,价格抬升,生产利润可观,导致甲醇产业链利润年内明显流向下游市场。煤制烯烃装置运行负荷逐步回到80%上方,对甲醇刚性需求稳定。 五、传统需求难有起色 甲醇下游传统需求处于萎缩状态,2020年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传统需求行业表现更加低迷,除了醋酸开工尚可外,其他行业开工水平进一步下滑,尤其是甲醛,开工率最低时不足2.5%。大环境影响下,板材等需求量明显缩减,加之环保、安监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以甲醛为主的传统下游消费继续缩量。下游传统需求行业增速十分有限,MTBE新增产能仅有辽宁宝来石化12万吨新建装置投产;醋酸仅有陕西延长扩产的10万吨,无其他新增。多数行业处于调整之中,新增产能偏少,市场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从全年平均来看,醋酸、MTBE、甲醛和二甲醚开工分别为74.82%、45.73%、19.24%和17.93%,与去年平均开工水平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20年甲醇需求端跟进速度滞缓。 醋酸市场价格低位震荡整理后,从下半年开始企稳回升。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醋酸需求量大幅降低,生产企业之间被动降价竞争,醋酸售价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缓解,工厂之间提前将检修计划集中至4-5月份。下游行业恢复稳定生产,带动市场成交价格大幅连涨。醋酸价格持续回弹,生产企业利润空间扩大。下游产品开工尚可,加之部分下游产能扩增,需求端表现稳健,工厂出货压力不大。醋酸一改前期高库存压力,涨势迅猛,截至11月份已经突破2020年最高价。1-10月份,醋酸累计生产619.61万吨,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51%,平均月度产量为61.96万吨。醋酸供应稳步增加,同时下游需求也提升,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甲醛市场价格震荡回落,表现低迷。疫情冲击下,甲醛呈现供需两弱格局,装置开工大幅下滑,产量跟随缩减,同时需求端亦受到较大打击。原料甲醇走势疲弱,成本支撑力度不强。6月-8月因为天气高温炎热雨水增多,南方进入传统梅雨季,北方天气高温炎热,甲醛进入季节性淡季,下游市场需求下滑,甲醛工厂出货量骤减。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家具装修、板材、出口等需求锐减,也对甲醛需求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受环保监察政策的影响,甲醛行业开工率进一步走低。1-10月份,国内甲醛产量合计为541.52万吨,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大幅缩减23.40%,货源供应下滑较为明显。甲醛行业发展不景气,市场供需过剩,后期暂无新增产能投放,2021年或维持不温不火局面。 2019-2020年,MTBE市场产能过剩凸显,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炼化一体化装置所配套MTBE装置,比如恒力石化及浙江石化等,几无新建单套MTBE装置投产。2020年,因疫情影响,MTBE行业亏损严重,新增产能仅有宝来、中科炼化及泉州石化二期装置。疫情对MTBE供应和需求均产生影响,山东地区开工率一度下滑至27%,工厂产量降低至历史低位。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刷新历史,经济下行压力骤增,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厂家库存积压,而为避免胀库部分大型厂家无奈停工,需求低迷,厂家库存高企,让利出货。三月份,MTBE市场进入低谷,价格跌至2950-3000元/吨,创历史低位。随后需求面逐渐好转,市场缓慢复苏,但依旧维持低位徘徊态势。1-10月份,MTBE累计生产1017.89万吨,低于去年同期水平5.68%。我国MTBE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和盈利困难的局面。2021年,国内MTBE仍有新增产能计划投产,行业过剩产能预计超过1000万吨。随着经济稳定恢复,加上汽油需求逐步提升,MTBE需求或有所改善。 二甲醚市场价格冲高大幅调整,下半年企稳回升,价格波动区间较去年明显下移,淡旺季走势均颓废。一季度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市场需求偏弱,二甲醚呈“断崖式”下跌。进入二季度二甲醚跌势放缓,创年内最低2210元/吨。三季度走势略有好转,价格小幅反弹,但幅度有限。随着原料甲醇价格走高,成本支撑坚挺,且原油上涨带动液化气价格上涨,二甲醚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随着二甲醚价格抬升,行业开工水平有所恢复,气醚价差扩大,下游需求逐渐恢复且主力装置运行状态逐渐趋于平稳。1-11月份,二甲醚产量累计值为178.93万吨,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26.27%,产量损失严重。原料价格抬升后,二甲醚盈利能力转弱。二甲醚市场供需失衡仍较为严重,产业链条较为单一,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前景并不乐观。且二甲醚在甲醇消费结构中占比较低,对甲醇拉动作用不大。 第五部分 供需平衡表 2020年甲醇供需维持偏松格局,基本面进一步走弱,期货价格深度下挫,创上市以来新低。尽管下半年市场有所回暖,但推涨略显乏力。甲醇市场面临高供应、高进口、高库存三高局面,需求增量不及供给增量,导致库存消化速度缓慢,持续处于高位。进口货源的流入进一步冲击国内沿海市场,去库周期明显拉长。宏观经济延续恢复势头,2021年市场运行将恢复常态,甲醇处于缓慢去库阶段。甲醇市场仍有多套装置存在投产计划,供需失衡的状态难以发生逆转,但市场矛盾将有所缓解。2021年,甲醇进口量将高位回落,新兴需求端表现稳定,市场寒冬期已过,期货价格继续修复。 第六部分 后市行情展望 2020年甲醇供需维持偏松格局,期货波动明显加剧,进入下行通道。疫情对需求端的影响明显大于供给端,导致甲醇供需失衡进一步严重。中国及全球甲醇行业产能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国内甲醇产能超过9200万吨。全球甲醇市场新增产能最终的流向仍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甲醇进口量激增,导致甲醇市场雪上加霜。2020年及之后几年时间内下游新增产能释放滞缓,对甲醇需求提升空间受限。甲醇下游传统需求处于萎缩状态,多数行业处于调整之中。甲醇出口市场规模一直不大,难以拉动甲醇消费。宏观经济延续恢复势头,2021年市场运行将恢复常态,甲醇市场面临高供应、高进口、高库存三高压力或有所缓解,进入缓慢去库阶段。甲醇市场寒冬期已过,2021年市场供需关系预期向好,但供需失衡的状态难以发生逆转。受制于自身疲弱的基本面,甲醇难以出现单边行情,呈现运行区间震荡上移的走势,2021年期价或将在2200-2700区间内波动。装置春季例行检修带动下,库存压力将得到缓解,甲醇上半年更容易实现上涨,空间在2700关口附近,下半年期价或冲高回落,整体走势为前高后低。 2021年甲醇重心预期震荡走高,但供需面仍存在一定压力,期价持续拉涨乏力,期权策略方面可买入甲醇看涨期权。 附:行业相关股票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 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摘要 产能投放规模扩大:从2015年起产能增速明显放缓,2016-2017年虽略有反弹,但整体增速也限于10%以内。经历过2014年的大幅扩能之后,得益于部分煤制烯烃项目的稳步投产,近几年中国甲醇产能扩张步伐仍在继续,但由于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扩张速度有所放缓。截至2017年,我国甲醇产能突破8000万吨。从甲醇行业本身来看,2015-2017年间整个行业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2017年-2020年,中国以及全球甲醇行业持续处于高扩能状态。截至到11月,国内甲醇市场供应规模超过9200万吨。2020年甲醇预计新增产能超过1000万吨,目前已经投产的达到450万吨,近五年甲醇年度产能增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吨以下,2020年规模明显扩大。 进口货源数量激增:2019年甲醇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创近十年新高。2020年1-10月,国内甲醇累计进口1089.61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22.94%,并且已经接近2019年全年甲醇进口量。全球甲醇市场供应过于充足,但需求不旺,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全球甲醇的新增产能集中在东亚、中东和南美地区,但最终的流向仍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国际油价高位下滑,天然气制甲醇生产成本大幅走低,价格优势凸显,内外盘价格顺挂。在进口利润吸引下,大量低价进口货源流入国内市场,进口量激增。 需求增速有所放缓:煤制烯烃演变为甲醇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近些年,随着大量烯烃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甲醇市场的需求量。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稳步增加态势,但增速却有所放缓。甲醇在制氢、醇基燃料等新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将是甲醇需求端的新动能。甲醇表观消费量逐年递增,不断创新高。2019年年底,甲醇表观消费量突破6000万吨,2020年也将维持在6000万吨上方。下游市场开工不及去年,需求增量或缩减。 正文 第一部分 甲醇行情回顾 一、甲醇历史走势 第一阶段:高位震荡并创历史新高 2011年10月28日,甲醇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自上市至2013年6月期间,甲醇走势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甲醇上市挂牌基准价为3050元/吨,挂牌后因炒新资金追捧而出现冲高走势。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在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下,甲醇价格整体处于相对较高位置。甲醇期货在2013年表现不平凡,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抑后扬,V型反转。在货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国内甲醇现货价格逐渐坚挺,期货价格触底反弹。市场上涨势头迅猛,甲醇持续暴涨,向上突破,最高触及3595,创历史新高。 第二阶段:冲高回落 甲醇暴涨之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饱受成本之苦,对高价货源产生抵触情绪,采用降低运行负荷加以应对。甲醇上涨动能不断弱化,盘面存在调整需求。随着泡沫破裂甲醇迎来暴跌,急转而下,高位滑落。甲醇跌破3000大关口后,重心继续下滑。前期甲醇大涨,行业利润丰厚,导致甲醇产能扩增加速,2014年、2015年产能增速均超过16%。而国内煤制烯烃项目规模较小,对甲醇需求不足。上游煤炭价格接近历史低位,成本支撑削弱。与此同时,宏观环境产生变数,全球经济放缓,利空大宗商品走势。国际油价瀑布式下滑成为压垮甲醇的最后一根稻草,甲醇2014年底跌破2000关口。郑商所修改部分商品交易规则,甲醇合约瘦身,市场成交明显放量。但整个金融市场恐慌性下滑,避险情绪蔓延,甲醇难以独善其身,重心一路走低。甲醇遭遇腰斩,跌落至1590。 第三阶段:筑底反弹 甲醇供需失衡,下跌行情持续两年之久。进入2016年,国内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部分商品供需关系偏紧以及资产荒下资金的追捧,成为国内商品期货不断走高的主要动力。甲醇产能投放明显放缓,供给压力有所缓解,期货价格逐渐止跌,筑底反弹,站上3000关口,收复前几年跌势。国际原油价格企稳回升,2018年在供给关系改善的基础上,甲醇延续了过去两年的上涨势头。油价强势反弹提振国内化工品种走强,煤炭价格整体维持高位,成本端提供一定支撑。煤制烯烃新兴需求产能增加,进口货源数量下滑明显,供需格局逐步改善是推动甲醇价格走高的主要支撑。 第四阶段:弱势调整 甲醇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对高价存在抵触心理。沿海地区部分装置停车或降负运行,甲醇消费大幅缩减,盘面应声回落。2018年10月中旬甲醇触顶回落,重心步步下移。市场看空预期放大,甲醇不断向下突破,重心回踩2350附近支撑短暂整理。甲醇供需结构转向宽松,期价再次步入下行通道中。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整体大环境偏空。2019年液体化工库存普遍处于高位,高库存压力下,甲醇期价无力回暖,直逼2000整数关口。2020年疫情冲击下,甲醇现货价格跟随期货走低。高供应、高进口叠加高库存,甲醇成功向下突破2000点,并进一步向下寻找支撑,刷新历史新低。二季度开始,甲醇震荡筑底,随着基本面略有好转,期价低位回升,收复年内跌势。 二、2020年甲醇走势 甲醇期货在2020年波动明显加剧,行情大涨大跌。年初重心窄幅上探,但未能突破2400关口,承压回落,从此进入下行通道。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宏观经济受挫,大宗商品普跌,加之甲醇自身基本面疲弱,重心不断向下突破,一季度跌势明显。从二季度开始,甲醇逐步止跌,震荡筑底长达五个月。金九银十需求旺季预期下,甲醇重回2000关口上方运行,但尚未收复年内跌势。2020年上半年,甲醇期货整体呈现冲高回落走势,重心大幅下挫,表现较为低迷。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春节假期后第一个交易日,国内商品市场普遍跳空低开,大面积跌停,甲醇难以幸免。下游工厂复工延后,甲醇需求低迷,期价在2000关口附近徘徊。OPEC+减产协议流产,原油价格战打响,国际油价大跌拉开帷幕,甲醇受其拖累,顺利向下突破。甲醇期货在3月份进入快速下行通道,市场看空情绪不减,在3月底跌破2015年低点1590。4月初甲醇延续跌势,最低触及1531,创上市以来新低。随着空头情绪释放以及油价跌势放缓,甲醇继续杀跌动能不足,重心逐步企稳。二季度甲醇低位盘整,在震荡中度过,重心基本在1650-1850区间内波动。进入九月份,甲醇成功向上突破2000整数大关,重心稳步上移,但单边持续上涨不易。下游新兴需求煤制烯烃利润可观,生产积极性较高,进口货源流入减少,甲醇基本面较前期有所改善,期价稳步走高。进入冬季供暖季,部分天然气装置停车检修,甲醇供应阶段性收紧,基本面压力有所减弱,期价成功向上突破,逐步收复年内跌势。 第二部分 价格波动分析 一、季节性特点 甲醇作为基础性化工原料,消费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所谓需求淡季,首先是年初春节期间,部分下游放假导致开工走低,其次是天气炎热的6-8月份。甲醇旺季和多数产品一样,自“金九银十”开始,下游开工回升,需求增长。另外,随着国家取暖政策的调整,冬季醇基燃料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北方地区11月至次年3月份甲醇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几年无论是原料甲醇还是下游产品多处于淡旺季淡化的阶段,即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状态,下游市场淡旺季区分愈加不明显。 二、成交持仓变化 截至2020年12月下旬,甲醇期货成交量为28884.59万手,成交额为56375.67亿元,持仓量为101.86万手。为进一步推进期货市场数据统计口径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郑州商品交易所自2020年1月1日起,数据统计口径由双边计算调整为单边计算。因此,甲醇2020年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持仓量与2019年相比均出现明显下滑。 第三部分 甲醇供给分析 一、煤炭价格保持坚挺 我国煤制甲醇产能占比超过76%,多数新增甲醇装置以煤炭原料为主。在煤制甲醇的成本计算中,原料煤和燃料煤的成本约占甲醇总成本的八成以上。因此,煤炭的价格波动对甲醇成本影响较大。 2020年,煤炭经历了上行、下跌、持续上涨三轮价格走势。受疫情影响,煤炭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较低,市场供应偏紧,价格连续小幅上涨。随着煤炭产量回升,但下游需求未能同步回升,且前4个月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市场短期内供应宽松,价格连续下降。从5月下旬开始,进口减少、产地供应偏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煤炭价格重拾涨势。供需格局失衡带动下,国内煤价持续上涨,尽管市场各方对政策调控的预期均有加强,但因迟迟未有明确政策出台,煤价再次突破绿色区间上限进入红色价格区间。2021年国内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在需求维持高位及进口煤限制长期存在背景下,产量将继续保持增势。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将抑制2021年煤炭进口量,2020年延后释放产能预计在2021年投产,而对供应端影响较大的“内蒙倒查20年”事件影响趋弱,虽然进口端扰动仍在,但供应整体走强。煤炭价格宽幅震荡后,重心或出现下移。 二、油市复苏过程艰辛 原油作为能源化工的龙头,其价格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工品的走势。但品种自身基本面存在差异,价格走势亦容易出现背离。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惊心动魄,疫情笼罩下的原油市场表现分外消极,经历了大跌后低位反弹。原油价格高位回落,从60美元/桶一路下跌,并创历史性的负值。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交通运输业受到严重抑制,对于成品油需求形成较大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全球陷入泥潭,原油需求前景不佳令油价面临的下行压力陡增。沙特提议加大减产力度以稳定油市,但俄罗斯拒绝,原油价格战随即爆发。在供需失衡后,原油库存快速增加。直至OPEC再度召开会议并决定重启原油减产,油价逐步企稳。进入下半年,随着基本面缓和,全球原油市场迎来一轮复苏行情,继续回暖,回到40美元/桶上方。由于疫苗利好消息带动下的需求反弹以及非OPEC供应反应温和,在市场再平衡的过程中,油价窄幅回升。。在减产的过程中,油价上涨乏力,效果欠佳,预计油价不会很快恢复正常。但从长期看,油价方向震荡走高,过程较为艰辛。 三、现货市场触底反弹 国内甲醇现货市场走势阶段性分化明显,上半年价格不断调整,持续走低,下半年价格筑底企稳,重心逐步反弹。疫情冲击下,甲醇下游需求受影响较大,供需关系失衡,市场矛盾较为突出,现货市场缺乏有力支撑,价格持续下探,导致生产企业利润被明显挤压,进而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下游市场的需求影响明显大于对上游生产厂家,春节假期期间生产装置运行平稳,但下游需求基本停滞。春节过后下游工厂返工时间拖后,且复工速度缓慢,导致甲醇需求迟迟未能恢复正常。沿海与内地市场价差处于低位,套利窗口长期关闭,不利于内地厂家排货。沿海市场还受到大量进口货源的冲击,价格跌破2015年时的低点。西北地区企业出厂报价最低下调至1300元/吨,由于企业面临较大亏损压力,对继续下调报价存在较大抵触情绪。甲醇生产装置春季检修陆续启动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端压力,甲醇现货价格逐步止跌。伴随着需求恢复,煤制烯烃生产利润可观,对甲醇刚性需求稳定,传统需求行业表现略显一般。甲醇基本面出现改善,沿海与内地市场价格均抬升,西北地区报价最高触及2000元/吨,沿海市场报价回到2000元/吨上方。阶段性的入冬前装置短暂检修以及部分区域限产,甲醇供应端出现收紧,进入缓慢去库阶段。 外盘甲醇市场走势与国内市场基本一致,均呈现先抑后扬态势,但反弹时间节点早于国内市场。国外甲醇市场需求不济,报价持续回落。伴随着海外多地经济重启,进入二季度,国外甲醇市场出现止跌迹象。4月至5月份,南美洲以及欧美地区甲醇厂家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停车检修或者降负运行,欧美地区试探性拉涨,但仍处于弱势调整阶段。6月至7月份,国外多数区域甲醇生产装置集中停车检修,印度、东南亚等地需求恢复,整体货源供应明显下降,刚需补货增加,带动供需关系修复,东南亚和印度价格积极追涨,欧美地区价格相应推涨。全球市场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多区域启动去库存,推动价格持续走高。海外市场疫情形势依旧严峻,需求尚未完全恢复,2021年全球甲醇市场供需将重新寻找弱平衡,价格与2020年相比将进一步提升。 四、行业开工水平下滑 2020年,甲醇行业开工率与2019年相比窄幅回落。截至12月中旬,甲醇全国平均开工率为67.89%,2019年同期水平为69.61%;西北地区平均开工率为78.89%,不足80%,而2019年同期开工水平高达81.36%。2020年甲醇生产装置运行负荷波动幅度较大,出现两次明显回落。一是年关附近,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运输受限,出货不畅,部分装置开始降负荷运行下。春节假期生产企业库存累积,压力逐步显现,甲醇开工水平继续回落,最低下降至61.66%。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甲醇开工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装置例行春季检修启动后,甲醇行业开工水平再度大幅回落,2020年春季检修时间节点有所延后,集中检修期为五至六月份。下半年,装置检修计划不多,甲醇开工水平回升,在8月份提升至70%附近,主产区开工率超过80%,但冬季供暖季部分气头装置生产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甲醇开工水平变化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点。2021年,宏观经济环境回暖后,市场运行将恢复常态,甲醇开工重回正常区间波动,供应维持偏松局面。 五、产能投放规模扩大 从甲醇行业本身来看,2015-2017年间整个行业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2017年-2020年,甲醇行业持续处于高扩能状态。截至到2020年11月,我国甲醇市场供应规模超过9200万吨。2020年甲醇预计新增产能超过1000万吨,已经投产的达到450万吨,包括浙江石化、宁夏宝丰、安徽晋煤中能、陕西精益化工、济宁恒信高科、新疆天业、河南心连心、烟台万华等共计八个项目,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地区。近五年,甲醇年度产能增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吨以下,2020年规模明显扩大。国内甲醇生产企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年产能超过50万吨装置占比提升。部分装置实际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或推迟至2021年一季度投放。2021年,甲醇产能扩张将恢复正常水平,预计为425万吨左右。 1-10月份,国内甲醇累计生产4308.22万吨,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上涨5.42%。2020年国内新增产能规模较大,随着新装置投产,甲醇供应能力提升,货源维持充裕局面。疫情对上游生产企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季度,开工水平出现下滑。二季度装置春季检修陆续启动,但集中检修期有所延后,6月份装置运行负荷进一步降低。但从三季度开始,甲醇行业开工率大幅提升,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甲醇产量不断增加。而需求端则恢复速度缓慢,甲醇供需格局偏宽松。年底仍有几套装置存在投产计划,装置多数运行平稳,甲醇月度产量呈现回升趋势,供应端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无力推动甲醇市场持续回暖。 六、进口货源数量激增 2019年甲醇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创近十年新高。2020年1-10月,国内甲醇累计进口1089.61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22.94%,并且已经接近2019年全年甲醇进口量。我国甲醇进口货源依旧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占比最大的是伊朗,其次是阿曼、新西兰和沙特阿拉伯。全球甲醇市场供应过于充足,但需求不旺,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全球甲醇的新增产能集中在东亚、中东和南美地区,但最终的流向仍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甲醇需求大受打击,国外商家更倾向于将货源销往中国。国际油价高位下滑,国外甲醇生产成本大幅走低,价格优势凸显,内外盘价格顺挂。在进口利润吸引下,大量低价进口货源流入国内市场,进口量激增。统计数据显示,7月当月甲醇进口量高达136万吨,创单月历史新高。甲醇进口量积极回升,超出市场预期,加剧供应宽松局面。2020年甲醇进口量将更上一层楼,有望达到1300万吨。未来两年国外装置新增投产速度放缓,但不能忽视高进口对国内甲醇市场的影响。 七、港口库存消化缓慢 高供应、高进口、高库存,甲醇市场呈现三高局面。与历年库存变化明显不同,2020年甲醇经历了短暂去库、长期持续累库和缓慢消化库存的过程,春节假期成为库存变化转折点。年初沿海地区延续缓慢去库存状态,部分下游企业春节前少量备货,港口库存回落至80万吨水平。随着下游市场进入停工放假状态,甲醇刚性需求下滑。上游供应未缩减,同时进口货源抵港,假期惯性累库。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游复工时间较往年明显延后,甲醇港口库存积极回升,超过100万吨水平。装置春季检修期间,甲醇港口库存不降反升,累积周期长达七个多月,增加至147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入8月份后,港口库存窄幅回落。此外甲醇进口量也有所下滑,有利于启动去库存。需求端跟进滞缓,导致库存消化速度缓慢,部分库存罐容依旧紧张。金九银十效应不明显,甲醇港口库存基本在120万吨以上波动。截至12月中旬,沿海地区甲醇库存下滑至107.59万吨,整体可流通货源预估在24.8万吨附近。高库存成为甲醇市场常态,去库周期拉长。2021年,甲醇供需结构预期向好,库存或缓慢回落至正常水平波动。 第四部分 甲醇下游需求分析 一、出口规模依旧不大 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甲醇需求均缩减,但对国外市场影响力度加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消费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市场规模一直不大,表现缺乏亮点。2020年甲醇出口量进一步下滑,1-10月甲醇累计出口6.83万吨,与2019年同期的16.72万吨相比,缩减9.89万吨,大幅下滑接近60%,不及去年同期累计出口量的一半。其中,10月份甲醇出口量为0.71万吨,11月份出口量预估为4.14万吨。甲醇出口利润有限,但受制于国内沿海地区部分库区罐容紧张的影响,进口船货到港排队卸货速度缓慢,部分船货进行转出口,而体量并不大。我国甲醇依旧主要内销为主,出口市场难以打开,2021年出口或有所提升,但提振力度也有限。 二、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煤制烯烃演变为甲醇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近些年,随着大量烯烃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甲醇市场的需求量。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稳步增加态势,但增速却有所放缓。甲醇在制氢、醇基燃料等新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将是甲醇需求端的新动能。甲醇表观消费量逐年递增,不断创新高。2020年1-10月份,我国甲醇表观消费累计达5380.99万吨,与2019年同期的4948.12万吨相比,大幅增加8.75%。从表观消费数据来看,甲醇消费季节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分季度看,甲醇一季度表观消费量约为1383.64万吨,二季度表观消费量约为1630.57万吨,三季度表观消费量增加至1727.26万吨。四季度存在淡季影响因素,或略逊色于三季度表现。2019年年底,甲醇表观消费量突破6000万吨,2020年也将维持在6000万吨上方。下游市场开工不及去年,需求增量或缩减。 三、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随着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甲醇下游市场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烯烃行业的发展,对于拉动甲醇市场的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甲醇的下游来看,甲醇制烯烃发展迅速,是甲醇的最大下游;而甲醇的传统需求甲醛、二甲醚等相对较弱,并且占比逐年下滑;甲醇制氢、甲醇燃料将是甲醇需求后期发展的新动能。2020年,煤制烯烃行业仍然占据中国甲醇下游消费首位,占比达到58%左右。MTBE、甲醛、醋酸和二甲醚在甲醇下游消费中占比有所减弱,醇醚燃料、甲烷氯化物等行业对甲醇消耗量较低。从下游发展情况来看,甲醇消费结构整体变化不大,天平逐步向新兴需求倾斜。甲醇燃料是比较热门的话题,虽然在我国生产、应用有很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推广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推进速度缓慢。 四、新兴需求表现尚可 2019年底煤制烯烃产能达到1574万吨,2020年新增的吉林康乃尔、山东鲁西化工两套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截国内已经投产MTO装置涉及产能1652万吨左右。若延长中煤二期新建60万吨/年MTO装置顺利投产,煤制烯烃总产能有望突破1700万吨。2021年随着天津渤化等MTO装置的陆续投产,新兴需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甲醇消费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但与前几年相比,烯烃端需求增速放缓,甲醇处于供需相对宽松状态。从煤制烯烃行业发展来看,预计2020年及之后几年时间内新增产能释放滞缓。受到疫情的影响,新兴需求煤制烯烃开工出现明显下滑,大部分装置复工时间延迟。由于甲醇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烯烃走势相对偏强,价格抬升,生产利润可观,导致甲醇产业链利润年内明显流向下游市场。煤制烯烃装置运行负荷逐步回到80%上方,对甲醇刚性需求稳定。 五、传统需求难有起色 甲醇下游传统需求处于萎缩状态,2020年受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传统需求行业表现更加低迷,除了醋酸开工尚可外,其他行业开工水平进一步下滑,尤其是甲醛,开工率最低时不足2.5%。大环境影响下,板材等需求量明显缩减,加之环保、安监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以甲醛为主的传统下游消费继续缩量。下游传统需求行业增速十分有限,MTBE新增产能仅有辽宁宝来石化12万吨新建装置投产;醋酸仅有陕西延长扩产的10万吨,无其他新增。多数行业处于调整之中,新增产能偏少,市场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从全年平均来看,醋酸、MTBE、甲醛和二甲醚开工分别为74.82%、45.73%、19.24%和17.93%,与去年平均开工水平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20年甲醇需求端跟进速度滞缓。 醋酸市场价格低位震荡整理后,从下半年开始企稳回升。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醋酸需求量大幅降低,生产企业之间被动降价竞争,醋酸售价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缓解,工厂之间提前将检修计划集中至4-5月份。下游行业恢复稳定生产,带动市场成交价格大幅连涨。醋酸价格持续回弹,生产企业利润空间扩大。下游产品开工尚可,加之部分下游产能扩增,需求端表现稳健,工厂出货压力不大。醋酸一改前期高库存压力,涨势迅猛,截至11月份已经突破2020年最高价。1-10月份,醋酸累计生产619.61万吨,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51%,平均月度产量为61.96万吨。醋酸供应稳步增加,同时下游需求也提升,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甲醛市场价格震荡回落,表现低迷。疫情冲击下,甲醛呈现供需两弱格局,装置开工大幅下滑,产量跟随缩减,同时需求端亦受到较大打击。原料甲醇走势疲弱,成本支撑力度不强。6月-8月因为天气高温炎热雨水增多,南方进入传统梅雨季,北方天气高温炎热,甲醛进入季节性淡季,下游市场需求下滑,甲醛工厂出货量骤减。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家具装修、板材、出口等需求锐减,也对甲醛需求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受环保监察政策的影响,甲醛行业开工率进一步走低。1-10月份,国内甲醛产量合计为541.52万吨,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大幅缩减23.40%,货源供应下滑较为明显。甲醛行业发展不景气,市场供需过剩,后期暂无新增产能投放,2021年或维持不温不火局面。 2019-2020年,MTBE市场产能过剩凸显,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炼化一体化装置所配套MTBE装置,比如恒力石化及浙江石化等,几无新建单套MTBE装置投产。2020年,因疫情影响,MTBE行业亏损严重,新增产能仅有宝来、中科炼化及泉州石化二期装置。疫情对MTBE供应和需求均产生影响,山东地区开工率一度下滑至27%,工厂产量降低至历史低位。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刷新历史,经济下行压力骤增,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厂家库存积压,而为避免胀库部分大型厂家无奈停工,需求低迷,厂家库存高企,让利出货。三月份,MTBE市场进入低谷,价格跌至2950-3000元/吨,创历史低位。随后需求面逐渐好转,市场缓慢复苏,但依旧维持低位徘徊态势。1-10月份,MTBE累计生产1017.89万吨,低于去年同期水平5.68%。我国MTBE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和盈利困难的局面。2021年,国内MTBE仍有新增产能计划投产,行业过剩产能预计超过1000万吨。随着经济稳定恢复,加上汽油需求逐步提升,MTBE需求或有所改善。 二甲醚市场价格冲高大幅调整,下半年企稳回升,价格波动区间较去年明显下移,淡旺季走势均颓废。一季度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市场需求偏弱,二甲醚呈“断崖式”下跌。进入二季度二甲醚跌势放缓,创年内最低2210元/吨。三季度走势略有好转,价格小幅反弹,但幅度有限。随着原料甲醇价格走高,成本支撑坚挺,且原油上涨带动液化气价格上涨,二甲醚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随着二甲醚价格抬升,行业开工水平有所恢复,气醚价差扩大,下游需求逐渐恢复且主力装置运行状态逐渐趋于平稳。1-11月份,二甲醚产量累计值为178.93万吨,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26.27%,产量损失严重。原料价格抬升后,二甲醚盈利能力转弱。二甲醚市场供需失衡仍较为严重,产业链条较为单一,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前景并不乐观。且二甲醚在甲醇消费结构中占比较低,对甲醇拉动作用不大。 第五部分 供需平衡表 2020年甲醇供需维持偏松格局,基本面进一步走弱,期货价格深度下挫,创上市以来新低。尽管下半年市场有所回暖,但推涨略显乏力。甲醇市场面临高供应、高进口、高库存三高局面,需求增量不及供给增量,导致库存消化速度缓慢,持续处于高位。进口货源的流入进一步冲击国内沿海市场,去库周期明显拉长。宏观经济延续恢复势头,2021年市场运行将恢复常态,甲醇处于缓慢去库阶段。甲醇市场仍有多套装置存在投产计划,供需失衡的状态难以发生逆转,但市场矛盾将有所缓解。2021年,甲醇进口量将高位回落,新兴需求端表现稳定,市场寒冬期已过,期货价格继续修复。 第六部分 后市行情展望 2020年甲醇供需维持偏松格局,期货波动明显加剧,进入下行通道。疫情对需求端的影响明显大于供给端,导致甲醇供需失衡进一步严重。中国及全球甲醇行业产能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国内甲醇产能超过9200万吨。全球甲醇市场新增产能最终的流向仍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甲醇进口量激增,导致甲醇市场雪上加霜。2020年及之后几年时间内下游新增产能释放滞缓,对甲醇需求提升空间受限。甲醇下游传统需求处于萎缩状态,多数行业处于调整之中。甲醇出口市场规模一直不大,难以拉动甲醇消费。宏观经济延续恢复势头,2021年市场运行将恢复常态,甲醇市场面临高供应、高进口、高库存三高压力或有所缓解,进入缓慢去库阶段。甲醇市场寒冬期已过,2021年市场供需关系预期向好,但供需失衡的状态难以发生逆转。受制于自身疲弱的基本面,甲醇难以出现单边行情,呈现运行区间震荡上移的走势,2021年期价或将在2200-2700区间内波动。装置春季例行检修带动下,库存压力将得到缓解,甲醇上半年更容易实现上涨,空间在2700关口附近,下半年期价或冲高回落,整体走势为前高后低。 2021年甲醇重心预期震荡走高,但供需面仍存在一定压力,期价持续拉涨乏力,期权策略方面可买入甲醇看涨期权。 附:行业相关股票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 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