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电子】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Q2终端需求延续复苏,把握苹果AI链回调建仓良机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电子】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Q2终端需求延续复苏,把握苹果AI链回调建仓良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招商研究小程序查看PDF报告原文 综合产业链和海内外龙头财报数据,全球消费电子Q2终端出货延续弱复苏,并在加速与AI融合;苹果Q2超预期并对AI展望乐观,我们继续坚定看好苹果未来三年创新周期,重点关注参与苹果终端和核心零部件创新的国内优质供应链;安卓方面,高通、联发科等对三季度出货相对保守,AI创新和海外拓展能力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要素;智能眼镜和AR创新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汽车智能化加速,关注华为、小米等新品牌崛起以及上游创新供应链。 终端景气与创新跟踪:Q2终端需求延续弱复苏,关注AI端创新带来的潜在换机潮和格局变化。 1)手机:Q2出货持续回暖,苹果同比转正,安卓分化。Q2全球/中国手机出货同比+6.5%/8.9%,产业链维持预测24年出货增长低个位数;Q2 iPhone 同比恢复增长主因国内促销带动以及去年同期基数低,Apple Intelligence开发者预览版已上线,短期看,苹果发布会预计9月中下旬举办,据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约8500-9000万台优于去年,我们认为24年iPhone整体出货相对平稳;安卓Q2品牌出货分化,小米/vivo同比高增但华为Pura70新机需求一般,且我们预计Mate新机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当下可关注华为三折屏进展。 2)PC/平板:Q2出货延续增长,关注AI PC新品市场反馈。Q2全球PC/平板出货量同比+3.0%/+22.1%,均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苹果受益新品推出及去年低基数iPad同比+18.2%,三星表示H2平板市场受益产品更换周期和新品发布有望成长;Copilot融入Windows 11新增Recall等AI功能,搭载高通骁龙X Elite/Plus的Copilot+ PC已于6月18日上市,应用适配、AI功能实际上手效果为市场关注焦点。 3)可穿戴:关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和戒指等新终端。众多厂商计划在穿戴设备中集成生成式AI,AI智能眼镜关注度持续提升,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已突破100万台,谷歌亦在开发搭载Gemini AI模型的智能眼镜;另外,三星发布新形态的穿戴产品智能戒指Galaxy Ring,亮点在于其健康监测功能较为全面,以及Galaxy AI加持的Buds3耳机。 4)XR:VRMR需求仍显低迷,9月Meta Connect望发布AR眼镜。VRMR销量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滑,Q2全球销量同比下滑6%,而AR销量同比持平;苹果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市场关注度弱于年初北美发售,建议关注后续生态和应用完善情况;AR方面,关注Meta/Open AI/Google等科技大厂AR新品发布以及与AI融合创新,Meta AR眼镜有望于9月Meta Connect大会上正式亮相。 5)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苹果或布局AI桌面机器人。年初以来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其中电视在赛事备货需求推动下需求有微弱改善H1销量+1.1%,家庭安防需求提升带动H1中国摄像头销量上涨9.2%,但智能音箱、游戏机H1需求较弱销量下滑,产业链预测今年总体需求望持续回暖但需求或延续分化;创新方面,关注融入AI功能的新形态终端,彭博社消息称苹果未来有望发布搭载苹果AI的桌面机器人。 6)汽车:7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下滑,国内新势力厂商销量分化明显。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5.1%/环比-10%,新能源车销量同比+27%/环比-6%。品牌销量梯队分化明显,其中理想6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鸿蒙智行及问界品牌保持单月4万+交付,此外8月华为北汽合作的享界S9正式发布,首搭华为ADS 3.0端到端智驾系统,华为江淮合作品牌“尊界”正式公布,计划25H1上市;小米6/7月交付持续破万,有望在11月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随着特斯拉、小鹏、华为端到端技术架构上车,蔚来、理想等亦在加速布局,预计今明年将迎来端到端技术密集上车阶段。 产业链跟踪:苹果等乐观展望AI前景,关注果链中报绩优公司及Q3新机备货景气。 1)品牌商:苹果Q2业绩超预期、AI展望乐观,关注华为/小米AI布局及新车。苹果:Q2业绩超预期,Q3营收增速望延续Q2表现,苹果对于AI展望乐观,我们继续看好苹果AI终端及算力生态引领行业趋势;华为:发布全新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鸿蒙原生智能AI,关注三折屏新机;汽车方面鸿蒙智行H1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享界S9正式发布;小米:Q2智能手机出货同比持续高增长,预计毛利率将出现下滑,SU7有望11月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传音:Q2 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关注后续新兴市场景气度持续性、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专利费影响。 2)整机组装:进入Q3新品备货旺季,AI化望推动新一轮换机升级周期。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有望推动新一轮换机需求。从台股6家头部代工厂月度数据来看,M7整机厂合计营收10113.1亿新台币同比+20%环比+13%下游需求延续回升趋势;鸿海、广达、纬创、英业达等厂商对24年AI端需求保持乐观;国内龙头方面,受益新品驱动和自身alpha,我们跟踪立讯及比亚迪电子对H2展望积极乐观。 3)主芯片:高通、联发科Q3安卓业务指引较为保守,海外大厂加速布局AI端侧应用。手机:高通Q2营收超指引中值,Q3手机收入将环比增长低个位数,联发科Q2营收略低于指引中值,预计Q3手机业务环比持平,其中新兴市场4G SoC需求强劲,5G SoC出货有所下滑。新品方面,H2高通骁龙8Gen4、联发科天玑9400等多款安卓端3nm旗舰芯片即将面世,关注相关新品CPU/GPU/AI性能提升水平。PC:大厂表现分化,AMD Q2客户部门营收同比高增长,预计Q3 AI PC增长将高于典型季节性水平;英特尔Q2盈利表现承压,Q3去库存等因素导致CCG部门指引低于预期,预计营收将环比持平或下降。关注下半年AI应用拉动情况及实测体验。IoT:晶晨股份、恒玄科技、瑞芯微等国内SoC公司Q2业绩同比增速亮眼,主要受益于低基数、IoT需求复苏及出海景气,关注行业复苏趋势及细分赛道进展。 4)光学:H1大陆及中国台湾光学龙头业绩同比改善,关注下半年旗舰机型光学创新带动。中国台湾光学厂商:M7营收同比+35%/环比+36%,同环比均实现高增。其中大立光M7营收同比+55%/环比+35%。高伟H1营收同比+59.8%超市场预期,看好下半年后摄导入带来业绩放量拐点和公司中长线上涨空间。舜宇H1归母净利同比+147.1%,产品结构改善成效显著;上调24全年手机镜头出货同比增速至5%~10%,毛利率指引20%~25%;预计H2手机摄像模组毛利率提升至6%~10%。国内CIS厂商加速高端机型国产替代,其中韦尔Q2营收同比+43%/环比+14%,归母净利同比+1869%/环比+45%,主要系手机及车载CIS高增长带动;思特威Q2预计营收及归母净利均同比高增。创新方面,24年苹果新机潜望式望进一步渗透至Pro机型,25年望继续升级像素等性能;安卓端大pixel、超光谱影像应用趋势显著。 5)显示:H1面板厂盈利同比修复,关注后续电视面板价格趋势。LCD面板格局改善、价格回升,以及大型体育赛事备货需求驱动下,H1国内主要LCD面板厂盈利同比改善,其中京东方预告H1归母净利21-23亿同比增长185-213%,TCL科技预告H1显示业务净利润 25.8-28.8 亿同比改善超60 亿,彩虹股份预告24H1归母净利8.5-9.5亿(去年同期-2.7亿)。但电视面板价格7月下旬电视面板报价全面走跌,8月维持7月的跌势,关注后续控产调价趋势下电视面板价格是否会止跌。另外,TCL科技公告获LGD广州LCD工厂优先竞标者,如收购成功头部企业在LCD TV面板产业链的影响力将得到提升,供给侧格局望持续改善。 6)结构及功能件:终端AI升级推动换机需求,关注折叠屏、钛合金、微晶玻璃及散热材料等中长期升级趋势。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回暖望推动板块稼动率提升、盈利改善。金属:继苹果iPhone15Pro系列后,小米14系列特别版、三星S24 Ultra均采用钛金属,国内比亚迪电子、长盈为主力供应商;折叠屏需求保持高增长,24Q2中国折叠屏出货126万台同比+173%,未来新品不断推出,华为于H2有望推出三折叠手机,东睦股份、精研、统联等均有产品布局以及客户卡位;玻璃:以华为第二代昆仑、小米龙晶、荣耀巨犀、苹果超晶瓷等为代表的微晶玻璃材料的创新升级,此外折叠机所需的UTG玻璃需求持续向上,未来或有更多的品牌厂商在玻璃方面进行升级;功能件:关注消费终端AI化创新推动散热材料升级以及需求的提升。 7)充电/连接:国内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AI应用助力海外连接大厂成长。充电: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增长,24年1-7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00.8万台,同比+16.8%;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与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的桩车增量比为1:3。连接:海外大厂看好AI应用带动,安费诺AI应用驱动24Q2营收创历史新高,预计Q3移动设备旺季将驱动营收环比个位数增长;泰科Q2营收同环比持平,符合此前指引,预计25年AI业务有望翻倍。国内电连技术24Q2业绩预告中枢同比高增/环比略降,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汽车及消费电子业绩共振,环比下降主要系大客户汽车及手机需求有所波动。 8)射频/天线:Q2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仍大,关注国内龙头LPAMiD新品进展。稳懋Q2营收同比+25.8%/环比+11.7%,符合此前指引;M7公司营收16.1 亿元新台币,同比+16.7%/环比-3.3%。Qorvo 24Q2单季营收超指引中值,预计Q3营收同比-7%/环比+16%,其中最大客户将增长,安卓市场增长将于Q3末开始;预计Q3毛利率将改善。国内市场行业补库结束、竞争激烈,考虑到去年同期低基数、新品拓展影响,Q2国内龙头收入或将出现同比增长、环比下滑。建议关注滤波器、L-PAMiD等高端品类的国产替代。 9)电池:进入旺季需求望进一步向好,关注终端AI化提升续航要求,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升级。中国台湾消费电池厂商M7营收171.8亿同比-0.5%环比+7.8%,库存方面,Q1库存同比-15.8%环比+2.7%显示行业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我们认为目前电芯环节呈现边际向好趋势,上游电池主材降价带来成本端的优化,行业库存已恢复至健康水平,叠加AI赋能消费终端创新不断,有望带动需求回升,推动电芯厂商盈利能力恢复,且硅碳负极技术、钢壳电池等新技术有望得到加速推广,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及容量。此外,消费电池行业苹果及安卓产业链正向着“电芯+Pack”垂直一体化的“A+A”模式转变,具备电芯核心专利技术的厂商有望受益于此。 10)PCB:Q2/Q3稼动率提升望带动行业盈利持续向好,关注AI算力浪潮及AI端侧升级趋势。PCB产业链Q2/Q3稼动率将呈现环比提升趋势,显示景气持续向上,板块整体则呈现结构性行情,以沪电、深南、生益电子、胜宏、景旺、方正、世运等为首的算力PCB硬板厂商以及受益苹果端侧AI趋势的鹏鼎、东山持续受到市场关注;HDI大厂华通:M7收入67亿同比+11.5%环比+26.3%,短期进入苹果新品备货旺季,公司表示因手机/服务器/车用/NB产品/卫星通讯等需求升级带动HDI需求提升,而国内 PCB 厂近期亦表示HDI 订单持续走旺;产能利用率:国内厂商24Q2整体产能利用率环比向上,进入Q3订单需求仍佳,多数厂商展望Q3稼动率将进一步提升;鹏鼎Q2业绩主要受降价和费用端拖累,关注H2新机销量及明年AI升级周期;东山Q2业绩下滑主因降价及汇兑减少,H2关注新品销量及亏损业务改善,A+T长线核心战略不改。覆铜板环节:生益科技Q2业绩超市场预期,高速材料在国内外算力龙头客户获得较佳进展,看好公司周期+成长驱动下的长线机会。 11)声学/马达:AI驱动下手机声学有望升级,关注iPhone新机麦克风潜在升级。声学方面,AI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提升,会带来高信噪比、高性能麦克风的导入,预计麦克风价值量有望提升,iPhone16麦克风或迎来升级,同时安卓声学亦从降规逐渐向升规演进,AI驱动下安卓的声学创新也有望加速。瑞声科技:预计24年声学/马达、光学等多方面业务改善,PSS并表有望贡献长期业绩增量,公司散热/声学等零部件望受益AI终端创新。 12)被动元件:Q2大厂业绩普遍同比提升,关注AI、汽车应用需求带动。Q2村田、京瓷、TDK等日本被动元件大厂业绩普遍同环比提升,主要系日元贬值、AI应用、电子产品更换需求带动;海外大厂预计下半年AI服务器相关需求仍强劲,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表现有待观察。中国台湾厂商国巨Q2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公司表示未来伴随AI应用蓬勃发展及库存情况改善,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国内方面,顺络、风华、三环等头部厂商Q2归母净利普遍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关注国内大厂后续新品及AI、新能源、新算力等领域应用进展。 13)设备: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创新的3C特定需求提升。消费电子、新能源光伏和储能等下游需求不振,当前设备短期景气度承压。但我们认为AI端侧创新加速落地,或驱动零部件迎来创新,关注受益于特定需求的3C设备公司。 投资建议:基于研究框架与产业数据跟踪,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改善,而行业创新亦在加速,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AI技术上的共同投入,智能终端有望迎来AI创新浪潮,汽车智能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阶智能驾驶正快速落地。 1)苹果链:进入秋季新机备货旺季,把握苹果AI产业链优质公司中长期向上投资机会。短期来说,苹果中报及展望好于预期,且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优于去年,9月新品发售及后续AI升级望带来持续催化,同时,我们继续看好苹果未来三年向上周期,尤其是在AI端侧和云端算力布局带来国内苹果链业绩和估值向上弹性,且不少优质公司有个体alpha。我们继续首推全面受益苹果终端AI创新的 ,继续看好 、 、 、 、 、 等,并关注 、 、 、 、 、 、 、 等。 2)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后续重点关注AI创新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库存周期看,此轮产业链补库已经结束,建议关注安卓品牌端格局的变化,同时谷歌/华为等安卓品牌亦在积极推进AI布局,关注下半年新机AI创新,我们认为AI布局将成为未来几年安卓链公司成长性分歧的关键,建议关注主芯片、光学、电感、散热等环节的创新;短期看,低基数下国内安卓链公司Q2业绩预计同比增速可观,环比有所分歧,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总体建议关注受益安卓复苏、AI创新及终端格局变化的优质标的 、 、 、 、 等。 3)Smart EV:汽车智能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关注华为和小米汽车链。伴随多款已有车型焕新上市、享界正式发布以及后续尊界等产品矩阵陆续补齐,我们预计华为智选车型品牌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另外,小米SU7产能爬坡提速,24年交付目标冲刺12万台,建议关注后续产能进展及用户口碑情况,我们看好 凭借生态优势在汽车领域的长期趋势;最后,建议关注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优秀供应链公司,包括Tier1.5、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环节,看好 、 、 等。 4)XR: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关注度较弱,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苹果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市场关注度弱于年初北美发售,建议关注后续生态和应用完善情况,我们建议关注 等深度参与苹果Vision Pro及后续AR等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产业链优质公司。AR方面,建议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9月Meta Connect有望发布AR眼镜。 5)AI应用:AI端侧应用加速落地,把握AI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认为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 AI 技术上的共同投入,PC/手机/机器人/XR/可穿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有望迎来 AI创新浪潮,AI 端侧创新正加速落地,把握 AI 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建议关注:a)看好苹果继续引领AI时代端侧创新,积极把握苹果链优质公司布局良机;b)其他品牌端的 AI 大模型及应用布局,如 、 、 、 、 、 、 、 等;c)AI 驱动零部件创新,关注SoC/晶圆代工/存储/光学/声学/PCB/被动元件/散热/电池/电磁屏蔽等环节。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 一、终端景气与创新跟踪:Q2终端需求延续弱复苏,关注AI端创新带来的潜在换机潮和格局变化 随着AI等技术的渐臻成熟,电子产品的形态逐步发生转变,多个品类的智能终端在随身、生活、出行等场景中创新不断,正在以多点开花的形式遍布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将对智能手机、PC/平板、可穿戴(智能手表、TWS)、XR、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终端的景气度与创新进行跟踪。 1、手机:Q2出货持续回暖,苹果同比转正,安卓分化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2014年后行业集中度提升,2023年出货量为近10年最低值。以iPhone4为起点,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2014年后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主要玩家包括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传音等。据IDC,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3.2%至11.7亿部。2023年苹果登顶、份额创下新高,传音首次进入前五。 全球智能手机年初以来需求稳步复苏,Q2全球出货量同比+6.5%至2.85亿台。据IDC,23Q1~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跌幅持续收窄,23Q4结束连续九个季度的下滑,主要系厂商库存状况23Q2以来持续改善,新机型的推出,以及新兴市场的需求反弹。24Q1全球智能手机继续稳步复苏,24Q2延续复苏趋势,同比+6.5%至2.854亿台。 年初以来呈弱复苏趋势,Q2中国出货量同比+8.9%至7158万台。23M8以来国内安卓机销量整体需求呈现边际复苏态势,主要受新机发布及库存改善带动,据IDC,23Q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7363万台同比增长1.2%,在连续同比下降10个季度后首次实现反弹。24Q1-2延续了去年年底的反弹趋势,24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158万台,同比增长8.9%。 分品牌来看,全球Top 5手机品牌均呈现不同幅度增长,小米、vivo增速领先,苹果销量同比转正。据IDC,2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Top5为品牌三星、苹果、小米、vivo和OPPO,出货量分别为5390、4520、4230、2590、2580万台,同比+0.7%、+1.5%、+27.4%、+21.9%和+1.8%。苹果位居第二,在中国和其他主要地区的表现有所改善。小米和 vivo 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在新兴市场和中国表现强劲,而 OPPO小幅增长则归功于中国以外持续的成功扩张。 库存端来看,安卓阵营库存整体处于健康水平。终端厂商方面,小米23Q3电话会上表示从22年初以来,公司一直在优化库存管理,23Q3存货金额368亿元,同比下降30.5%,为11个季度以来最低的库存水位,手机上游物料供应链在23Q3开始看到库存加速消化,23Q4存货同比来看亦有所下降,24Q1存货有较大增长主要源于汽车、家电等产品备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做了适当的备料。芯片厂商方面,24Q2全球手机链芯片大厂平均库存环比持续下降,联发科表示其在手库存与渠道库存非常健康。根据彭博数据,以高通、博通、联发科、思佳讯、Qorvo为例,24Q2平均库存为110.8亿美元,较24Q1平均库存111.5亿美元环比持续减少。24Q2库存周转天数为84天,环比减少1天。24Q1国内手机链芯片厂商平均库存环比微降,DOI环比略有提升。根据同花顺和公司公告数据,韦尔股份、卓胜微、汇顶科技的整体库存24Q1环比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库存周转天数环比提升10天至146天以下。 AI应用与手机融合创新空间广阔,或成为手机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当前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创新不足导致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手机作为当前互联网的主要入口,AI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图像领域到语音领域、系统软件优化等。我们认为混合式AI值得关注,AI与手机融合的想象空间广阔,或成为手机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根据Canalys定义,“AI手机”应满足以下标准:1)最低要求:SoC应包含能够加速AI任务的专用单元;能在端侧运行LLM和其他生成式AI模型;端侧LLM的推理性能应快于成人的平均阅读速度,相当于10 token/s;使用端侧AI生成图像的时间应小于2秒。2)可选要求:设备出厂时应预装LLM;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生成式AI相关的API和SDK;在设备上预装由厂商第一方开发的生成式AI功能。 生成式AI在端侧逐步落地,苹果AI开发者预览版已上线,华为跟进发布Harmony Intelligence鸿蒙原生智能,谷歌发布AI硬件全家桶并升级AI助理Gemini。苹果:6月初重磅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将生成式AI模型置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融入了苹果对于AI端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Powerful、Intuitive、Integrated、Personal、Private”,强调Apple Intelligence基于个人信息和隐私构建,是超越人工智能的个人智能,7月底苹果 iOS 18.1开发者预览版发布,Beta版将于今年秋季作为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的内置功能推出,仅支持英语(美国),仅在iPhone15 Pro系列、搭载M系列芯片的iPad和Mac以及后续机型上提供。华为:也在积极跟进,6月21日发布Harmony Intelligence鸿蒙原生智能,将AI与OS深度融合。谷歌:8月14日发布了以AI为核心的谷歌硬件全家桶,将Gemini无缝集成到了折叠屏手机、智能手表、TWS耳机等各类硬件中。AI助理Gemini升级,对标GPT-4o多模态能力的Gemini已落地,Gemini与谷歌应用深度集成,无需在应用之间切换。 展望未来,第三方机构和手机链厂商维持24年弱复苏趋势判断。第三方机构方面, IDC认为2024年将是智能手机市场恢复增长的一年,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0%至12.1亿部;Counterpoint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状况改善支撑消费者信心有所恢复,预计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3.7%;Canalys认为受供需两端恢复的推动,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复苏3%至11.8亿台。手机链厂商方面,据24Q2业绩会,高通全年维持判断手机销量同比持平或小幅增长;联发科维持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低个位数增长预测,而全球5G渗透率有望达到60%出头;Qorvo预计24年中国手机市场将出现低个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与全球手机市场的走势相似。 AI手机来看,2024年有望为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元年,AI手机渗透率未来将持续提升。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16%的智能手机出货为AI手机,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激增至54%。受消费者对AI助手和端侧处理等增强功能需求的推动,2023年至2028年间,AI手机市场以63% 的CAGR增长。预计这一转变将先出现在高端机型上,然后逐渐为中端智能手机所采用;Counterpoint 认为2024年是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元年,预计2024 年下半年将看到更多基于端侧和云端的生成式AI模型支持的应用和功能问世。同时,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将支持本地或云端部署的AI大模型,预测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将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市场的40%以上,保有量将超过10亿部;IDC 预测到2024年,下一代 AI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近15%。随着用例的发展和行业参与者的不断推动,下一代AI智能手机将在2024年之后快速增长。 分阵营来看,1)苹果:如我们此前观点,苹果重磅发布Apple Intelligence仅从iPhone15 Pro系列开始支持,望推动老用户换机潮,我们认为24年iPhone整体出货应相对平稳或仅有个位数下降,且叠加后续创新机型,25-27年望走出持续上行趋势。短期来看,根据苹果历年秋季发布会举办情况,预计 9 月中下旬举办,据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8500-9000万台优于去年,密切关注新机后续销售表现;2)安卓:安卓阵营手机库存处在健康水位,整体需求呈现弱复苏趋势,建议关注华为回归带来的格局变化,以及小米、传音等海外市场销量趋势,短期看高通、联发科等对三季度出货相对保守。新品方面,关注华为三折屏手机发布,而Mate新机我们预计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 2、PC/平板:Q2出货延续增长,关注AI PC新品市场反馈 后疫情时代,PC/平板需求逐步回落。随着疫情带来的短期需求释放,叠加全球通胀高企等因素,2022-2023年PC/平板需求回落,据IDC,2023年全球PC/平板出货量同比-13.9%/-20.5%至2.595/1.285亿台,Top5厂商表现均下滑。 PC市场连续八个季度下滑后,迎来了连续第二季度的增长,24Q2全球出货量同比+3.0%至5980万台。据IDC,20Q2~21Q1受益于疫情驱动的居家经济,全球PC出货量同比加速增长,但21Q2同比增速开始明显下滑,22Q1增速转负,22Q2~23Q1跌幅持续扩大,主要受需求不振、库存积压等因素影响。23Q2-4全球PC出货量同比跌幅持续收窄,据IDC,23Q2、Q3、Q4同比跌幅分别为-13.4%、-7.6%、-2.7%。PC市场在连续八个季度下滑后,24Q1出货量同比恢复增长,同比增长1.5%至5980万台,24Q2迎来了第二季度的增长,全球出货量达到6490万台,同比增长3.0%,但中国市场表现疲软继续,除中国外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5%。 分品牌看,24Q2 Top 5 PC品牌基本呈现不同幅度增长。据IDC,24Q2 Top5厂商联想、惠普、戴尔、苹果、Acer出货量为1470、1370、1010、570、440万台,同比+3.7%、+1.8%、-2.4%、+20.8%、+13.7%。 平板电脑方面,24Q2全球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速提速,增长22.1%至 3440万台。据IDC,经过两年多的下滑,24Q1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略增长0.5%至 3080万台,市场上一次增长是在 2021 年第二季度,此后出货量因饱和而开始放缓,较去年每个季度均同比双位数下滑的情况有明显改善。24Q2全球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速提速,增长22.1%至 3440万台,增长得益于去年同期较低的市场出货量基数,并受到头部厂商产品更新、市场换机周期到来以及库存补充的推动。不过相较于疫情前的 19Q2的3250万台的出货量,24Q2亦是增长,这也得益于苹果的产品更新以及三星和华为可拆卸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 分品牌看,24Q2苹果同比快速增长,受益于iPad新品的推出。据IDC,24Q2全球平板出货Top5厂商苹果、三星、联想、华为、小米出货分别为1230、690、250、230、200万台,同比+18.2%、+18.6%、16.7%、40.3%、94.7%。随着iPad Air 和 iPad Pro 新品的推出,苹果平板电脑出货量重回增长。iPad的出货量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均有所增长,中国则面临华为和小米等本土厂商的激烈竞争。尽管没有重大产品发布,三星仍然凭借商用订单及去年同期较低的出货基数实现了增长。华为新品平板电脑 MatePad 11.5S 在市场上表现优异,中国市场 618 线上促销季进一步推动了增长。小米除了中国和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在欧洲市场也取得了显著增长,在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均有亮眼表现。 库存端来看,PC终端厂商库存出现上行,芯片厂商Q2库存环比上升,库存周转天数环比下降。终端厂商方面,认为PC库存水平处在较为正常水平,其中戴尔最新季度有库存增加,主要系为扩大AI 服务器业务,而惠普库存上升主要与战略采购和海运有关。芯片厂商方面,PC链芯片厂商英特尔、AMD 24Q2库存环比上升,库存周转天数环比下降。根据彭博数据取临近两季度库存平均算法,以英特尔、AMD为例,两家公司平均库存24Q2环比提升3.8亿美元达到162亿美元,24Q2库存周转天数环比下降7天达131天。据英特尔24Q2法说会信息,公司整体复苏步伐不及预期,部分系三季度CCG库存温和消化所致,预计Q4营收环比增长接近+5%;Intel Products部门营业利润29亿美元,占营收的25%,同比+4亿美元,系收入增长与库存水平下降;Mobileye部门营收4.4亿美元,同比-3%/环比+84%,系一季度的大量库存缩减没有再次发生;Altera部门营收3.61亿美元,同比-57%/环比+6%,系此前供应紧张库存减少导致收入低于消费水平,预计下半年实现两位数环比增长。AMD 24Q2法说会表示库存24Q2环比增加3.39亿美元至50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数据中心GPU产品的增长;游戏部门24Q2营收6.48亿美元,同比-59%/环比-30%,系半导体客户库存消化与终端需求不振;嵌入式部门营收8.61亿美元。同比-41%/环比+2%,系客户持续管理库存水平。 创新方面,兼容AI功能的PC或改变人类工作方式,2024年以来AI PC密集发布。Canalys认为兼容AI的新一代PC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混合云计算和本地计算将使人们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释放自身的创造力。根据Canalys定义,AI PC的最低要求是拥有专用芯片组或模块(包括AMD的XDNA、苹果的神经引擎、英特尔NPU和高通的Hexagon Tensor)以运行端侧AI 工作负载的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Copilot+ PC已于6月18日上市,关注AI PC新品市场反馈。Windows 11 AI PC是更快、更智能的Windows PC。凭借可实现每秒超过40 万亿次运算(40+TOPS)的全新NPU芯片的强大性能,以及提供长效续航并支持先进的AI模型,可以通过Recall功能轻松回忆和找寻此前在 PC 上看过的内容;亦或是借助实时字幕突破语言障碍,该功能可以将包含中文在内的40 多种语音实时翻译成英文字幕。搭载高通骁龙X Elite/Plus的Copilot+ PC已于6月18日上市,应用适配效果、AI功能实际上手效果为市场关注焦点。 展望未来,24全年受AI PC和Windows更新周期驱动有望持平或温和复苏。IDC认为尽管经济有所改善,并出现了AI PC,但全球传统PC市场预计在2024年将保持平稳,出货量将达到2.6亿台。除中国外,预计 2024年PC市场将同比增长2.6%,而中国PC市场预计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复苏;Counterpoint认为2024 年接下来几个季度的PC出货量将出现连续增长,全年同比增长3%,主要得益于对AI PC的需求和新的更换周期。 AI PC换机主周期有望从24年下半年开始,AI PC带来的影响将在25/26年更为显著。第三方机构方面,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将出货约4800万台支持AI的PC,占PC总出货量的18%。但这只是重大市场转型的开始,预计2025年支持AI 的PC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所有PC出货量的40%,预计2028年供应商将出货2.05亿台支持AI的PC,2024年至2028年期间的CAGR高达44%;Counterpoint预测AI PC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34%上升至2027年的78%。PC链厂商方面,惠普预计AI PC将占下半年出货量约10%,AI PC带来的影响将在25/26年更为显著,预计AI PC推出三年后占比达40%-60%,并且推动ASP提高5%-10%;戴尔认为商用PC需求环境有所改善,仍然看好即将到来的PC更新周期以及人工智能对PC市场的长期影响;英特尔预计AI PC 25年底累计出货超1亿台;AMD首批用于AI PC的产品已上市,市场反响乐观,三季度大量出货,AI PC下半年增长将高于典型季节性。 平板电脑方面,2024年平板市场有望温和回暖,iPad随着新品发布有望提振24年销量。IDC认为尽管长期销量不太可能与疫情期间的激增相匹配,然而随着消费者寻求以生产力为导向的设备,高端平板电脑或有较佳表现。苹果方面,我们认为iPad Pro带来诸多创新看点,不同iPad系列的价格和功能区分越发显著,以更好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有望提振24年iPad销量。三星在24Q2电话会表示,预计24H2平板电脑市场受益于产品更换周期和新品发布有望成长。 3、可穿戴:关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和戒指等新终端 TWS、智能手表、手环是可穿戴设备三大单品,TWS、智能手表仍处于渗透率提升的阶段。广义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涵盖耳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XR以及衣物类等其他品类。其中TWS、智能手表是主要品类,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2023年智能手表、TWS温和复苏,海外新兴市场景气度高,可穿戴呈现苹果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智能手表、TWS需求经历23Q4~23Q1连续两个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后,23Q2需求有所回暖,出货量同比增速回正,23Q3延续复苏趋势。23年全年可穿戴出货量实现温和增长。分地区看,23年印度等海外新兴市场可穿戴需求表现强劲,主要受益于中低端TWS、智能手表需求的增长。智能手表、TWS呈现苹果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据IDC,24Q1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8.8%至1.131亿台,但ASP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ASP下降主要系增长主要系新兴市场驱动、经济下行给消费者支出带来压力等因素所致。分公司来看,24Q1苹果(18.2%)、小米(10.5%)、华为(9.6%)、三星(9.3%)、boAt(5.4%)销量位居前五,销量同比-18.9%/+43.4%/+72.4%/+13.0%/-4.8%。 创新方面,关注智能手表大健康功能的迭代升级。运动管理、健康检测为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苹果为首的科技厂商持续在运动、健康领域加大投入,建议持续关注新品运动管理(数据分析、运动姿态检测、导航精度升级等)、健康检测(血糖、血压等)功能的迭代升级。 AI赋能穿戴创新,众多厂商计划集成生成式AI,关注苹果AirPods研发项目,新增摄像头用来收集周身信息,用于强化AI 功能。尽管可穿戴式腕带设备早已利用AI进行数据分析,但集成生成式AI意味着智能手表的模式转变。与聚焦数据分析和图形识别的传统AI应用不同的是,生成式AI引入了动态要素,使智能手表能够实时生成个性化推荐和深度洞察,无需用户自行生成。2023年下半年,主流厂商纷纷公布了在其高端智能手表中植入云生成式AI的计划。其他厂商也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推出自家的生成式AI。此外,AIGC亦驱动TWS成为随身AI语音助手,有望成为行业下一创新重点。据彭博消息,苹果正在研发带摄像头的Airpods,配备嵌入式低分辨率摄像头用于收集周身信息,并与AI配合使用,以帮助用户完成日常工作。另外,三星新发布Galaxy AI加持的Buds3耳机,Buds3系列同样能在Galaxy AI的加持下与三星Galaxy智能手机互联,用户在使用三星Galaxy 智能手机的通话实时翻译或同传时,仅需戴上三星Galaxy Buds3系列,就能与他人在外语环境下沟通。 此外,建议关注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新终端,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突破百万,三星发布智能戒指提供健康监测功能。1)智能眼镜:近期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凭借其在影像、音频等方面的较佳用户体验,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据Will‘s GenAI硬件榜,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据WellsennXR统计Besy Buy、亚马逊、Meta官网3条线上渠道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用户评论,共计1105条,智能眼镜用户整体体验较好,正面评价明显占主流,影像、音频为用户关注度最高、评价最好的功能体验,约43%的用户提及影像(97%表示满意),约34%用户提及音频(94%表示满意)。除去影像、音频,用户还关注:外观、Meta AI、续航、交互。另外,彭博消息称苹果在研发没有显示屏的智能眼镜,类似Ray-Ban Meta智能眼镜;The Verge报道,谷歌公司已接触EssilorLuxottica,计划合作生产智能眼镜,搭载Gemini AI模型。2)智能戒指:三星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智能戒指Galaxy Ring,国行售价3099元;Galaxy Ring的亮点在于其健康监测功能,内置了先进的健康传感器,可以监测心率、压力水平、身体和皮肤温度等健康指标,甚至可以通过监测信息预测女性生理周期和排卵期,为佩戴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2024年可穿戴出货有望增长10%以上,智能手表、TWS中长期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认为智能手表渗透率仍低,未来有望受益于运动、健康功能不断完善而持续成长;TWS需求逐步回暖,全球中低端TWS市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IDC预计随着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之路,可穿戴设备有望在2024年实现进一步增长,预计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部,比2023年增长10.5%。Canalys预测2024年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增长率将达到10%,智能手表出货量将增长17%。TechInsights预计2024/2025/2026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8%/7%,2023-2029年销量的复合增长率5%。 4、XR:VRMR需求仍显低迷,9月Meta Connect望发布AR眼镜 目前XR行业正处于VR增速放缓,MR有望起量,AR尚待技术成熟的阶段,主要玩家包括苹果、索尼等硬件龙头和Meta、Pico(字节)等互联网龙头。 22Q3~24Q2全球VR销量连续第8个季度同比下滑,Q2下滑主因索尼销量下滑、苹果销量不达预期。据wellsenn XR,24Q2全球VR销量为135万台,同比下滑6%。二季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索尼PS VR2,二季度索尼PS VR2累计销量仅为8万台,去年同期PS VR2发售上市不久销量25万台,同比下滑68%,Meta二季度销量为102万台,同比增长6%,基本盘稳定,二季度苹果Vision Pro销量为8万台,贡献增量较小,价格、佩戴舒适度以及内容生态匮乏等造成苹果Vision Pro销量不达预期。 24Q2全球AR销量为10.8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据wellsenn XR ,Q2全球AR销量为10.8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今年二季度整体市场偏淡,电商平台618传统促销日今年熄火,整体大环境消费行情下行,AR厂商今年现金流较为紧张,渠道推广投放减弱也是造成整体销量较淡的一大因素。 AI有望从硬件、内容两个方面赋能XR行业,带动行业加速成长。硬件方面,AI算法有望持续提升XR感知交互体验。内容方面,AIGC技术赋能3D内容创作,丰富了内容端的供给。 Vision Pro有望支持苹果AI,关注苹果AR等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长线发展。我们认为Vision Pro硬件性能顶级,但价格、重量和便携性以及内容生态匮乏等仍为市场关注焦点,Vision Pro生态和应用持续完善,近期主要动态包括Vision Pro未来有望支持Apple Intelligence,抖音VR直播登陆Vision Pro。我们认为随着后续应用逐渐丰富以及产品价格优化,以及AR等新形态空间计算产品的推出,苹果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长线发展仍值得期待。 AR方面,关注科技大厂AR新品发布,以及与AI融合创新。今年来AR新品有望陆续发布,今年初CES众多厂商展示AR产品。此外,Meta、谷歌、OpenAI等科技厂商均有望发布融入AI功能的AR眼镜新品。Meta AR眼镜原型有望在即将于9月举行的Meta Connect 2024 大会上正式亮相,Meta AR硬件部负责人凯特琳表示即将发布的AR眼镜将带给用户与初代Oculus Rift头显一样的震撼体验。谷歌I/O开发者大会亦宣布了Project Astra项目,并展示了一款AR眼镜,搭载摄像头、支持Gemini AI。 Wellsenn XR预计今明两年VRMR行业处于销量小年,AR增长看点主要来自于AI+AR类眼镜。wellsenn XR下调2024年VR销量预期,预计2024年全球实现797万台销量规模,较2023年增长6%,2024年VR市场将扭转过去两年的销量下滑趋势,重回正增长轨道,但今明两年VR行业仍处于销量小年。wellsenn XR预计2024年全球AR销量为55万台,增速为8%,BB观影类眼镜增速放缓,增长看点主要来自于AI+AR类眼镜,预计2024-2025年将是行业发展的新变量。 5、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苹果或布局AI桌面机器人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通常以智能音箱/中控平板作为交互入口,控制电视、摄像头、扫地机器人、空调、照明等智能终端,另外融入AI功能的家用机器人值得期待。例如据彭博社消息,苹果未来有望推出融入AI功能的桌面机器人新品。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AI大模型有望加速行业进入全面互联3.0阶段。 分品类来看,我们重点分析了电视、音箱、摄像头、游戏机。其中电视处于成熟期,摄像头、音响等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Switch等游戏机处于上代主机换机周期末期。2023年各品类需求表现分化,24年或延续分化趋势。 (1)电视:体育赛事备货拉动下,上半年全球TV出货量增长1.1%。据奥维睿沃,24H1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受德国欧洲杯、巴黎奥运会、美洲杯等赛事备货拉动,全球TV出货规模小幅增长,24H1全球TV出货90.2M,同比增长1.1%;出货面积69.7M㎡,同比增长5.9%;出货平均尺寸53”,同比增长1.2”;今年以来,高端OLED TV也出现复苏迹象,上半年出货2.5M,同比增长14.1%。 展望后续,下半年旺季备货拉动下,三季度出货预计增长0.4%,全年出货预计小幅增长。考虑到24年奥运会、欧洲杯、美洲杯等赛事的拉动、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通道、高通胀缓解预期、面板价格相对平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奥维睿沃预测2024年全球TV出货规模同比微增0.6%。短期来看,三季度进入到下半年旺季备货期,TOP品牌三季度出货计划积极,在二季度出货增长的势头下,三季度全球TV出货有望延续小幅增长趋势。 (2)音箱:24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再创新低,销量降30%。据洛图科技, 2024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805.5万台,同比下降29.8%;市场销额为21.7亿元,同比下降33.8%。进入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需求仍然低迷。第一和第二季度的同比跌幅均保持在30%左右,相比2023年,下行趋势还有所放大。同时,这也是中国市场连续第13个季度呈现衰退。 2024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预测再次下调,同比下降25%至1583万台。据洛图科技,入门级产品已基本完成初轮普及,中高端产品尚在用户教育中,中国市场当下需求仍较低迷,此外接下来还要承受来自其它智能音视频多媒体终端竞品的冲击,再次下调2024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至1583万台(之前预测为1690万台),同比下降25%。 (3)摄像头:2024年上半年中国监控摄像头销量上涨9.2%。据洛图科技,2024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监控摄像头市场销量达到2791万台,同比增长9.2%;销额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以来,在消费电子大赛道中,监控摄像头是为数不多的实现量额双增长的品类之一。其根本动力来源于消费者对安防、监控、看护的观念提升和需求释放。事实上,安防领域中的另一典型品类,智能门锁尽管在上半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出现下滑,但聚焦到C端市场,同样呈现了可观的上涨幅度。另一方面,监控摄像头市场的新玩家持续涌入,产品形态呈现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细分,也是市场长期向上发展的因素之一。 受益于消费者家庭安防意识的提升,2024年中国监控摄像头有望增长4.8%至5600万台。随着消费者家庭安防意识的提升,进入疫情后的2023年,办公室、出差、旅游等家庭外场景增多,消费者对家庭房间的安全监控,以及对老人儿童宠物的智能监控诉求推动着摄像头市场规模向上增长。洛图科技预计2024年中国监控摄像头消费级市场的整体销量将达5600万台,同比增长4.8%。 (4)游戏机:受到Switch进入生命周期第8年、PS5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24H1游戏机销量同比下滑。据VGchartz,2024年上半年Switch销量同比下滑,主因Switch进入生命周期第8年导致换机动力不足;PS5销量同比下滑较大,主因去年因供给端缓解导致同期基数较高;Xbox Series需求较疲软,销量亦同比下滑。 任天堂维持预计25财年Switch同比-14%至1350万台,但后续新机将在25M3前发布。任天堂Q2电话会维持预计25财年(24/4/1-25/3/31)Switch硬件销量为1350 万台,同比-14.0%,预测不包括任天堂Switch的继任产品。任天堂认为Switch自推出以来已进入第八个年头,要维持与以前相同的销售势头将具有挑战性,但公司将努力提升用户对硬件的高参与度,同时让更多消费者延长使用时间。此外,任天堂首席执行官前期表示Switch游戏机存在后续机种,这款游戏机有望在25财年内发布,即2025年3月底之前。索尼认为随着PS5进入主机生命周期后半部分,预计销量将逐渐下降,24财年(24/4/1-25/3/31)总销量将降至1800万台,同比下降13.5%。 6、汽车:7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下滑,国内新势力厂商销量分化明显 全球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为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协会(OICA)数据,2017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见顶,近十年来全球汽车销量始终在8000~9000万辆上下浮动。细分赛道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传统汽车产业正快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2015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2.5万辆增至1465万辆,CAGR+51.0%,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5%。 2023年国内车市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多因素共振带动2023全年汽车销量同比+12.0%,新能源车销量同比+37.9%。2023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及新能源车补贴退出等因素影响,23Q1国内汽车销量出现下滑;23Q2以来,在各地营销促销活动、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新车型大量上市、下半年消费复苏等因素带动下,23Q2-Q4车市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乘用车及新能源车市场总体产销持续提升。23Q1-Q4乘用车销量同比-7%/+27%/+3%/+20%,环比-22%/+19%/+12%/+15%。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全年汽车销量3009.4万辆,同比+12.0%;新能源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37.9%;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1.6%,同比+5.9pct。 24H1国内汽车销量同比提升个位数百分比,主要系新能源车持续较快增长、汽车出口带动。24H1国内汽车销量1405万辆,同比+6.1%。其中24Q1由于同期基数相对较低,增速超两位数;24Q2同比增速较Q1放缓。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主要系汽车出口、新能源车销量提升带动,部分被传统燃油车销量下降抵消。根据中汽协统计,24H1汽车国内/出口销量1126/279万辆,同比+1.4%/30.5%;24H1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910/494万辆,同比-4%/+32%。 24M7国内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均下滑,新能源车保持同比较快增长。根据中汽协,7月全国乘用车共计零售199.4万辆,同比-5.1%/环比-10%,总体走势不强,主要系燃油车销量持续下降,此外7月为传统淡季,部分厂商迎来高温休假,产销节奏有所放缓。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27%/环比-6%,仍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43.8%。此前中汽协预估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超3100万辆,同比+3%以上。 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表现强劲,销量分化明显。根据目前已有的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公布的信息,1)比亚迪7月销量34.2万辆,同比+30.6%/环比+0.2%;2)理想7月交付5.1万辆,同比+49.4%/环比+6.8%;3)鸿蒙智行7月交付量4.4万辆,环比-4.4%,其中问界M9/问界M7/问界M5/智界S7交付1.80/1.66/0.69/0.25万;4)埃安7月销量3.5万台,同比-21.7%/环比+0.6%;5)零跑7月交付2.2万辆,同比+54.1%/环比+9.8%;6)蔚来7月交付2.0万辆,同比+0.2%/环比-3.4%;7)极氪7月交付1.6万辆,同比+30.0%/环比-22.1%;8)小鹏7月交付1.1万辆,同比+1.2%/环比+4.5%;9)哪吒7月交付1.1万辆,同比+9.7%/环比+7.9%;10)小米7月交付超1.3万辆。 车市动态:1)鸿蒙智行:24H1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19.42万辆,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其中:a)问界:问界M9累计大定超11万,稳坐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新M7 24H1累计销量破11万,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豪华车型第二。b)享界:8月6日享界S9正式发布,定位D级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首发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智驾系统,Max/Ultra售价分别39.98/44.98万元,上市24h大定破2500台,8月7日开启交付。c)智界:7月12日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完成工信部申报,采用智界S7相同的家族化设计,配备智界S7同款贯穿式尾灯,CLTC最大续航里程达 850 公里。d)尊界:7月15日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品牌正式公布,命名为尊界。此前江淮董事长项兴初曾表示该产品已进入整车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2)小米:7月交付1.3万辆,有望在11月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销售网络方面7月新增四城、新增17家门店;发布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将于10月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将于25H1发布,并于2025年挑战纽北量产圈速榜。3)小鹏:根据CnEVPost,小鹏新车型F57(小鹏P7+)或将放弃激光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方案,新车有望于24Q4推出。4)蔚来:7月27日蔚来科技日集中展示智驾软硬件进展,硬件方面,宣布全球首颗车规级5纳米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为业内首次采用5nm车规工艺,芯片和底层软件均已实现自主设计;系统方面,展示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该模型和端到端架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算法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 二、产业链跟踪:苹果等乐观展望AI前景,关注果链中报绩优公司及Q3新机备货景气 消费电子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光学、显示、结构及功能件、充电/连接、射频/天线、电池、PCB、声学/马达、被动元件等零部件,中游整机组装,下游品牌商,以及相关设备厂商。消费电子的景气度往往会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上进行传导,因此我们通过紧密跟踪各产业链环节的基本面变化、创新节奏来感知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同时对各产业链环节的核心公司进行分析。 1、品牌商:苹果Q2业绩超预期、AI展望乐观,关注华为/小米AI布局及新车 我们围绕下游智能手机、PC/平板、可穿戴、XR、智能家居、Smart EV、充电产品等各类终端品牌,从基本面变化和创新趋势等角度分析国内外厂商最新动态和展望。 (1)苹果:CQ2业绩超预期,CQ3营收增速望延续CQ2表现,AI展望乐观,继续看好苹果AI终端及算力生态引领行业趋势。 24FQ3苹果营收857.8亿美元,EPS1.4美元,整体高于市场预期。苹果24FQ3营收857.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844.6亿美元),同比+4.9%环比-5.5%,受到超过2.3%的外汇逆风影响,硬件收入增长源于iPad新品销售推动。净利润214.5亿美元,同比+7.9%环比-9.3%;摊销EPS 1.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1.35美元)。 各业务营收均超市场预期,iPhone营收创6月季新高。①分业务:1)iPhone:营收393.0亿美元,同比-0.9%,高于市场预期(389.5亿美元),按不变汇率计算有所增长。在多个发达和新兴国家市场,iPhone业务营收创下6月季度的历史记录,活跃安装基数达历史新高,15系列表现比14更好;2)Mac/iPad:Mac营收70.1亿美元,同比+2.5%,略高于市场预期(69.8亿美元),由配置M3芯片的MacBook Air增长推动,新兴市场表现强劲;iPad营收71.6亿美元,同比+23.7%,高于市场预期(66.3亿美元),收入增长源于本季度推出iPad新品;3)可穿戴/家居/配件:营收81.0亿美元,同比-2.3%,高于市场预期(77.9亿美元),手表和耳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面临同比压力,手表的安装基数创下历史新高;4)服务:营收242.1亿美元,同比+14.1%,超过市场预期(239.6亿美元),强劲增长源于超20亿台活跃设备的安装基数持续增长,付费订阅数保持两位数增长,驱动收入创历史记录。②分地区:美洲/欧洲/大中华/日本/亚太其他地区营收376.8/218.8/147.3/51.0/63.9亿美元,同比+6.5%/+8.3%/-6.5%/+5.7%/+13.5%。大中华区在不变汇率情况下同比下滑不到3%,汇率对收入的影响超过50%。盈利能力方面:综合毛利率46.3%,同比+1.7pcts环比-0.3pct,接近指引区间上限(45.5%-46.5%);其中硬件产品毛利率35.4%,同比-0.05pct环比-1.22pcts,服务毛利率74.0%,同比+3.45pcts环比-0.6pct。净利率25.0%,同比+0.7pct环比-1.0pcts。 24FQ4展望:CQ3营收增速预计延续CQ2表现,Apple intelligence目标秋季率先推出美式英语版,望成为重要的换机推动因素。据管理层电话会信息,假设宏观经济环境不再恶化,苹果9月季收入将以与6月季相似的增速增长,源于:1)外汇对同比增长产生超过1.5%的负面影响;2)服务收入将延续此前两位数增长表现。盈利方面,苹果预计6月季毛利率区间45.5%-46.5%,OpEx区间142-144亿美元。库克表示苹果Apple intelligence 测试版于本周推出供开发者使用,部分功能也已推出,并认为这是未来苹果换机周期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苹果目标从秋季开始推出美式英语AI系统功能,并在未来一年左右提供更多的功能,在更多的语言和地区进行覆盖。 继续好苹果AI终端及算力生态引领行业趋势。如我们此前观点,我们认为苹果具有极强的软硬件产品定义以及应用场景的创造优化能力,移动端 AI 化趋势依旧需要紧跟苹果的步伐,且 25-27 年我们认为苹果 iPhone、穿戴和 XR 硬件又将迎来创新大年,看好苹果 AI 时代端侧创新以及云端的布局推动产业链迎新一轮发展机遇。 (2)华为:发布全新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鸿蒙原生智能AI,关注三折屏新机,Mate新机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汽车方面鸿蒙智行车型矩阵持续拓展,享界S9正式发布。 手机等传统终端方面,华为发布全新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关注三折屏新机,Mate新机预计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华为发布HarmonyOS NEXT,是一款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一个系统统一生态,能够将手机、平板、智慧屏、穿戴、汽车等全场景产品相连接,实现全场景智能化操作。HarmonyOS NEXT采用了全新的架构,整机性能提升30%,其采用的新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则可实现3倍连接速度提升、4倍设备连接数提升以及20%功耗降低。同时采用全新星盾安全架构,实现系统生态纯净、隐私可控、数据高安。HarmonyOS NEXT于21日开启开发者和先锋用户Beta测试,将于第四季度随着Mate70系列上市正式商用。新品方面,关注三折屏手机发布,Mate新机我们预计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 汽车方面,鸿蒙智行车型矩阵持续拓展。24H1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19.42万辆,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其中:a)问界:问界M9累计大定超11万,稳坐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新M7 24H1累计销量破11万,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豪华车型第二。b)享界:8月6日享界S9正式发布,定位D级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首发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智驾系统,Max/Ultra售价分别39.98/44.98万元,上市24h大定破2500台,8月7日开启交付。c)智界:7月12日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完成工信部申报,采用智界S7相同的家族化设计,配备智界S7同款贯穿式尾灯,CLTC最大续航里程达 850 公里。d)尊界:7月15日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品牌正式公布,命名为尊界。此前江淮董事长项兴初曾表示该产品已进入整车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 AI方面,华为6月21日发布Harmony Intelligence鸿蒙原生智能,将AI与OS深度融合。我们认为华为Harmony Intelligence这一基于软硬芯云协同的硬件与基础设施架构打造,意味着安卓阵营也在积极跟进AI与OS深度融合的新时代。Harmony Intelligence:1)架构:最上层为鸿蒙原生应用和小艺智能体,最低层为硬件与基础设施,架构中包括端侧和云侧的AI处理,除了自研盘古大模型,云侧还可与第三方大模型结合。另外,鸿蒙原生智能亦非常注重AI时代隐私安全。2)应用:Harmony Intelligence的应用场景包括图像智能/通话智能/文档智能/搜索智能/媒体智能/文本智能/消息智能,以及跨应用协调等;会上展示的功能包括图像智能(如生成手绘线稿、填色涂鸦、智能头像、照片扩图/消除等)、通话智能(业界首创AI声音修复,协助言语障碍人群交流)、小艺看世界(可帮助视障用户“读图”)等,且借助 Harmony Intelligence的“控件AI化”特性,各种第三方App还可调用系统空间实现实时朗读/智能填充/图文翻译/主体抠图等一系列功能。此外“小艺智慧助手”正式升级为基于盘古大模型5.0的“小艺智能体”, 记忆感知覆盖23类TOP场景,推理规划任务成功率达90%,万亿tokens知识量和300+重点服务分发,可实现多模态、跨应用协作,定位出行专家/办公助手/娱乐达人/生活助理/运动专家等场景。 (3)小米:24Q2手机销量持续同比高增长,关注原材料成本变化趋势对毛利率的潜在影响;小米SU7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 传统业务方面,1)手机:7月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 4、小米首款小折叠屏手机MIX Flip折叠屏、红米K70至尊版,同时新一代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全面量产,年产能可达1000万台,小米MIX Fold 4/MIX Flip都将于该工厂生产。公司24Q1/24Q2手机出货量持续同比高增长,上半年总体出货量已达0.83亿台。考虑到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我们预计公司全年手机出货量有望实现双位数百分比增长,关注24年原材料成本变化趋势对毛利率的潜在影响。2)IoT:7月新品发布会中发布Xiaomi Buds 5、小米手环9、Xiaomi Watch S4 Sport等可穿戴新品及空气净化器、空调等智能家居产品。此外,小米AI全面赋能人车家全生态,大模型小爱即将覆盖到全部核心品类,包含7月底手机、平板、电视升级,8月底无屏音箱升级,10月底有屏音箱升级。我们预计2024全年平板、大家电等持续进展有望助力公司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中长期来看,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赋能、加大核心产品自研力度、海外拓展有望助力IoT业务长线成长空间可期。3)互联网:预计公司互联网业务亦将受益于手机用户提升、高端化渗透以及“人车家全生态”系统带来的全方位赋能,中长期实现营收及毛利率提升。 汽车:小米SU7产能、交付加速进展顺利,预计7月交付持续破万,SU7 Ultra原型车挑战全球最速四门车。1)产能交付:小米汽车产能提升、交付加速进展顺利,迄今已交付超3万台,预计7月交付持续超10000辆,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2)销售服务网络:7月小米汽车门店将新增济南、贵阳、长春、常州四城,预计到24年12月将覆盖全国59城,包含53家交付中心、220家销售门店、135家服务门店。3)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发布基于小米SU7打造的巅峰性能纯电车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首搭小米自研的V8s电机,采用V8s+V8s+V6s三电机设计,具备1548PS的四门车超强马力,零百加速仅1.97s,最高时速超350km/h。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将于24年10月正式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25年量产车正式征战纽北量产圈速榜;小米汽车的目标为十年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4)AI应用:小米自研声音大模型,提供创新的“车外唤醒防御”功能,预计2024年8月通过OTA在小米SU7实现。我们判断小米未来几年还将持续推出多款车型,实现全品类、多动力方式、多价格带的产品矩阵全覆盖;中长线看好公司汽车销量、口碑及行业地位持续突破,并努力向15-20年跻身全球前五车厂的目标进军。 (4)传音:24Q2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关注后续新兴市场景气度的持续性、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专利费影响。 根据IDC,24Q2传音未能进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也即传音智能手机销量低于第五名OPPO的25.8百万台,环比自身Q1出货有所下滑。展望后续,市场普遍关注新兴市场需求景气度的延续性及竞争环境的潜在变化,同时原材料成本上行、高通等专利纠纷对公司盈利能力亦有影响,建议持续关注上游存储、面板等零部件成本及公司定价策略对毛利率的影响,同时关注公司印度等地专利诉讼纠纷进展。AI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探索AI大模型在手机等终端应用,预计2024年搭载Chatgpt的终端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5)萤石网络: H1业绩总体稳健增长,入户及云业务表现亮眼,“2+5+N”生态升级驱动长期发展。 H1业绩总体稳健增长,智能入户、云平台业务表现亮眼,服务机器人取得突破。24H1实现营收25.83亿元同比+13.05%,归母净利2.82亿元同比+8.88%,扣非归母2.77亿元同比+9.89%,毛利率43.34%同比+0.38pct,净利率10.90%同比-0.42pct。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硬件业务看,上半年智能摄像机收入同比-4.42%,但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智能入户产品实现收入68.97%同比增速,营收占比升至12.78%。智能服务机器人为公司的孵化业务,在上半年实现了小规模上市的初步突破,收入同比增长273.34%;软件业务看,基于萤石云服务能力及大模型技术加持,萤石云已升级成为全球领先的视觉物联网云平台,上半年物联网云平台同比延续高增同比增速29.97%,收入占比提升至19.27%。渠道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国内外渠道建设,加码零售渠道和C端数字化营销能力建设,国内主流销售产品电商业务出货占比提升至40%以上。 Q2营收稳健增长,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所得税、财务费用影响。单看24Q2,实现营收13.47亿元同比+11.64%环比+8.86%,归母净利1.56亿元同比-6.64%环比+24.87%,扣非归母1.55亿元同比-4.01%环比+27.38%,毛利率43.91%同比-0.69pct环比+1.19pcts,净利率11.62%同比-2.27pcts环比+1.49pcts。Q2利润同比下滑,主因Q2所得税845万元(去年同期-1122万元),受所得税汇算清缴差异影响,全年维度看所得税总体影响预计相对平滑;财务费用率同比+1.33pcts,财务费用上升主要系存款利息收入有所减少。剔除所得税和财务费用影响,单看Q2 EBIT实现同比增长。 展望后续,24年关注AI创新融合,智能入户、服务机器人等新品以及云平台业务成长。萤石生态体系上半年已全面升级为“2+5+N”,以AI和萤石云的双核驱动,包含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和智能控制5大AI交互类核心自研产品线以及通过生态控制器无缝接入的N类生态产品线。我们认为公司望受益AI发展新机遇,其新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面向垂直物联场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蓝海大模型”,定义了萤石L0-L4的AI技术层级,实现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逐步实现AI应用场景化的层级跃迁。分业务看,我们认为摄像机有望延续行业领先地位;第二增长曲线的智能入户望凭借视频和视觉技术优势,延续快速发展;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务具备成长看点。此外,公司目前云业务规模较低但盈利能力突出,随着公司云平台接入设备数、用户数及付费率增加,有望带来更高利润贡献。 (6)安克创新:展望后续,看好储能、安防等新品类拓展以及渠道深化打开新成长空间,关注端侧AI布局。充电储能板块,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巩固数码充电领域的领先地位延续增长趋势,而储能方面,看好公司基于中小充产品的长期积累,凭借在北美等海外地区的渠道优势以及品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竞争力,打开充电类业务新成长空间;智能创新板块,公司安防产品在海外市场具备竞争力,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智能影音板块,公司音频产品持续创新,耳机等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有望延续增长趋势。公司在渠道端持续深化,除亚马逊外的其他第三方平台及独立站有望延续快速发展,并且巩固北美/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同时,澳新/东南亚/中东/中国大陆等新拓展市场亦有较大发展潜力。此外,公司表示看好端侧AI发展,建议关注AI赋能公司产品线创新。 2、整机组装:进入Q3新品备货旺季,AI化望推动新一轮换机升级周期 整机组装环节,当前市场主要关注:苹果WWDC24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将生成式AI模型置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此举有望推动消费终端AI化升级,带动新一轮换机需求的释放。 中国台湾代表厂商月度数据跟踪:从台股6家头部整机厂月度数据来看,Q2整机厂合计营收2.75万亿新台币同比+14.0%环比+14.5%,24M7月营收10113.1亿新台币同比+19.8%环比+13.0%,同环比增长源于低基数,同时下游需求持续回暖。进入24H2旺季,厂商展望普遍趋于乐观,并看好AI对于下游各终端的推动前景。 国内龙头方面,估值仍具向上空间,展望24年多新品驱动,alpha明显。 1、 立讯精密:一季报和上半年展望均超预期,三驾马车共驱成长。 24Q1及上半年展望均逆势超越市场预期。公司一季度营收524亿,同比增长4.93%,归母净利24.7亿,同比增长22.45%,同时展望上半年归母净利区间为52.3-54.4亿,同比20-25%增长,扣非47.9-50.8亿,同比15-22%增长,区间中值对应Q2业绩继续同环比增长,均超越市场预期。我们认为逆势增长主要来自:1)尽管iPhone Q1因去年高基数拉货量同比下滑较多,但立讯手机份额和盈利能力在同比提升(从Q1联营企业收益达4.55亿同比大幅增长可看出),我们判断Q2 iPhone因去年备货量较低基数回归同比增长;2)去年上半年大客户手表、耳机、Mac和iPad业务因快速去库存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均有逆势增长,且Vision Pro亦开始量产,我们判断至今出货约30万台左右,二季度全球售卖;3)公司Non-A消费电子较去年明显回暖,同时通讯和汽车业务仍处于高增长趋势。公司Q1毛利率10.74%亦同比提升0.7pct,而Q1经营净现金流为-8.44亿,主因公司应收和应付账款期限有时间差,去年Q4应收提前回款而Q1应付账款降低近100亿所致。总体来说,公司经营状况较佳,业务alpha叠加管理提效,推动上半年业绩超越市场预期。 24年下半年提速可期。展望下半年,公司成为下半年iPhone16 Pro Max新机主供厂商,叠加下半年和硕手机业务整合,整体iPhone组装业务份额和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另外,公司在手机Type-C连接器、光学结构件、马达等诸多增量零部件进一步垂直一体化;大客户今年耳机和手表业务下半年新品迭代,公司亦是主力厂商,叠加Non-A消费电子有较佳业务进展,整体消费电子业务增长趋势明确;另外,通信业务尤其是AI算力相关高速电连接在国内外头部云服务客户进展较佳,我们判断24年通信营收将增长30-40%,盈利将更佳;而汽车业务在线束连接器引领下24年将延续50%以上高增长。我们判断公司下半年业绩望进一步提速。需要说明的是,公司营收增长不快,主因这几年业绩增长主动能立臻手机组装业务只并表了利润而未并表营收,如果还原的话,则潜在营收增速会非常可观。 三驾马车共驱长线成长。展望未来,1)消费电子方面,公司依托纵向整合与横向并购,自身iPhone业务成长结合和硕的整体仍让未来三年份额和盈利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以Qorvo国内资产整合为代表,公司零部件及模组垂直一体化亦在持续深化;公司亦深度参与大客户未来AI终端和XR等创新,卡位消费电子前沿趋势;2)通信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深耕电连接、光连接、风冷/液冷散热、电源管理、射频等产品,以“应用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为产品核心战略,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尤其在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领域,公司协同头部芯片厂商前瞻性为全球主流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厂商共同制定 800G、1.6T 等下一代高速连接标准,部分细分领域产品如外部高速铜缆、线缆及连接器组件、背板连接器及背板线缆、HSIO、SSIO 等更是以领先的技术、成本优势和优异的产品表现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公司以此为切入口,全面拉动光连接、散热、电源模块等产品与头部客户展开进一步深度合作,打开长线业务空间;3)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依托强大的智能制造平台,快速实现向汽车产业相关产品的跨界赋能,并基于与海内外头部主机厂和汽车品牌客户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汽车业务相关产品(高/低压线束、高速线束、充电枪、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液晶仪表、三合一电机系统、AR HUD、DMS 等)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在未来三个五年实现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比亚迪电子:24Q2公司与NVDA业务进展进入新阶段,乐观看待公司未来利润释放潜力。 24Q2业绩前瞻:消费端新品持续拉动,捷普财务费用逐季缓解,汽车电子保持高速增长。我们仍乐观看待公司Q2的业绩表现,这源于以下几个因素:1)A客户新款iPad发售在即,备货同比去年有量增,且捷普财务费用持续缓解,零部件业务并表望贡献利润增量;2)安卓业务好于去年同期,华为Pura等新品持续拉货,亦对利润有正向贡献;3)汽车业务同比去年单车 ASP提升,整体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4)新型智能产品结构持续调整,海外储能业务需求阶段性遇冷,AI服务器业务Q2开始出货形成收入贡献,面向NVDA GB200 的液冷散热方案样品亦有送样。综上,我们认为 24Q2 业绩仍有望实现优于市场悲观预期的表现。 展望24年,安卓高端向上、A客户、汽车及服务器业务提供成长动能,盈利向好趋势不变。1)消费电子:公司收购捷普拓展A客户机壳新业务,iPad新品放量且手机玻璃业务份额持续提升,将带动更多增量成长空间,且公司自身自动化能力以及成本管控能力有望赋能新业务,预计为今明年带来弹性利润释放;安卓聚焦中高端产品,钛合金及玻纤材料等结构件升级创新趋势加速,华为Pura/Mate回归放量以及AI手机推动新一轮换机周期均有望带来增量,盈利或有超预期贡献。2)新型智能产品:公司在AI服务器、液冷散热、移动机器人(AMR)等赛道多点布局,且公司与英伟达具有多年的合作基础,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能。3)新能车业务:公司持续导入智能驾驶系统(地平线/Orin/Thor等低中高算力平台)、热管理系统、智能底盘和悬架等多个增量赛道产品,单车价值量将有望突破万元,叠加公司在母公司汽车份额的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迎来“量+价+份额”齐升的高速增长期,且公司与英伟达(算力相关及智能驾驶领域)、大陆电子、博世等外部客户合作亦持续加深,行业地位有望逐步树立,长线有望依靠母公司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新型Tier1厂商。 华勤技术:国产ODM头部厂商,NB及服务器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目前已形成以智能手机为主,NB、Pad、AIoT及服务器/交换机和汽车电子多品类产品矩阵,致力于打造“2+N+3”(2:手机+NB,N:耳机、手表手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3:企业级数据中心产品+汽车电子+软件服务)的产品结构。公司持续将在智能手机ODM领域积累的研发制造技术经验应用于NB和服务器领域,近两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NB方面与联想、宏基、华硕、三星、华为、荣耀、小米等品牌形成深入合作,随着新产能的释放,ODM份额有望持续上升;服务器方面,与阿里、腾讯、字节紧密合作,NV L20/H20 AI服务器产品均已量产出货,未来成长空间可观。此外,近期公司有两则对外拟收并购案:1)拟以28.5亿港币收购易路达控股80%股份,此举将帮助公司切入北美大客户声学产品供应链,并进一步优化公司在智能穿戴、音频产品领域的产品队列和客户结构,并在供应链资源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形成协同优势;2)拟以3.48亿元收购南昌春秋电子65%股权,南昌春秋主要产品为NB金属机壳,公司此次外延收购将助力公司NB整机业务结构件自供比率快速提升,加强垂直一体化优势,打开潜在的业绩弹性空间。 龙旗科技:安卓ODM核心供应商,AI PC+XR+ 汽车电子布局打开新成长空间。公司持续提升产能规模优势和成本竞争力,不断拓宽手机ODM领域的品牌客户群并提升份额,23年进军AI CP领域,与高通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拓展安卓等品牌,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在XR领域,公司与全球互联网头部客户推出二代智能眼镜产品,在AI技术的加持下,二代智能眼镜产品市场销售表现良好,此外公司还与国内AR头部品牌客户合作AR算力单元产品,并积极开拓海外AR产品市场。汽车电子方面,公司自22年开始积极开展汽车电子相关业务并成立汽车电子事业部,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域产品,品类包括域控制器、中控屏、扶手屏、手机无线充等。目前已在惠州工厂建立汽车电子生产线,并通过部分客户的审厂要求,开始产品的小批量出货。 3、主芯片:高通、联发科Q3安卓业务指引较为保守,海外大厂加速布局AI端侧应用 手机:高通、联发科Q2业绩符合指引,Q3手机业务环比持平或环比低增长;大厂维持24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小幅提升判断。 1)高通:24Q2业绩超指引中值,预计24Q3营收中值同比+14.3%,其中手机收入将环比增长低个位数百分比。高通24Q2营收93.91亿美元,同比+11.2%/环比+0.1%,高于指引中值,主要受益于汽车延续高增长,IoT业务有所复苏。净利润26.48亿美元,同比+25.8%/环比-4.1%。展望24Q3,高通预计营收95~103亿美元,按中值计同比+14.3%。其中1)QCT:预计营收81~87亿美元,中值同比+13.9%,其中手机收入将环比增长低个位数百分比,反映了仅使用调制解调器的手机客户购买量增加,但部分被CQ4推出新一代骁龙高端芯片之前安卓收入的季节性下降抵消,IoT收入将环比增长两位数,汽车收入环比保持平稳;2)QTL:营收预计13.5~15.5亿美元,中值同比+14.9%。公司维持24年智能手机销量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的判断。新产品方面,6月高通宣布骁龙8Gen4将于24年10月骁龙峰会登场,产品采用台积电3nm工艺,首次摒弃Arm公版架构,采用高通自研的Nuvia Phoenix架构。 2)联发科: Q2营收符合指引,预计Q3手机业务环比持平;下一代旗舰SoC 天玑9400有望在24M10推出。联发科24Q2营收1273亿新台币,同比+29.7%/环比-4.6%,符合此前1214-1335亿新台币指引;净利润260亿新台币,同比+62.0%/环比-18.0%;毛利率48.8%,同比+1.3pcts/环比-3.6pcts,超此前45.5%-48.5%指引上限。公司营收增长同比主要系需求复苏、产品组合优化和低基数效应,24Q2手机、智能边缘平台、电源IC三大业务同比均有所增长。展望未来,公司预计Q3营收中值同比+16.2%环比+0.5%,其中1)手机业务:公司看到新兴市场对4G SoC的需求强劲,但与5G SoC下滑有所抵消,预计三季度手机业务收入将环比持平;2)智能边缘平台:预计三季度收入将保持平稳;3)电源IC:预计三季度业务将温和增长。公司认为AI大趋势带来了无数机遇,继续乐观看待AI边缘、云端中长期业务发展。 3)台积电法说会表示N2芯片将于2025年量产。预计该芯片有望率先在苹果相关机型中实现应用。 PC:英特尔预计2024全年PC TAM将同比增长低个位数;6月大厂密集推出AI PC相关产品,关注下半年AI应用的拉动情况。 1)AMD:24Q2客户部门营收同比高增长,搭载锐龙AI 300 系列的PC于7月上市,预计三季度将大量出货。公司24Q2总营收58亿元,同比+9%/环比+7%,主因数据中心及客户部门业绩提升带动;其中客户部门营收为15亿美元,同比+49%/环比+9%,主因上一代Ryzen处理器强劲需求与下一代Zen 5处理器出货。AI PC方面,公司于24年6月发布Ryzen AI 300系列,具备业界领先的CPU和GPU性能,并引入业界最快的NPU,其AI算力性能高达50 TOPS。首批Ryzen AI 300系列笔记本已于7月中旬上市,并获得广泛好评,预计三季度将大量出货。未来几个季度,宏碁、华硕、惠普、联想等公司将推出100多款基于Ryzen AI 300的高端游戏和商用笔记本电脑。公司预计24Q3总营收为67亿美元(±3亿美元),同比+16%/环比+15%,主要需数据中心和客户部门增长带动;预计24H2 AI PC的增长将高于典型季节性的增长。 2)英特尔:24Q2盈利表现承压,Q3去库存等导致CCG部门指引低于预期。24Q2公司总体营收处于指引下限,毛利率表现大幅低于预期,主要系AI PC加速量产、Intel 3/4产能转移导致晶圆成本短期提升,此外稼动率、价格竞争、不利的产品组合等因素亦有影响。Q2公司CCG业务营收同比+9%/环比-2%,同比提升AI PC增长带来量价齐升,部分被出口许可限制抵消。展望未来,公司预计Q3业绩将承压,营收指引中值同比-8.2%/环比+1.3%,其中客户业务将持平或下降,主要系消费和企业市场的支出疲软、客户24H2去库存、出口管制负面影响。公司仍看好AI PC的发展前景,预计AI PC市占率将从现在的不到10%提升至2026年的50%以上。公司自身Windows AI PC目前出货超1500万台,年底将超过4000万台,2025年底累计出货量超1亿台。 3)高通:高通联手微软Copilot+进军AI PC,测评显示当前高通骁龙 X CPU的市占率仍较低, 产品性能及电池续航有待提升。目前已有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软Surface和三星等20台Copilot+ PC在20多个国家发售,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扩展到25个国家。近日,根据PassMark基准测试结果显示,高通骁龙X Elite 和X Plus CPU的性能表现优异,特别是AI功能表现突出,但与苹果和即将推出的英特尔、AMD新一代芯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YouTuber Luke Miani的测试显示,在运行Cinebench时,搭载骁龙X Plus的Surface Laptop 7电池续航表现不佳。根据PassMark选取样本,当前高通骁龙 X CPU的市占率仅0.3%,x86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IoT:国内SoC公司24Q2业绩同比增速亮眼,关注行业复苏趋势及细分赛道进展。国内SoC以IoT、智能家居等应用为主,过去几个季度行业下游客户去库压力持续缓解,同时下游需求持续复苏。24Q1受益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同比表现普遍较好,24Q2有望延续同比增长。其中晶晨股份24Q2实现营收16.38亿元,同比+24.5%/环比+18.8%,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52.1%/环比+83.9%。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逐步恢复,同时公司新品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其中T系列取得重要客户和市场突破,24H1销售收入同比+70%;W系列Wi-Fi 6首款产品订单快速增长,24Q2 W系列出货占公司总出货量超8%,未来还将快速迭代;新一代6nm商用芯片已获得首批商用订单;此外8K芯片在国内运营商的首次商用批量招标中表现优异。预计24Q3及24全年营收将进一步同比增长。瑞芯微24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2~1.27亿元,同比+112.7%~+194.9%/环比+35.8%~+88.2%;扣非归母净利润0.88~1.23亿元,同比+122.9%~+213.0%/环比+32.7%~+86.3%;增长主要受益于24H1市场需求逐步复苏,AIoT迎来增长,同时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所致。上半年公司旗舰芯片RK3588量产客户及项目不断增加,进入快速增长期;RK356X、RV1106/1103等次新产品也加速放量。恒玄科技24Q2预计营收8.78亿元,同比+66.76%/环比+34.42%,创单季度营收新高;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140.72%/环比+336.18%。营收同环比提升主要系下游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需求增长,智能手表及手环市占率提升,以及新一代BES2800实现量产出货。伴随收入增长的规模效应,公司24Q2毛利率环比提升至33.4%左右,归母净利润亦实现同比200%的高增长。中科蓝讯24Q2单季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23.71%/环比+17.94%;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26.70%/环比+45.30%;业绩同环比提升主要系行业回暖、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公司加速产品迭代推新,量产倍思Hybrid ANC TWS、Anker Hybrid ANC头戴等多项讯龙二代项目,推出搭载自研OWS音效算法的蓝牙音频SoC芯片,讯龙三代 BT896X系列芯片成功应用于百度小度添添AI平板机器人的智能音箱,智能穿戴产品实现高阶BT895X到中低阶AB568X/AB569X的全面覆盖。 4、光学:H1大陆及中国台湾光学龙头业绩同比改善,关注下半年旗舰机型光学创新带动 24年1-7月头部光学大厂同比增长显著,关注下半年旗舰机型光学创新带动。 1)中国台湾光学厂商24M7营收同比+35%/环比+36%,同环比均实现高增。其中大立光24M7营收同比+55% /环比+35%。 2)舜宇光学科技24H1手机镜头/摄像模组合计出货量同比+24%/同比+14%;24H1营收同比+32.1%,归母净利同比+147.1%,毛利率17.2%,同比+2.3pcts;营收高增长主要系智能手机市场回暖、产业链补库及安卓旗舰机型重启光学升级带动公司手机业务出货增加;盈利能力改善明显,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改善,手机高端产品占比明显提升驱动ASP及毛利率上涨所致。公司上调全年出货及毛利率指引:手机领域,公司上调24全年手机镜头出货量增速指引至5%~10%,手机镜头毛利率指引提升至20%~25%;维持24全年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同比持平指引,预计手机摄像模组毛利率将由24H1的6%~8%持续提升至24H2的6%~10%范围。车载领域,上调24全年车载镜头出货量增速指引至10%~15%,毛利率指引不变。XR领域,上调全年营收增速指引至25%。 3)高伟电子上半年营收超预期,24H1收入5.86亿美元,同比+59.8%,主因苹果iPad上半年量增及Pro新品后摄ASP提升、iPhone份额提升和激光雷达业务增长综合所致;净利1604万美元,同比-11%,主因既有前摄产品毛利率略有下降,和下半年手机后摄导入的前置研发成本、折旧以及配套融资费用增长。预计随着下半年公司导入苹果iPhone新品后摄潜望和超广角,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放量拐点,长线业绩和市值空间可观。 光学仍为苹果、安卓手机创新主体,CIS等厂商国产替代加速。2024年苹果iPhone潜望式摄像头有望进一步下沉,并将带动在安卓端应用普及;iPhone 15 Pro/Pro Max支持空间视频拍摄功能,降低3D视频制作门槛,有助于Vision Pro生态内容搭建。安卓手机近年来大pixel、超光谱影像等趋势显著,此外国内厂商CIS等环节逐渐切入主摄应用,实现份额提升。其中,韦尔股份营收64.48亿元,同比+42.6%/环比+14.2%,单季营收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8.09亿元,同比+1869.2%/环比+45.1%。营收及归母净利同比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50M产品在安卓中高端智能市场加速导入及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同时产品及供应链结构优化,盈利能力逐季改善。24H1公司手机CIS/汽车电子CIS/安防CIS/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52%/31%/8%/4%/5%,同比+79%/+53%/-25%/-29%/+25%。思特威24Q2预计营收15.63~16.63亿元,同比+152.70%~+168.87%/环比+86.60% ~+98.54% ;归母净利润1.21~1.41亿元,同比+397.54%~+446.73%环比+762.50%~+ 905.09%。其中收入同环比高增,主要系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应用于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镜头的高阶50M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带动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收显著增长,此外智慧安防新品竞争力提升,销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业绩同环比大幅扭亏,主要系收入提升带来的费用率摊薄。格科微24Q2单季营收15.01亿元,同比+36.6%/环比+16.4%,营收同比高增主要系消费电子景气复苏、高像素芯片产品销售增加;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55.5%/环比+56.9%。公司手机业务高像素单芯片出货快速提升,24H1手机CIS营收同比+81.3%,13M及以上产品销售额6.06亿元,在安卓品牌主力机型的份额逐步提升,预计24H2高端产品将持续放量;此外4/8M非手机CIS出货持续拓展,格科半导体工艺成熟和量产爬坡加速,有望助力公司新产品、新领域进展。 5、显示:H1面板厂盈利同比修复,关注后续电视面板价格趋势 价格方面,1)电视面板:8月电视面板价格预期将继续下跌。据WitsView,7月下旬电视面板报价全面走跌,8月维持7月的跌势。WitsView认为,电视面板8月报价将维持7月的跌势,因应第4季的促销需求,预期8月的TV面板需求将稍有回稳,但是大部分的品牌客户多半仍希望TV面板价格跌幅可以扩大,而面板厂则普遍希望面板价格维持小幅跌势,因此双方在价格上的攻防依然激烈。2)显示器/笔记本面板:8月上旬LCD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持平。据WitsView,24年来看,24M1-2显示器面板价格出现止跌迹象,主流尺寸止跌,M3下旬起涨价,M6下旬起停止上涨。笔电部分尺寸面板价格24M4下旬起涨,M6下旬起全面停止上涨。WitsView认为,显示器面板进入8月后,同样面临整体需求减弱的影响,特别是商务机种需求表现不佳,连带影响客户的拉货动能。消费机种需求则在品牌客户于第2季大幅拉高备货之后,第3季也回归正常需求动能,因此价格上涨动能转趋持平;NB面板价格因买卖双方8月似乎都较为观望,主要是第2季的NB面板出货季增近20%,进入第3季后面板厂仍持续观察品牌客户还有多少采购动能的余裕。 出货来看,国际体育赛事拉动,2024H1 TV面板出货小幅增长,下半年需警惕品牌采购需求变化。据奥维睿沃,国际体育赛事拉动,2024H1 TV面板出货小幅增长,2024H1全球TV面板出货量124.4M,同比增长1%;出货面积90.7M平方米,同比增长7%。其中24Q2 TV面板出货65.2M,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出货面积48.1M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13%。上半年品牌提前释放需求,采购增加,但终端表现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品牌整体库存水位偏高。当前价格面临拐点,面板厂和品牌关于三季度的需求和支持费用仍未确定,面对品牌采购需求有下修的风险,大陆面板厂计划减产,下半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面临较大挑战。 京东方预告24H1归母净利21-23亿元同比增长185-213%,扣非归母14.5-16.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5.8亿元),主要系显示行业景气度上升,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公司经营情况同比改善,其LCD方面,2024 年上半年受益于大型体育赛事召开和电商促销活动的带动,终端客户备货需求尤其是TV类面板需求提前集中释放;至二季度末,阶段性备货高峰结束,下游需求释放趋于保守。TV类产品价格三月、四月上涨态势明显,随后涨幅逐渐收窄;部分IT类产品价格逐步开始回升。在终端市场,大尺寸化仍是推动大尺寸LCD面积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因,不同地区市场平均尺寸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尺寸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为应对行业需求变化,公司坚持“按需生产”,随需求变动灵活调整产线稼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AMOLED方面,随着AMOLED产品渗透率持续攀升,上半年公司柔性AMOLED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不断深耕折叠为代表的高端AMOLED 市场,充分发挥公司竞争优势。面对短期仍在增加的折旧压力,公司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匹配市场需求,增强整体竞争力。TCL科技预告24H1归母净利9.5-10.5亿元同比增长180-210%,扣非归母5-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6亿元),其中显示业务:大尺寸领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格局改善及需求端的大尺寸化趋势,推动主要产品价格合理回升;中尺寸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速IT产品升级换代,市场迎来结构性增长;小尺寸领域,OLED渗透率提升和新技术迭代为显示价值提升及国产化带来机会。 公司发挥规模和产线布局优势,持续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大尺寸业务高端化,中小尺寸业务持续改善,经营业绩显著增长。上半年,显示业务预计实现净利润 25.8-28.8 亿元,同比改善超60 亿元,其中第二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0.4-23.4 亿元。公司将继续坚定大尺寸高端化策略、加速中尺寸IT 和车载等业务拓展、 提升小尺寸市场地位、拓展VR/AR 及专显市场,实现半导体显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彩虹股份预告24H1归母净利8.5-9.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7亿元),扣非归母7.5-8.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1亿元),主要系液晶面板市场维持动态供需平衡,面板价格稳定,公司顺应显示终端市场需求趋势,持续深化与重点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快大尺寸产能提升和产品性能升级,积极推动生产降本增效,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同时公司 G8.5+液晶基板玻璃产线建设按计划推进,已建成产线快速量产并达产,基板玻璃产品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保持持续增长。 另外,TCL科技获LGD广州LCD工厂优先竞标者,头部企业在LCD TV面板产业链的影响力将得到提升。TCL科技8月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收到LG DISPLAY CO., LTD.(出售方LGD)发来的函件,被确定为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优先竞买方。假设收购成功,根据DISCIEN 整理,对TCL华星来说,CSOT 产能大幅提升,其在广州显示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IPS专利以及产能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拓宽IPS向客户渠道;客户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并有望拱大与部分客户的合作。对TV产业链来说,整体产能依旧趋稳,而TOP 3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影响力加强。 新技术方面,苹果、华为新iPad均采用双层OLED技术,关注OLED中尺寸应用趋势。苹果:新款iPad Pro配备首度亮相的超精视网膜XDR显示屏,基于突破性的双层串联OLED技术打造,将两块OLED面板的光线融合叠加,支持高达1000尼特的全屏亮度,HDR峰值亮度更高达1600尼特;首次推出全新的纳米纹理显示屏玻璃选择,经过精准的纳米级蚀刻,纳米纹理玻璃面板可在保持出色画质和对比度的同时,对环境光进行散射来减少眩光。华为:8月发布新款MatePad Pro,首搭创新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1)双层OLED架构:业界首次在屏幕上采用双层OLED架构,通过纳米级像素堆叠技术,可达到2000nits业界最高峰值亮度,屏幕寿命提升3倍,能耗优化33%。2)云晰柔光屏技术:首次将云晰柔光屏技术应用于OLED屏幕,通过独创的闪点消除技术,实现抗闪点能力提升31%,屏幕清晰无反射。据Omdia,2022~2030年OLED显示面板的需求面积CAGR将达到11.0%。各大品牌正逐步将OLED显示面板应用于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更广泛的消费电子产品高端系列中。 6、结构及功能件:终端AI升级推动换机需求,关注折叠屏、钛合金、微晶玻璃及散热材料等中长期升级趋势 结构件及功能件行业目前整体需求有所回暖,厂商业绩有望迎来持续性改善。据产业链跟踪情况,目前下游新品需求保持相对稳健,终端库存已进入相对健康水位,多数厂商稼动率环比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有望得到持续修复。对于24年全年以及25年需求展望,多数厂商看法短期偏谨慎乐观、中长期积极乐观。 金属件方面,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持续推动业绩改善,关注在钛合金、折叠屏由前瞻布局的厂商业绩爆发潜力,此外此前积极开拓汽车电子厂商亦伴随订单导入、稼动率提升迎来业绩改善向上趋势。结构件主要厂商: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长盈精密、春秋电子、东睦股份、精研科技、统联精密、胜利精密、科森科技、福立旺、福蓉科技、英力股份等。其中立讯精密旗下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为A客户金属结构件及Top-module的核心供应商,23年立铠实现营收790.79亿元同比+6.6%,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持平,近年来持续提升其在A客户供应链中的份额以及扩充新品类,未来有望保持增长趋势。比亚迪电子为安卓消费电子结构件头部厂商,23年底收购捷普手机结构件业务,进一步加码A客户产品布局,并有望在钛合金材料领域获得卡位优势,同时积极布局汽车Tier1、AI服务器代工等业务,24年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折叠屏手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短期来看,据IDC数据,24Q2中国折叠机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57万台同比+105%;中长期看,据TrendForce预估,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1780万台同比+12%,渗透率在1.5%,随着铰链和屏幕等相关技术日渐完善且产品价格持续下探,预计到28年渗透率有望达到4.8%。在折叠屏方面,东睦股份、精研科技、统联精密、科森科技等厂商此前均有铰链等产品和技术布局,伴随折叠屏新品不断推出,技术成熟以及成本持续下探,有望推动折叠需求中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从而推动相关厂商业绩持续兑现。 长盈精密:24Q2盈利能力受益于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需求持续向好带动稼动率提升,保持向好态势。 公司24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4.5亿,去年同期亏损1.32亿;扣非归母净利1.7-2.5亿,去年同期亏损0.96亿。单季度看,Q2归母净利润0.61-1.41亿,中值1.01亿,去年同期亏。短期来看,公司消费电子在A客户新品以及终端需求回暖的拉动下仍保持增长势头,新能源业务高增速延续,整体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在30%左右,毛利率及净利率亦受益于稼动率提升和内部管理提质增效有望得到提升。 展望24/25年,消费电子及新能源业务向上+管理能力优化望带动公司盈利弹性释放。短期来看,进入Q3传统消费电子以及汽车旺季,公司订单需求将持续好转带动稼动率提升,A客户新料号导入带来新增量,新能源业务稼动率保持平稳向上,Q3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来看,消费电子业务,公司在A 客户持续“提份额+扩品类”望带动新增量,安卓钛合金机壳持续放量,国内安卓客户需求逐步回升;新能源业务,T客户及C客户等行业核心头部厂商结构件订单持续导入放量,产能稼动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加强对内的提质增效,费用严格管控,公司24/25年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迎来逐季改善趋势。 玻璃盖板方面,关注3D/微晶玻璃在安卓旗舰机型的应用趋势,将推动盖板单价大幅提升,此外,双折叠屏及三折叠屏手机亦推动UTG玻璃的需求。苹果玻璃盖板领域,目前厂商主要有蓝思科技、伯恩、比亚迪电子(22年进入,中山工厂,未来持续提升份额),信濠光电亦具备凭借自动化能力和优秀的良效率具备后续进入苹果供应链的潜力,并与立讯体系产生协同效应,中长期获得的份额以及利润弹性空间值得期待。安卓市场方面,24H1终端消费需求有一定回暖,行业出现库存回补现象,价格企稳且部分产品有小幅回升,盈利端正处于边际改善态势。目前安卓厂商在玻璃盖板的强度、透光率和耐磨性方面持续升级,如华为的第二代昆仑玻璃、小米的龙晶玻璃、荣耀的巨犀玻璃、vivo的铠甲玻璃等,也推动了手机玻璃盖板ASP的回升。此外,UTG玻璃需求受益于折叠屏手机需求高速增长持续走强。据TrendForce预期,24Q3华为将推出市面上第一部三折叠手机,不仅是为折叠手机市场带来新的外型突破,也代表了产业链技术上的进一步升级。 蓝思科技:公司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赛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强的垂直整合能力帮助公司实现结构件份额稳步提升以及智能终端整机及部件业务的显著增长,24Q2以及全年业绩有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且苹果AI升级有望带动新一轮换机需求的释放,成为公司中长期成长动能。 功能件方面,伴随AI终端加速推出,单机散热材料规格及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厂商:领益智造、安洁科技、博硕科技、中石科技、思泉新材、光大同创等,其中领益智造为行业绝对龙头厂商。领益智造近年积极优化调整业务布局,盘活不良资产,加强核心客户业务的拓展,持续巩固其在A客户供应链中的地位,23年成为A客户Vision Pro功能件供应商,且公司在ARVR领域具备深度布局,独家承接国内AR领先企业Nreal的AR眼镜整机组装、注塑结构件和声学件制造;在AI终端领域,深度参与海外新兴AI终端的研发制造;在汽车电子以及光伏领域,公司积极配合海外客户在印度等海外布局产能,打造新的增长点。领益预计H1实现归母净利润6.8-7.8亿元,同比下降45.52%-37.51%,实现扣非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下降48.74%-39.41%,单Q2季度归母净利预计2.2-3.2亿元,同比下降47-63%,中值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2-3亿元,同比下降54-69%,中值2.5亿元。业绩下滑主因:1)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等新业务虽边际向好但仍持续亏损;2)消费电子淡季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 随着边缘端设备AI化加速升级,所需算力不断提高,单机功耗有进一步提升趋势,这将带动单机散热材料的需求提升,我们建议关注思泉新材、中石科技、安洁科技等厂商的业绩未来向好趋势。 7、充电/连接:国内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AI应用助力海外连接大厂成长 ①充电: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7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增长,24年1-7月桩车增量比1:3。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24年1-7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00.8万台,同比+16.8%,其中公共/私人充电桩增量的同比增速为17.0%/16.8%,公共/私人充电桩增量占比为24%/76%。在公共充电桩中,截止24M7直流/交流充电桩占比约45%/55%,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安徽、北京、河南、四川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69.5%。与电动汽车对比来看,24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与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的桩车增量比为1: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②连接:多传感融合趋势及AI大模型陆续上车,促进高频高速连接器的车内应用。1)自动驾驶:AI大模型对于多模态感知的处理能力更强,有望更好促进多传感器融合的应用,数据量呈指数级提升驱动车用高速连接器的需求增加。2)智能座舱:大模型陆续接入车载语音助手,人机、车机交互功能带来车端通信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用量提升。如问界/智界中依托盘古大模型的AI语音,小米SU7内置全新小爱AI大模型等。 海外连接大厂看好AI应用带动,AI驱动24Q2细分领域业绩提升。1)安费诺:AI应用驱动Q2业绩创历史新高,预计Q3营收环比个位数增长。24Q2营收创历史新高,达36.10亿美元,同比+18%/环比+11%,增长主要由IT数据通信、国防、商用航空、移动网络、移动设备和汽车市场增长贡献;营业利润率、订单量亦创新高,AI应用驱动订单总额同比+33%至40.61亿美元,同比+33%/环比+21%。公司预计24Q3销售额37~38亿美元,同比+16%~19%/环比+2%~5%,其中移动设备有望实现旺季环比高增,国防、工业亦将实现环比中个位数增长,IT数通将环比小幅增长。2)泰科:Q2营收同环比持平,符合此前指引;预计25年AI业务有望翻倍。Q2营收40亿美元,同比-1%/环比+2%。其中AI应用推动通信部门同比显著增长,工业设备、商用交通、传感器等业绩则出现同比下降。Q2订单总额41亿美元,同环比均提升,主要受益于AI应用的订单推动,预计将于未来几年内交付。展望未来,预计Q3销售额40亿美元,同比+9%,其中增长主要受益于AI推动通信部门销售提升;此外航空、医疗、能源、家电及汽车等板块也将有不同幅度的业绩同比提升。公司看好AI应用对业绩的驱动,预计明年订单将翻倍。 电连技术:Q2净利润同比高增/环比略降,汽车及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公司24Q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1.73亿元,同比+77%~+122%,环比-15%~+7%;扣非归母净利润1.35~1.70亿元,同比+82%~129%,环比-10%~+13%。24Q2业绩预告中枢同比高增,环比略有下滑,总体表现符合预期。其中Q2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汽车及消费电子业绩共振。1)汽车连接器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核心客户问界、理想等营收同比保持高速增长;消费电子行业产品随着终端需求复苏,营收同比提升明显。2)营收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产品精密制造工艺平台化优势逐渐显现,同时公司运营效能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强,驱动核心业务毛利率同比改善。业绩预告中枢环比略有下滑,主要系大客户拉货节奏波动影响。看好全年业绩增长,汽车智能化业务长线成长空间可期。 8、射频/天线:Q2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仍大,关注国内龙头LPAMiD新品进展 稳懋24Q2营收同比+25.8%/环比+11.7%;Qorvo 6月季营收超指引中值,预计9月季度营收同比-7%/环比+16%,毛利率有望改善。1)稳懋:24M7公司营收16.1亿元新台币,同比+16.7%/环比 -3.3%。24Q2营收同比+25.8%/环比+11.7%,符合此前环比增长low-teens百分比的指引。下半年旗舰新机、WiFi7渗透有望带来成长动能。公司表示产业谷底已过,24全年产出及营收有望优于2023年水平。2)Qorvo:24Q2单季营收超指引中值,预计Q3毛利率开始回升。公司Q2营收同比+36%/环比-6%,同比增长系数据中心与客户端处理器销售额大幅增长,但被游戏和嵌入式部门收入下降所部分抵消;预计Q3营收10.25亿美元(上下浮动2500万美元)。24Q2毛利率53%,符合此前指引,同比+3.4pcts/环比+0.9pcts,系数据中心收入增长推动;伴随产品组合、内部工厂利用率及外包生产量的调整,Q3毛利率有望提升。公司预计2024年安卓5G设备出货量将增长超10%。 国内龙头24Q2收入有望同比高增长,环比或有下滑压力,行业竞争压力仍较大,建议关注滤波器、L-PAMiD等高端品类的国产替代。Q2收入同比增长主要系去年同期低基数、新品拓展影响,考虑到行业补库存结束及去年下半年的高业绩基数,行业公司下半年业绩增速或有压力。低端产品的竞争仍然激烈,期待国内龙头L-PAMiD新品的客户突破。 9、电池:进入旺季需求望进一步向好,关注终端AI化提升续航要求,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升级 消费电池行业景气紧跟库存及下游终端需求情况,进入Q3传统旺季,下游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向好。从中国台湾消费电池厂商月度数据来看,24M7月营收171.8亿同比-0.5%环比+7.8%。库存方面,国内消费电池厂商24Q1库存同比-15.8%环比+2.7%,据最近跟踪显示行业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结合国内头部电芯及电池厂商最新的年报季报数据来看,欣旺达、德赛等厂商的库存均有明显的改善,且Q1伴随需求回暖库存环比有小幅提升。 电池持续向高能量密度高容量方向升级,硅碳负极技术有望得到加速推广。伴随着AI手机、AI PC为代表的消费终端AI化加速演进,用户对于终端续航需求将进一步提升。2023年3月荣耀发布Magic 5 Pro,搭载了5450mAh的青海湖电池,荣耀表示这是首款将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商用的智能手机产品。而在2023年11月vivo 发布X100 Pro,搭载了采用碳元重组、激光刻蚀、极片重塑等技术的蓝海电池,容量达到了5400mAh。目前采用10%左右的含量的硅和碳的复合材料组成硅碳负极材料,其实际克容量大约在450-600mAh/g之间,约为传统石墨负极的1.3倍。未来随着安卓市场竞争加剧,硅碳负极技术有望得到加速推广,或将带动旗舰手机电池ASP的提升。 电芯环节呈现“日韩战略转型逐步退出,国内厂商加速崛起”的局面,整体竞争格局较佳。目前全球消费电芯市场格局方面,ATL占据约40%、日韩厂商合计占据25%、珠海冠宇占据15%左右、其他包括欣旺达等厂商。我们认为目前电芯环节呈现边际向好趋势,上游电池主材降价带来成本端的优化,行业库存恢复至健康水平,叠加AI赋能消费终端创新不断,有望带动需求回升,推动电芯厂商盈利能力恢复。而PACK环节格局相对稳定,国内厂商份额望稳中有升。目前消费电池PACK环节主要厂商为欣旺达、德赛电池、新普、NVT等,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此外,我们近期跟踪产业链发现,消费电池行业正向着“电芯+Pack”垂直一体化的“A+A”模式转变,电芯厂持续向Pack环节延拓扩产,而由于电芯产品具有较高的专利技术壁垒和较长的客户开发周期,Pack厂选择向BMS SiP级封装领域发展,或选择向上游电芯环节投入开拓。 珠海冠宇:24Q2消费主业保持盈利改善趋势,业绩仍受动力类亏损拖累。公司24H1收入53.5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27.5%,扣非归母净利0.26亿元同比-72.6%;毛利率24.39%同比+1.92pcts,净利率0.43%同比-1.30pcts;费用率方面,销管研财费率分别为0.5%/11.2%/12.4%/0.8%,同比+0.1/+0.7/+3.6/+1.2pcts。上半年电池出货量保持稳健增长,笔电类销量同比+10.5%,手机类销量同比+13.1%,消费类Pack自供率39.8%同比+7.9pcts;动力及储能类业务收入为4.1亿元,其中启停及无人机电池占比69.3%;但由于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下滑使得产品售价下调,且去年同期汇兑受益较多,叠加24H1加大消费类新项目的开发导致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业绩受到拖累。 单看24Q2,营收28.0亿元同比-9.6%环比+9.8%;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67.3%环比+818.3%,扣非归母净利0.42亿同比-83.8%,环比扭亏转盈,盈利环比有较显著改善;毛利率24.2%同比-1.2pcts环比-0.5pct,净利率2.1%同比-6.2pcts环比+3.6pcts;费用率,销管研财费率分别为0.6%/9.9%/11.8%/0.9%,环比+0.1/-2.8/-1.3/+0.2pcts,总体保持改善的趋势。 展望24H2,行业逐步进入新品备货旺季,公司下游消费终端需求有望好转,手机电池导入北美大客户新机,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AI PC对终端续航要求推动电池升级或有望带动ASP提升,毛利率有望保持改善趋势,动力类业务伴随启停及无人机放量占比提升,叠加股权比例逐步稀释有望实现减亏。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拟投资 20 亿元建设消费类电池产品,预计 26-27 年建成年产能 5000w 颗电池约 20+亿产值的基地,主要为北美大客户备产,未来有望拿到更多份额,且果链电池环节将呈现“电芯+Pack” 一体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 欣旺达:24Q2业绩预增超市场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恢复。公司24H1归母净利7.7-9.0亿元同比增长75%-105%,扣非净利7.4-8.7亿元同比增长100%-135%;其中Q2归母净利4.5-5.8亿元,同比增长-26%~ -4%,环比+41%~+82%,预告中值5.1亿元同比-15%环比+61%。24Q2扣非净利4.6-5.9亿元,同增-26%~ -4%,环比+65%~+122%,预告中值5.25亿元同比-15%环比+88%。公司展望24年全球手机和PC预计呈现复苏态势,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消费电芯自供率,有望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10、PCB:Q2/Q3稼动率提升望带动行业盈利持续向好,关注AI算力浪潮及AI端侧升级趋势 Q2及Q3 PCB产业链稼动率将呈现环比提升趋势,显示景气持续向上,板块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以沪电、深南、生益电子、胜宏、景旺、方正、世运等为首的算力PCB硬板厂商以及受益苹果端侧AI趋势的鹏鼎、东山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我们看好此轮在需求持续复苏背景下的国内外AI算力浪潮驱动下的科技创新大势,并认为伴随着下游AI技术加速演进,持续赋能终端,我们认为PCB板块目前三大主线可期: 1)受益于全球以及国内AI算力旺盛需求,在算力赛道拥有优秀产品技术实力及产能布局的厂商有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等科技厂商均加大24年对云和AI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各国以及各科技龙头对于AI大模型的竞争促使大算力场景下对AI服务器、400G/800G交换机等所需的高多层PCB板以及高阶HDI板的结构性旺盛需求。国内算力需求规模巨大,但受海外禁令限制,算力芯片以及国产服务器、交换机等基础设备替代紧迫。我们认为以华为910B/C为代表的国产服务器有望受益于国内互联网厂商以及央国企算力采购增加于今明年迎来快速放量。卡位海外NV、AMD、TSL等核心算力龙头供应链以及AWS、Meta、谷歌等CSP厂商的沪电、胜宏、景旺、生益科技、生益电子、世运等厂商以及深南、方正、兴森、广合等在国内市场深耕并有望受益国产算力需求的优质标的。 2)以苹果为首的消费电子科技公司加速智能终端的AI升级进程,有望推动手机、PC终端PCB板的升级以及换机需求。苹果WWDC24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其AI在云端和终端方面有望加速布局,带动苹果端侧硬件明后年持续升级,此外安卓厂商亦将在端侧AI加速布局,推动硬件升级。消费电子HDI/SLP规格以及渗透率有望得到提高、FPC升级带动ASP提升。在此背景下,以深耕苹果链的鹏鼎、东山、超声以及在HDI/SLP具备积累的景旺、方正、胜宏等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3)先进封装等上游载板等核心环节加速突破,有望迎来价值重估。HBM产品推动以CoWoS、2.5D/3D堆叠等为代表的先进封装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封测厂商在先进封装领域均有明确扩产规划,先进封装的需求以及国内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国内载板厂商兴森、深南等ABF载板产线陆续在23H2建成投产,生益、华正等在载板基材陆续突破。 消费电子方面:下游消费终端需求逐步改善,HDI受下游多领域需求升级拉动,行业产能稼动率持续向上。从台股头部软板公司臻鼎/台郡等大厂24M7月份营收同比增速+30.6%/-0.3%。HDI大厂华通:24M7收入67亿同比+11.5%环比+26.3%,进入苹果新品备货旺季,稼动率进一步提升。据digitimes,目前 HDI产能稼动率较满,主因手机/服务器/车用/NB产品/卫星通讯等需求带动HDI需求提升,5G+AI手机推动HDI应用加速推广。耀华、华通近期均表示其 HDI 产能相对吃紧,订单比较满。而从国内的 PCB 厂商的了解,HDI 订单持续走旺,像胜宏、景旺、方正等HDI 产能稼动率环比持续向上。 库存方面,中国大陆PCB厂商库存24Q1环比提升,周转有小幅提升。23Q4/24Q1 台股PCB厂商库存环比-10%/-0.8%,A股PCB厂商库存环比-5.5%/+2.0%,显示伴随需求回暖、库存去化后行业出现库存的回补迹象。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PCB板块库存23年周转天数在库存水位持续下滑,24Q1需求回暖,库存环比回升,国内以及台股PCB厂商周转天数有一定提升。 产能利用率情况,国内厂商24Q2整体产能利用率环比向上,进入Q3订单需求仍佳,多数厂商展望Q3稼动率将进一步提升。据各厂商最新的跟踪情况,24Q1多数厂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24Q2/Q3头部PCB厂商整体稼动率将保持环比提升趋势,下游订单能见度普遍在1-2个月。 苹果链软板方面,我们认为苹果AI方面布局有望加速,并带动鹏鼎、东山“今年估值、明年业绩”的逐步恢复。未来苹果AI iPhone以及特斯拉Robotaxi和低成本车型的推出,有望推动消费电子以及智能汽车行业beta上行。目前进入新机备货旺季,稼动率持续走高,建议把握短期低位布局良机。 鹏鼎控股:Q2主要受降价和费用端拖累,关注H2新机销量及明年AI升级周期 Q2业绩主要受大客户降价以及财务、研发费用的拖累。24H1 收入 131.3 亿同比+13.8%,归母净利润 7.8 亿同比-3.4%,扣非归母净利 7.6 亿同比+2.2%;毛利率 18.0%同比-0.3pct,净利率 6.0%同比-1.0pct。费用率端,销管研财费率 0.7%/4.3%/8.2%/-3.0%同比-0/-0.3/+0.4/-0.2pct。24H1整体经营情况保持相对稳健。单看Q2季度,收入64.4 亿同比+32.3%环比-3.7%,归母净利2.9亿同比-27.0%环比-42.3%,扣非归母净利 2.5 亿同比-25.0%环比-50.0%;毛利率15.5%同比+0.7pct环比-4.9pcts,净利率4.5%同比-3.6pcts环比-3.0pcts,毛利率环比下滑主因公司为扩大大客户产品份额在价格方面采取灵活的市场策略,以价换量,同比保持改善趋势源于公司产能稼动率提升较为明显。费用方面,销管研财费率0.8%/4.2%/8.9%/-3.4%同比-0.2/-0.9/-1.3/+5.3pcts,其中研发费同比增加近8千万,财务费同比增加约 2亿左右,主要源于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此外,从公司中报中可以看出,公司加大了对AI手机及AI PC等终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加速进行高阶高速混压厚板、功率晶片内埋、高精度定深背钻、新型Cavity开盖等技术布局,同时也加速了高阶HDI及SLP产能的扩产进度,淮安第三园区一期产能已投入量产,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高阶HDI及SLP产品领域的市占率。 24H1分业务来看,手机类产品降价压力较大,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类受益于新品拉货,汽车及AI相关保持高速增长。1)通讯用板收入87.3亿同比+3.7%占比66.5%,毛利率16.3%同比-1.8pcts,收入增长源于大客户手机订单需求稳中有升,折叠手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毛利率下滑主因大客户Q2手机促销,订单降价压力较大;2)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收入39.3亿同比+36.6%占比30.0%,毛利率 21.7%同比+2.7pcts,源于大客户上半年Mac及iPad新品发布带动订单需求增长;3)汽车/服务器用板收入4.3亿同比+94.3%占比3.3%,受益于汽车雷达运算板与智驾域控板持续放量增长,AI服务器领域新客户新订单持续导入。 展望24/25年,公司积极布局AI终端及算力、智能车和低轨卫星等领域,并有望迎来多点开花。短期来看,7月收入26.74亿同比+22.8%环比+26.3%,符合市场预期,收入快速增长,反映果链短期景气继续向上。进入Q3旺季新品备货期,新机料号价格未出现下滑,稼动率持续提升望带动盈利能力向好,下半年在大客户新品较佳的备货指引下,公司有望凭借“份额提升、料号扩张”等自身Alpha迎来业绩拐点。中长期来看,我们依旧坚定认为果链硬件创新与AI共振驱动三年向上周期的大趋势不变。公司亦乐观看待端侧AI大趋势,大客户智能终端AI升级提速,未来新机ASP以及需求提升潜力令人期待,公司传统业务在大客户AI化的加持下将开启新一轮的成长,AI服务器/车载/MR/光通讯/低轨卫星等非手机业务的扩张有望为公司提供远期增长动能。 东山精密:Q2业绩下滑主因降价及汇兑减少,H2关注新品销量及亏损业务改善。 Q2利润下滑主因降价压力及汇兑收益减少。东山24H1收入166.3亿同比+21.7%,归母净利5.6亿同比-32.0%,扣非归母5.2亿同比-10.7%,毛利率 13.1%同比-0.4pct,净利率3.4%同比-2.7pcts。单看Q2,收入88.8亿同比+24.1%环比+14.7%,归母净利2.7亿同比-23.1%环比-6.3%,扣非归母2.6亿同比-14.4%环比-2.5%,毛利率12.6%同比+0.4pct环比-1pct,净利率3.0%同比-1.9pcts环比-0.7pct。费用端,销管研财费率1.4%/2.8%/4.2%/-0.3%,同比-0.1/+0.2/+0.5/+2.2pcts,财务费同比增加约1.5亿,研发费用由于配合大客户进行多个新品的前期开发同比增加约1亿。Q2收入同比稳健增长源于A客户手机订单需求改善、iPad新品发布,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放量,利润端下滑主因汇兑收益减少,以及去年同期存在较大额的企业合并收益的非经常性收入。毛利率环比下滑主因A客户Q2手机促销,存在降本压力,而同比来看,保持小幅改善源于公司产能稼动率提升、非手机订单占比提升带动产品结构优化,自身良效率提升部分抵消了A客户Costdown的压力。 上半年A客户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新能源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光电显示板块亏损收窄。H1业务结构:1)PCB收入108.5亿同比+20.9%,占比65.3%,毛利率17.4%同比-1.4pcts,收入增长因A客户手机订单需求改善及iPad等新品发布,份额亦得到进一步提升,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大客户Q2手机促销,订单降价压力较大;2)LED显示收入4.4亿同比+4.3%,占比2.6%,毛利率-26.9%同比+20.1pcts,毛利率回升明显主因去年同期降价影响较大,同时上半年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初见成效,运营效率逐步提升,亏损收窄明显;3)触控类收入31.2亿同比+40.7%,占比18.8%,毛利率4.0%同比+3.4pcts,苏州晶端收入增速较快,LCM产品积极开发新客户,电脑屏幕触控化占比提升带动业务边际向好;4)精密组件收入21.1亿同比+6.4%,占比12.7%,毛利率10.4%同比-4.2pcts,下滑主因通讯精密组件需求下滑。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业务整体收入38.10亿同比增长29.3%,占公司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 H2关注iPhone新机备货及销量、LED业务减亏及核心客户订单导入情况,A+T长线核心战略不改。短期来看,进入A客户Q3旺季新品备货期,新机价格同比未出现下滑,稼动率望持续提升带动盈利向好,H2关注iPhone16新机备货及销量、LED业务减亏及核心客户订单导入情况。中长线看,A客户AI iPhone、特斯拉Robotaxi和低成本车型推出以及FSD入华,有望推动消费电子以及智能车行业beta持续上行,此外公司子公司Multek在HDI及高多层板领域技术积累丰富,或有望在北美算力市场获得新的突破。公司A+T长线核心战略持续推进,有望在端侧AI化大趋势下持续受益。 生益科技:Q2业绩超市场预期,看好公司周期+成长驱动下的长线机会。 公司预告24H1实现归母净利9-9.5亿同比增长62%-71%,扣非归母8.8-9.3亿同比增长70-80%。单季度看,24Q2归母净利5.08-5.58亿,区间中值同比+73.5%环比+35.9%,扣非归母4.94-5.44亿,区间中值同比+82.8%环比+34.5%。Q2利润同环比高增长主要系公司覆铜板产销量同比上升,单位制造成本下降,且优化销售结构,使得覆铜板产品营收与毛利率同比上升,以及享受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增加其他收益,推动盈利增加;同时受益于子公司生益电子净利润较大幅度的提升。 短期订单需求有所波动,但中长期展望仍偏乐观。Q3订单需求受上游原材铜价回调以及下游库存准备放缓等影响有所波动,但整体行业展望偏乐观,CCL盈利能力或将保持改善趋势。根据我们紧密跟踪来看,目前生益科技等头部厂商7月订单接单量有一定回落,但稼动率仍保持满产,产品结构继续优化,5-6 月涨价(增幅 5-10%)落地后未出现回调,待8-9月行业旺季需求到来,短期订单回落趋势或将得到改善。此外,公司产品Q2涨价在下游客户陆续得到落地,公司毛利率将继续保持向上提升趋势。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公司M7/M8材料已通过海外N客户及国内H客户的认证,预计有望在下半年及明年逐步起量,且国内算力需求亦有望今年迎来持续放量,公司在国内核心客户供应链具备卡位优势;传统服务器EGS平台渗透率快速提升,M6材料需求持续释放,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升级;ABF载板基膜(SIF膜)已配合国内大客户验证,目前进展良好,今年有望迎来批量出货。且公司在汽车板、数通板、卫通板等中高端产品卡位优势明显,有望持续发力,带来额外成长动能。此外,生益电子在数通领域逐步突破海外头部云厂商客户,取得大额AI订单,新产能持续释放,有望对生益科技形成弹性利润贡献。公司长期逻辑清晰,产品高端化升级有望持续兑现,中长线具备超预期潜力。 11、声学/马达:AI驱动下手机声学有望升级,关注iPhone新机麦克风潜在升级 (1)声学:AI驱动下手机声学有望升级,关注iPhone新机麦克风潜在升级,AI驱动下安卓的声学创新也有望加速。 关注AI驱动的手机声学升级趋势。AI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提升,会带来高信噪比、高性能麦克风的导入,预计麦克风价值量有望提升。iPhone16有望升级麦克风,或与AI语言助手有关,同时安卓端从23年年初的安卓声学降规逐渐向升规演进,AI驱动下安卓的声学创新也有望加速。 智能眼镜/耳机产品搭载多元化声学方案,提供新形态产品。本月苹果于WWDC 2024上宣布新款AirPods Pro将支持用户通过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接打电话,同时还为AirPods 3、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配备了新的语音隔离功能和个性化空间音频。此外,彭博社消息称,未来苹果可穿戴的创新应用可能包含AI眼镜以及带摄像头的AirPods。 (2)马达:华为Pura70采用弹出式伸缩镜头,关注电机及齿轮传动应用创新。华为Pura70弹出式伸缩镜头引发业内关注,搭配大底传感器和大光圈镜头,成像质量相比传统摄像头更佳。根据“微机分WekiHome”拆解,华为超聚光伸缩摄像头模组通过步进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实现摄像头的伸缩。瑞声科技(诚瑞光学)有研发镜头+马达+防抖系列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弹出式伸缩镜头,此外兆威机电在伸缩摄像头方面亦有相关的布局及技术储备。 瑞声科技:预计2024年声学/马达、光学等多方面业务改善,PSS并表有望贡献长期业绩增量。1)声学业务:公司总体认为23年年初的安卓声学降规逐渐向升规演进。公司认为AI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会带来高信噪比、高性能麦克风的导入,预计麦克风价值量有望提升,或受益于北美大客户iPhone麦克风升级。扬声器方面,公司会持续推广高音质扬声器。公司收购的车载声学标的PSS已于2月中旬确认并表,有望实现业务协同、贡献长期增量。 2)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后续关注转轴新项目拓展情况,以及散热业务有望受益于AI终端升级实现高速增长。24年重点关注公司光学业务减亏、汽车电子业务成长,以及未来北美大客户AI端侧创新带来的成长性。 兆威机电:看好公司微传动系统在XR/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长线增长空间。公司卡位A客户,供应MR产品瞳距调节模组,进一步树立行业标杆,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汽车电子业务伴随尾翼、转动屏、门把手、电动推杆等众多品类不断量产上车,新增产能的持续投放,未来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智能家居、医疗方面,伴随更多客户及新品导入,增量贡献值得期待。此外,公司23年已完成高转矩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以及微型无刷空心杯电机和永磁步进电机的开发,逐步向上游微型电机领域延展。我们长线看好公司微传动系统在XR、汽车、医疗、人形机器人等应用边界拓宽及智能化趋势,公司整合齿轮箱和驱动后产品价值量望持续提升,成长空间广阔。 12、被动元件:Q2大厂业绩普遍同比提升,?关注AI应用需求带动 被动元件大厂24Q2业绩普遍同环比提升,主要系日元贬值、AI应用、电子产品更换需求带动;预计下半年AI服务器相关需求仍强劲,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表现有待观察。 村田:AI服务器助力24Q2业绩同环比提升,预计9月季度MLCC稼动率将提升至85%~90%,维持FY24全年营收同比个位数增长的指引不变。营收方面,24Q2营收达到4217亿日元,同比+14.7%/环比+8.0%,排除汇率影响后基本符合预期,营收增长主要系AI服务器需求超预期,计算机用电容器、高频模块以及移动设备用电容器和EMI滤波器的销售增加。利润方面,24Q2营业利润同比+32.5%至664亿日元,提升主因日元贬值和稼动率提升。展望全年,公司仍维持年初给出的FY2024营收1.7万亿日元,同比+3.6%;营业利润3000亿日元,同比+39.2%的业绩指引。 TDK:日元贬值、手机/PC等更换需求助力24Q2业绩同环比高增,预计FY2025 营收小幅增长。24Q2(FY25Q1)营收5188亿日元,同比+3.1%/环比+7.0%。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ICT相关产品的替换需求增加,但部分被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所抵消。营业利润同比+120.0%/环比+237.5%达到579亿日元,同比提升主因日元大幅贬值、ICT市场产品销售增加以及精简结构改革策略影响。展望下一季度,假设汇率仍为140日元兑1美元,FY25Q2营收预计环比+12.0%~15.0%。展望FY25全年,公司维持年初预测,预计营收2.1万亿日元,同比+0.1%。营业利润预计1800亿日元,同比+4.1%,公司仍将密切关注HDD、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下半年市场动向。 京瓷:24Q2公司各部门营收均有同比提升,预计FY25H2半导体、通信领域需求有望全面复苏。24Q2(FY25Q1)营收4,989 亿日元,同比+4.1%/环比-2.5%;净利润368亿日元,同比-1.6%/环比+243.6%,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导致人工费、折旧以及研发费用等固定成本增加。分部门来看,24Q2公司核心零部件/电子元件/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3.3%/+6.1%/+4.1%,环比+1.1%/+0.1%/-5.2%。展望未来,公司预计半导体和通信领域需求将从FY25H2全面复苏,维持FY25全年营收及利润同比+2.3%/18.4%至20500/1100亿日元的预测,并继续进行资本投资。 国巨:24Q2营收实现创纪录的314亿元新台币,同比+17.3%/环比+10.2%,创单季营收历史新高,超出此前季度环比提升1%~3%的目标。公司AI相关客户拉货动能稳健,表示未来伴随AI应用蓬勃发展,客户库存趋于健康,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 受益于消费电子等终端景气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国内大厂24Q2利润同比增长持续。1)顺络电子:24Q2单季度营收14.3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9.60%/环比+13.78%,收入持续增长主要系下游消费电子业务持续复苏且拓展汽车、新能源、数据中心等新兴业务。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12.84%/环比+16.27%。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单季度毛利率环比基本持平,且公司持续进行新品及人才投入,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公司电感等业务在AI端侧的潜在价值增量,同时关注汽车/储能/数据中心/精细陶瓷等新兴业务的发展潜力。2)风华高科:24Q2预计归母净利润1.12~1.62亿元,同比+318.89%~+505.75%/环比+53.72%~+122.29%;扣非归母净利润1.22~1.72亿元,同比+236.63%~+374.08%/环比+ 68.78%~+137.70%。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及公司强化市场拓展,核心客户和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主营产品产销量稳健增长。此外,公司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极致降本、高效创新,运营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得到提升。3)三环集团:24Q2预计归母净利润5.18~6.64亿元,同比+25.87%~+61.43%/环比+19.53%~+53.30%;扣非归母净利润4.76~5.90亿元,同比+44.60%~+79.20%/环比+25.88%~+56.00%;业绩增长主要系消费电子、光通信下游需求改善,叠加公司MLCC产品认可度提升、下游应用领域扩展。 13、设备: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创新的3C特定需求提升 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创新的3C设备特定需求提升。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导致消费电子、新能源光伏和储能等行业需求不振,3C设备厂商业绩大多承压,目前下游需求仍未见明显复苏,短期景气度承压。但我们认为AI端侧创新加速落地,或驱动零部件迎来创新,关注受益于特定需求的3C设备公司。 三、投资建议 基于研究框架与产业数据跟踪,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改善,而行业创新亦在加速,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AI技术上的共同投入,智能终端有望迎来AI创新浪潮,汽车智能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阶智能驾驶正快速落地。 1)苹果链:进入秋季新机备货旺季,把握苹果AI产业链优质公司中长期向上投资机会。短期来说,苹果中报及展望好于预期,且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优于去年,9月新品发售及后续AI升级望带来持续催化,同时,我们继续看好苹果未来三年向上周期,尤其是在AI端侧和云端算力布局带来国内苹果链业绩和估值向上弹性,且不少优质公司有个体alpha。我们继续首推全面受益苹果终端AI创新的 ,继续看好 、 、 、 、 、 等,并关注 、 、 、 、 、 、 、 等。 2)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后续重点关注AI创新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库存周期看,此轮产业链补库已经结束,建议关注安卓品牌端格局的变化,同时谷歌/华为等安卓品牌亦在积极推进AI布局,关注下半年新机AI创新,我们认为AI布局将成为未来几年安卓链公司成长性分歧的关键,建议关注主芯片、光学、电感、散热等环节的创新;短期看,低基数下国内安卓链公司Q2业绩预计同比增速可观,环比有所分歧,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总体建议关注受益安卓复苏、AI创新及终端格局变化的优质标的 、 、 、 、 等。 3)Smart EV:汽车智能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关注华为和小米汽车链。伴随多款已有车型焕新上市、享界正式发布以及后续尊界等产品矩阵陆续补齐,我们预计华为智选车型品牌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另外,小米SU7产能爬坡提速,24年交付目标冲刺12万台,建议关注后续产能进展及用户口碑情况,我们看好 凭借生态优势在汽车领域的长期趋势;最后,建议关注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优秀供应链公司,包括Tier1.5、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环节,看好 、 、 等。 4)XR: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关注度较弱,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苹果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市场关注度弱于年初北美发售,建议关注后续生态和应用完善情况,我们建议关注 等深度参与苹果Vision Pro及后续AR等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产业链优质公司。AR方面,建议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9月Meta Connect有望发布AR眼镜。 5)AI应用:AI端侧应用加速落地,把握AI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认为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 AI 技术上的共同投入,PC/手机/机器人/XR/可穿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有望迎来 AI创新浪潮,AI 端侧创新正加速落地,把握 AI 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建议关注:a)看好苹果继续引领AI时代端侧创新,积极把握苹果链优质公司布局良机;b)其他品牌端的 AI 大模型及应用布局,如 、 、 、 、 、 、 、 等;c)AI 驱动零部件创新,关注SoC/晶圆代工/存储/光学/声学/PCB/被动元件/散热/电池/电磁屏蔽等环节。 四、消费电子板块行情回顾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 参考报告: 1、《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多维数据框架详解消费电子景气与创新趋势》 2024-01-08 2、《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终端需求温和复苏,把握AI融合新品与Smart EV等主线》2024-03-20 3、《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终端需求Q1延续弱复苏,关注AI终端及智能车新品创新》2024-04-24 4、《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一季报业绩边际改善,关注GPT-4o与苹果AI终端创新》2024-05-20 5、《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AI终端应用加速落地,把握AI驱动下的苹果链长线布局机会》2024-06-17 团队介绍 鄢凡: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经济学双学士,光华管理学院硕士,15年证券从业经验,08-11年中信证券,11年加入招商证券,现任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TMT及中小盘大组主管。 团队成员:王恬、程鑫、谌薇、研究助理(涂锟山、王虹宇、赵琳)。 团队荣誉:11/12/14/15/16/17/19/20/21/22年《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第2/5/2/2/4/3/3/4/3/5名,11/12/14/15/16/17/18/19/20年《水晶球》电子2/4/1/2/3/3/2/3/3名,10/14/15/16/17/18/19/20年《金牛奖》TMT/电子第1/2/3/3/3/3/2/2/1名,2018/2019 年最具价值金牛分析师。 投资评级定义 股票评级 以报告日起6个月内,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沪深300指数)的表现为标准: 强烈推荐:公司股价涨幅超基准指数20%以上 增持:公司股价涨幅超基准指数5-20%之间 中性:公司股价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介于±5%之间 回避: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基准指数5%以上 行业评级 以报告日起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同期市场基准(沪深300指数)的表现为标准: 推荐:行业基本面向好,行业指数将跑赢基准指数 中性:行业基本面稳定,行业指数跟随基准指数 回避:行业基本面向淡,行业指数将跑输基准指数 重要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点击招商研究小程序查看PDF报告原文 综合产业链和海内外龙头财报数据,全球消费电子Q2终端出货延续弱复苏,并在加速与AI融合;苹果Q2超预期并对AI展望乐观,我们继续坚定看好苹果未来三年创新周期,重点关注参与苹果终端和核心零部件创新的国内优质供应链;安卓方面,高通、联发科等对三季度出货相对保守,AI创新和海外拓展能力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要素;智能眼镜和AR创新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汽车智能化加速,关注华为、小米等新品牌崛起以及上游创新供应链。 终端景气与创新跟踪:Q2终端需求延续弱复苏,关注AI端创新带来的潜在换机潮和格局变化。 1)手机:Q2出货持续回暖,苹果同比转正,安卓分化。Q2全球/中国手机出货同比+6.5%/8.9%,产业链维持预测24年出货增长低个位数;Q2 iPhone 同比恢复增长主因国内促销带动以及去年同期基数低,Apple Intelligence开发者预览版已上线,短期看,苹果发布会预计9月中下旬举办,据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约8500-9000万台优于去年,我们认为24年iPhone整体出货相对平稳;安卓Q2品牌出货分化,小米/vivo同比高增但华为Pura70新机需求一般,且我们预计Mate新机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当下可关注华为三折屏进展。 2)PC/平板:Q2出货延续增长,关注AI PC新品市场反馈。Q2全球PC/平板出货量同比+3.0%/+22.1%,均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苹果受益新品推出及去年低基数iPad同比+18.2%,三星表示H2平板市场受益产品更换周期和新品发布有望成长;Copilot融入Windows 11新增Recall等AI功能,搭载高通骁龙X Elite/Plus的Copilot+ PC已于6月18日上市,应用适配、AI功能实际上手效果为市场关注焦点。 3)可穿戴:关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和戒指等新终端。众多厂商计划在穿戴设备中集成生成式AI,AI智能眼镜关注度持续提升,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已突破100万台,谷歌亦在开发搭载Gemini AI模型的智能眼镜;另外,三星发布新形态的穿戴产品智能戒指Galaxy Ring,亮点在于其健康监测功能较为全面,以及Galaxy AI加持的Buds3耳机。 4)XR:VRMR需求仍显低迷,9月Meta Connect望发布AR眼镜。VRMR销量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滑,Q2全球销量同比下滑6%,而AR销量同比持平;苹果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市场关注度弱于年初北美发售,建议关注后续生态和应用完善情况;AR方面,关注Meta/Open AI/Google等科技大厂AR新品发布以及与AI融合创新,Meta AR眼镜有望于9月Meta Connect大会上正式亮相。 5)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苹果或布局AI桌面机器人。年初以来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其中电视在赛事备货需求推动下需求有微弱改善H1销量+1.1%,家庭安防需求提升带动H1中国摄像头销量上涨9.2%,但智能音箱、游戏机H1需求较弱销量下滑,产业链预测今年总体需求望持续回暖但需求或延续分化;创新方面,关注融入AI功能的新形态终端,彭博社消息称苹果未来有望发布搭载苹果AI的桌面机器人。 6)汽车:7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下滑,国内新势力厂商销量分化明显。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5.1%/环比-10%,新能源车销量同比+27%/环比-6%。品牌销量梯队分化明显,其中理想6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鸿蒙智行及问界品牌保持单月4万+交付,此外8月华为北汽合作的享界S9正式发布,首搭华为ADS 3.0端到端智驾系统,华为江淮合作品牌“尊界”正式公布,计划25H1上市;小米6/7月交付持续破万,有望在11月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随着特斯拉、小鹏、华为端到端技术架构上车,蔚来、理想等亦在加速布局,预计今明年将迎来端到端技术密集上车阶段。 产业链跟踪:苹果等乐观展望AI前景,关注果链中报绩优公司及Q3新机备货景气。 1)品牌商:苹果Q2业绩超预期、AI展望乐观,关注华为/小米AI布局及新车。苹果:Q2业绩超预期,Q3营收增速望延续Q2表现,苹果对于AI展望乐观,我们继续看好苹果AI终端及算力生态引领行业趋势;华为:发布全新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鸿蒙原生智能AI,关注三折屏新机;汽车方面鸿蒙智行H1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享界S9正式发布;小米:Q2智能手机出货同比持续高增长,预计毛利率将出现下滑,SU7有望11月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传音:Q2 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关注后续新兴市场景气度持续性、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专利费影响。 2)整机组装:进入Q3新品备货旺季,AI化望推动新一轮换机升级周期。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有望推动新一轮换机需求。从台股6家头部代工厂月度数据来看,M7整机厂合计营收10113.1亿新台币同比+20%环比+13%下游需求延续回升趋势;鸿海、广达、纬创、英业达等厂商对24年AI端需求保持乐观;国内龙头方面,受益新品驱动和自身alpha,我们跟踪立讯及比亚迪电子对H2展望积极乐观。 3)主芯片:高通、联发科Q3安卓业务指引较为保守,海外大厂加速布局AI端侧应用。手机:高通Q2营收超指引中值,Q3手机收入将环比增长低个位数,联发科Q2营收略低于指引中值,预计Q3手机业务环比持平,其中新兴市场4G SoC需求强劲,5G SoC出货有所下滑。新品方面,H2高通骁龙8Gen4、联发科天玑9400等多款安卓端3nm旗舰芯片即将面世,关注相关新品CPU/GPU/AI性能提升水平。PC:大厂表现分化,AMD Q2客户部门营收同比高增长,预计Q3 AI PC增长将高于典型季节性水平;英特尔Q2盈利表现承压,Q3去库存等因素导致CCG部门指引低于预期,预计营收将环比持平或下降。关注下半年AI应用拉动情况及实测体验。IoT:晶晨股份、恒玄科技、瑞芯微等国内SoC公司Q2业绩同比增速亮眼,主要受益于低基数、IoT需求复苏及出海景气,关注行业复苏趋势及细分赛道进展。 4)光学:H1大陆及中国台湾光学龙头业绩同比改善,关注下半年旗舰机型光学创新带动。中国台湾光学厂商:M7营收同比+35%/环比+36%,同环比均实现高增。其中大立光M7营收同比+55%/环比+35%。高伟H1营收同比+59.8%超市场预期,看好下半年后摄导入带来业绩放量拐点和公司中长线上涨空间。舜宇H1归母净利同比+147.1%,产品结构改善成效显著;上调24全年手机镜头出货同比增速至5%~10%,毛利率指引20%~25%;预计H2手机摄像模组毛利率提升至6%~10%。国内CIS厂商加速高端机型国产替代,其中韦尔Q2营收同比+43%/环比+14%,归母净利同比+1869%/环比+45%,主要系手机及车载CIS高增长带动;思特威Q2预计营收及归母净利均同比高增。创新方面,24年苹果新机潜望式望进一步渗透至Pro机型,25年望继续升级像素等性能;安卓端大pixel、超光谱影像应用趋势显著。 5)显示:H1面板厂盈利同比修复,关注后续电视面板价格趋势。LCD面板格局改善、价格回升,以及大型体育赛事备货需求驱动下,H1国内主要LCD面板厂盈利同比改善,其中京东方预告H1归母净利21-23亿同比增长185-213%,TCL科技预告H1显示业务净利润 25.8-28.8 亿同比改善超60 亿,彩虹股份预告24H1归母净利8.5-9.5亿(去年同期-2.7亿)。但电视面板价格7月下旬电视面板报价全面走跌,8月维持7月的跌势,关注后续控产调价趋势下电视面板价格是否会止跌。另外,TCL科技公告获LGD广州LCD工厂优先竞标者,如收购成功头部企业在LCD TV面板产业链的影响力将得到提升,供给侧格局望持续改善。 6)结构及功能件:终端AI升级推动换机需求,关注折叠屏、钛合金、微晶玻璃及散热材料等中长期升级趋势。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回暖望推动板块稼动率提升、盈利改善。金属:继苹果iPhone15Pro系列后,小米14系列特别版、三星S24 Ultra均采用钛金属,国内比亚迪电子、长盈为主力供应商;折叠屏需求保持高增长,24Q2中国折叠屏出货126万台同比+173%,未来新品不断推出,华为于H2有望推出三折叠手机,东睦股份、精研、统联等均有产品布局以及客户卡位;玻璃:以华为第二代昆仑、小米龙晶、荣耀巨犀、苹果超晶瓷等为代表的微晶玻璃材料的创新升级,此外折叠机所需的UTG玻璃需求持续向上,未来或有更多的品牌厂商在玻璃方面进行升级;功能件:关注消费终端AI化创新推动散热材料升级以及需求的提升。 7)充电/连接:国内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AI应用助力海外连接大厂成长。充电: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增长,24年1-7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00.8万台,同比+16.8%;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与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的桩车增量比为1:3。连接:海外大厂看好AI应用带动,安费诺AI应用驱动24Q2营收创历史新高,预计Q3移动设备旺季将驱动营收环比个位数增长;泰科Q2营收同环比持平,符合此前指引,预计25年AI业务有望翻倍。国内电连技术24Q2业绩预告中枢同比高增/环比略降,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汽车及消费电子业绩共振,环比下降主要系大客户汽车及手机需求有所波动。 8)射频/天线:Q2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仍大,关注国内龙头LPAMiD新品进展。稳懋Q2营收同比+25.8%/环比+11.7%,符合此前指引;M7公司营收16.1 亿元新台币,同比+16.7%/环比-3.3%。Qorvo 24Q2单季营收超指引中值,预计Q3营收同比-7%/环比+16%,其中最大客户将增长,安卓市场增长将于Q3末开始;预计Q3毛利率将改善。国内市场行业补库结束、竞争激烈,考虑到去年同期低基数、新品拓展影响,Q2国内龙头收入或将出现同比增长、环比下滑。建议关注滤波器、L-PAMiD等高端品类的国产替代。 9)电池:进入旺季需求望进一步向好,关注终端AI化提升续航要求,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升级。中国台湾消费电池厂商M7营收171.8亿同比-0.5%环比+7.8%,库存方面,Q1库存同比-15.8%环比+2.7%显示行业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我们认为目前电芯环节呈现边际向好趋势,上游电池主材降价带来成本端的优化,行业库存已恢复至健康水平,叠加AI赋能消费终端创新不断,有望带动需求回升,推动电芯厂商盈利能力恢复,且硅碳负极技术、钢壳电池等新技术有望得到加速推广,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及容量。此外,消费电池行业苹果及安卓产业链正向着“电芯+Pack”垂直一体化的“A+A”模式转变,具备电芯核心专利技术的厂商有望受益于此。 10)PCB:Q2/Q3稼动率提升望带动行业盈利持续向好,关注AI算力浪潮及AI端侧升级趋势。PCB产业链Q2/Q3稼动率将呈现环比提升趋势,显示景气持续向上,板块整体则呈现结构性行情,以沪电、深南、生益电子、胜宏、景旺、方正、世运等为首的算力PCB硬板厂商以及受益苹果端侧AI趋势的鹏鼎、东山持续受到市场关注;HDI大厂华通:M7收入67亿同比+11.5%环比+26.3%,短期进入苹果新品备货旺季,公司表示因手机/服务器/车用/NB产品/卫星通讯等需求升级带动HDI需求提升,而国内 PCB 厂近期亦表示HDI 订单持续走旺;产能利用率:国内厂商24Q2整体产能利用率环比向上,进入Q3订单需求仍佳,多数厂商展望Q3稼动率将进一步提升;鹏鼎Q2业绩主要受降价和费用端拖累,关注H2新机销量及明年AI升级周期;东山Q2业绩下滑主因降价及汇兑减少,H2关注新品销量及亏损业务改善,A+T长线核心战略不改。覆铜板环节:生益科技Q2业绩超市场预期,高速材料在国内外算力龙头客户获得较佳进展,看好公司周期+成长驱动下的长线机会。 11)声学/马达:AI驱动下手机声学有望升级,关注iPhone新机麦克风潜在升级。声学方面,AI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提升,会带来高信噪比、高性能麦克风的导入,预计麦克风价值量有望提升,iPhone16麦克风或迎来升级,同时安卓声学亦从降规逐渐向升规演进,AI驱动下安卓的声学创新也有望加速。瑞声科技:预计24年声学/马达、光学等多方面业务改善,PSS并表有望贡献长期业绩增量,公司散热/声学等零部件望受益AI终端创新。 12)被动元件:Q2大厂业绩普遍同比提升,关注AI、汽车应用需求带动。Q2村田、京瓷、TDK等日本被动元件大厂业绩普遍同环比提升,主要系日元贬值、AI应用、电子产品更换需求带动;海外大厂预计下半年AI服务器相关需求仍强劲,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表现有待观察。中国台湾厂商国巨Q2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公司表示未来伴随AI应用蓬勃发展及库存情况改善,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国内方面,顺络、风华、三环等头部厂商Q2归母净利普遍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关注国内大厂后续新品及AI、新能源、新算力等领域应用进展。 13)设备: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创新的3C特定需求提升。消费电子、新能源光伏和储能等下游需求不振,当前设备短期景气度承压。但我们认为AI端侧创新加速落地,或驱动零部件迎来创新,关注受益于特定需求的3C设备公司。 投资建议:基于研究框架与产业数据跟踪,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改善,而行业创新亦在加速,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AI技术上的共同投入,智能终端有望迎来AI创新浪潮,汽车智能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阶智能驾驶正快速落地。 1)苹果链:进入秋季新机备货旺季,把握苹果AI产业链优质公司中长期向上投资机会。短期来说,苹果中报及展望好于预期,且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优于去年,9月新品发售及后续AI升级望带来持续催化,同时,我们继续看好苹果未来三年向上周期,尤其是在AI端侧和云端算力布局带来国内苹果链业绩和估值向上弹性,且不少优质公司有个体alpha。我们继续首推全面受益苹果终端AI创新的 ,继续看好 、 、 、 、 、 等,并关注 、 、 、 、 、 、 、 等。 2)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后续重点关注AI创新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库存周期看,此轮产业链补库已经结束,建议关注安卓品牌端格局的变化,同时谷歌/华为等安卓品牌亦在积极推进AI布局,关注下半年新机AI创新,我们认为AI布局将成为未来几年安卓链公司成长性分歧的关键,建议关注主芯片、光学、电感、散热等环节的创新;短期看,低基数下国内安卓链公司Q2业绩预计同比增速可观,环比有所分歧,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总体建议关注受益安卓复苏、AI创新及终端格局变化的优质标的 、 、 、 、 等。 3)Smart EV:汽车智能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关注华为和小米汽车链。伴随多款已有车型焕新上市、享界正式发布以及后续尊界等产品矩阵陆续补齐,我们预计华为智选车型品牌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另外,小米SU7产能爬坡提速,24年交付目标冲刺12万台,建议关注后续产能进展及用户口碑情况,我们看好 凭借生态优势在汽车领域的长期趋势;最后,建议关注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优秀供应链公司,包括Tier1.5、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环节,看好 、 、 等。 4)XR: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关注度较弱,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苹果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市场关注度弱于年初北美发售,建议关注后续生态和应用完善情况,我们建议关注 等深度参与苹果Vision Pro及后续AR等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产业链优质公司。AR方面,建议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9月Meta Connect有望发布AR眼镜。 5)AI应用:AI端侧应用加速落地,把握AI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认为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 AI 技术上的共同投入,PC/手机/机器人/XR/可穿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有望迎来 AI创新浪潮,AI 端侧创新正加速落地,把握 AI 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建议关注:a)看好苹果继续引领AI时代端侧创新,积极把握苹果链优质公司布局良机;b)其他品牌端的 AI 大模型及应用布局,如 、 、 、 、 、 、 、 等;c)AI 驱动零部件创新,关注SoC/晶圆代工/存储/光学/声学/PCB/被动元件/散热/电池/电磁屏蔽等环节。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 一、终端景气与创新跟踪:Q2终端需求延续弱复苏,关注AI端创新带来的潜在换机潮和格局变化 随着AI等技术的渐臻成熟,电子产品的形态逐步发生转变,多个品类的智能终端在随身、生活、出行等场景中创新不断,正在以多点开花的形式遍布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将对智能手机、PC/平板、可穿戴(智能手表、TWS)、XR、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终端的景气度与创新进行跟踪。 1、手机:Q2出货持续回暖,苹果同比转正,安卓分化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2014年后行业集中度提升,2023年出货量为近10年最低值。以iPhone4为起点,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2014年后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主要玩家包括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传音等。据IDC,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3.2%至11.7亿部。2023年苹果登顶、份额创下新高,传音首次进入前五。 全球智能手机年初以来需求稳步复苏,Q2全球出货量同比+6.5%至2.85亿台。据IDC,23Q1~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跌幅持续收窄,23Q4结束连续九个季度的下滑,主要系厂商库存状况23Q2以来持续改善,新机型的推出,以及新兴市场的需求反弹。24Q1全球智能手机继续稳步复苏,24Q2延续复苏趋势,同比+6.5%至2.854亿台。 年初以来呈弱复苏趋势,Q2中国出货量同比+8.9%至7158万台。23M8以来国内安卓机销量整体需求呈现边际复苏态势,主要受新机发布及库存改善带动,据IDC,23Q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7363万台同比增长1.2%,在连续同比下降10个季度后首次实现反弹。24Q1-2延续了去年年底的反弹趋势,24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158万台,同比增长8.9%。 分品牌来看,全球Top 5手机品牌均呈现不同幅度增长,小米、vivo增速领先,苹果销量同比转正。据IDC,2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Top5为品牌三星、苹果、小米、vivo和OPPO,出货量分别为5390、4520、4230、2590、2580万台,同比+0.7%、+1.5%、+27.4%、+21.9%和+1.8%。苹果位居第二,在中国和其他主要地区的表现有所改善。小米和 vivo 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在新兴市场和中国表现强劲,而 OPPO小幅增长则归功于中国以外持续的成功扩张。 库存端来看,安卓阵营库存整体处于健康水平。终端厂商方面,小米23Q3电话会上表示从22年初以来,公司一直在优化库存管理,23Q3存货金额368亿元,同比下降30.5%,为11个季度以来最低的库存水位,手机上游物料供应链在23Q3开始看到库存加速消化,23Q4存货同比来看亦有所下降,24Q1存货有较大增长主要源于汽车、家电等产品备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做了适当的备料。芯片厂商方面,24Q2全球手机链芯片大厂平均库存环比持续下降,联发科表示其在手库存与渠道库存非常健康。根据彭博数据,以高通、博通、联发科、思佳讯、Qorvo为例,24Q2平均库存为110.8亿美元,较24Q1平均库存111.5亿美元环比持续减少。24Q2库存周转天数为84天,环比减少1天。24Q1国内手机链芯片厂商平均库存环比微降,DOI环比略有提升。根据同花顺和公司公告数据,韦尔股份、卓胜微、汇顶科技的整体库存24Q1环比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库存周转天数环比提升10天至146天以下。 AI应用与手机融合创新空间广阔,或成为手机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当前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创新不足导致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手机作为当前互联网的主要入口,AI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图像领域到语音领域、系统软件优化等。我们认为混合式AI值得关注,AI与手机融合的想象空间广阔,或成为手机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根据Canalys定义,“AI手机”应满足以下标准:1)最低要求:SoC应包含能够加速AI任务的专用单元;能在端侧运行LLM和其他生成式AI模型;端侧LLM的推理性能应快于成人的平均阅读速度,相当于10 token/s;使用端侧AI生成图像的时间应小于2秒。2)可选要求:设备出厂时应预装LLM;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生成式AI相关的API和SDK;在设备上预装由厂商第一方开发的生成式AI功能。 生成式AI在端侧逐步落地,苹果AI开发者预览版已上线,华为跟进发布Harmony Intelligence鸿蒙原生智能,谷歌发布AI硬件全家桶并升级AI助理Gemini。苹果:6月初重磅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将生成式AI模型置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融入了苹果对于AI端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Powerful、Intuitive、Integrated、Personal、Private”,强调Apple Intelligence基于个人信息和隐私构建,是超越人工智能的个人智能,7月底苹果 iOS 18.1开发者预览版发布,Beta版将于今年秋季作为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的内置功能推出,仅支持英语(美国),仅在iPhone15 Pro系列、搭载M系列芯片的iPad和Mac以及后续机型上提供。华为:也在积极跟进,6月21日发布Harmony Intelligence鸿蒙原生智能,将AI与OS深度融合。谷歌:8月14日发布了以AI为核心的谷歌硬件全家桶,将Gemini无缝集成到了折叠屏手机、智能手表、TWS耳机等各类硬件中。AI助理Gemini升级,对标GPT-4o多模态能力的Gemini已落地,Gemini与谷歌应用深度集成,无需在应用之间切换。 展望未来,第三方机构和手机链厂商维持24年弱复苏趋势判断。第三方机构方面, IDC认为2024年将是智能手机市场恢复增长的一年,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0%至12.1亿部;Counterpoint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状况改善支撑消费者信心有所恢复,预计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3.7%;Canalys认为受供需两端恢复的推动,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复苏3%至11.8亿台。手机链厂商方面,据24Q2业绩会,高通全年维持判断手机销量同比持平或小幅增长;联发科维持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低个位数增长预测,而全球5G渗透率有望达到60%出头;Qorvo预计24年中国手机市场将出现低个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与全球手机市场的走势相似。 AI手机来看,2024年有望为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元年,AI手机渗透率未来将持续提升。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16%的智能手机出货为AI手机,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激增至54%。受消费者对AI助手和端侧处理等增强功能需求的推动,2023年至2028年间,AI手机市场以63% 的CAGR增长。预计这一转变将先出现在高端机型上,然后逐渐为中端智能手机所采用;Counterpoint 认为2024年是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元年,预计2024 年下半年将看到更多基于端侧和云端的生成式AI模型支持的应用和功能问世。同时,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将支持本地或云端部署的AI大模型,预测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将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市场的40%以上,保有量将超过10亿部;IDC 预测到2024年,下一代 AI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近15%。随着用例的发展和行业参与者的不断推动,下一代AI智能手机将在2024年之后快速增长。 分阵营来看,1)苹果:如我们此前观点,苹果重磅发布Apple Intelligence仅从iPhone15 Pro系列开始支持,望推动老用户换机潮,我们认为24年iPhone整体出货应相对平稳或仅有个位数下降,且叠加后续创新机型,25-27年望走出持续上行趋势。短期来看,根据苹果历年秋季发布会举办情况,预计 9 月中下旬举办,据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8500-9000万台优于去年,密切关注新机后续销售表现;2)安卓:安卓阵营手机库存处在健康水位,整体需求呈现弱复苏趋势,建议关注华为回归带来的格局变化,以及小米、传音等海外市场销量趋势,短期看高通、联发科等对三季度出货相对保守。新品方面,关注华为三折屏手机发布,而Mate新机我们预计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 2、PC/平板:Q2出货延续增长,关注AI PC新品市场反馈 后疫情时代,PC/平板需求逐步回落。随着疫情带来的短期需求释放,叠加全球通胀高企等因素,2022-2023年PC/平板需求回落,据IDC,2023年全球PC/平板出货量同比-13.9%/-20.5%至2.595/1.285亿台,Top5厂商表现均下滑。 PC市场连续八个季度下滑后,迎来了连续第二季度的增长,24Q2全球出货量同比+3.0%至5980万台。据IDC,20Q2~21Q1受益于疫情驱动的居家经济,全球PC出货量同比加速增长,但21Q2同比增速开始明显下滑,22Q1增速转负,22Q2~23Q1跌幅持续扩大,主要受需求不振、库存积压等因素影响。23Q2-4全球PC出货量同比跌幅持续收窄,据IDC,23Q2、Q3、Q4同比跌幅分别为-13.4%、-7.6%、-2.7%。PC市场在连续八个季度下滑后,24Q1出货量同比恢复增长,同比增长1.5%至5980万台,24Q2迎来了第二季度的增长,全球出货量达到6490万台,同比增长3.0%,但中国市场表现疲软继续,除中国外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5%。 分品牌看,24Q2 Top 5 PC品牌基本呈现不同幅度增长。据IDC,24Q2 Top5厂商联想、惠普、戴尔、苹果、Acer出货量为1470、1370、1010、570、440万台,同比+3.7%、+1.8%、-2.4%、+20.8%、+13.7%。 平板电脑方面,24Q2全球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速提速,增长22.1%至 3440万台。据IDC,经过两年多的下滑,24Q1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略增长0.5%至 3080万台,市场上一次增长是在 2021 年第二季度,此后出货量因饱和而开始放缓,较去年每个季度均同比双位数下滑的情况有明显改善。24Q2全球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速提速,增长22.1%至 3440万台,增长得益于去年同期较低的市场出货量基数,并受到头部厂商产品更新、市场换机周期到来以及库存补充的推动。不过相较于疫情前的 19Q2的3250万台的出货量,24Q2亦是增长,这也得益于苹果的产品更新以及三星和华为可拆卸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 分品牌看,24Q2苹果同比快速增长,受益于iPad新品的推出。据IDC,24Q2全球平板出货Top5厂商苹果、三星、联想、华为、小米出货分别为1230、690、250、230、200万台,同比+18.2%、+18.6%、16.7%、40.3%、94.7%。随着iPad Air 和 iPad Pro 新品的推出,苹果平板电脑出货量重回增长。iPad的出货量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均有所增长,中国则面临华为和小米等本土厂商的激烈竞争。尽管没有重大产品发布,三星仍然凭借商用订单及去年同期较低的出货基数实现了增长。华为新品平板电脑 MatePad 11.5S 在市场上表现优异,中国市场 618 线上促销季进一步推动了增长。小米除了中国和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在欧洲市场也取得了显著增长,在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均有亮眼表现。 库存端来看,PC终端厂商库存出现上行,芯片厂商Q2库存环比上升,库存周转天数环比下降。终端厂商方面,认为PC库存水平处在较为正常水平,其中戴尔最新季度有库存增加,主要系为扩大AI 服务器业务,而惠普库存上升主要与战略采购和海运有关。芯片厂商方面,PC链芯片厂商英特尔、AMD 24Q2库存环比上升,库存周转天数环比下降。根据彭博数据取临近两季度库存平均算法,以英特尔、AMD为例,两家公司平均库存24Q2环比提升3.8亿美元达到162亿美元,24Q2库存周转天数环比下降7天达131天。据英特尔24Q2法说会信息,公司整体复苏步伐不及预期,部分系三季度CCG库存温和消化所致,预计Q4营收环比增长接近+5%;Intel Products部门营业利润29亿美元,占营收的25%,同比+4亿美元,系收入增长与库存水平下降;Mobileye部门营收4.4亿美元,同比-3%/环比+84%,系一季度的大量库存缩减没有再次发生;Altera部门营收3.61亿美元,同比-57%/环比+6%,系此前供应紧张库存减少导致收入低于消费水平,预计下半年实现两位数环比增长。AMD 24Q2法说会表示库存24Q2环比增加3.39亿美元至50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数据中心GPU产品的增长;游戏部门24Q2营收6.48亿美元,同比-59%/环比-30%,系半导体客户库存消化与终端需求不振;嵌入式部门营收8.61亿美元。同比-41%/环比+2%,系客户持续管理库存水平。 创新方面,兼容AI功能的PC或改变人类工作方式,2024年以来AI PC密集发布。Canalys认为兼容AI的新一代PC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混合云计算和本地计算将使人们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释放自身的创造力。根据Canalys定义,AI PC的最低要求是拥有专用芯片组或模块(包括AMD的XDNA、苹果的神经引擎、英特尔NPU和高通的Hexagon Tensor)以运行端侧AI 工作负载的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Copilot+ PC已于6月18日上市,关注AI PC新品市场反馈。Windows 11 AI PC是更快、更智能的Windows PC。凭借可实现每秒超过40 万亿次运算(40+TOPS)的全新NPU芯片的强大性能,以及提供长效续航并支持先进的AI模型,可以通过Recall功能轻松回忆和找寻此前在 PC 上看过的内容;亦或是借助实时字幕突破语言障碍,该功能可以将包含中文在内的40 多种语音实时翻译成英文字幕。搭载高通骁龙X Elite/Plus的Copilot+ PC已于6月18日上市,应用适配效果、AI功能实际上手效果为市场关注焦点。 展望未来,24全年受AI PC和Windows更新周期驱动有望持平或温和复苏。IDC认为尽管经济有所改善,并出现了AI PC,但全球传统PC市场预计在2024年将保持平稳,出货量将达到2.6亿台。除中国外,预计 2024年PC市场将同比增长2.6%,而中国PC市场预计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复苏;Counterpoint认为2024 年接下来几个季度的PC出货量将出现连续增长,全年同比增长3%,主要得益于对AI PC的需求和新的更换周期。 AI PC换机主周期有望从24年下半年开始,AI PC带来的影响将在25/26年更为显著。第三方机构方面,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将出货约4800万台支持AI的PC,占PC总出货量的18%。但这只是重大市场转型的开始,预计2025年支持AI 的PC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所有PC出货量的40%,预计2028年供应商将出货2.05亿台支持AI的PC,2024年至2028年期间的CAGR高达44%;Counterpoint预测AI PC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34%上升至2027年的78%。PC链厂商方面,惠普预计AI PC将占下半年出货量约10%,AI PC带来的影响将在25/26年更为显著,预计AI PC推出三年后占比达40%-60%,并且推动ASP提高5%-10%;戴尔认为商用PC需求环境有所改善,仍然看好即将到来的PC更新周期以及人工智能对PC市场的长期影响;英特尔预计AI PC 25年底累计出货超1亿台;AMD首批用于AI PC的产品已上市,市场反响乐观,三季度大量出货,AI PC下半年增长将高于典型季节性。 平板电脑方面,2024年平板市场有望温和回暖,iPad随着新品发布有望提振24年销量。IDC认为尽管长期销量不太可能与疫情期间的激增相匹配,然而随着消费者寻求以生产力为导向的设备,高端平板电脑或有较佳表现。苹果方面,我们认为iPad Pro带来诸多创新看点,不同iPad系列的价格和功能区分越发显著,以更好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有望提振24年iPad销量。三星在24Q2电话会表示,预计24H2平板电脑市场受益于产品更换周期和新品发布有望成长。 3、可穿戴:关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和戒指等新终端 TWS、智能手表、手环是可穿戴设备三大单品,TWS、智能手表仍处于渗透率提升的阶段。广义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涵盖耳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XR以及衣物类等其他品类。其中TWS、智能手表是主要品类,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2023年智能手表、TWS温和复苏,海外新兴市场景气度高,可穿戴呈现苹果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智能手表、TWS需求经历23Q4~23Q1连续两个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后,23Q2需求有所回暖,出货量同比增速回正,23Q3延续复苏趋势。23年全年可穿戴出货量实现温和增长。分地区看,23年印度等海外新兴市场可穿戴需求表现强劲,主要受益于中低端TWS、智能手表需求的增长。智能手表、TWS呈现苹果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据IDC,24Q1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8.8%至1.131亿台,但ASP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ASP下降主要系增长主要系新兴市场驱动、经济下行给消费者支出带来压力等因素所致。分公司来看,24Q1苹果(18.2%)、小米(10.5%)、华为(9.6%)、三星(9.3%)、boAt(5.4%)销量位居前五,销量同比-18.9%/+43.4%/+72.4%/+13.0%/-4.8%。 创新方面,关注智能手表大健康功能的迭代升级。运动管理、健康检测为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苹果为首的科技厂商持续在运动、健康领域加大投入,建议持续关注新品运动管理(数据分析、运动姿态检测、导航精度升级等)、健康检测(血糖、血压等)功能的迭代升级。 AI赋能穿戴创新,众多厂商计划集成生成式AI,关注苹果AirPods研发项目,新增摄像头用来收集周身信息,用于强化AI 功能。尽管可穿戴式腕带设备早已利用AI进行数据分析,但集成生成式AI意味着智能手表的模式转变。与聚焦数据分析和图形识别的传统AI应用不同的是,生成式AI引入了动态要素,使智能手表能够实时生成个性化推荐和深度洞察,无需用户自行生成。2023年下半年,主流厂商纷纷公布了在其高端智能手表中植入云生成式AI的计划。其他厂商也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推出自家的生成式AI。此外,AIGC亦驱动TWS成为随身AI语音助手,有望成为行业下一创新重点。据彭博消息,苹果正在研发带摄像头的Airpods,配备嵌入式低分辨率摄像头用于收集周身信息,并与AI配合使用,以帮助用户完成日常工作。另外,三星新发布Galaxy AI加持的Buds3耳机,Buds3系列同样能在Galaxy AI的加持下与三星Galaxy智能手机互联,用户在使用三星Galaxy 智能手机的通话实时翻译或同传时,仅需戴上三星Galaxy Buds3系列,就能与他人在外语环境下沟通。 此外,建议关注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新终端,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突破百万,三星发布智能戒指提供健康监测功能。1)智能眼镜:近期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凭借其在影像、音频等方面的较佳用户体验,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据Will‘s GenAI硬件榜,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据WellsennXR统计Besy Buy、亚马逊、Meta官网3条线上渠道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用户评论,共计1105条,智能眼镜用户整体体验较好,正面评价明显占主流,影像、音频为用户关注度最高、评价最好的功能体验,约43%的用户提及影像(97%表示满意),约34%用户提及音频(94%表示满意)。除去影像、音频,用户还关注:外观、Meta AI、续航、交互。另外,彭博消息称苹果在研发没有显示屏的智能眼镜,类似Ray-Ban Meta智能眼镜;The Verge报道,谷歌公司已接触EssilorLuxottica,计划合作生产智能眼镜,搭载Gemini AI模型。2)智能戒指:三星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智能戒指Galaxy Ring,国行售价3099元;Galaxy Ring的亮点在于其健康监测功能,内置了先进的健康传感器,可以监测心率、压力水平、身体和皮肤温度等健康指标,甚至可以通过监测信息预测女性生理周期和排卵期,为佩戴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2024年可穿戴出货有望增长10%以上,智能手表、TWS中长期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认为智能手表渗透率仍低,未来有望受益于运动、健康功能不断完善而持续成长;TWS需求逐步回暖,全球中低端TWS市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IDC预计随着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之路,可穿戴设备有望在2024年实现进一步增长,预计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部,比2023年增长10.5%。Canalys预测2024年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增长率将达到10%,智能手表出货量将增长17%。TechInsights预计2024/2025/2026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8%/7%,2023-2029年销量的复合增长率5%。 4、XR:VRMR需求仍显低迷,9月Meta Connect望发布AR眼镜 目前XR行业正处于VR增速放缓,MR有望起量,AR尚待技术成熟的阶段,主要玩家包括苹果、索尼等硬件龙头和Meta、Pico(字节)等互联网龙头。 22Q3~24Q2全球VR销量连续第8个季度同比下滑,Q2下滑主因索尼销量下滑、苹果销量不达预期。据wellsenn XR,24Q2全球VR销量为135万台,同比下滑6%。二季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索尼PS VR2,二季度索尼PS VR2累计销量仅为8万台,去年同期PS VR2发售上市不久销量25万台,同比下滑68%,Meta二季度销量为102万台,同比增长6%,基本盘稳定,二季度苹果Vision Pro销量为8万台,贡献增量较小,价格、佩戴舒适度以及内容生态匮乏等造成苹果Vision Pro销量不达预期。 24Q2全球AR销量为10.8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据wellsenn XR ,Q2全球AR销量为10.8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今年二季度整体市场偏淡,电商平台618传统促销日今年熄火,整体大环境消费行情下行,AR厂商今年现金流较为紧张,渠道推广投放减弱也是造成整体销量较淡的一大因素。 AI有望从硬件、内容两个方面赋能XR行业,带动行业加速成长。硬件方面,AI算法有望持续提升XR感知交互体验。内容方面,AIGC技术赋能3D内容创作,丰富了内容端的供给。 Vision Pro有望支持苹果AI,关注苹果AR等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长线发展。我们认为Vision Pro硬件性能顶级,但价格、重量和便携性以及内容生态匮乏等仍为市场关注焦点,Vision Pro生态和应用持续完善,近期主要动态包括Vision Pro未来有望支持Apple Intelligence,抖音VR直播登陆Vision Pro。我们认为随着后续应用逐渐丰富以及产品价格优化,以及AR等新形态空间计算产品的推出,苹果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长线发展仍值得期待。 AR方面,关注科技大厂AR新品发布,以及与AI融合创新。今年来AR新品有望陆续发布,今年初CES众多厂商展示AR产品。此外,Meta、谷歌、OpenAI等科技厂商均有望发布融入AI功能的AR眼镜新品。Meta AR眼镜原型有望在即将于9月举行的Meta Connect 2024 大会上正式亮相,Meta AR硬件部负责人凯特琳表示即将发布的AR眼镜将带给用户与初代Oculus Rift头显一样的震撼体验。谷歌I/O开发者大会亦宣布了Project Astra项目,并展示了一款AR眼镜,搭载摄像头、支持Gemini AI。 Wellsenn XR预计今明两年VRMR行业处于销量小年,AR增长看点主要来自于AI+AR类眼镜。wellsenn XR下调2024年VR销量预期,预计2024年全球实现797万台销量规模,较2023年增长6%,2024年VR市场将扭转过去两年的销量下滑趋势,重回正增长轨道,但今明两年VR行业仍处于销量小年。wellsenn XR预计2024年全球AR销量为55万台,增速为8%,BB观影类眼镜增速放缓,增长看点主要来自于AI+AR类眼镜,预计2024-2025年将是行业发展的新变量。 5、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苹果或布局AI桌面机器人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通常以智能音箱/中控平板作为交互入口,控制电视、摄像头、扫地机器人、空调、照明等智能终端,另外融入AI功能的家用机器人值得期待。例如据彭博社消息,苹果未来有望推出融入AI功能的桌面机器人新品。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AI大模型有望加速行业进入全面互联3.0阶段。 分品类来看,我们重点分析了电视、音箱、摄像头、游戏机。其中电视处于成熟期,摄像头、音响等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Switch等游戏机处于上代主机换机周期末期。2023年各品类需求表现分化,24年或延续分化趋势。 (1)电视:体育赛事备货拉动下,上半年全球TV出货量增长1.1%。据奥维睿沃,24H1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受德国欧洲杯、巴黎奥运会、美洲杯等赛事备货拉动,全球TV出货规模小幅增长,24H1全球TV出货90.2M,同比增长1.1%;出货面积69.7M㎡,同比增长5.9%;出货平均尺寸53”,同比增长1.2”;今年以来,高端OLED TV也出现复苏迹象,上半年出货2.5M,同比增长14.1%。 展望后续,下半年旺季备货拉动下,三季度出货预计增长0.4%,全年出货预计小幅增长。考虑到24年奥运会、欧洲杯、美洲杯等赛事的拉动、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通道、高通胀缓解预期、面板价格相对平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奥维睿沃预测2024年全球TV出货规模同比微增0.6%。短期来看,三季度进入到下半年旺季备货期,TOP品牌三季度出货计划积极,在二季度出货增长的势头下,三季度全球TV出货有望延续小幅增长趋势。 (2)音箱:24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再创新低,销量降30%。据洛图科技, 2024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805.5万台,同比下降29.8%;市场销额为21.7亿元,同比下降33.8%。进入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需求仍然低迷。第一和第二季度的同比跌幅均保持在30%左右,相比2023年,下行趋势还有所放大。同时,这也是中国市场连续第13个季度呈现衰退。 2024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预测再次下调,同比下降25%至1583万台。据洛图科技,入门级产品已基本完成初轮普及,中高端产品尚在用户教育中,中国市场当下需求仍较低迷,此外接下来还要承受来自其它智能音视频多媒体终端竞品的冲击,再次下调2024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至1583万台(之前预测为1690万台),同比下降25%。 (3)摄像头:2024年上半年中国监控摄像头销量上涨9.2%。据洛图科技,2024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监控摄像头市场销量达到2791万台,同比增长9.2%;销额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以来,在消费电子大赛道中,监控摄像头是为数不多的实现量额双增长的品类之一。其根本动力来源于消费者对安防、监控、看护的观念提升和需求释放。事实上,安防领域中的另一典型品类,智能门锁尽管在上半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出现下滑,但聚焦到C端市场,同样呈现了可观的上涨幅度。另一方面,监控摄像头市场的新玩家持续涌入,产品形态呈现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细分,也是市场长期向上发展的因素之一。 受益于消费者家庭安防意识的提升,2024年中国监控摄像头有望增长4.8%至5600万台。随着消费者家庭安防意识的提升,进入疫情后的2023年,办公室、出差、旅游等家庭外场景增多,消费者对家庭房间的安全监控,以及对老人儿童宠物的智能监控诉求推动着摄像头市场规模向上增长。洛图科技预计2024年中国监控摄像头消费级市场的整体销量将达5600万台,同比增长4.8%。 (4)游戏机:受到Switch进入生命周期第8年、PS5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24H1游戏机销量同比下滑。据VGchartz,2024年上半年Switch销量同比下滑,主因Switch进入生命周期第8年导致换机动力不足;PS5销量同比下滑较大,主因去年因供给端缓解导致同期基数较高;Xbox Series需求较疲软,销量亦同比下滑。 任天堂维持预计25财年Switch同比-14%至1350万台,但后续新机将在25M3前发布。任天堂Q2电话会维持预计25财年(24/4/1-25/3/31)Switch硬件销量为1350 万台,同比-14.0%,预测不包括任天堂Switch的继任产品。任天堂认为Switch自推出以来已进入第八个年头,要维持与以前相同的销售势头将具有挑战性,但公司将努力提升用户对硬件的高参与度,同时让更多消费者延长使用时间。此外,任天堂首席执行官前期表示Switch游戏机存在后续机种,这款游戏机有望在25财年内发布,即2025年3月底之前。索尼认为随着PS5进入主机生命周期后半部分,预计销量将逐渐下降,24财年(24/4/1-25/3/31)总销量将降至1800万台,同比下降13.5%。 6、汽车:7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下滑,国内新势力厂商销量分化明显 全球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为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协会(OICA)数据,2017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见顶,近十年来全球汽车销量始终在8000~9000万辆上下浮动。细分赛道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传统汽车产业正快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2015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2.5万辆增至1465万辆,CAGR+51.0%,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5%。 2023年国内车市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多因素共振带动2023全年汽车销量同比+12.0%,新能源车销量同比+37.9%。2023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及新能源车补贴退出等因素影响,23Q1国内汽车销量出现下滑;23Q2以来,在各地营销促销活动、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新车型大量上市、下半年消费复苏等因素带动下,23Q2-Q4车市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乘用车及新能源车市场总体产销持续提升。23Q1-Q4乘用车销量同比-7%/+27%/+3%/+20%,环比-22%/+19%/+12%/+15%。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全年汽车销量3009.4万辆,同比+12.0%;新能源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37.9%;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1.6%,同比+5.9pct。 24H1国内汽车销量同比提升个位数百分比,主要系新能源车持续较快增长、汽车出口带动。24H1国内汽车销量1405万辆,同比+6.1%。其中24Q1由于同期基数相对较低,增速超两位数;24Q2同比增速较Q1放缓。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主要系汽车出口、新能源车销量提升带动,部分被传统燃油车销量下降抵消。根据中汽协统计,24H1汽车国内/出口销量1126/279万辆,同比+1.4%/30.5%;24H1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910/494万辆,同比-4%/+32%。 24M7国内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均下滑,新能源车保持同比较快增长。根据中汽协,7月全国乘用车共计零售199.4万辆,同比-5.1%/环比-10%,总体走势不强,主要系燃油车销量持续下降,此外7月为传统淡季,部分厂商迎来高温休假,产销节奏有所放缓。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27%/环比-6%,仍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43.8%。此前中汽协预估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超3100万辆,同比+3%以上。 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表现强劲,销量分化明显。根据目前已有的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公布的信息,1)比亚迪7月销量34.2万辆,同比+30.6%/环比+0.2%;2)理想7月交付5.1万辆,同比+49.4%/环比+6.8%;3)鸿蒙智行7月交付量4.4万辆,环比-4.4%,其中问界M9/问界M7/问界M5/智界S7交付1.80/1.66/0.69/0.25万;4)埃安7月销量3.5万台,同比-21.7%/环比+0.6%;5)零跑7月交付2.2万辆,同比+54.1%/环比+9.8%;6)蔚来7月交付2.0万辆,同比+0.2%/环比-3.4%;7)极氪7月交付1.6万辆,同比+30.0%/环比-22.1%;8)小鹏7月交付1.1万辆,同比+1.2%/环比+4.5%;9)哪吒7月交付1.1万辆,同比+9.7%/环比+7.9%;10)小米7月交付超1.3万辆。 车市动态:1)鸿蒙智行:24H1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19.42万辆,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其中:a)问界:问界M9累计大定超11万,稳坐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新M7 24H1累计销量破11万,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豪华车型第二。b)享界:8月6日享界S9正式发布,定位D级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首发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智驾系统,Max/Ultra售价分别39.98/44.98万元,上市24h大定破2500台,8月7日开启交付。c)智界:7月12日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完成工信部申报,采用智界S7相同的家族化设计,配备智界S7同款贯穿式尾灯,CLTC最大续航里程达 850 公里。d)尊界:7月15日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品牌正式公布,命名为尊界。此前江淮董事长项兴初曾表示该产品已进入整车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2)小米:7月交付1.3万辆,有望在11月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销售网络方面7月新增四城、新增17家门店;发布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将于10月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将于25H1发布,并于2025年挑战纽北量产圈速榜。3)小鹏:根据CnEVPost,小鹏新车型F57(小鹏P7+)或将放弃激光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方案,新车有望于24Q4推出。4)蔚来:7月27日蔚来科技日集中展示智驾软硬件进展,硬件方面,宣布全球首颗车规级5纳米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为业内首次采用5nm车规工艺,芯片和底层软件均已实现自主设计;系统方面,展示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该模型和端到端架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算法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 二、产业链跟踪:苹果等乐观展望AI前景,关注果链中报绩优公司及Q3新机备货景气 消费电子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光学、显示、结构及功能件、充电/连接、射频/天线、电池、PCB、声学/马达、被动元件等零部件,中游整机组装,下游品牌商,以及相关设备厂商。消费电子的景气度往往会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上进行传导,因此我们通过紧密跟踪各产业链环节的基本面变化、创新节奏来感知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同时对各产业链环节的核心公司进行分析。 1、品牌商:苹果Q2业绩超预期、AI展望乐观,关注华为/小米AI布局及新车 我们围绕下游智能手机、PC/平板、可穿戴、XR、智能家居、Smart EV、充电产品等各类终端品牌,从基本面变化和创新趋势等角度分析国内外厂商最新动态和展望。 (1)苹果:CQ2业绩超预期,CQ3营收增速望延续CQ2表现,AI展望乐观,继续看好苹果AI终端及算力生态引领行业趋势。 24FQ3苹果营收857.8亿美元,EPS1.4美元,整体高于市场预期。苹果24FQ3营收857.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844.6亿美元),同比+4.9%环比-5.5%,受到超过2.3%的外汇逆风影响,硬件收入增长源于iPad新品销售推动。净利润214.5亿美元,同比+7.9%环比-9.3%;摊销EPS 1.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1.35美元)。 各业务营收均超市场预期,iPhone营收创6月季新高。①分业务:1)iPhone:营收393.0亿美元,同比-0.9%,高于市场预期(389.5亿美元),按不变汇率计算有所增长。在多个发达和新兴国家市场,iPhone业务营收创下6月季度的历史记录,活跃安装基数达历史新高,15系列表现比14更好;2)Mac/iPad:Mac营收70.1亿美元,同比+2.5%,略高于市场预期(69.8亿美元),由配置M3芯片的MacBook Air增长推动,新兴市场表现强劲;iPad营收71.6亿美元,同比+23.7%,高于市场预期(66.3亿美元),收入增长源于本季度推出iPad新品;3)可穿戴/家居/配件:营收81.0亿美元,同比-2.3%,高于市场预期(77.9亿美元),手表和耳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面临同比压力,手表的安装基数创下历史新高;4)服务:营收242.1亿美元,同比+14.1%,超过市场预期(239.6亿美元),强劲增长源于超20亿台活跃设备的安装基数持续增长,付费订阅数保持两位数增长,驱动收入创历史记录。②分地区:美洲/欧洲/大中华/日本/亚太其他地区营收376.8/218.8/147.3/51.0/63.9亿美元,同比+6.5%/+8.3%/-6.5%/+5.7%/+13.5%。大中华区在不变汇率情况下同比下滑不到3%,汇率对收入的影响超过50%。盈利能力方面:综合毛利率46.3%,同比+1.7pcts环比-0.3pct,接近指引区间上限(45.5%-46.5%);其中硬件产品毛利率35.4%,同比-0.05pct环比-1.22pcts,服务毛利率74.0%,同比+3.45pcts环比-0.6pct。净利率25.0%,同比+0.7pct环比-1.0pcts。 24FQ4展望:CQ3营收增速预计延续CQ2表现,Apple intelligence目标秋季率先推出美式英语版,望成为重要的换机推动因素。据管理层电话会信息,假设宏观经济环境不再恶化,苹果9月季收入将以与6月季相似的增速增长,源于:1)外汇对同比增长产生超过1.5%的负面影响;2)服务收入将延续此前两位数增长表现。盈利方面,苹果预计6月季毛利率区间45.5%-46.5%,OpEx区间142-144亿美元。库克表示苹果Apple intelligence 测试版于本周推出供开发者使用,部分功能也已推出,并认为这是未来苹果换机周期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苹果目标从秋季开始推出美式英语AI系统功能,并在未来一年左右提供更多的功能,在更多的语言和地区进行覆盖。 继续好苹果AI终端及算力生态引领行业趋势。如我们此前观点,我们认为苹果具有极强的软硬件产品定义以及应用场景的创造优化能力,移动端 AI 化趋势依旧需要紧跟苹果的步伐,且 25-27 年我们认为苹果 iPhone、穿戴和 XR 硬件又将迎来创新大年,看好苹果 AI 时代端侧创新以及云端的布局推动产业链迎新一轮发展机遇。 (2)华为:发布全新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鸿蒙原生智能AI,关注三折屏新机,Mate新机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汽车方面鸿蒙智行车型矩阵持续拓展,享界S9正式发布。 手机等传统终端方面,华为发布全新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关注三折屏新机,Mate新机预计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华为发布HarmonyOS NEXT,是一款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一个系统统一生态,能够将手机、平板、智慧屏、穿戴、汽车等全场景产品相连接,实现全场景智能化操作。HarmonyOS NEXT采用了全新的架构,整机性能提升30%,其采用的新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则可实现3倍连接速度提升、4倍设备连接数提升以及20%功耗降低。同时采用全新星盾安全架构,实现系统生态纯净、隐私可控、数据高安。HarmonyOS NEXT于21日开启开发者和先锋用户Beta测试,将于第四季度随着Mate70系列上市正式商用。新品方面,关注三折屏手机发布,Mate新机我们预计备货较去年或有延后。 汽车方面,鸿蒙智行车型矩阵持续拓展。24H1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19.42万辆,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其中:a)问界:问界M9累计大定超11万,稳坐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新M7 24H1累计销量破11万,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豪华车型第二。b)享界:8月6日享界S9正式发布,定位D级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首发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智驾系统,Max/Ultra售价分别39.98/44.98万元,上市24h大定破2500台,8月7日开启交付。c)智界:7月12日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完成工信部申报,采用智界S7相同的家族化设计,配备智界S7同款贯穿式尾灯,CLTC最大续航里程达 850 公里。d)尊界:7月15日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品牌正式公布,命名为尊界。此前江淮董事长项兴初曾表示该产品已进入整车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 AI方面,华为6月21日发布Harmony Intelligence鸿蒙原生智能,将AI与OS深度融合。我们认为华为Harmony Intelligence这一基于软硬芯云协同的硬件与基础设施架构打造,意味着安卓阵营也在积极跟进AI与OS深度融合的新时代。Harmony Intelligence:1)架构:最上层为鸿蒙原生应用和小艺智能体,最低层为硬件与基础设施,架构中包括端侧和云侧的AI处理,除了自研盘古大模型,云侧还可与第三方大模型结合。另外,鸿蒙原生智能亦非常注重AI时代隐私安全。2)应用:Harmony Intelligence的应用场景包括图像智能/通话智能/文档智能/搜索智能/媒体智能/文本智能/消息智能,以及跨应用协调等;会上展示的功能包括图像智能(如生成手绘线稿、填色涂鸦、智能头像、照片扩图/消除等)、通话智能(业界首创AI声音修复,协助言语障碍人群交流)、小艺看世界(可帮助视障用户“读图”)等,且借助 Harmony Intelligence的“控件AI化”特性,各种第三方App还可调用系统空间实现实时朗读/智能填充/图文翻译/主体抠图等一系列功能。此外“小艺智慧助手”正式升级为基于盘古大模型5.0的“小艺智能体”, 记忆感知覆盖23类TOP场景,推理规划任务成功率达90%,万亿tokens知识量和300+重点服务分发,可实现多模态、跨应用协作,定位出行专家/办公助手/娱乐达人/生活助理/运动专家等场景。 (3)小米:24Q2手机销量持续同比高增长,关注原材料成本变化趋势对毛利率的潜在影响;小米SU7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 传统业务方面,1)手机:7月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 4、小米首款小折叠屏手机MIX Flip折叠屏、红米K70至尊版,同时新一代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全面量产,年产能可达1000万台,小米MIX Fold 4/MIX Flip都将于该工厂生产。公司24Q1/24Q2手机出货量持续同比高增长,上半年总体出货量已达0.83亿台。考虑到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我们预计公司全年手机出货量有望实现双位数百分比增长,关注24年原材料成本变化趋势对毛利率的潜在影响。2)IoT:7月新品发布会中发布Xiaomi Buds 5、小米手环9、Xiaomi Watch S4 Sport等可穿戴新品及空气净化器、空调等智能家居产品。此外,小米AI全面赋能人车家全生态,大模型小爱即将覆盖到全部核心品类,包含7月底手机、平板、电视升级,8月底无屏音箱升级,10月底有屏音箱升级。我们预计2024全年平板、大家电等持续进展有望助力公司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中长期来看,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赋能、加大核心产品自研力度、海外拓展有望助力IoT业务长线成长空间可期。3)互联网:预计公司互联网业务亦将受益于手机用户提升、高端化渗透以及“人车家全生态”系统带来的全方位赋能,中长期实现营收及毛利率提升。 汽车:小米SU7产能、交付加速进展顺利,预计7月交付持续破万,SU7 Ultra原型车挑战全球最速四门车。1)产能交付:小米汽车产能提升、交付加速进展顺利,迄今已交付超3万台,预计7月交付持续超10000辆,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2)销售服务网络:7月小米汽车门店将新增济南、贵阳、长春、常州四城,预计到24年12月将覆盖全国59城,包含53家交付中心、220家销售门店、135家服务门店。3)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发布基于小米SU7打造的巅峰性能纯电车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首搭小米自研的V8s电机,采用V8s+V8s+V6s三电机设计,具备1548PS的四门车超强马力,零百加速仅1.97s,最高时速超350km/h。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将于24年10月正式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25年量产车正式征战纽北量产圈速榜;小米汽车的目标为十年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4)AI应用:小米自研声音大模型,提供创新的“车外唤醒防御”功能,预计2024年8月通过OTA在小米SU7实现。我们判断小米未来几年还将持续推出多款车型,实现全品类、多动力方式、多价格带的产品矩阵全覆盖;中长线看好公司汽车销量、口碑及行业地位持续突破,并努力向15-20年跻身全球前五车厂的目标进军。 (4)传音:24Q2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关注后续新兴市场景气度的持续性、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专利费影响。 根据IDC,24Q2传音未能进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也即传音智能手机销量低于第五名OPPO的25.8百万台,环比自身Q1出货有所下滑。展望后续,市场普遍关注新兴市场需求景气度的延续性及竞争环境的潜在变化,同时原材料成本上行、高通等专利纠纷对公司盈利能力亦有影响,建议持续关注上游存储、面板等零部件成本及公司定价策略对毛利率的影响,同时关注公司印度等地专利诉讼纠纷进展。AI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探索AI大模型在手机等终端应用,预计2024年搭载Chatgpt的终端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5)萤石网络: H1业绩总体稳健增长,入户及云业务表现亮眼,“2+5+N”生态升级驱动长期发展。 H1业绩总体稳健增长,智能入户、云平台业务表现亮眼,服务机器人取得突破。24H1实现营收25.83亿元同比+13.05%,归母净利2.82亿元同比+8.88%,扣非归母2.77亿元同比+9.89%,毛利率43.34%同比+0.38pct,净利率10.90%同比-0.42pct。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硬件业务看,上半年智能摄像机收入同比-4.42%,但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智能入户产品实现收入68.97%同比增速,营收占比升至12.78%。智能服务机器人为公司的孵化业务,在上半年实现了小规模上市的初步突破,收入同比增长273.34%;软件业务看,基于萤石云服务能力及大模型技术加持,萤石云已升级成为全球领先的视觉物联网云平台,上半年物联网云平台同比延续高增同比增速29.97%,收入占比提升至19.27%。渠道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国内外渠道建设,加码零售渠道和C端数字化营销能力建设,国内主流销售产品电商业务出货占比提升至40%以上。 Q2营收稳健增长,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所得税、财务费用影响。单看24Q2,实现营收13.47亿元同比+11.64%环比+8.86%,归母净利1.56亿元同比-6.64%环比+24.87%,扣非归母1.55亿元同比-4.01%环比+27.38%,毛利率43.91%同比-0.69pct环比+1.19pcts,净利率11.62%同比-2.27pcts环比+1.49pcts。Q2利润同比下滑,主因Q2所得税845万元(去年同期-1122万元),受所得税汇算清缴差异影响,全年维度看所得税总体影响预计相对平滑;财务费用率同比+1.33pcts,财务费用上升主要系存款利息收入有所减少。剔除所得税和财务费用影响,单看Q2 EBIT实现同比增长。 展望后续,24年关注AI创新融合,智能入户、服务机器人等新品以及云平台业务成长。萤石生态体系上半年已全面升级为“2+5+N”,以AI和萤石云的双核驱动,包含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和智能控制5大AI交互类核心自研产品线以及通过生态控制器无缝接入的N类生态产品线。我们认为公司望受益AI发展新机遇,其新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面向垂直物联场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蓝海大模型”,定义了萤石L0-L4的AI技术层级,实现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逐步实现AI应用场景化的层级跃迁。分业务看,我们认为摄像机有望延续行业领先地位;第二增长曲线的智能入户望凭借视频和视觉技术优势,延续快速发展;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务具备成长看点。此外,公司目前云业务规模较低但盈利能力突出,随着公司云平台接入设备数、用户数及付费率增加,有望带来更高利润贡献。 (6)安克创新:展望后续,看好储能、安防等新品类拓展以及渠道深化打开新成长空间,关注端侧AI布局。充电储能板块,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巩固数码充电领域的领先地位延续增长趋势,而储能方面,看好公司基于中小充产品的长期积累,凭借在北美等海外地区的渠道优势以及品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竞争力,打开充电类业务新成长空间;智能创新板块,公司安防产品在海外市场具备竞争力,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智能影音板块,公司音频产品持续创新,耳机等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有望延续增长趋势。公司在渠道端持续深化,除亚马逊外的其他第三方平台及独立站有望延续快速发展,并且巩固北美/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同时,澳新/东南亚/中东/中国大陆等新拓展市场亦有较大发展潜力。此外,公司表示看好端侧AI发展,建议关注AI赋能公司产品线创新。 2、整机组装:进入Q3新品备货旺季,AI化望推动新一轮换机升级周期 整机组装环节,当前市场主要关注:苹果WWDC24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将生成式AI模型置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此举有望推动消费终端AI化升级,带动新一轮换机需求的释放。 中国台湾代表厂商月度数据跟踪:从台股6家头部整机厂月度数据来看,Q2整机厂合计营收2.75万亿新台币同比+14.0%环比+14.5%,24M7月营收10113.1亿新台币同比+19.8%环比+13.0%,同环比增长源于低基数,同时下游需求持续回暖。进入24H2旺季,厂商展望普遍趋于乐观,并看好AI对于下游各终端的推动前景。 国内龙头方面,估值仍具向上空间,展望24年多新品驱动,alpha明显。 1、 立讯精密:一季报和上半年展望均超预期,三驾马车共驱成长。 24Q1及上半年展望均逆势超越市场预期。公司一季度营收524亿,同比增长4.93%,归母净利24.7亿,同比增长22.45%,同时展望上半年归母净利区间为52.3-54.4亿,同比20-25%增长,扣非47.9-50.8亿,同比15-22%增长,区间中值对应Q2业绩继续同环比增长,均超越市场预期。我们认为逆势增长主要来自:1)尽管iPhone Q1因去年高基数拉货量同比下滑较多,但立讯手机份额和盈利能力在同比提升(从Q1联营企业收益达4.55亿同比大幅增长可看出),我们判断Q2 iPhone因去年备货量较低基数回归同比增长;2)去年上半年大客户手表、耳机、Mac和iPad业务因快速去库存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均有逆势增长,且Vision Pro亦开始量产,我们判断至今出货约30万台左右,二季度全球售卖;3)公司Non-A消费电子较去年明显回暖,同时通讯和汽车业务仍处于高增长趋势。公司Q1毛利率10.74%亦同比提升0.7pct,而Q1经营净现金流为-8.44亿,主因公司应收和应付账款期限有时间差,去年Q4应收提前回款而Q1应付账款降低近100亿所致。总体来说,公司经营状况较佳,业务alpha叠加管理提效,推动上半年业绩超越市场预期。 24年下半年提速可期。展望下半年,公司成为下半年iPhone16 Pro Max新机主供厂商,叠加下半年和硕手机业务整合,整体iPhone组装业务份额和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另外,公司在手机Type-C连接器、光学结构件、马达等诸多增量零部件进一步垂直一体化;大客户今年耳机和手表业务下半年新品迭代,公司亦是主力厂商,叠加Non-A消费电子有较佳业务进展,整体消费电子业务增长趋势明确;另外,通信业务尤其是AI算力相关高速电连接在国内外头部云服务客户进展较佳,我们判断24年通信营收将增长30-40%,盈利将更佳;而汽车业务在线束连接器引领下24年将延续50%以上高增长。我们判断公司下半年业绩望进一步提速。需要说明的是,公司营收增长不快,主因这几年业绩增长主动能立臻手机组装业务只并表了利润而未并表营收,如果还原的话,则潜在营收增速会非常可观。 三驾马车共驱长线成长。展望未来,1)消费电子方面,公司依托纵向整合与横向并购,自身iPhone业务成长结合和硕的整体仍让未来三年份额和盈利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以Qorvo国内资产整合为代表,公司零部件及模组垂直一体化亦在持续深化;公司亦深度参与大客户未来AI终端和XR等创新,卡位消费电子前沿趋势;2)通信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深耕电连接、光连接、风冷/液冷散热、电源管理、射频等产品,以“应用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为产品核心战略,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尤其在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领域,公司协同头部芯片厂商前瞻性为全球主流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厂商共同制定 800G、1.6T 等下一代高速连接标准,部分细分领域产品如外部高速铜缆、线缆及连接器组件、背板连接器及背板线缆、HSIO、SSIO 等更是以领先的技术、成本优势和优异的产品表现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公司以此为切入口,全面拉动光连接、散热、电源模块等产品与头部客户展开进一步深度合作,打开长线业务空间;3)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依托强大的智能制造平台,快速实现向汽车产业相关产品的跨界赋能,并基于与海内外头部主机厂和汽车品牌客户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汽车业务相关产品(高/低压线束、高速线束、充电枪、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液晶仪表、三合一电机系统、AR HUD、DMS 等)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在未来三个五年实现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比亚迪电子:24Q2公司与NVDA业务进展进入新阶段,乐观看待公司未来利润释放潜力。 24Q2业绩前瞻:消费端新品持续拉动,捷普财务费用逐季缓解,汽车电子保持高速增长。我们仍乐观看待公司Q2的业绩表现,这源于以下几个因素:1)A客户新款iPad发售在即,备货同比去年有量增,且捷普财务费用持续缓解,零部件业务并表望贡献利润增量;2)安卓业务好于去年同期,华为Pura等新品持续拉货,亦对利润有正向贡献;3)汽车业务同比去年单车 ASP提升,整体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4)新型智能产品结构持续调整,海外储能业务需求阶段性遇冷,AI服务器业务Q2开始出货形成收入贡献,面向NVDA GB200 的液冷散热方案样品亦有送样。综上,我们认为 24Q2 业绩仍有望实现优于市场悲观预期的表现。 展望24年,安卓高端向上、A客户、汽车及服务器业务提供成长动能,盈利向好趋势不变。1)消费电子:公司收购捷普拓展A客户机壳新业务,iPad新品放量且手机玻璃业务份额持续提升,将带动更多增量成长空间,且公司自身自动化能力以及成本管控能力有望赋能新业务,预计为今明年带来弹性利润释放;安卓聚焦中高端产品,钛合金及玻纤材料等结构件升级创新趋势加速,华为Pura/Mate回归放量以及AI手机推动新一轮换机周期均有望带来增量,盈利或有超预期贡献。2)新型智能产品:公司在AI服务器、液冷散热、移动机器人(AMR)等赛道多点布局,且公司与英伟达具有多年的合作基础,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能。3)新能车业务:公司持续导入智能驾驶系统(地平线/Orin/Thor等低中高算力平台)、热管理系统、智能底盘和悬架等多个增量赛道产品,单车价值量将有望突破万元,叠加公司在母公司汽车份额的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迎来“量+价+份额”齐升的高速增长期,且公司与英伟达(算力相关及智能驾驶领域)、大陆电子、博世等外部客户合作亦持续加深,行业地位有望逐步树立,长线有望依靠母公司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新型Tier1厂商。 华勤技术:国产ODM头部厂商,NB及服务器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目前已形成以智能手机为主,NB、Pad、AIoT及服务器/交换机和汽车电子多品类产品矩阵,致力于打造“2+N+3”(2:手机+NB,N:耳机、手表手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3:企业级数据中心产品+汽车电子+软件服务)的产品结构。公司持续将在智能手机ODM领域积累的研发制造技术经验应用于NB和服务器领域,近两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NB方面与联想、宏基、华硕、三星、华为、荣耀、小米等品牌形成深入合作,随着新产能的释放,ODM份额有望持续上升;服务器方面,与阿里、腾讯、字节紧密合作,NV L20/H20 AI服务器产品均已量产出货,未来成长空间可观。此外,近期公司有两则对外拟收并购案:1)拟以28.5亿港币收购易路达控股80%股份,此举将帮助公司切入北美大客户声学产品供应链,并进一步优化公司在智能穿戴、音频产品领域的产品队列和客户结构,并在供应链资源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形成协同优势;2)拟以3.48亿元收购南昌春秋电子65%股权,南昌春秋主要产品为NB金属机壳,公司此次外延收购将助力公司NB整机业务结构件自供比率快速提升,加强垂直一体化优势,打开潜在的业绩弹性空间。 龙旗科技:安卓ODM核心供应商,AI PC+XR+ 汽车电子布局打开新成长空间。公司持续提升产能规模优势和成本竞争力,不断拓宽手机ODM领域的品牌客户群并提升份额,23年进军AI CP领域,与高通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拓展安卓等品牌,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在XR领域,公司与全球互联网头部客户推出二代智能眼镜产品,在AI技术的加持下,二代智能眼镜产品市场销售表现良好,此外公司还与国内AR头部品牌客户合作AR算力单元产品,并积极开拓海外AR产品市场。汽车电子方面,公司自22年开始积极开展汽车电子相关业务并成立汽车电子事业部,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域产品,品类包括域控制器、中控屏、扶手屏、手机无线充等。目前已在惠州工厂建立汽车电子生产线,并通过部分客户的审厂要求,开始产品的小批量出货。 3、主芯片:高通、联发科Q3安卓业务指引较为保守,海外大厂加速布局AI端侧应用 手机:高通、联发科Q2业绩符合指引,Q3手机业务环比持平或环比低增长;大厂维持24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小幅提升判断。 1)高通:24Q2业绩超指引中值,预计24Q3营收中值同比+14.3%,其中手机收入将环比增长低个位数百分比。高通24Q2营收93.91亿美元,同比+11.2%/环比+0.1%,高于指引中值,主要受益于汽车延续高增长,IoT业务有所复苏。净利润26.48亿美元,同比+25.8%/环比-4.1%。展望24Q3,高通预计营收95~103亿美元,按中值计同比+14.3%。其中1)QCT:预计营收81~87亿美元,中值同比+13.9%,其中手机收入将环比增长低个位数百分比,反映了仅使用调制解调器的手机客户购买量增加,但部分被CQ4推出新一代骁龙高端芯片之前安卓收入的季节性下降抵消,IoT收入将环比增长两位数,汽车收入环比保持平稳;2)QTL:营收预计13.5~15.5亿美元,中值同比+14.9%。公司维持24年智能手机销量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的判断。新产品方面,6月高通宣布骁龙8Gen4将于24年10月骁龙峰会登场,产品采用台积电3nm工艺,首次摒弃Arm公版架构,采用高通自研的Nuvia Phoenix架构。 2)联发科: Q2营收符合指引,预计Q3手机业务环比持平;下一代旗舰SoC 天玑9400有望在24M10推出。联发科24Q2营收1273亿新台币,同比+29.7%/环比-4.6%,符合此前1214-1335亿新台币指引;净利润260亿新台币,同比+62.0%/环比-18.0%;毛利率48.8%,同比+1.3pcts/环比-3.6pcts,超此前45.5%-48.5%指引上限。公司营收增长同比主要系需求复苏、产品组合优化和低基数效应,24Q2手机、智能边缘平台、电源IC三大业务同比均有所增长。展望未来,公司预计Q3营收中值同比+16.2%环比+0.5%,其中1)手机业务:公司看到新兴市场对4G SoC的需求强劲,但与5G SoC下滑有所抵消,预计三季度手机业务收入将环比持平;2)智能边缘平台:预计三季度收入将保持平稳;3)电源IC:预计三季度业务将温和增长。公司认为AI大趋势带来了无数机遇,继续乐观看待AI边缘、云端中长期业务发展。 3)台积电法说会表示N2芯片将于2025年量产。预计该芯片有望率先在苹果相关机型中实现应用。 PC:英特尔预计2024全年PC TAM将同比增长低个位数;6月大厂密集推出AI PC相关产品,关注下半年AI应用的拉动情况。 1)AMD:24Q2客户部门营收同比高增长,搭载锐龙AI 300 系列的PC于7月上市,预计三季度将大量出货。公司24Q2总营收58亿元,同比+9%/环比+7%,主因数据中心及客户部门业绩提升带动;其中客户部门营收为15亿美元,同比+49%/环比+9%,主因上一代Ryzen处理器强劲需求与下一代Zen 5处理器出货。AI PC方面,公司于24年6月发布Ryzen AI 300系列,具备业界领先的CPU和GPU性能,并引入业界最快的NPU,其AI算力性能高达50 TOPS。首批Ryzen AI 300系列笔记本已于7月中旬上市,并获得广泛好评,预计三季度将大量出货。未来几个季度,宏碁、华硕、惠普、联想等公司将推出100多款基于Ryzen AI 300的高端游戏和商用笔记本电脑。公司预计24Q3总营收为67亿美元(±3亿美元),同比+16%/环比+15%,主要需数据中心和客户部门增长带动;预计24H2 AI PC的增长将高于典型季节性的增长。 2)英特尔:24Q2盈利表现承压,Q3去库存等导致CCG部门指引低于预期。24Q2公司总体营收处于指引下限,毛利率表现大幅低于预期,主要系AI PC加速量产、Intel 3/4产能转移导致晶圆成本短期提升,此外稼动率、价格竞争、不利的产品组合等因素亦有影响。Q2公司CCG业务营收同比+9%/环比-2%,同比提升AI PC增长带来量价齐升,部分被出口许可限制抵消。展望未来,公司预计Q3业绩将承压,营收指引中值同比-8.2%/环比+1.3%,其中客户业务将持平或下降,主要系消费和企业市场的支出疲软、客户24H2去库存、出口管制负面影响。公司仍看好AI PC的发展前景,预计AI PC市占率将从现在的不到10%提升至2026年的50%以上。公司自身Windows AI PC目前出货超1500万台,年底将超过4000万台,2025年底累计出货量超1亿台。 3)高通:高通联手微软Copilot+进军AI PC,测评显示当前高通骁龙 X CPU的市占率仍较低, 产品性能及电池续航有待提升。目前已有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软Surface和三星等20台Copilot+ PC在20多个国家发售,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扩展到25个国家。近日,根据PassMark基准测试结果显示,高通骁龙X Elite 和X Plus CPU的性能表现优异,特别是AI功能表现突出,但与苹果和即将推出的英特尔、AMD新一代芯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YouTuber Luke Miani的测试显示,在运行Cinebench时,搭载骁龙X Plus的Surface Laptop 7电池续航表现不佳。根据PassMark选取样本,当前高通骁龙 X CPU的市占率仅0.3%,x86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IoT:国内SoC公司24Q2业绩同比增速亮眼,关注行业复苏趋势及细分赛道进展。国内SoC以IoT、智能家居等应用为主,过去几个季度行业下游客户去库压力持续缓解,同时下游需求持续复苏。24Q1受益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同比表现普遍较好,24Q2有望延续同比增长。其中晶晨股份24Q2实现营收16.38亿元,同比+24.5%/环比+18.8%,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52.1%/环比+83.9%。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逐步恢复,同时公司新品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其中T系列取得重要客户和市场突破,24H1销售收入同比+70%;W系列Wi-Fi 6首款产品订单快速增长,24Q2 W系列出货占公司总出货量超8%,未来还将快速迭代;新一代6nm商用芯片已获得首批商用订单;此外8K芯片在国内运营商的首次商用批量招标中表现优异。预计24Q3及24全年营收将进一步同比增长。瑞芯微24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2~1.27亿元,同比+112.7%~+194.9%/环比+35.8%~+88.2%;扣非归母净利润0.88~1.23亿元,同比+122.9%~+213.0%/环比+32.7%~+86.3%;增长主要受益于24H1市场需求逐步复苏,AIoT迎来增长,同时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所致。上半年公司旗舰芯片RK3588量产客户及项目不断增加,进入快速增长期;RK356X、RV1106/1103等次新产品也加速放量。恒玄科技24Q2预计营收8.78亿元,同比+66.76%/环比+34.42%,创单季度营收新高;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140.72%/环比+336.18%。营收同环比提升主要系下游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需求增长,智能手表及手环市占率提升,以及新一代BES2800实现量产出货。伴随收入增长的规模效应,公司24Q2毛利率环比提升至33.4%左右,归母净利润亦实现同比200%的高增长。中科蓝讯24Q2单季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23.71%/环比+17.94%;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26.70%/环比+45.30%;业绩同环比提升主要系行业回暖、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公司加速产品迭代推新,量产倍思Hybrid ANC TWS、Anker Hybrid ANC头戴等多项讯龙二代项目,推出搭载自研OWS音效算法的蓝牙音频SoC芯片,讯龙三代 BT896X系列芯片成功应用于百度小度添添AI平板机器人的智能音箱,智能穿戴产品实现高阶BT895X到中低阶AB568X/AB569X的全面覆盖。 4、光学:H1大陆及中国台湾光学龙头业绩同比改善,关注下半年旗舰机型光学创新带动 24年1-7月头部光学大厂同比增长显著,关注下半年旗舰机型光学创新带动。 1)中国台湾光学厂商24M7营收同比+35%/环比+36%,同环比均实现高增。其中大立光24M7营收同比+55% /环比+35%。 2)舜宇光学科技24H1手机镜头/摄像模组合计出货量同比+24%/同比+14%;24H1营收同比+32.1%,归母净利同比+147.1%,毛利率17.2%,同比+2.3pcts;营收高增长主要系智能手机市场回暖、产业链补库及安卓旗舰机型重启光学升级带动公司手机业务出货增加;盈利能力改善明显,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改善,手机高端产品占比明显提升驱动ASP及毛利率上涨所致。公司上调全年出货及毛利率指引:手机领域,公司上调24全年手机镜头出货量增速指引至5%~10%,手机镜头毛利率指引提升至20%~25%;维持24全年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同比持平指引,预计手机摄像模组毛利率将由24H1的6%~8%持续提升至24H2的6%~10%范围。车载领域,上调24全年车载镜头出货量增速指引至10%~15%,毛利率指引不变。XR领域,上调全年营收增速指引至25%。 3)高伟电子上半年营收超预期,24H1收入5.86亿美元,同比+59.8%,主因苹果iPad上半年量增及Pro新品后摄ASP提升、iPhone份额提升和激光雷达业务增长综合所致;净利1604万美元,同比-11%,主因既有前摄产品毛利率略有下降,和下半年手机后摄导入的前置研发成本、折旧以及配套融资费用增长。预计随着下半年公司导入苹果iPhone新品后摄潜望和超广角,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放量拐点,长线业绩和市值空间可观。 光学仍为苹果、安卓手机创新主体,CIS等厂商国产替代加速。2024年苹果iPhone潜望式摄像头有望进一步下沉,并将带动在安卓端应用普及;iPhone 15 Pro/Pro Max支持空间视频拍摄功能,降低3D视频制作门槛,有助于Vision Pro生态内容搭建。安卓手机近年来大pixel、超光谱影像等趋势显著,此外国内厂商CIS等环节逐渐切入主摄应用,实现份额提升。其中,韦尔股份营收64.48亿元,同比+42.6%/环比+14.2%,单季营收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8.09亿元,同比+1869.2%/环比+45.1%。营收及归母净利同比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50M产品在安卓中高端智能市场加速导入及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同时产品及供应链结构优化,盈利能力逐季改善。24H1公司手机CIS/汽车电子CIS/安防CIS/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52%/31%/8%/4%/5%,同比+79%/+53%/-25%/-29%/+25%。思特威24Q2预计营收15.63~16.63亿元,同比+152.70%~+168.87%/环比+86.60% ~+98.54% ;归母净利润1.21~1.41亿元,同比+397.54%~+446.73%环比+762.50%~+ 905.09%。其中收入同环比高增,主要系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应用于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镜头的高阶50M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带动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收显著增长,此外智慧安防新品竞争力提升,销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业绩同环比大幅扭亏,主要系收入提升带来的费用率摊薄。格科微24Q2单季营收15.01亿元,同比+36.6%/环比+16.4%,营收同比高增主要系消费电子景气复苏、高像素芯片产品销售增加;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55.5%/环比+56.9%。公司手机业务高像素单芯片出货快速提升,24H1手机CIS营收同比+81.3%,13M及以上产品销售额6.06亿元,在安卓品牌主力机型的份额逐步提升,预计24H2高端产品将持续放量;此外4/8M非手机CIS出货持续拓展,格科半导体工艺成熟和量产爬坡加速,有望助力公司新产品、新领域进展。 5、显示:H1面板厂盈利同比修复,关注后续电视面板价格趋势 价格方面,1)电视面板:8月电视面板价格预期将继续下跌。据WitsView,7月下旬电视面板报价全面走跌,8月维持7月的跌势。WitsView认为,电视面板8月报价将维持7月的跌势,因应第4季的促销需求,预期8月的TV面板需求将稍有回稳,但是大部分的品牌客户多半仍希望TV面板价格跌幅可以扩大,而面板厂则普遍希望面板价格维持小幅跌势,因此双方在价格上的攻防依然激烈。2)显示器/笔记本面板:8月上旬LCD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持平。据WitsView,24年来看,24M1-2显示器面板价格出现止跌迹象,主流尺寸止跌,M3下旬起涨价,M6下旬起停止上涨。笔电部分尺寸面板价格24M4下旬起涨,M6下旬起全面停止上涨。WitsView认为,显示器面板进入8月后,同样面临整体需求减弱的影响,特别是商务机种需求表现不佳,连带影响客户的拉货动能。消费机种需求则在品牌客户于第2季大幅拉高备货之后,第3季也回归正常需求动能,因此价格上涨动能转趋持平;NB面板价格因买卖双方8月似乎都较为观望,主要是第2季的NB面板出货季增近20%,进入第3季后面板厂仍持续观察品牌客户还有多少采购动能的余裕。 出货来看,国际体育赛事拉动,2024H1 TV面板出货小幅增长,下半年需警惕品牌采购需求变化。据奥维睿沃,国际体育赛事拉动,2024H1 TV面板出货小幅增长,2024H1全球TV面板出货量124.4M,同比增长1%;出货面积90.7M平方米,同比增长7%。其中24Q2 TV面板出货65.2M,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出货面积48.1M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13%。上半年品牌提前释放需求,采购增加,但终端表现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品牌整体库存水位偏高。当前价格面临拐点,面板厂和品牌关于三季度的需求和支持费用仍未确定,面对品牌采购需求有下修的风险,大陆面板厂计划减产,下半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面临较大挑战。 京东方预告24H1归母净利21-23亿元同比增长185-213%,扣非归母14.5-16.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5.8亿元),主要系显示行业景气度上升,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公司经营情况同比改善,其LCD方面,2024 年上半年受益于大型体育赛事召开和电商促销活动的带动,终端客户备货需求尤其是TV类面板需求提前集中释放;至二季度末,阶段性备货高峰结束,下游需求释放趋于保守。TV类产品价格三月、四月上涨态势明显,随后涨幅逐渐收窄;部分IT类产品价格逐步开始回升。在终端市场,大尺寸化仍是推动大尺寸LCD面积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因,不同地区市场平均尺寸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尺寸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为应对行业需求变化,公司坚持“按需生产”,随需求变动灵活调整产线稼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AMOLED方面,随着AMOLED产品渗透率持续攀升,上半年公司柔性AMOLED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不断深耕折叠为代表的高端AMOLED 市场,充分发挥公司竞争优势。面对短期仍在增加的折旧压力,公司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匹配市场需求,增强整体竞争力。TCL科技预告24H1归母净利9.5-10.5亿元同比增长180-210%,扣非归母5-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6亿元),其中显示业务:大尺寸领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格局改善及需求端的大尺寸化趋势,推动主要产品价格合理回升;中尺寸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速IT产品升级换代,市场迎来结构性增长;小尺寸领域,OLED渗透率提升和新技术迭代为显示价值提升及国产化带来机会。 公司发挥规模和产线布局优势,持续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大尺寸业务高端化,中小尺寸业务持续改善,经营业绩显著增长。上半年,显示业务预计实现净利润 25.8-28.8 亿元,同比改善超60 亿元,其中第二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0.4-23.4 亿元。公司将继续坚定大尺寸高端化策略、加速中尺寸IT 和车载等业务拓展、 提升小尺寸市场地位、拓展VR/AR 及专显市场,实现半导体显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彩虹股份预告24H1归母净利8.5-9.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7亿元),扣非归母7.5-8.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1亿元),主要系液晶面板市场维持动态供需平衡,面板价格稳定,公司顺应显示终端市场需求趋势,持续深化与重点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快大尺寸产能提升和产品性能升级,积极推动生产降本增效,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同时公司 G8.5+液晶基板玻璃产线建设按计划推进,已建成产线快速量产并达产,基板玻璃产品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保持持续增长。 另外,TCL科技获LGD广州LCD工厂优先竞标者,头部企业在LCD TV面板产业链的影响力将得到提升。TCL科技8月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收到LG DISPLAY CO., LTD.(出售方LGD)发来的函件,被确定为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优先竞买方。假设收购成功,根据DISCIEN 整理,对TCL华星来说,CSOT 产能大幅提升,其在广州显示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IPS专利以及产能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拓宽IPS向客户渠道;客户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并有望拱大与部分客户的合作。对TV产业链来说,整体产能依旧趋稳,而TOP 3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影响力加强。 新技术方面,苹果、华为新iPad均采用双层OLED技术,关注OLED中尺寸应用趋势。苹果:新款iPad Pro配备首度亮相的超精视网膜XDR显示屏,基于突破性的双层串联OLED技术打造,将两块OLED面板的光线融合叠加,支持高达1000尼特的全屏亮度,HDR峰值亮度更高达1600尼特;首次推出全新的纳米纹理显示屏玻璃选择,经过精准的纳米级蚀刻,纳米纹理玻璃面板可在保持出色画质和对比度的同时,对环境光进行散射来减少眩光。华为:8月发布新款MatePad Pro,首搭创新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1)双层OLED架构:业界首次在屏幕上采用双层OLED架构,通过纳米级像素堆叠技术,可达到2000nits业界最高峰值亮度,屏幕寿命提升3倍,能耗优化33%。2)云晰柔光屏技术:首次将云晰柔光屏技术应用于OLED屏幕,通过独创的闪点消除技术,实现抗闪点能力提升31%,屏幕清晰无反射。据Omdia,2022~2030年OLED显示面板的需求面积CAGR将达到11.0%。各大品牌正逐步将OLED显示面板应用于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更广泛的消费电子产品高端系列中。 6、结构及功能件:终端AI升级推动换机需求,关注折叠屏、钛合金、微晶玻璃及散热材料等中长期升级趋势 结构件及功能件行业目前整体需求有所回暖,厂商业绩有望迎来持续性改善。据产业链跟踪情况,目前下游新品需求保持相对稳健,终端库存已进入相对健康水位,多数厂商稼动率环比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有望得到持续修复。对于24年全年以及25年需求展望,多数厂商看法短期偏谨慎乐观、中长期积极乐观。 金属件方面,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持续推动业绩改善,关注在钛合金、折叠屏由前瞻布局的厂商业绩爆发潜力,此外此前积极开拓汽车电子厂商亦伴随订单导入、稼动率提升迎来业绩改善向上趋势。结构件主要厂商: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长盈精密、春秋电子、东睦股份、精研科技、统联精密、胜利精密、科森科技、福立旺、福蓉科技、英力股份等。其中立讯精密旗下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为A客户金属结构件及Top-module的核心供应商,23年立铠实现营收790.79亿元同比+6.6%,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持平,近年来持续提升其在A客户供应链中的份额以及扩充新品类,未来有望保持增长趋势。比亚迪电子为安卓消费电子结构件头部厂商,23年底收购捷普手机结构件业务,进一步加码A客户产品布局,并有望在钛合金材料领域获得卡位优势,同时积极布局汽车Tier1、AI服务器代工等业务,24年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折叠屏手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短期来看,据IDC数据,24Q2中国折叠机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57万台同比+105%;中长期看,据TrendForce预估,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1780万台同比+12%,渗透率在1.5%,随着铰链和屏幕等相关技术日渐完善且产品价格持续下探,预计到28年渗透率有望达到4.8%。在折叠屏方面,东睦股份、精研科技、统联精密、科森科技等厂商此前均有铰链等产品和技术布局,伴随折叠屏新品不断推出,技术成熟以及成本持续下探,有望推动折叠需求中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从而推动相关厂商业绩持续兑现。 长盈精密:24Q2盈利能力受益于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需求持续向好带动稼动率提升,保持向好态势。 公司24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4.5亿,去年同期亏损1.32亿;扣非归母净利1.7-2.5亿,去年同期亏损0.96亿。单季度看,Q2归母净利润0.61-1.41亿,中值1.01亿,去年同期亏。短期来看,公司消费电子在A客户新品以及终端需求回暖的拉动下仍保持增长势头,新能源业务高增速延续,整体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在30%左右,毛利率及净利率亦受益于稼动率提升和内部管理提质增效有望得到提升。 展望24/25年,消费电子及新能源业务向上+管理能力优化望带动公司盈利弹性释放。短期来看,进入Q3传统消费电子以及汽车旺季,公司订单需求将持续好转带动稼动率提升,A客户新料号导入带来新增量,新能源业务稼动率保持平稳向上,Q3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来看,消费电子业务,公司在A 客户持续“提份额+扩品类”望带动新增量,安卓钛合金机壳持续放量,国内安卓客户需求逐步回升;新能源业务,T客户及C客户等行业核心头部厂商结构件订单持续导入放量,产能稼动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加强对内的提质增效,费用严格管控,公司24/25年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迎来逐季改善趋势。 玻璃盖板方面,关注3D/微晶玻璃在安卓旗舰机型的应用趋势,将推动盖板单价大幅提升,此外,双折叠屏及三折叠屏手机亦推动UTG玻璃的需求。苹果玻璃盖板领域,目前厂商主要有蓝思科技、伯恩、比亚迪电子(22年进入,中山工厂,未来持续提升份额),信濠光电亦具备凭借自动化能力和优秀的良效率具备后续进入苹果供应链的潜力,并与立讯体系产生协同效应,中长期获得的份额以及利润弹性空间值得期待。安卓市场方面,24H1终端消费需求有一定回暖,行业出现库存回补现象,价格企稳且部分产品有小幅回升,盈利端正处于边际改善态势。目前安卓厂商在玻璃盖板的强度、透光率和耐磨性方面持续升级,如华为的第二代昆仑玻璃、小米的龙晶玻璃、荣耀的巨犀玻璃、vivo的铠甲玻璃等,也推动了手机玻璃盖板ASP的回升。此外,UTG玻璃需求受益于折叠屏手机需求高速增长持续走强。据TrendForce预期,24Q3华为将推出市面上第一部三折叠手机,不仅是为折叠手机市场带来新的外型突破,也代表了产业链技术上的进一步升级。 蓝思科技:公司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赛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强的垂直整合能力帮助公司实现结构件份额稳步提升以及智能终端整机及部件业务的显著增长,24Q2以及全年业绩有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且苹果AI升级有望带动新一轮换机需求的释放,成为公司中长期成长动能。 功能件方面,伴随AI终端加速推出,单机散热材料规格及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厂商:领益智造、安洁科技、博硕科技、中石科技、思泉新材、光大同创等,其中领益智造为行业绝对龙头厂商。领益智造近年积极优化调整业务布局,盘活不良资产,加强核心客户业务的拓展,持续巩固其在A客户供应链中的地位,23年成为A客户Vision Pro功能件供应商,且公司在ARVR领域具备深度布局,独家承接国内AR领先企业Nreal的AR眼镜整机组装、注塑结构件和声学件制造;在AI终端领域,深度参与海外新兴AI终端的研发制造;在汽车电子以及光伏领域,公司积极配合海外客户在印度等海外布局产能,打造新的增长点。领益预计H1实现归母净利润6.8-7.8亿元,同比下降45.52%-37.51%,实现扣非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下降48.74%-39.41%,单Q2季度归母净利预计2.2-3.2亿元,同比下降47-63%,中值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2-3亿元,同比下降54-69%,中值2.5亿元。业绩下滑主因:1)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等新业务虽边际向好但仍持续亏损;2)消费电子淡季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 随着边缘端设备AI化加速升级,所需算力不断提高,单机功耗有进一步提升趋势,这将带动单机散热材料的需求提升,我们建议关注思泉新材、中石科技、安洁科技等厂商的业绩未来向好趋势。 7、充电/连接:国内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AI应用助力海外连接大厂成长 ①充电: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7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增长,24年1-7月桩车增量比1:3。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24年1-7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00.8万台,同比+16.8%,其中公共/私人充电桩增量的同比增速为17.0%/16.8%,公共/私人充电桩增量占比为24%/76%。在公共充电桩中,截止24M7直流/交流充电桩占比约45%/55%,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安徽、北京、河南、四川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69.5%。与电动汽车对比来看,24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与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的桩车增量比为1: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②连接:多传感融合趋势及AI大模型陆续上车,促进高频高速连接器的车内应用。1)自动驾驶:AI大模型对于多模态感知的处理能力更强,有望更好促进多传感器融合的应用,数据量呈指数级提升驱动车用高速连接器的需求增加。2)智能座舱:大模型陆续接入车载语音助手,人机、车机交互功能带来车端通信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用量提升。如问界/智界中依托盘古大模型的AI语音,小米SU7内置全新小爱AI大模型等。 海外连接大厂看好AI应用带动,AI驱动24Q2细分领域业绩提升。1)安费诺:AI应用驱动Q2业绩创历史新高,预计Q3营收环比个位数增长。24Q2营收创历史新高,达36.10亿美元,同比+18%/环比+11%,增长主要由IT数据通信、国防、商用航空、移动网络、移动设备和汽车市场增长贡献;营业利润率、订单量亦创新高,AI应用驱动订单总额同比+33%至40.61亿美元,同比+33%/环比+21%。公司预计24Q3销售额37~38亿美元,同比+16%~19%/环比+2%~5%,其中移动设备有望实现旺季环比高增,国防、工业亦将实现环比中个位数增长,IT数通将环比小幅增长。2)泰科:Q2营收同环比持平,符合此前指引;预计25年AI业务有望翻倍。Q2营收40亿美元,同比-1%/环比+2%。其中AI应用推动通信部门同比显著增长,工业设备、商用交通、传感器等业绩则出现同比下降。Q2订单总额41亿美元,同环比均提升,主要受益于AI应用的订单推动,预计将于未来几年内交付。展望未来,预计Q3销售额40亿美元,同比+9%,其中增长主要受益于AI推动通信部门销售提升;此外航空、医疗、能源、家电及汽车等板块也将有不同幅度的业绩同比提升。公司看好AI应用对业绩的驱动,预计明年订单将翻倍。 电连技术:Q2净利润同比高增/环比略降,汽车及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公司24Q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1.73亿元,同比+77%~+122%,环比-15%~+7%;扣非归母净利润1.35~1.70亿元,同比+82%~129%,环比-10%~+13%。24Q2业绩预告中枢同比高增,环比略有下滑,总体表现符合预期。其中Q2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汽车及消费电子业绩共振。1)汽车连接器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核心客户问界、理想等营收同比保持高速增长;消费电子行业产品随着终端需求复苏,营收同比提升明显。2)营收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产品精密制造工艺平台化优势逐渐显现,同时公司运营效能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强,驱动核心业务毛利率同比改善。业绩预告中枢环比略有下滑,主要系大客户拉货节奏波动影响。看好全年业绩增长,汽车智能化业务长线成长空间可期。 8、射频/天线:Q2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仍大,关注国内龙头LPAMiD新品进展 稳懋24Q2营收同比+25.8%/环比+11.7%;Qorvo 6月季营收超指引中值,预计9月季度营收同比-7%/环比+16%,毛利率有望改善。1)稳懋:24M7公司营收16.1亿元新台币,同比+16.7%/环比 -3.3%。24Q2营收同比+25.8%/环比+11.7%,符合此前环比增长low-teens百分比的指引。下半年旗舰新机、WiFi7渗透有望带来成长动能。公司表示产业谷底已过,24全年产出及营收有望优于2023年水平。2)Qorvo:24Q2单季营收超指引中值,预计Q3毛利率开始回升。公司Q2营收同比+36%/环比-6%,同比增长系数据中心与客户端处理器销售额大幅增长,但被游戏和嵌入式部门收入下降所部分抵消;预计Q3营收10.25亿美元(上下浮动2500万美元)。24Q2毛利率53%,符合此前指引,同比+3.4pcts/环比+0.9pcts,系数据中心收入增长推动;伴随产品组合、内部工厂利用率及外包生产量的调整,Q3毛利率有望提升。公司预计2024年安卓5G设备出货量将增长超10%。 国内龙头24Q2收入有望同比高增长,环比或有下滑压力,行业竞争压力仍较大,建议关注滤波器、L-PAMiD等高端品类的国产替代。Q2收入同比增长主要系去年同期低基数、新品拓展影响,考虑到行业补库存结束及去年下半年的高业绩基数,行业公司下半年业绩增速或有压力。低端产品的竞争仍然激烈,期待国内龙头L-PAMiD新品的客户突破。 9、电池:进入旺季需求望进一步向好,关注终端AI化提升续航要求,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升级 消费电池行业景气紧跟库存及下游终端需求情况,进入Q3传统旺季,下游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向好。从中国台湾消费电池厂商月度数据来看,24M7月营收171.8亿同比-0.5%环比+7.8%。库存方面,国内消费电池厂商24Q1库存同比-15.8%环比+2.7%,据最近跟踪显示行业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结合国内头部电芯及电池厂商最新的年报季报数据来看,欣旺达、德赛等厂商的库存均有明显的改善,且Q1伴随需求回暖库存环比有小幅提升。 电池持续向高能量密度高容量方向升级,硅碳负极技术有望得到加速推广。伴随着AI手机、AI PC为代表的消费终端AI化加速演进,用户对于终端续航需求将进一步提升。2023年3月荣耀发布Magic 5 Pro,搭载了5450mAh的青海湖电池,荣耀表示这是首款将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商用的智能手机产品。而在2023年11月vivo 发布X100 Pro,搭载了采用碳元重组、激光刻蚀、极片重塑等技术的蓝海电池,容量达到了5400mAh。目前采用10%左右的含量的硅和碳的复合材料组成硅碳负极材料,其实际克容量大约在450-600mAh/g之间,约为传统石墨负极的1.3倍。未来随着安卓市场竞争加剧,硅碳负极技术有望得到加速推广,或将带动旗舰手机电池ASP的提升。 电芯环节呈现“日韩战略转型逐步退出,国内厂商加速崛起”的局面,整体竞争格局较佳。目前全球消费电芯市场格局方面,ATL占据约40%、日韩厂商合计占据25%、珠海冠宇占据15%左右、其他包括欣旺达等厂商。我们认为目前电芯环节呈现边际向好趋势,上游电池主材降价带来成本端的优化,行业库存恢复至健康水平,叠加AI赋能消费终端创新不断,有望带动需求回升,推动电芯厂商盈利能力恢复。而PACK环节格局相对稳定,国内厂商份额望稳中有升。目前消费电池PACK环节主要厂商为欣旺达、德赛电池、新普、NVT等,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此外,我们近期跟踪产业链发现,消费电池行业正向着“电芯+Pack”垂直一体化的“A+A”模式转变,电芯厂持续向Pack环节延拓扩产,而由于电芯产品具有较高的专利技术壁垒和较长的客户开发周期,Pack厂选择向BMS SiP级封装领域发展,或选择向上游电芯环节投入开拓。 珠海冠宇:24Q2消费主业保持盈利改善趋势,业绩仍受动力类亏损拖累。公司24H1收入53.5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27.5%,扣非归母净利0.26亿元同比-72.6%;毛利率24.39%同比+1.92pcts,净利率0.43%同比-1.30pcts;费用率方面,销管研财费率分别为0.5%/11.2%/12.4%/0.8%,同比+0.1/+0.7/+3.6/+1.2pcts。上半年电池出货量保持稳健增长,笔电类销量同比+10.5%,手机类销量同比+13.1%,消费类Pack自供率39.8%同比+7.9pcts;动力及储能类业务收入为4.1亿元,其中启停及无人机电池占比69.3%;但由于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下滑使得产品售价下调,且去年同期汇兑受益较多,叠加24H1加大消费类新项目的开发导致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业绩受到拖累。 单看24Q2,营收28.0亿元同比-9.6%环比+9.8%;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67.3%环比+818.3%,扣非归母净利0.42亿同比-83.8%,环比扭亏转盈,盈利环比有较显著改善;毛利率24.2%同比-1.2pcts环比-0.5pct,净利率2.1%同比-6.2pcts环比+3.6pcts;费用率,销管研财费率分别为0.6%/9.9%/11.8%/0.9%,环比+0.1/-2.8/-1.3/+0.2pcts,总体保持改善的趋势。 展望24H2,行业逐步进入新品备货旺季,公司下游消费终端需求有望好转,手机电池导入北美大客户新机,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AI PC对终端续航要求推动电池升级或有望带动ASP提升,毛利率有望保持改善趋势,动力类业务伴随启停及无人机放量占比提升,叠加股权比例逐步稀释有望实现减亏。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拟投资 20 亿元建设消费类电池产品,预计 26-27 年建成年产能 5000w 颗电池约 20+亿产值的基地,主要为北美大客户备产,未来有望拿到更多份额,且果链电池环节将呈现“电芯+Pack” 一体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 欣旺达:24Q2业绩预增超市场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恢复。公司24H1归母净利7.7-9.0亿元同比增长75%-105%,扣非净利7.4-8.7亿元同比增长100%-135%;其中Q2归母净利4.5-5.8亿元,同比增长-26%~ -4%,环比+41%~+82%,预告中值5.1亿元同比-15%环比+61%。24Q2扣非净利4.6-5.9亿元,同增-26%~ -4%,环比+65%~+122%,预告中值5.25亿元同比-15%环比+88%。公司展望24年全球手机和PC预计呈现复苏态势,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消费电芯自供率,有望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10、PCB:Q2/Q3稼动率提升望带动行业盈利持续向好,关注AI算力浪潮及AI端侧升级趋势 Q2及Q3 PCB产业链稼动率将呈现环比提升趋势,显示景气持续向上,板块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以沪电、深南、生益电子、胜宏、景旺、方正、世运等为首的算力PCB硬板厂商以及受益苹果端侧AI趋势的鹏鼎、东山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我们看好此轮在需求持续复苏背景下的国内外AI算力浪潮驱动下的科技创新大势,并认为伴随着下游AI技术加速演进,持续赋能终端,我们认为PCB板块目前三大主线可期: 1)受益于全球以及国内AI算力旺盛需求,在算力赛道拥有优秀产品技术实力及产能布局的厂商有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等科技厂商均加大24年对云和AI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各国以及各科技龙头对于AI大模型的竞争促使大算力场景下对AI服务器、400G/800G交换机等所需的高多层PCB板以及高阶HDI板的结构性旺盛需求。国内算力需求规模巨大,但受海外禁令限制,算力芯片以及国产服务器、交换机等基础设备替代紧迫。我们认为以华为910B/C为代表的国产服务器有望受益于国内互联网厂商以及央国企算力采购增加于今明年迎来快速放量。卡位海外NV、AMD、TSL等核心算力龙头供应链以及AWS、Meta、谷歌等CSP厂商的沪电、胜宏、景旺、生益科技、生益电子、世运等厂商以及深南、方正、兴森、广合等在国内市场深耕并有望受益国产算力需求的优质标的。 2)以苹果为首的消费电子科技公司加速智能终端的AI升级进程,有望推动手机、PC终端PCB板的升级以及换机需求。苹果WWDC24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其AI在云端和终端方面有望加速布局,带动苹果端侧硬件明后年持续升级,此外安卓厂商亦将在端侧AI加速布局,推动硬件升级。消费电子HDI/SLP规格以及渗透率有望得到提高、FPC升级带动ASP提升。在此背景下,以深耕苹果链的鹏鼎、东山、超声以及在HDI/SLP具备积累的景旺、方正、胜宏等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3)先进封装等上游载板等核心环节加速突破,有望迎来价值重估。HBM产品推动以CoWoS、2.5D/3D堆叠等为代表的先进封装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封测厂商在先进封装领域均有明确扩产规划,先进封装的需求以及国内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国内载板厂商兴森、深南等ABF载板产线陆续在23H2建成投产,生益、华正等在载板基材陆续突破。 消费电子方面:下游消费终端需求逐步改善,HDI受下游多领域需求升级拉动,行业产能稼动率持续向上。从台股头部软板公司臻鼎/台郡等大厂24M7月份营收同比增速+30.6%/-0.3%。HDI大厂华通:24M7收入67亿同比+11.5%环比+26.3%,进入苹果新品备货旺季,稼动率进一步提升。据digitimes,目前 HDI产能稼动率较满,主因手机/服务器/车用/NB产品/卫星通讯等需求带动HDI需求提升,5G+AI手机推动HDI应用加速推广。耀华、华通近期均表示其 HDI 产能相对吃紧,订单比较满。而从国内的 PCB 厂商的了解,HDI 订单持续走旺,像胜宏、景旺、方正等HDI 产能稼动率环比持续向上。 库存方面,中国大陆PCB厂商库存24Q1环比提升,周转有小幅提升。23Q4/24Q1 台股PCB厂商库存环比-10%/-0.8%,A股PCB厂商库存环比-5.5%/+2.0%,显示伴随需求回暖、库存去化后行业出现库存的回补迹象。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PCB板块库存23年周转天数在库存水位持续下滑,24Q1需求回暖,库存环比回升,国内以及台股PCB厂商周转天数有一定提升。 产能利用率情况,国内厂商24Q2整体产能利用率环比向上,进入Q3订单需求仍佳,多数厂商展望Q3稼动率将进一步提升。据各厂商最新的跟踪情况,24Q1多数厂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24Q2/Q3头部PCB厂商整体稼动率将保持环比提升趋势,下游订单能见度普遍在1-2个月。 苹果链软板方面,我们认为苹果AI方面布局有望加速,并带动鹏鼎、东山“今年估值、明年业绩”的逐步恢复。未来苹果AI iPhone以及特斯拉Robotaxi和低成本车型的推出,有望推动消费电子以及智能汽车行业beta上行。目前进入新机备货旺季,稼动率持续走高,建议把握短期低位布局良机。 鹏鼎控股:Q2主要受降价和费用端拖累,关注H2新机销量及明年AI升级周期 Q2业绩主要受大客户降价以及财务、研发费用的拖累。24H1 收入 131.3 亿同比+13.8%,归母净利润 7.8 亿同比-3.4%,扣非归母净利 7.6 亿同比+2.2%;毛利率 18.0%同比-0.3pct,净利率 6.0%同比-1.0pct。费用率端,销管研财费率 0.7%/4.3%/8.2%/-3.0%同比-0/-0.3/+0.4/-0.2pct。24H1整体经营情况保持相对稳健。单看Q2季度,收入64.4 亿同比+32.3%环比-3.7%,归母净利2.9亿同比-27.0%环比-42.3%,扣非归母净利 2.5 亿同比-25.0%环比-50.0%;毛利率15.5%同比+0.7pct环比-4.9pcts,净利率4.5%同比-3.6pcts环比-3.0pcts,毛利率环比下滑主因公司为扩大大客户产品份额在价格方面采取灵活的市场策略,以价换量,同比保持改善趋势源于公司产能稼动率提升较为明显。费用方面,销管研财费率0.8%/4.2%/8.9%/-3.4%同比-0.2/-0.9/-1.3/+5.3pcts,其中研发费同比增加近8千万,财务费同比增加约 2亿左右,主要源于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此外,从公司中报中可以看出,公司加大了对AI手机及AI PC等终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加速进行高阶高速混压厚板、功率晶片内埋、高精度定深背钻、新型Cavity开盖等技术布局,同时也加速了高阶HDI及SLP产能的扩产进度,淮安第三园区一期产能已投入量产,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高阶HDI及SLP产品领域的市占率。 24H1分业务来看,手机类产品降价压力较大,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类受益于新品拉货,汽车及AI相关保持高速增长。1)通讯用板收入87.3亿同比+3.7%占比66.5%,毛利率16.3%同比-1.8pcts,收入增长源于大客户手机订单需求稳中有升,折叠手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毛利率下滑主因大客户Q2手机促销,订单降价压力较大;2)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收入39.3亿同比+36.6%占比30.0%,毛利率 21.7%同比+2.7pcts,源于大客户上半年Mac及iPad新品发布带动订单需求增长;3)汽车/服务器用板收入4.3亿同比+94.3%占比3.3%,受益于汽车雷达运算板与智驾域控板持续放量增长,AI服务器领域新客户新订单持续导入。 展望24/25年,公司积极布局AI终端及算力、智能车和低轨卫星等领域,并有望迎来多点开花。短期来看,7月收入26.74亿同比+22.8%环比+26.3%,符合市场预期,收入快速增长,反映果链短期景气继续向上。进入Q3旺季新品备货期,新机料号价格未出现下滑,稼动率持续提升望带动盈利能力向好,下半年在大客户新品较佳的备货指引下,公司有望凭借“份额提升、料号扩张”等自身Alpha迎来业绩拐点。中长期来看,我们依旧坚定认为果链硬件创新与AI共振驱动三年向上周期的大趋势不变。公司亦乐观看待端侧AI大趋势,大客户智能终端AI升级提速,未来新机ASP以及需求提升潜力令人期待,公司传统业务在大客户AI化的加持下将开启新一轮的成长,AI服务器/车载/MR/光通讯/低轨卫星等非手机业务的扩张有望为公司提供远期增长动能。 东山精密:Q2业绩下滑主因降价及汇兑减少,H2关注新品销量及亏损业务改善。 Q2利润下滑主因降价压力及汇兑收益减少。东山24H1收入166.3亿同比+21.7%,归母净利5.6亿同比-32.0%,扣非归母5.2亿同比-10.7%,毛利率 13.1%同比-0.4pct,净利率3.4%同比-2.7pcts。单看Q2,收入88.8亿同比+24.1%环比+14.7%,归母净利2.7亿同比-23.1%环比-6.3%,扣非归母2.6亿同比-14.4%环比-2.5%,毛利率12.6%同比+0.4pct环比-1pct,净利率3.0%同比-1.9pcts环比-0.7pct。费用端,销管研财费率1.4%/2.8%/4.2%/-0.3%,同比-0.1/+0.2/+0.5/+2.2pcts,财务费同比增加约1.5亿,研发费用由于配合大客户进行多个新品的前期开发同比增加约1亿。Q2收入同比稳健增长源于A客户手机订单需求改善、iPad新品发布,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放量,利润端下滑主因汇兑收益减少,以及去年同期存在较大额的企业合并收益的非经常性收入。毛利率环比下滑主因A客户Q2手机促销,存在降本压力,而同比来看,保持小幅改善源于公司产能稼动率提升、非手机订单占比提升带动产品结构优化,自身良效率提升部分抵消了A客户Costdown的压力。 上半年A客户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新能源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光电显示板块亏损收窄。H1业务结构:1)PCB收入108.5亿同比+20.9%,占比65.3%,毛利率17.4%同比-1.4pcts,收入增长因A客户手机订单需求改善及iPad等新品发布,份额亦得到进一步提升,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大客户Q2手机促销,订单降价压力较大;2)LED显示收入4.4亿同比+4.3%,占比2.6%,毛利率-26.9%同比+20.1pcts,毛利率回升明显主因去年同期降价影响较大,同时上半年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初见成效,运营效率逐步提升,亏损收窄明显;3)触控类收入31.2亿同比+40.7%,占比18.8%,毛利率4.0%同比+3.4pcts,苏州晶端收入增速较快,LCM产品积极开发新客户,电脑屏幕触控化占比提升带动业务边际向好;4)精密组件收入21.1亿同比+6.4%,占比12.7%,毛利率10.4%同比-4.2pcts,下滑主因通讯精密组件需求下滑。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业务整体收入38.10亿同比增长29.3%,占公司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 H2关注iPhone新机备货及销量、LED业务减亏及核心客户订单导入情况,A+T长线核心战略不改。短期来看,进入A客户Q3旺季新品备货期,新机价格同比未出现下滑,稼动率望持续提升带动盈利向好,H2关注iPhone16新机备货及销量、LED业务减亏及核心客户订单导入情况。中长线看,A客户AI iPhone、特斯拉Robotaxi和低成本车型推出以及FSD入华,有望推动消费电子以及智能车行业beta持续上行,此外公司子公司Multek在HDI及高多层板领域技术积累丰富,或有望在北美算力市场获得新的突破。公司A+T长线核心战略持续推进,有望在端侧AI化大趋势下持续受益。 生益科技:Q2业绩超市场预期,看好公司周期+成长驱动下的长线机会。 公司预告24H1实现归母净利9-9.5亿同比增长62%-71%,扣非归母8.8-9.3亿同比增长70-80%。单季度看,24Q2归母净利5.08-5.58亿,区间中值同比+73.5%环比+35.9%,扣非归母4.94-5.44亿,区间中值同比+82.8%环比+34.5%。Q2利润同环比高增长主要系公司覆铜板产销量同比上升,单位制造成本下降,且优化销售结构,使得覆铜板产品营收与毛利率同比上升,以及享受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增加其他收益,推动盈利增加;同时受益于子公司生益电子净利润较大幅度的提升。 短期订单需求有所波动,但中长期展望仍偏乐观。Q3订单需求受上游原材铜价回调以及下游库存准备放缓等影响有所波动,但整体行业展望偏乐观,CCL盈利能力或将保持改善趋势。根据我们紧密跟踪来看,目前生益科技等头部厂商7月订单接单量有一定回落,但稼动率仍保持满产,产品结构继续优化,5-6 月涨价(增幅 5-10%)落地后未出现回调,待8-9月行业旺季需求到来,短期订单回落趋势或将得到改善。此外,公司产品Q2涨价在下游客户陆续得到落地,公司毛利率将继续保持向上提升趋势。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公司M7/M8材料已通过海外N客户及国内H客户的认证,预计有望在下半年及明年逐步起量,且国内算力需求亦有望今年迎来持续放量,公司在国内核心客户供应链具备卡位优势;传统服务器EGS平台渗透率快速提升,M6材料需求持续释放,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升级;ABF载板基膜(SIF膜)已配合国内大客户验证,目前进展良好,今年有望迎来批量出货。且公司在汽车板、数通板、卫通板等中高端产品卡位优势明显,有望持续发力,带来额外成长动能。此外,生益电子在数通领域逐步突破海外头部云厂商客户,取得大额AI订单,新产能持续释放,有望对生益科技形成弹性利润贡献。公司长期逻辑清晰,产品高端化升级有望持续兑现,中长线具备超预期潜力。 11、声学/马达:AI驱动下手机声学有望升级,关注iPhone新机麦克风潜在升级 (1)声学:AI驱动下手机声学有望升级,关注iPhone新机麦克风潜在升级,AI驱动下安卓的声学创新也有望加速。 关注AI驱动的手机声学升级趋势。AI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提升,会带来高信噪比、高性能麦克风的导入,预计麦克风价值量有望提升。iPhone16有望升级麦克风,或与AI语言助手有关,同时安卓端从23年年初的安卓声学降规逐渐向升规演进,AI驱动下安卓的声学创新也有望加速。 智能眼镜/耳机产品搭载多元化声学方案,提供新形态产品。本月苹果于WWDC 2024上宣布新款AirPods Pro将支持用户通过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接打电话,同时还为AirPods 3、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配备了新的语音隔离功能和个性化空间音频。此外,彭博社消息称,未来苹果可穿戴的创新应用可能包含AI眼镜以及带摄像头的AirPods。 (2)马达:华为Pura70采用弹出式伸缩镜头,关注电机及齿轮传动应用创新。华为Pura70弹出式伸缩镜头引发业内关注,搭配大底传感器和大光圈镜头,成像质量相比传统摄像头更佳。根据“微机分WekiHome”拆解,华为超聚光伸缩摄像头模组通过步进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实现摄像头的伸缩。瑞声科技(诚瑞光学)有研发镜头+马达+防抖系列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弹出式伸缩镜头,此外兆威机电在伸缩摄像头方面亦有相关的布局及技术储备。 瑞声科技:预计2024年声学/马达、光学等多方面业务改善,PSS并表有望贡献长期业绩增量。1)声学业务:公司总体认为23年年初的安卓声学降规逐渐向升规演进。公司认为AI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会带来高信噪比、高性能麦克风的导入,预计麦克风价值量有望提升,或受益于北美大客户iPhone麦克风升级。扬声器方面,公司会持续推广高音质扬声器。公司收购的车载声学标的PSS已于2月中旬确认并表,有望实现业务协同、贡献长期增量。 2)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后续关注转轴新项目拓展情况,以及散热业务有望受益于AI终端升级实现高速增长。24年重点关注公司光学业务减亏、汽车电子业务成长,以及未来北美大客户AI端侧创新带来的成长性。 兆威机电:看好公司微传动系统在XR/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长线增长空间。公司卡位A客户,供应MR产品瞳距调节模组,进一步树立行业标杆,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汽车电子业务伴随尾翼、转动屏、门把手、电动推杆等众多品类不断量产上车,新增产能的持续投放,未来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智能家居、医疗方面,伴随更多客户及新品导入,增量贡献值得期待。此外,公司23年已完成高转矩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以及微型无刷空心杯电机和永磁步进电机的开发,逐步向上游微型电机领域延展。我们长线看好公司微传动系统在XR、汽车、医疗、人形机器人等应用边界拓宽及智能化趋势,公司整合齿轮箱和驱动后产品价值量望持续提升,成长空间广阔。 12、被动元件:Q2大厂业绩普遍同比提升,?关注AI应用需求带动 被动元件大厂24Q2业绩普遍同环比提升,主要系日元贬值、AI应用、电子产品更换需求带动;预计下半年AI服务器相关需求仍强劲,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表现有待观察。 村田:AI服务器助力24Q2业绩同环比提升,预计9月季度MLCC稼动率将提升至85%~90%,维持FY24全年营收同比个位数增长的指引不变。营收方面,24Q2营收达到4217亿日元,同比+14.7%/环比+8.0%,排除汇率影响后基本符合预期,营收增长主要系AI服务器需求超预期,计算机用电容器、高频模块以及移动设备用电容器和EMI滤波器的销售增加。利润方面,24Q2营业利润同比+32.5%至664亿日元,提升主因日元贬值和稼动率提升。展望全年,公司仍维持年初给出的FY2024营收1.7万亿日元,同比+3.6%;营业利润3000亿日元,同比+39.2%的业绩指引。 TDK:日元贬值、手机/PC等更换需求助力24Q2业绩同环比高增,预计FY2025 营收小幅增长。24Q2(FY25Q1)营收5188亿日元,同比+3.1%/环比+7.0%。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ICT相关产品的替换需求增加,但部分被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所抵消。营业利润同比+120.0%/环比+237.5%达到579亿日元,同比提升主因日元大幅贬值、ICT市场产品销售增加以及精简结构改革策略影响。展望下一季度,假设汇率仍为140日元兑1美元,FY25Q2营收预计环比+12.0%~15.0%。展望FY25全年,公司维持年初预测,预计营收2.1万亿日元,同比+0.1%。营业利润预计1800亿日元,同比+4.1%,公司仍将密切关注HDD、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下半年市场动向。 京瓷:24Q2公司各部门营收均有同比提升,预计FY25H2半导体、通信领域需求有望全面复苏。24Q2(FY25Q1)营收4,989 亿日元,同比+4.1%/环比-2.5%;净利润368亿日元,同比-1.6%/环比+243.6%,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导致人工费、折旧以及研发费用等固定成本增加。分部门来看,24Q2公司核心零部件/电子元件/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3.3%/+6.1%/+4.1%,环比+1.1%/+0.1%/-5.2%。展望未来,公司预计半导体和通信领域需求将从FY25H2全面复苏,维持FY25全年营收及利润同比+2.3%/18.4%至20500/1100亿日元的预测,并继续进行资本投资。 国巨:24Q2营收实现创纪录的314亿元新台币,同比+17.3%/环比+10.2%,创单季营收历史新高,超出此前季度环比提升1%~3%的目标。公司AI相关客户拉货动能稳健,表示未来伴随AI应用蓬勃发展,客户库存趋于健康,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 受益于消费电子等终端景气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国内大厂24Q2利润同比增长持续。1)顺络电子:24Q2单季度营收14.3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9.60%/环比+13.78%,收入持续增长主要系下游消费电子业务持续复苏且拓展汽车、新能源、数据中心等新兴业务。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12.84%/环比+16.27%。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单季度毛利率环比基本持平,且公司持续进行新品及人才投入,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公司电感等业务在AI端侧的潜在价值增量,同时关注汽车/储能/数据中心/精细陶瓷等新兴业务的发展潜力。2)风华高科:24Q2预计归母净利润1.12~1.62亿元,同比+318.89%~+505.75%/环比+53.72%~+122.29%;扣非归母净利润1.22~1.72亿元,同比+236.63%~+374.08%/环比+ 68.78%~+137.70%。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及公司强化市场拓展,核心客户和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主营产品产销量稳健增长。此外,公司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极致降本、高效创新,运营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得到提升。3)三环集团:24Q2预计归母净利润5.18~6.64亿元,同比+25.87%~+61.43%/环比+19.53%~+53.30%;扣非归母净利润4.76~5.90亿元,同比+44.60%~+79.20%/环比+25.88%~+56.00%;业绩增长主要系消费电子、光通信下游需求改善,叠加公司MLCC产品认可度提升、下游应用领域扩展。 13、设备: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创新的3C特定需求提升 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创新的3C设备特定需求提升。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导致消费电子、新能源光伏和储能等行业需求不振,3C设备厂商业绩大多承压,目前下游需求仍未见明显复苏,短期景气度承压。但我们认为AI端侧创新加速落地,或驱动零部件迎来创新,关注受益于特定需求的3C设备公司。 三、投资建议 基于研究框架与产业数据跟踪,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改善,而行业创新亦在加速,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AI技术上的共同投入,智能终端有望迎来AI创新浪潮,汽车智能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阶智能驾驶正快速落地。 1)苹果链:进入秋季新机备货旺季,把握苹果AI产业链优质公司中长期向上投资机会。短期来说,苹果中报及展望好于预期,且我们跟踪iPhone16新机备货优于去年,9月新品发售及后续AI升级望带来持续催化,同时,我们继续看好苹果未来三年向上周期,尤其是在AI端侧和云端算力布局带来国内苹果链业绩和估值向上弹性,且不少优质公司有个体alpha。我们继续首推全面受益苹果终端AI创新的 ,继续看好 、 、 、 、 、 等,并关注 、 、 、 、 、 、 、 等。 2)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后续重点关注AI创新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库存周期看,此轮产业链补库已经结束,建议关注安卓品牌端格局的变化,同时谷歌/华为等安卓品牌亦在积极推进AI布局,关注下半年新机AI创新,我们认为AI布局将成为未来几年安卓链公司成长性分歧的关键,建议关注主芯片、光学、电感、散热等环节的创新;短期看,低基数下国内安卓链公司Q2业绩预计同比增速可观,环比有所分歧,安卓链海外龙头三季度业绩指引保守。总体建议关注受益安卓复苏、AI创新及终端格局变化的优质标的 、 、 、 、 等。 3)Smart EV:汽车智能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关注华为和小米汽车链。伴随多款已有车型焕新上市、享界正式发布以及后续尊界等产品矩阵陆续补齐,我们预计华为智选车型品牌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另外,小米SU7产能爬坡提速,24年交付目标冲刺12万台,建议关注后续产能进展及用户口碑情况,我们看好 凭借生态优势在汽车领域的长期趋势;最后,建议关注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优秀供应链公司,包括Tier1.5、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环节,看好 、 、 等。 4)XR: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关注度较弱,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苹果Vision Pro全球发售需求及市场关注度弱于年初北美发售,建议关注后续生态和应用完善情况,我们建议关注 等深度参与苹果Vision Pro及后续AR等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产业链优质公司。AR方面,建议关注科技大厂AI融合新品发布,9月Meta Connect有望发布AR眼镜。 5)AI应用:AI端侧应用加速落地,把握AI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认为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 AI 技术上的共同投入,PC/手机/机器人/XR/可穿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有望迎来 AI创新浪潮,AI 端侧创新正加速落地,把握 AI 端侧持续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我们建议关注:a)看好苹果继续引领AI时代端侧创新,积极把握苹果链优质公司布局良机;b)其他品牌端的 AI 大模型及应用布局,如 、 、 、 、 、 、 、 等;c)AI 驱动零部件创新,关注SoC/晶圆代工/存储/光学/声学/PCB/被动元件/散热/电池/电磁屏蔽等环节。 四、消费电子板块行情回顾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 参考报告: 1、《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多维数据框架详解消费电子景气与创新趋势》 2024-01-08 2、《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终端需求温和复苏,把握AI融合新品与Smart EV等主线》2024-03-20 3、《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终端需求Q1延续弱复苏,关注AI终端及智能车新品创新》2024-04-24 4、《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一季报业绩边际改善,关注GPT-4o与苹果AI终端创新》2024-05-20 5、《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AI终端应用加速落地,把握AI驱动下的苹果链长线布局机会》2024-06-17 团队介绍 鄢凡: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经济学双学士,光华管理学院硕士,15年证券从业经验,08-11年中信证券,11年加入招商证券,现任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TMT及中小盘大组主管。 团队成员:王恬、程鑫、谌薇、研究助理(涂锟山、王虹宇、赵琳)。 团队荣誉:11/12/14/15/16/17/19/20/21/22年《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第2/5/2/2/4/3/3/4/3/5名,11/12/14/15/16/17/18/19/20年《水晶球》电子2/4/1/2/3/3/2/3/3名,10/14/15/16/17/18/19/20年《金牛奖》TMT/电子第1/2/3/3/3/3/2/2/1名,2018/2019 年最具价值金牛分析师。 投资评级定义 股票评级 以报告日起6个月内,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沪深300指数)的表现为标准: 强烈推荐:公司股价涨幅超基准指数20%以上 增持:公司股价涨幅超基准指数5-20%之间 中性:公司股价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介于±5%之间 回避: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基准指数5%以上 行业评级 以报告日起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同期市场基准(沪深300指数)的表现为标准: 推荐:行业基本面向好,行业指数将跑赢基准指数 中性:行业基本面稳定,行业指数跟随基准指数 回避:行业基本面向淡,行业指数将跑输基准指数 重要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