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研究 || 2024中期策略巡礼(银行篇)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研究 || 2024中期策略巡礼(银行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国首位银行业新财富白金分析师、钻石分析师,南京大学校友紫金会会长。 2020-2023连续4年新财富第一名,2021年金麒麟证券分析师未来之星。是全市场最年轻银行首席之一。 01 核心观点 银行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一轮长周期的开始。市场担心:高股息行情已经来到下半场,2024年以来高股息板块涨幅靠前,银行板块上涨18%,恐已透支未来的空间。我们认为: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银行股是稳健资产的代表,市场从追求高波到追求稳定,银行股稳健价值逐步显现。 1、股息优势凸显的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市场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并显著低于银行的股息率。早年无风险利率可以参考信托收益率,再到银行理财收益率,2022年底理财破净后再到银行存款利率。由于地产周期进入下半场,各类金融产品打破刚兑,2023年开始居民可获得的无风险利率开始系统性低于银行股息率,“存银行不如买银行”成为现实。截至最新,四大行平均股息率5.48%,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3.2pc,溢价率处于近十年69%分位数。 2、绝对收益占优的长周期 第二个长周期,绝对收益投资思潮崛起,稳定性的价值突显。在高增长、高波动的时代,投资倾向于寻找高收益、高波动的弹性资产;而随着地产周期下行,经济波动率放缓,中收益、低波动的稳定资产价值突显。从经营特征角度来看,银行资产端投向实体、营收来自实体的财务费用,银行业绩具有相对稳健性,其中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独特的长期稳健经营能力,是典型的稳定资产。 3、地产风险改善的长周期 第三个长周期,地产负面影响趋于钝化,银行风险筑底改善。地产下行周期自2021年开始,对银行影响趋于钝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表示2023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生成同比改善。随着房地产政策不断加码,银行资产端风险的波动性有望改善。2023年底以来融资协调机制、经营性物业贷款、以旧换新、放松购房限制等房地产政策不断出台,2024年4月政治局会议近年来首次明确指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房地产中长期健康发展的稳态有望临近。 4、银行高质量发展长周期 第四个长周期,监管对于银行规模增长要求缓和,银行发展走向高质量。2023年底以来监管开始提出治理资金空转,2024Q1货政报告探讨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统计局将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从存贷款转向利润。多重政策信号显示,未来银行将摒弃规模至上的经营思路,而转向新的量价平衡和高质量增长,不计资本成本的行为有望得到改善,有利于银行股股东利益。 02 投资建议 我们2023年以来持续推荐高股息板块。回顾来看:2023年3月报告《先买中特估,再买中小行》、2023年11月报告《大而稳,小而美》、2024年1月报告《看好红利低波中小行》、2024年2月报告《在防御中胜出》。 银行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一轮长周期的开始。站在当下,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买银行=买入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当前处于买入分红和估值确定性的阶段,推荐“大小”哑铃组合: 1)大:选高股息大行,六大国有行、兴业银行。 2)小:①高股息中小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浙商银行;②高成长中小行,宁波银行、苏农银行、常熟银行。 综合来看,当前位置重点推荐: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 03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爆发;政策不及预期。 04 报告详情 《银行2024年中期策略:长周期的开始——稳健资产为王,银行股是代表》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信息仅面向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若您非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浙商证券研究所”)是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与维护的官方公众号。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浙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观点、判断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浙商证券所载完整报告。 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浙商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该等信息、意见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浙商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减或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中国首位银行业新财富白金分析师、钻石分析师,南京大学校友紫金会会长。 2020-2023连续4年新财富第一名,2021年金麒麟证券分析师未来之星。是全市场最年轻银行首席之一。 01 核心观点 银行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一轮长周期的开始。市场担心:高股息行情已经来到下半场,2024年以来高股息板块涨幅靠前,银行板块上涨18%,恐已透支未来的空间。我们认为: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银行股是稳健资产的代表,市场从追求高波到追求稳定,银行股稳健价值逐步显现。 1、股息优势凸显的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市场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并显著低于银行的股息率。早年无风险利率可以参考信托收益率,再到银行理财收益率,2022年底理财破净后再到银行存款利率。由于地产周期进入下半场,各类金融产品打破刚兑,2023年开始居民可获得的无风险利率开始系统性低于银行股息率,“存银行不如买银行”成为现实。截至最新,四大行平均股息率5.48%,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3.2pc,溢价率处于近十年69%分位数。 2、绝对收益占优的长周期 第二个长周期,绝对收益投资思潮崛起,稳定性的价值突显。在高增长、高波动的时代,投资倾向于寻找高收益、高波动的弹性资产;而随着地产周期下行,经济波动率放缓,中收益、低波动的稳定资产价值突显。从经营特征角度来看,银行资产端投向实体、营收来自实体的财务费用,银行业绩具有相对稳健性,其中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独特的长期稳健经营能力,是典型的稳定资产。 3、地产风险改善的长周期 第三个长周期,地产负面影响趋于钝化,银行风险筑底改善。地产下行周期自2021年开始,对银行影响趋于钝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表示2023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生成同比改善。随着房地产政策不断加码,银行资产端风险的波动性有望改善。2023年底以来融资协调机制、经营性物业贷款、以旧换新、放松购房限制等房地产政策不断出台,2024年4月政治局会议近年来首次明确指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房地产中长期健康发展的稳态有望临近。 4、银行高质量发展长周期 第四个长周期,监管对于银行规模增长要求缓和,银行发展走向高质量。2023年底以来监管开始提出治理资金空转,2024Q1货政报告探讨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统计局将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从存贷款转向利润。多重政策信号显示,未来银行将摒弃规模至上的经营思路,而转向新的量价平衡和高质量增长,不计资本成本的行为有望得到改善,有利于银行股股东利益。 02 投资建议 我们2023年以来持续推荐高股息板块。回顾来看:2023年3月报告《先买中特估,再买中小行》、2023年11月报告《大而稳,小而美》、2024年1月报告《看好红利低波中小行》、2024年2月报告《在防御中胜出》。 银行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一轮长周期的开始。站在当下,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买银行=买入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当前处于买入分红和估值确定性的阶段,推荐“大小”哑铃组合: 1)大:选高股息大行,六大国有行、兴业银行。 2)小:①高股息中小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浙商银行;②高成长中小行,宁波银行、苏农银行、常熟银行。 综合来看,当前位置重点推荐: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 03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爆发;政策不及预期。 04 报告详情 《银行2024年中期策略:长周期的开始——稳健资产为王,银行股是代表》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信息仅面向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若您非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浙商证券研究所”)是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与维护的官方公众号。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浙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观点、判断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浙商证券所载完整报告。 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浙商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该等信息、意见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浙商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减或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