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 | 周晓(20240324—20240330)
(以下内容从兴业研究《兴业研究 | 周晓(20240324—20240330)》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宏观市场】出口超预期增长可持续吗? 1-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1.7%,高出彭博一致预期9.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超预期喜迎“开门红”。 从其驱动因素看:第一,2024年春节假期落在2月中下旬,节前赶工效应集中在1-2月进而推升1-2月出口同比读数。第二,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主要出口型经济体出口回升且主要进口需求国进口改善。 结合1-2月我国出口好转的区域和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需求复苏基础主要有: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船舶行业景气上行,美国非耐用消费品补库需求回升及美国地产链修复。这将带动我国半导体产业链、船舶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家具家电产业链出口增长,这些产品出口接近于我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从其可持续性看,一方面,全球半导体周期仍处于复苏前半场,美国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补库需求仍处上升初期阶段,且利率约束缓和下美国房地产销售有望好转,全球需求好转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综合来看,我国年内出口回稳向好可期。 (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宏观市场】消费的“平稳时代”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系列报告》显示,家庭收支正在从分化走向趋同:财富、收入和消费“增加与减少”的受访家庭比例总体减少,家庭财富、收入与消费“基本稳定”的比例明显上升。这与当前CPI同比在0%附近波动相契合,或许表明在经历了品质化的消费升级时代,和疫情下的消费高波动时代之后,我国的消费正进入新的“平稳时代”。 收入端,从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来源看,占总收入约70%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修复程度较高,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速修复较弱,一定程度解释了居民财富变动趋同化的特征。 支出端,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轻群体的消费意愿或有一定下降,年轻群体与中老年群体在消费倾向上的差异明显收窄。消费结构上变得更加务实:居民人均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仍居高不下;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领域支出占比有所下行,且相比乡村居民,城镇居民文教乐支出占比回落幅度更大。 收入财富预期趋于平稳,居民家庭支出更加务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保持在温和水平。 (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宏观市场】开年宏观数据的两组分歧——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 开年宏观数据出现两组分歧:一是同比与环比的分歧。表征经济环比动能的建筑业与制造业PMI相对低迷,而表征经济同比动能的工业增加值、固投同比等好于市场预期。建筑业方面,除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的调整之外,固投结构从建安投资向设备投资的转移,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固投与建筑业PMI、有色价格与黑色价格之间的分化。工业方面,工作日增长推升同比读数,但产销率需要提振。 二是实体数据与融资数据的分歧。尽管三驾马车的同比读数较高,但2月社融同比进一步放缓至9.0%。不含政府债的社融同比为7.7%,较2023年12月降低0.9个百分点,与债券市场中出现的“资产荒”现象相呼应。居民端,提前还贷意愿仍高,且消费结构“小额化”或使消费对贷款的拉动减小。企业端,专项债发行放缓等因素影响下,新开工项目投资累计同比负增,但存量项目对固投读数形成支撑。关注新开工减少下固投增速的可持续性。 由于市场预期快于政策节奏,利率曲线扁平化。在“资产荒”和2月降准50bp的背景下,2024年以来DR007多数时间内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展现出货币政策的适度与精准。汇率掣肘下,降息预期兑现的节奏可能与美联储降息的节奏有关,市场预期与政策节奏的分歧还可能延续一段时间。 (作者: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宏观市场】装备与高技术制造业支撑开年利润修复——评2024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2 月工业企业利润修复,同比维持正增长。1-2 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 10.2%,体现了低基数的影响。在量、价、利润率方面,量价微升,利润率受成本拖累小幅下降。从资产回报率来看,2024 年 1-2 月资产回报率 4.75%,创同期新低。从所有制看,外商、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上升,国有、私营企业利润下降。 从行业结构来看,多数行业增速修复,公共事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特别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制造、有色冶炼加工表现较好。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1-2 月同比增长 28.9%,汽车制造拉动工业利润增长 2.0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1-2 月同比增速 27.9%,计算机通信电子利润改善显著,拉动工业利润增长 2.8 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恢复,1-2 月同比增速 12.9%,酒饮料茶和纸制品均拉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0.4 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库存小幅上升,仍处于被动去库阶段。产成品周转天数创历史同期新高,录得 22.1 天,补库仍需等待。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库存去化较快。36 个月库存分位数较低且营收分位数较高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汽车制造、橡胶制造、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等。 (作者:胡晓莉,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宏观市场】关于央行买卖国债的四个问题 近期市场关注央行是否会在公开市场展开国债买卖。 央行何时需要买卖国债?央行可能出于两种目标买卖国债:一是调节货币投放,以满足经济发展中货币需求的增长,或吸收剩余流动性;二是降低长端利率,压缩期限溢价,以鼓励中长期信贷投放或提振资产价格。第一种情境下购买中短期国债更多;第二种情境下购买长期国债更多。对我国而言,降准空间日益珍贵,若央行购买国债可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较MLF更节约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抵押品。 央行如何买卖国债?从美联储经验来看,美联储购买的国债类型多样,但会避免对回购市场上稀缺价值较高的特定抵押品、新发行的名义附息证券以及活跃国债期货合约的最廉券进行购买操作。美联储通过与经批准的交易对手进行多价格、竞争性拍卖来进行现券买卖。 央行购买国债有何影响?文献显示,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初期对经济有显著提振;对利率曲线有影响但其影响不均衡;对汇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体存在差异。 央行购买国债是否面临估值风险?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下,国债价格波动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有限。海外经验显示,即使中央银行出现亏损,也未影响金融与价格稳定。 (作者:宋彦辰,程子龙,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宏观市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几何 随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房企资金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从而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有效支撑。基于对房地产建安投资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弹性估计,本文估算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带来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增长对2024年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作用。 假设2024年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带来的资金支持约为8000-12000亿元,则房地产建安投资将增长3.8%-5.8%,拉动2024年房地产投资增长2.4%-3.6%。 (作者:蔡琦晟,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建材量价走弱 政策聚焦 货币政策 2024/3/27,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金规〔2024〕2号) ,拓展巨灾保险责任,提升了基本保险金额,并支持商业巨灾保险发展。(资料来源:财政部) (作者:宋彦辰,胡晓莉;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外汇商品】德国衰退压力持续,英央行释放鸽派信号——全球宏观晴雨表2024年第三期 美国:通胀与就业数据连续两个月强于预期,消费、景气度等数据偏弱,不过消费已有企稳迹象。短期内经济数据超预期程度整体下降。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点维持在6月。美国国会在3月22日最后期限进行财政预算谈判,力争避免政府关门。若预算顺利通过,后市警惕对美债供给冲击。 欧元区:近期德国经济领先指数大幅转弱,可能与制造业边际下滑有关。欧元区2月HICP粘性显现。欧央行暗示可独立于美联储、6月首次降息的可取性。最新货币政策框架审查结果显示,欧央行会以足够温和的方式吸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同时将提升主要再融资操作在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方面的地位。 英国:受服务业支撑,经济意外指数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1月英国GDP边际增长0.2%,与政府服务业和建筑业复苏相关。2月CPI超预期回落,英国央行3月议息会议立场软化。为提高大选胜率,保守党内讨论紧急更换首相的声音“愈发响亮”。 日本:日本内阁府上修2023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速,免于陷入技术性衰退。日央行取消负利率,取消长端利率指引和YCC,取消ETF和J-REITs购买,1年后停止购买商票和公司债,仍维持当前水平的国债购买。未来倘若通胀和消费反弹,日本还有进一步加息空间。 (作者:余律,王之凡,张梦,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4日) 【外汇商品】美元兑人民币如期开启构筑“第三峰”——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4年(第9期) 本文探讨了非美本币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非美公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尝试初步摸索不同地区主权债的定价逻辑。 发达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普遍较高,新兴经济体偏低,其中波兰、韩国、菲律宾与美债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发达经济体之间同步的经济周期决定了深度联动的通胀和利率环境。中国香港、新加坡高企的外贸依存度,以及加拿大对美国贸易的依赖性决定了其公债与美债的强相关。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货币政策低独立性加强了这种相关性。 2020年后因海外通胀相关性的提升,非美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相关性大多提升。新兴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除了与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有关,还受外资配置行为影响,外资深度参与本币市场将提升两者的联动。 欧洲一体化程度高,区域内利率联动性最佳。亚洲次之,中东及非洲较差。韩国国债具备市场深、波动低、与美债联动强的特点。日本取消YCC之后,日债与美债利率联动有望加强,波动性也会上升。中国国债与印尼国债与美债相关性低,亚洲区域内中国相对与印度、泰国国债相关性较强。 (作者:余律,张亚澜,张梦;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外汇商品】上海金有望保持强势——贵金属周报2024年第10期 市场表现 贵金属市场表现 (作者:王之凡,付晓芸;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外汇商品】非美本币公债收益率相关性探究 本文探讨了非美本币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非美公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尝试初步摸索不同地区主权债的定价逻辑。 发达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普遍较高,新兴经济体偏低,其中波兰、韩国、菲律宾与美债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发达经济体之间同步的经济周期决定了深度联动的通胀和利率环境。中国香港、新加坡高企的外贸依存度,以及加拿大对美国贸易的依赖性决定了其公债与美债的强相关。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货币政策低独立性加强了这种相关性。 2020年后因海外通胀相关性的提升,非美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相关性大多提升。新兴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除了与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有关,还受外资配置行为影响,外资深度参与本币市场将提升两者的联动。 欧洲一体化程度高,区域内利率联动性最佳。亚洲次之,中东及非洲较差。韩国国债具备市场深、波动低、与美债联动强的特点。日本取消YCC之后,日债与美债利率联动有望加强,波动性也会上升。中国国债与印尼国债与美债相关性低,亚洲区域内中国相对与印度、泰国国债相关性较强。 (作者:余律,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外汇商品】投资者对美国国债、公司债买入热情较高——美国TIC追踪2024年第四期 专栏:本期专栏主要研究日本央行加息时期,日本投资者美国资产的投资规律。同时结合历史规律、季节性对近期日本投资者的美国资产投资倾向进行探讨。我们研究发现,在日央行货币政策收紧时期,日本的美债净买入绝对水平通常会比较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买入卖出操作。日本央行加息对日本投资者对美股的投资倾向影响较小。但在日经指数同比增速高于标普同比增速时期,对美股的投资热情会降低。季节性上,日本4月开启新财年,从2000年至今日本投资者在4月对美债、美股的买入积极性都为全年最低。综合多个维度,短期日本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投资热情可能偏低。 本月公布的是2024年1月的美国资产持有、交易情况。 (作者:王之凡,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外汇商品】美国劳动力供需平衡对薪资和利率的影响 美国劳工部将劳动力状态分为四类,就业、失业、退出劳动力和边缘依附于劳动力。“劳动力状态流动”调查了受访者当月较上月所处的劳动力状态是否出现了变化。通过特定的劳动力状态流动,可以计算出美国劳动力供给变化。从劳动力来源的年龄结构分析,青壮年劳动力供给进一步增加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这是制约当前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与劳动力供给端边际变化对应,需求端的边际变化可以由JOLTS调查的职位空缺数反映。随着美国库存周期触底回升,经济软着陆希望增大,职位空缺同比可能进一步反弹。职位空缺结合劳动力供给变化便可以得出“劳动力边际供需平衡”。2020年前,供需接近平衡的时期较多。2020年后,供需均大幅波动,造成阶段性的显著供需失衡,实际薪资与劳动力供需平衡的正相关性明显更强。2023年以来,边际供需再度由供给过剩向供给偏紧的方向发展,实际时薪增速也同步触底回升。 当前美联储“实际利率”较实际薪资增速温和超调,处于合理水平。未来实际时薪增速可能较为稳定甚至有进一步反弹风险,若要保持“实际利率”对薪资增速的超调水平,则将制约美联储宽松空间。我们维持年内美联储降息幅度0-75bp的判断。如果再通胀程度较大,不降息亦是政策选择。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外汇商品】中国台湾政策利率时隔15年再上2.0%——中国台湾地区宏观图谱2024年第二期 经济增长方面,2024年2月,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和进口双双回落,进口额减少规模更甚于出口额,使贸易顺差“衰退式”抬升;民间和房地产投资均出现企稳迹象;台股和居民收入上涨加持消费者信心。电价上调给中国台湾地区通胀控制带来新的压力。 宏观政策方面,中国台湾“央行”加息0.125个百分点,使政策利率时隔15年再次回到2.0%水平。2024年1月,中国台湾政府发行945亿新台币债券,为过去五年间单月发行规模第三高;在社会福利和防务支出上涨的带动下,政府支出来到历史当月支出第三高。 金融市场方面,中国台湾股指在科技板块牵引下连创历史新高,吸引外资连续第四个月净流入;中国台湾正向利率期限曲线陡峭度抬高;美元兑新台币上行,新台币相对利率汇率锚向超贬方向运行。 两岸关系方面,蔡英文和赖清德“亲美疏华”举措继续影响两岸经贸往来。中国台湾禁止赴陆旅行团对融合发展愿景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张亚澜,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外汇商品】降息短暂利空美元,日央行干预在即——2024年第二季度G7汇率前瞻 美元指数:美国基本面韧性较强,劳动力市场维持较高景气度,存在再通胀风险,掣肘美联储宽松空间。从历史经验看,在预期降息75bp的情景下,美元指数在降息前短线承压,降息落地后很快触底回升。 欧元:一方面欧央行可能按其3月会议的暗示于6月启动降息,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意外指数或将转入下行波段,欧元汇率整体料将维持偏弱运行。 英镑:英国央行降息预期尚有下修空间,叠加经济意外指数反弹、外资季节性流入,英镑汇率下方仍有支撑。不过,持仓分化度指标已显示英镑兑美元多头拥挤,其上行空间已较为有限。 日元:通胀回归,日本央行加息,企业和家庭预计进入加杠杆、扩规模、涨薪资、提前消费、增加风险投资等扩张模式。日元融资货币地位不动摇,短线行情受长端美债利率、日股走势以及日本当局干预影响,152-155区间突破较难。 (作者:余律,张梦,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外汇商品】整固后有望继续走强——2024年第二季度原油展望 2024年第一季度,油价低斜率震荡上行。2023年12月16日开始,红海局势升级带来大量货物运输的中断和转运。在途运输货物增加导致原油市场供给边际收紧,原油现货市场明显走强。不过宏观情绪压制单边油价相较于月差和现货市场走强程度偏弱。原油现货市场的走强持续至2月下旬,后伴随炼厂检修以及俄罗斯炼厂被炸毁带来的原油浮仓增加,现货市场和月差走弱。不过3月12日俄罗斯最大炼厂被炸停产,推动原油市场做多情绪快速上升,单边油价走势强于现货面。 2024年第二季度初,需求季节性弱势、俄罗斯炼厂被炸后导致原油出口增加浮仓增多施压现货面,不过走弱预计幅度有限。阶段性弱势后,伴随季节性旺季来看、整体库存低位以及地缘危机持续,油价有望继续走强。 (作者: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外汇商品】关注中间价变化——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走势前瞻及衍生品策略 市场回顾: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修正过剩的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利率汇率反弹后震荡。尽管日央行历史性退出负利率,由于市场预期加息缺乏持续性,日元仍是最弱G7货币。美元兑人民币季末突破120日均线,如期开始构筑第三峰行情。三大人民币指数上行。短期期权隐含波动率先回落后反弹。 后市展望:即期汇率:当前中间价和日内2%的波动限制了美元兑人民币上限。与其它融资货币相比人民币仍有一定压力,节奏取决于中间价。衍生品:期权波动率可能继续上行。 策略推荐:具体避险策略及点位详见正文。 (作者:张梦,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外汇商品】加息抑制日本投资者买入美债——美国国债月报2024年第四期 2024年3月美债走势较为波折,月初收益率延续了2月下旬以来的回调惯性。此后公布的美国2月新增非农就业和CPI均强于预期,收益率止跌回升,10Y收益率再度触及4.3%。美联储议息会议重申年内降息,不过并未给出退出缩表的时间表。市场再度被降息预期主导,美债收益率再度回落。 本期专栏:日本央行加息对美债投资影响。从历史经验看,日本央行加息、美联储“预防性”降息时期,日本投资买入美债放缓,甚至可能出现短期抛售。当向日元升值方向干预汇率时,也会短线推升美债收益率。此外,2000年以来,在新财年开启的前两个月(4月、5月)日本投资者净买入美债的概率在全年中最低。 一级市场方面,3月短端需求明显回升。美国新财年预算通过,可能引发供给冲击。二级市场方面,投资者对短端买入有所增加。 展望后市,单边策略方面,在美联储首次降息前收益率往往承压,但随着基本面逐渐企稳,收益率下行动能不足。若出现供给冲击可能抬升收益率。曲线策略方面,短期利率预期波动不大,曲线利差趋于稳定。供给冲击可能阶段性陡峭化曲线。配置方面,维持10Y美国国债4.3%以上可配,4.5%以上加大配置的观点。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外汇商品】宏观环境仍利多黄金——2024年第二季度贵金属展望 2024年第一季度,金价小幅震荡调整后快速上行。开年在美国经济数据韧性带动下,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携手反弹带动伦敦金小幅调整,这一调整持续至2月中旬,彼时伦敦金估值和持仓调整至中性略偏低水平,上海金则因为开年后美元兑人民币上行而在1、2月份保持高位窄幅震荡。此后美国高频数据走弱,沃勒建议买短卖长,海内外金价携手创出新高。3月联储议息会议再度确认年内降息3次的预期,给予高位的金价以支撑。当前黄金与美元利率汇率相关性转弱,更多表现出商品属性,传统定价模型阶段性失灵,黄金相对传统定价锚持续性高估。 具有韧性的经济和通胀数据或在未来一段时间扰动市场降息预期。不过整体来看,6月议息会议才会公布美联储新的点阵图,在美联储第一次降息前以及未来几个月油价可能继续回升的背景下,宏观环境对于黄金总体友好。 美联储真正降息前,黄金有望强于白银。美元兑人民币向上修复带动黄金境内外价差阶段性走扩,但2024年黄金境内外价差内生走扩动能整体有所下降。 (作者:张峻滔,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绿色金融】2024年能源工作的变化与重点——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4年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对2024年能源领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开发利用和节约的关系成为我国当前能源领域工作的重点。因此我国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坚持高水平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具体要求: 在能源保障方面,提出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发电装机达到31.7亿千瓦左右,从增强能源供给能力向增强供给体系弹性转变。一是将增强储备能力列为强化化石能源兜底保障的关键内容,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天然气、煤炭资源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资源供给弹性。二是增强系统调节能力,重点发挥气电、新型储能、需求响应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的调节功能。三是发挥区域协同保障能力,既要推动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也要在特高压工程、输气线路方面加快推进力度。 在能源转型方面,继承与发扬绿色转型发展的优势,提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的目标。一是持续扩大非化石能源发展优势,在继续推动风光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的开发部署。二是进一步细化新能源并网消纳责任,推动消纳责任向企业细化落实,助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提出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加大力度创新能源利用方式。一是鼓励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方式创新,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供暖形式的拓展,还包括拓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热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二是促进战略性优势产业转化应用,包括新型储能与氢能。 在能源技术方面,以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创新步伐。一是完善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新型储能、氢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标准体系建设,还包括煤油气等传统能源相关标准制修订。二是健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产业链碳足迹核算、装备全寿命周期碳足迹、碳交易等各类标准制定。同时,提升能源技术创新质效,促进能源技术创新重点从技术攻关向成果转化升级。 在能源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完善能源发展法治保障,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2024年我国将推动《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修订,完善法治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和油气市场市场化建设,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三是政府发挥好市场监管职能,保护市场参与主体利益。四是把控新型电力系统涉及的基础设施质量安全风险和运行风险。 在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深度共享能源变革成果。除传统油气合作外,2024年我国还将加强煤炭国际贸易合作和核电项目国际合作,同时推动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与周边国家地区分享我国绿色电力的发展成果。此外,我国还将在国际能源多边交流机制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增加我国在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方面的影响力。 (作者:阳能,肖鑫利,钱立华,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金融行业】从“规范和促进”到“促进和规范”——解读《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 2024年3月22日,网信办印发《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此前,2023年9月28日,网信办曾就《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在文件名上,《规定》相较于《征求意见稿》,将“促进”调整至“规范”之前,体现了便利数据跨境流通、对外开放的总基调。《规定》的出台既是对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要求的落实,亦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具体来看,相较于《征求意见稿》,《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修改: 第一,进一步明确数据出境豁免情形。相较于《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新增多项数据出境豁免情形,新增的根据合同确需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可豁免申报的四个场景包括“跨境支付”和“跨境开户”。跨境开户场景的新增,或将在监管部门批准的前提下,为境外金融机构合规为境内用户提供投资服务留有政策余地。 第二,进一步细化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范围。在基本沿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外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传输1万人以上敏感个人信息的场景,《规定》新增了需要进行数据安全评估的要求。 第三,进一步延长数据安全评估有效期限。《征求意见稿》并未提及数据安全评估有效期,而2022年7月发布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则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结果有效期为2年”,《规定》则将安全评估有效期最多延长至“3+3”共6年,将有效便利数据跨境流动。 (作者:任图南,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4日) 【金融行业】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监管政策周报 本周发文:1、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2、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3、金融监管总局就《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4、交易商协会和中证协发布《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联合市场化评价办法》;5、中基协发布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6、国务院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7、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8、国家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9、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指南(第二版)》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南(第二版)》;10、外汇局发布《关于更新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分类的通知》。 监管动态: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李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系统观念?持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3、人民银行召开“加强卡基市场建设 完善卡基生态”座谈会;4、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5、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6、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7、多家公募基金被异地证监局驻场检查;8、强化交易监测分析 监管层摸底头部量化机构。 监管处罚:1、各地金融监管局、金融监管分局公布34起行政处罚案件;2、上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3、深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 (作者:任图南,陈昊;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金融行业】提升“成团”可能,便利份额转让——《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解读 2024年3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对《银团贷款业务指引》(银监发〔2011〕85号,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相较于《指引》,《办法》将单家银行担任牵头行时承贷份额和分销份额的原则下限分别由20%、50%下调为15%、30%,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团门槛、有利于提高银团贷款“成团”可能,促进银团业务发展。 相较于此前的《指引》等相关监管要求,《办法》将允许银行把其持有的银团贷款按比例拆分的方式进行部分转让,部分缓解了此前必须全额转让所造成的交易难问题。同时,《办法》还优化了部分银团贷款的转让要求,或将有利于提高银团贷款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推动银团贷款业务快速发展,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指出银团贷款转让应满足洁净性原则,因此银团贷款在转让后无需继续计提资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 《办法》明确了代理行在日常管理中的各项职能,包括贷款归集发放、本息回收等。《办法》明确指出村镇银行原则上不得参与银团贷款,同时对于农商行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银团贷款,仍将主要沿用社团贷款指引等规定。 (作者:张无缺,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金融行业】海外银行系研究机构发展模式探讨 银行系研究机构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助力决策、赋能经营方面肩负着核心使命。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对研究机构在战略制定、行业选择和市场洞察方面的要求与期望也日益提升。然而,当前我国银行系研究机构的发展模式尚处于摸索的初期阶段,因此,了解海外同类机构的发展模式与指标披露情况,对于我国银行系研究机构在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纵观海外银行的发展,研究机构作为海外领先银行重要的“智库”力量,为其海外扩张、业务布局与综合经营提供了战略指导、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大部分领先海外银行系研究机构基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往往具备包含银行、证券、基金、资管等多类经营牌照,因此其研究服务不仅限于“银行”业务本身,而是延伸服务至更广义范围上的“金融集团”。 从发展方向布局上看,银行系研究机构可分为全域赋能型、专项赋能型、专项创收型以及综合创收型四类,并在组织机制、管理模式、研究领域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布局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全域赋能型研究机构依托于较为扁平的组织架构与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使得研究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也促使机构本身的纵深发展。 从对外指标披露上看,尽管各类机构的披露形式存在差异,但在披露内容上显示出多类共通特点。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海外银行系研究机构多有设置独立创收的业务单元,然而,在披露层面均未涉及与自身业绩或银行或集团业绩增长关联的定性或者定量指标。 聚焦国内,基于我国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基本原则的商业银行暂无证券等业务牌照,无法通过开展经纪业务获取佣金收入。同时,虽然部分研究机构在对内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报告订阅、收费讲座/培训、项目咨询等方式对外盈利,但受限于团队规模、资源配置与独立性等综合因素,国内银行系研究机构的盈利模式的拓展和盈利能力相对受限。因此该类机构将偏向于“更协同”的发展定位,更适用于全域赋能型与专项赋能型这两种发展模式。 (作者:唐澄澄,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金融行业】智能合约:概念与金融机构运用可能 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获得多方承认的、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且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处理资产的程序。尼克萨博(Nick Szabo)于1994年提出智能合约,但直到2013年以太坊的诞生,智能合约才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智能合约可以独立于区块链技术而单独存在,而且在中心化机构的信用高度认可的前提下,智能合约的应用将在效率、安全与成本上更具优势。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同时赋予智能合约自动交割资产的能力,但付出了效率与成本的代价。此外,区块链存在的扩展性(Scal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不可能三角制约了智能合约的大范围推广。若放弃去中心化这一要求,则智能合约的扩展性和安全性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在实践中,已出现不依赖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应用。 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2016年牵头为美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编写报告《智能合约:12种商业模式》阐述了主流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核心为基于智能合约的运用,来简化参与方众多的复杂流程。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结合我国实际,在金融领域,可以依托数字人民币的法币特性、可编程性以及其作为数字资产的可交割性,开拓几个方面的应用场景: 第一,智能合约与数字人民币贷款。目前,在贷款资金用途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主要体现于确保下发贷款用于指定用途。未来,在抵押物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还可以支持抵押物资产自动化处置。数据资产抵押融资等场景亦可使用智能合约。 第二,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与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用于供应链可以解决供应链的信息孤岛问题,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信息孤岛是金融机构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逻辑从“核心企业信用”迈向“数据信用”的关键阻碍。以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为例,数字人民币结合智能合约可以赋能的步骤包括融资前的信息核验、融资中对资金用途的限制和监测、触发条件自动还款。 第三,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与财富管理。若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与财富管理业务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协助客户开展自动化的投资,还可以实现资金的自动化调仓。 第四,智能合约与金融市场交易。智能合约在金融市场交易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的结合或将是未来基于智能合约最可能实现的创新之一,亦是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落地。 (作者:任图南,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金融行业】稳定信贷价格,加强企业流水等数据分析——解读《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 2024年3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金办发〔2024〕2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改变了过去监管部门对小微金融服务和涉农金融服务分别出台文件、明确要求的情况,在“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的总要求下,统筹对小微、涉农等金融服务作出了要求。同时,《通知》还强化了各银行未来对于普惠信贷相关服务的披露要求。 《通知》沿袭了2023年相关监管文件对于“两增两控”要求的弱化,甚至对于改革化险任务较重的地区,还进一步对小微信贷增速作出了差异化的安排。同时,《通知》还明确要稳定信贷价格,这或将可以使得至少未来半年时间内的银行新发放贷款价格相对稳定。 为了促进普惠信贷服务贴合各类主体的需求,《通知》不仅要求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模式,同时还继续倡导拓展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为了夯实拓展循环贷的基础,也为了更好的提升授信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通知》还提出了银行要用好流水等数据进行分析的要求,这不仅要求银行筑牢面向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的收单服务,同时也意味着银行需要抓牢这些客户的基本账户,从而才能获得相应的流水数据进行分析。 《通知》提出要探索向小微企业等客群提供“信贷+”综合金融服务。随着银行竞争加剧,银行也需要开拓适合小微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作者: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东南亚研究】“互换通”总交易量达1.2万亿人民币——香港金融市场周报(20240318-0322) 宏观经济: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巩固年内降息预期,但经济数据仍显示韧性;欧元区制造业PMI表现仍偏弱。内地1-2月增长数据整体优于预期,香港失业率及通胀维持平稳。内地与香港“互换通”开通以来截止今年2月末累计交易量达1.2万亿人民币。新加坡最新金融中心排名领先香港一位。 金融市场:周内日本央行紧缩利多出尽、瑞士央行意外降息,美国基本面相对优势令美元维持强势,港汇受资金需求支持,离岸人民币汇率承压。离岸市场跨季美元、跨月港元流动性趋紧。美债收益率于美联储利率决议后下行,中资美元债投资级债券拉动整体回报指数收涨。 后市展望:10年期中国国债2.3%以下隐含较强降息预期,政策利率不下调、资金利率中枢未下移制约债市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关注后续地方债发行提速、超长期国债发行、风险偏好带来的长端、超长端交易机会。美债方面关注60日均线和4%附近支撑,预计得到支撑企稳的可能性较大。财政预算通过,关注美债发行期限结构和节奏。美元兑人民币如期突破震荡区间并触及第一目标位,预计动能尚未耗尽,关注更高阻力。基金多空持仓均未大幅变动表明多空在当前价位都很难新入场,伦敦金需要一段时间震荡整固。上海金强于伦敦金。原油方面看多情绪走弱、浮仓增加,油价上行动能有所减弱。 (作者:翟梦涵,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东南亚研究】货币持稳,财政整顿——东南亚宏观形势跟踪(2024年第1期) 2024年东南亚六国仍有望维持4.5%以上的正增长。1-2月各国制造业景气分化依旧,消费依然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净出口拉动作用尚未恢复,投资正向拉动作用提升。各国通胀压力缓解,但食品通胀阻碍通胀顺畅下行。各国就业市场整体表现稳定,菲律宾失业率攀升。 政策方面,2024年1-2月东南亚六国货币当局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各国政府继续坚持财政整顿方向,努力下调财政赤字率。数字经济、半导体和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受到重视。泰国政府力争在2025年之前完成泰国-欧盟(EU)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金融市场方面,东南亚六国股债市场仍为净流出状态,但股市净流出规模明显下降,外汇市场相对美元仍维持震荡贬值态势。 地区政治方面,老挝就任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澳大利亚与东盟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印尼2024年大选普拉博沃当选,泰国和菲律宾政局动荡因素犹存。 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方面,双边政治、经济及多领域合作关系继续稳健发展,继续推进自贸区3.0谈判。1-2月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中与越南经贸关系持续加强,但中菲投资合作受政治因素扰动。 (作者:罗芳,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固定收益】房企资产负债率重估 2024年1月底以来,中国恒大、碧桂园等房企正式清盘或被提出清盘呈请;2024年3月9日,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本文重点对67家房企(包括26家已出险房企,以下简称“样本房企”)的资产价值、资产负债率进行重新评估。 (作者:刘晗,陈姝婷,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固定收益】核心城市楼市环比改善——地产月报(2024年3月) 本月观点:国常会首提“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3月以来,以杭州放松二手房限购为代表,高能级城市需求端政策继续优化。增量政策对于短期需求释放有一定边际效用,3月以来主要一、二线城市楼市成交环比改善。 楼市成交维持历史低位,但环比改善,新政加持下杭州二手房表现亮眼。新房成交方面,高频楼市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3月以来(截至3月24日),样本36城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5.1%(2月同比下降49.6%,剔除春节影响,下同),环比上升13.8%(2月环比下降8.8%)。二手房成交方面,13城二手住宅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36.3%(2月同比下降34.3%),环比上升37.4%(2月环比下降27.7%)。重点城市方面,与1-2月(剔除春节假期影响)相比,3月以来,广州、深圳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面积增幅在30%以上,上海、南京、武汉亦有不同幅度增长;有统计数据的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日均成交面积均保持增长,尤其是杭州二手住宅成交量增幅在50%以上。 全国土地出让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重点城市土拍热度分化。中指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住宅及综合用地累计实现土地出让金1968.1亿元,同比增长2%;平均土地成交溢价率5.2%,与上年同期持平。从22个重点供地城市来看,土拍限价放开后,不同城市间土地成交溢价率分化明显,合肥、杭州、福州的多宗地块,以及长沙、沈阳的个别地块高溢价成交,平均土地成交溢价率均在10%以上;而苏州、南京、成都、长春、广州、济南绝大部分土地均为底价成交,部分城市仍现城投拿地身影。 销售低迷拖累房企到位资金表现,不同企业性质房企债券融资维持分化。开发到位资金方面,2024年1-2月,房企开发到位资金来源累计同比下降24.1%,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下滑34.8%、36.6%。债券融资方面,自2024年3月以来(截至3月24日),国有、民营房企净融资额分别为163.8、-138.4亿元。 (作者:钱士如,刘晗,陈姝婷,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饲料加工行业:在高周转低盈利环境中稳健发展 饲料加工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级。饲料加工行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其行业空间目前已达到万亿规模,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2亿吨。分使用品类来看,畜禽饲料是我国饲料产业主要组成部分,猪禽料合计占比超86%。饲料产业链上游是饲料原料的贸易流通环节,中游是饲料加工环节,下游是养殖业。 近年来饲料加工行业政策变化:1、饲料禁抗、养殖减抗政策。饲料生产企业面临着在禁抗、无抗时代研发、生产具备较好动物保护效果的无抗饲料的考验,行业门槛有所提升。2、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在高原料价格的背景下,企业需通过有效配方替代方案实现成本最优化。不具备配方优势的中小饲料企业经营压力更大。 饲料行业低毛利高周转,是现金牛业务。从行业基本经营特点来看,饲料加工行业毛利率较低,企业依靠高周转以实现超额盈利。站在ROE角度,饲料企业ROE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其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饲料业务是现金牛业务,行业增长率低,盈利稳定。 饲料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随着2020年起原料成本上涨叠加养殖业低迷影响,中小饲料企业产能利用率低迷,行业整合趋势显著,集中度有所提升。2023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共1050家,饲料产量合计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1.1%。由于饲料业务低毛利高周转的特点,需要持久经营提升营运能力,以及随着行业整合力度加大,导致饲料业务规模化门槛提升,这些业务特点都将形成饲料业务新的发展门槛,将可能的潜在进入者拦在门外。因此未来饲料行业的竞争将是头部企业之间、大型企业与中小饲料企业之间的存量竞争。 山东、广东为饲料生产大省。从区域竞争角度看,由于饲料销售半径的限制,饲料产能一般与养殖产能相匹配,区域型市场特征显著。2023年全国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省份有13个,分别为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河南、江苏、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 营运能力和利润率是关键指标。当前环境下,饲料企业受到玉米豆粕鱼粉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原料成本上移波动,叠加下游养殖业低迷导致饲料需求不畅的双向积压,饲料毛利率空间收窄,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从长远来看,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及在禁抗、豆粕替代等政策背景下,对于饲料企业配方技术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饲料行业竞争门槛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当前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在于构建其ROE水平的营运能力和利润率两方面。 风险提示: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下游养殖行情低迷、禁抗及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实施、饲料产品价格战激烈。 (作者:孟林,王正行;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行业研究】全球市场多方竞争,成本技术需兼备——装备出海竞争力评估 我国装备企业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如何评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成为研判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海外市场,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经营环境将更加复杂,是否具备可在海外复制的低成本能力和能够获得产品溢价的差异化技术优势将成为长期发展的关键。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工程机械为参考,可海外复制的低成本能力将主要来自于零部件采购的成本优势和自动化生产优势,而可溢价的技术优势则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线和盈利能力上。 我国装备企业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装备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相似的使用需求,也可以进行全球贸易,世界领先的装备企业也多为全球化经营。随着我国国内总体需求增长放缓,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装备企业也开始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2023年我国通用机械产品和特种机械产品出口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并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海外竞争:产品定位在中高端,技术和成本需兼具。大部分装备生产以组装为主,进入门槛不高,性价比是我国装备企业在国内竞争的重要优势。但未来随着新兴国家品牌的崛起,人力成本和管理环境发生改变,低成本可能将不再是我国企业独有的优势。长期来看,我国装备企业在全球市场将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比欧美产品性价比高,比当地品牌质量好。中高端市场需要兼顾技术和成本,可复制的低成本与能获得产品溢价的技术将是赢得并且巩固市场份额的关键。 以工程机械为参考,低成本关注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和人均产值,技术优势关注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工程机械属于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竞争格局也经历了多次迭代。从可海外复制的低成本能力来看,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和人均产值是重要指标。工程机械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采购议价能力将是关键,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反应对外依赖程度。生产效率也是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员工数量和素质依赖更低的自动化能力则成为关键,人均产值是重要参考。从可获得产品溢价的技术优势来看,工程机械性能参数维度多,除高端产品线和高端市场市占率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外,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是更加直观的参考。 (作者:邹刚,田溪;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行业研究】产业链价格处于振荡期,行业正在出清——光伏行业2024年3月报 政策与事件:国内方面,国务院发布文件旨在推进建立风电、光伏设备退役管理机制;国家能源局计划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分布式未来两年仍有110GW的年均装机空间。海外方面,欧盟就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达成临时性协议,澳大利亚计划用制造补贴加强本土清洁技术制造能力,以上两个政策对短期的供应格局影响有限。 产业链动态与生产情况:硅片价格环比降幅约5%,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环比有所回升,但难以形成连续涨价的趋势,价格正处于振荡期。开工率方面,硅料和硅片开工率环比略有回升,电池片和组件仍在持续下滑。环节间来看,硅料的尾部企业开工率明显低于平均;硅片环节中非一体化的尾部企业开工率下滑明显;电池片环节N型产能比例低的企业开工率进一步降低,其中龙头企业也受到影响,旧产线被加速淘汰。 招投标和运行情况:国内光伏利用率方面,2024年1月全国光伏利用率上涨至98%,主要由于河南、山东、陕西等装机较多的区域的利用率有所回升,但2023年12月有大量光伏装机并网,或会导致利用率阶段性下滑。国内EPC招投标方面, 2024年2月,据不完全统计,光伏EPC项目开标容量约7.3GW。集中式EPC均价约为3.12元/W,分布式EPC价格为3.27元/W,EPC价格环比变动较小,主要由于组件价格已经跌至底部,EPC价格企稳。 企业融资:光伏上市企业近期暂无新增融资计划。定增方面,目前有17家上市企业(为光伏扩产项目进行融资)的定增预案在进行中,预计融资总额约541亿元。近一个月,暂无企业发布新的定增计划。可转债方面,目前有4家上市企业(可转债发行目的为光伏扩产项目)的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进行中,发行规模约186亿元。近一个月内,暂无企业公布新的可转债发行预案。 重大项目投资:一、二线企业仍有扩产规划,但不具备竞争力的项目逐渐被取消。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公告的扩产项目14起,其中国内12起,海外2起。国内方面,企业项目签约投资金额约435亿元,四个百亿级别的项目分别落在江西、山东和江苏。不同企业的产能规划分化明显,一、二线企业仍有新产能规划,但也有企业陆续叫停项目,行业持续出清。 (作者:薛博伟,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行业研究】消费品电商销量表现好于价格——新消费跟踪2024年3月报 行业观点:1)电商数据方面,从1-2月份淘宝&天猫电商数据来看,各消费品的量的表现好于价格,多数类目的销量增加但均价下行,反应场景恢复仍是消费复苏的主要原因,居民购买力仍有待进一步回升。受春节假期返乡人流增加影响,礼赠类的燕窝、坚果礼盒等产品销售较好,酒类销售量价齐升。2)资本市场方面,一级市场投融资一季度保持低迷,无人零售、咖啡、茶饮料、宠物用品服务是3月投资热点。二级市场春节至今可选消费、服务消费表现好于必需消费,轻工制造、社会服务、纺织服装表现强于大市,细分板块中出口链条、教育行业表现较好。市场对于节后国内消费复苏的持续度普遍信心不足,出口和服务消费方向受到重视。3)业务建议方面,可选消费品出口保持高增,建议关注产品矩阵完整、积极把握跨境电商等渠道的优质家居、家电、纺织鞋服制造企业;必需消费品建议关注渠道库存健康、品牌势能更强的一线高端酒企和强势区域酒企,以及产品符合健康绿色趋势、积极把握新渠道的食品企业。文旅行业建议关注有良好历史积淀和自然景观禀赋的优质景区、产品梯队完整的中高端连锁酒店、符合内容消费趋势的演艺产业链。 电商销售:1)量价分析:2024年1-2月淘宝天猫平台50大类目的销量表现好于价格,销量实现正增长的有33个,仅有17个类目同比减少,而产品均价同比正增长的只有12个,其余38个类目均价同比下滑。实现量价同步提升的类目只有5个,分别是酒类、童装、手机、大家电、运动服。2)品类表现:50大类目中销售额同比增速前五名分别为酒类(+67.9%)、童装(+27.2%)、手机(+26.4%)、婴童尿裤(+15.6%)、生鲜熟食(+14.8%);后五名分别为箱包皮具(-27.3%)、美容仪器(-28.6%)、住宅家具(-29.2%)、按摩器材(-29.7%)、手表(-38.5%)。3)高增长类目:细分类目中,销售同比增速前五名分别为刻录盘个性化服务(+349.2%)、普通即食燕窝(+329.5%)、坚果礼盒(+322%)、时尚雪地靴(+316.2%)、儿童靴子(+311.7%)。 资本市场表现:1)一级市场:2024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低迷,根据企名片数据,截止3月25日,国内消费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从去年一季度的568起下降到309起,下降45.6%。3月份投资事件115起,同比下降34%。2)二级市场:从春节后至今的A股消费板块表现来看,轻工制造+13.51%、社会服务+11.88%、纺织服饰+9.07%,高于万得全A的+8.27%,商贸零售、家用电器、美容护理、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分别为+6.92%、+6.31%、+5.78%、+4.54%、+3.94%,均弱于市场。 (作者:杨志威,林宇航;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供电营业规则》修订,应势之为——2024版《供电营业规则》解读 2024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将修订后《供电营业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予以公布,并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原电力工业部于1996年10月发布的《供电营业规则》同时废止。 《规则》修订是顺应供电领域新形势、新发展的应势之为。《规则》是我国电力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则》自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以来,为保障供用电双方合法权益,以及供用电领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近三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开展两轮电力体制改革、营商环境也持续优化,基于当时经济社会环境所制定的《规则》已难以适应和满足供用电领域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需要做出相应修订。 《规则》修订使供电营业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制度文本的与时俱进。本次《规则》修订,一是完成与《破产法》《民法典》等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序衔接,避免法规之间相互抵触;二是修改了明显不符合现阶段供电体系实际的有关内容,健全和完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三是删除已取消的供电企业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四是增加居住区电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本次《规则》修订使供电营业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制度文本的与时俱进。 (作者:冯俊淇,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面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研究 行业分类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企金业务,也有助于实现行业研究对业务的赋能。营销指引、授信政策等指导业务的关键文件,就是在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的。行业分类有“企业找行业”和“行业找企业”两个使用路径。“企业找行业”一般用于审查审批,针对具体一家企业,根据填写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判断企业属于哪个行业,进而确定适用这个行业的授信政策。“行业找企业”一般用于营销拓客或贷后管理,通过研究发现行业出现机会或风险时,通过行业分类找到这个行业下的企业沙盘,进而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或风控。 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往往面临精细度和准确性的矛盾。如果行业分类较粗,企业找行业时不会归属到错误的行业,但是由于一个行业只有一个政策,因此难以实现细分行业的差异化指导。反过来,如果行业分类的较细,那么可以针对细分行业制定单独的政策,但是企业较难公允的归属到特定的行业,出现企业归属准确性问题。 现有行业分类方法无法完全满足商业银行的要求。国内外的行业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管理型行业分类和投资型行业分类两种。管理型行业分类面向管理需求,包括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北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等;投资型行业分类面向投资需求,包括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二级市场行业分类(中证、申万、中信)等。管理型和投资型这两种行业分类,均难以同时满足商业银行所要求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面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需要融合管理型行业分类和投资型行业分类的优点。从分类目的看,应该面向投资决策,而不仅是统计管理;从分类对象来看,应该包括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而不仅是上市企业;从分类原则来看,应该是产业导向,而不是生产导向;从分类结构来看,应该更加细致,能够体现出细分行业和下游不同环节,才能实现“精耕细作”。 如果自行搭建面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可以分解为三个步骤。1)按研究经验和产业逻辑搭建行业分类,行业分类层级不进行限定,可以按照行业体量和细分程度进行拆分,能够解决行业分类精细度问题。2)将上市企业和重点非上市企业人工归属到行业分类上,标注“主要行业”标签和“次要行业”标签。“主要标签”用于行业统计,“次要行业”用于提高行业覆盖,双标签的使用,能够解决企业归属的准确性问题。3)汇总上市企业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建立自建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便于对非上市企业进行初步归类,具体归类时仍需人工判断,以重实质(从事的业务)、轻形式(填写的分类)的方式进行归类。 (作者:王猛;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春节期间负荷降低,现货市场连续地板价运行——电力市场2024年3月报 本月重大事件与政策 (1)多省2024年年度交易价格出炉:辽宁绿电成交111.32亿千瓦时,均价414.08元/兆瓦时;广西中长期交易550亿千瓦时,均价448.2元/兆瓦时。(2)多省2023年交易结果发布:陕西省成交1391.98亿千瓦时,均价410.64元/兆瓦时;华东电网完成现货结算电量45.2亿千瓦时,均价452.34元/兆瓦时。(3)多省2023年装机结构公布:冀北统调风电与光伏装机4323.05万千瓦,占比76%;青海风电与光伏装机3746万千瓦,占比68%;云南风电与光伏装机3489万千瓦,发电量为410亿千瓦时,占比12%;山东风电与光伏装机8469.6,占比40%。(4)2024年蒙西电力市场取消新能源交易电量比例上限。(5)贵州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按照“现货环境下中长期+现货”模式开展贵州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作者:李崇,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行业研究】储能锂电池企业开工率不足,各环节龙头企业领先优势拉大——储能行业2024年3月报 月度观点:2024年2月,新型储能月度招投标回暖,锂电储能设备价格回落。2023年我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约198.5GWh,目前我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名义产能468GWh,产能阶段性过剩,2024年1月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32.3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布2023年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出货量榜单,龙头企业领先优势正逐渐扩大。 (作者:冯俊淇,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行业研究】乘“电改”东风,功率预测行业稳步发展 行业概况及驱动因素:新能源大量装机并网,电网波动性加大,功率预测日益重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较强的特征,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调度中心需要获取精准度更高的预测值,以实现电力调度和实时的功率平衡。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两个细则”对预测精度的考核要求使不同的新能源电站拉开收入差距,电站逐渐提高对高精度预测服务的需求。 市场分析:功率预测服务以本国市场为主,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功率预测产品分为设备和服务,设备为一次性销售收入,服务则是按年收费。功率预测的上游为气象服务和气象监测设备,下游是新能源电站的EPC或运营商。大部分国家偏向使用区域内的预测服务商,因此国内企业以本国市场为主。2023年,国内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市场规模预计超12亿元,光伏与风电平分秋色,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约16亿元,CAGR约13%。 行业竞争强度:目前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市场规模提升后或会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场。行业目前规模不大,企业数量较少,不同厂商的算法模型未拉开显著差距,因此格局相对分散,根据沙利文咨询数据,国内光伏、风电预测领域各有4-5家主要企业,市占率在5-25%之间。市场规模持续提升会吸引新企业进入,短期分散的竞争格局或将延续。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行业方面看,功率预测服务的签约年限短,更换频率高,短期的显性竞争力会体现在电站替换数量和续费率等指标上;对于非专业化厂商,企业的主营与功率预测领域的相关性会成为企业的隐性竞争力。从财务方面看,企业的毛利率和偿债能力的表现较好,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费用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需关注相关费用的增加是否有帮助企业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营收增速。 风险提示:(1)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2)新进入者增多;(3)新能源电站大型化将导致同等容量下电站数量减少,影响行业的市场空间。 (作者:薛博伟,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苹果寻求外部AI大模型合作,华为P70即将上市——电子行业2024年3月报 2024年1-2月国内手机累计出货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2024年3月26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4年2月手机出货数据,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25.7万部,同比减少32.9%,其中5G手机出货1253.2万部,同比减少29.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9%。短期的同比波动呈现1月高增68.1%,2月下降32.9%的反差,原因为两年的春节时间存在错位,从2024年1-2月累计出货量来看,国内手机出货量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 光学摄像头出货量保持平稳。根据舜宇光学公告,2024年2月手机镜头出货1.04亿件,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1%,摄像头模组出货5207万件,同比增长72%,环比减少16%。同期丘钛科技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2796万件,同比增长6%,环比减少28%,行业出货量维持在高位区间,保持较强出货动能。 控产与需求前移推动大尺寸面板价格上涨。面板厂商坚持按需控产,需求端品牌厂商采购积极性较高,整体上LCD TV面板供给偏紧,价格博弈主动权偏向面板供应商,涨价预期强。根据群智咨询预测,2024年3月32寸面板价格上涨1美金,50寸面板上涨2美金,55寸上涨4美金,大尺寸维持5美金涨幅。 (作者:张跃聪,吴吉森;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HBM供不应求,美光2024年产品已全部售罄——半导体行业2024年3月报 半导体需求端:2024年1月,全球、中国半导体销售额继续同比增长。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476.3亿美元,同比上升15.2%,环比下降2.1%;2024年1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47.6亿美元,同比上升26.6%,环比下降2.5%。 半导体价格端:2024年2月,DRAM颗粒现货价格持续上升。根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2月DRAM颗粒DDR3 (4Gb(512Mx8), 1600MHz)、DDR4 (8Gb(512Mx16), 3200Mbps)、DDR4 (8Gb(1Gx8), 3200Mbps)、DDR4 (8Gb(1G*8), eTT)、DDR4 (16Gb(1Gx16), 3200Mbps)、DDR4 (16Gb(2Gx8), 3200Mbps)现货价格分别变化+1.30%、+1.72%、+1.78%、+5.37%、-0.53%、+0.82%;NAND颗粒32Gb 4Gx8 MLC、64Gb 8Gx8 MLC现货价格分别变化0.00%、-0.13%。 (作者:崔雅菡,吴吉森;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节后陆续复工复产,化工市场需求缓慢复苏——2024年3月化工行业月报 行业观点: 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化工市场成本支撑较强,随着节后国内复工复产渐入佳境,经济形势有望逐渐好转。近期各公司陆续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截至3月28日,已有70家化工企业发布业绩预告或年报,其中43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月化纤市场持续回暖,涤纶长丝POY、DTY、FDY以及锦纶的价格均呈持续上行状态,化肥市场依旧疲弱,氮肥、磷肥、钾肥以及草甘膦价格持续下跌。供给方面,2月纯碱产能有所增长,涤纶长丝产能有所减少。本月纯碱新增产能为阿拉善地区新投产100万吨,当前国内纯碱库存仍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水平,叠加新装置产能投放,预计纯碱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需求方面,国内假期过后,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市场需求缓慢复苏。预计短期化工市场以弱势震荡为主。 数据分析: 炼油板块景气度回升,原油价格持续上涨。2月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1.6美元/桶,涨幅为2.9%;WTI原油均价为76.5美元/桶,涨幅为3.6%。 化纤市场继续回暖,涤纶长丝POY、DTY、FDY以及锦纶的价格上行,氨纶价格小幅下跌。 2月PX中国主港现货均价为1028美元/吨,涨幅为0.3%;PTA华东地区市场均价为5911元/吨,涨幅为0.9%;华东地区涤纶长丝POY均价为7818元/吨,涨幅为3.2%;华东地区涤纶长丝DTY均价为9023元/吨,涨幅为1.4%;华东地区涤纶长丝FDY均价为8421元/吨,涨幅为2.2%。锦纶切片华东市场主流均价为14754元/吨,涨幅为1.7%;氨纶40D的均价为29766元/吨,跌幅为0.5%。 聚酯产业链盈利情况,2月涤纶长丝POY亏损程度有所缩小;涤纶长丝DTY、涤纶FDY虽处于盈利状态,且盈利空间有所增长。 化肥市场呈下跌态势,氮肥、磷肥、钾肥价格窄幅下跌,农药草甘膦价格窄幅下跌。 2月尿素跌幅1.6%;磷肥跌幅0.3%;钾肥跌幅0.6%;农药方面,草甘膦跌幅为1.7%。 氯碱行业,2月PVC乙烯法跌幅为0.1%;PVC电石法跌幅为0.6%;吨毛利方面,2月PVC乙烯法亏损进一步扩大,PVC电石法亏损有所收窄。重质纯碱跌幅为5.2%,烧碱跌幅为0.4%。 乙烯产业链,2月乙烯东北亚现货均价为946美元/吨,涨幅7.5%;聚乙烯现货均价为941美元/吨,跌幅为0.1%;苯乙烯华东市场均价为9077元/吨,涨幅为5.3%;环氧乙烷现货均价为6638元/吨,涨幅为2.6%。 价差方面,与上月相比,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烯的价差有所减少,苯乙烯-乙烯价差盈利空间有所增长。 丙烯产业链,2月丙烯中国现货均价为849美元/吨,涨幅为1.6%;聚丙烯期货收盘均价为7422元/吨,涨幅为0.5%;丙烯腈山东地区市场主流均价为9283元/吨,跌幅为2.6%;环氧丙烷华东市场主流均价为9109元/吨,跌幅为1.8%。价差方面,2月聚丙烯-丙烯、环氧丙烷-丙烯和丙烯腈-丙烯的盈利空间有所收窄。 C4产业链,2月丁二烯中国现货均价为1205美元/吨,涨幅为11.3%;顺丁橡胶现货均价为12450元/吨,涨幅为2.0%;SBS市场主流均价为4350元/吨,与上月保持一致;ABS现货均价为10352元/吨,涨幅为4.5%。价差方面,2月顺丁橡胶-丁二烯价差、SBS-丁二烯的价差大幅收窄;ABS-丁二烯的价差有所增长。 风险提示: 若下游需求复苏持续不及预期,化工品市场仍存在下行风险。 (作者:游文利,王一杰,梁博;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英伟达发布AI芯片B200及Blackwell架构——通信行业2024年3月报 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电信业务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5G、千兆光纤网络建设有序推进,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数据流量呈快速增长态势,通信行业整体实现平稳起步。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923亿元,同比增长4.3%,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4.4%。 电信业务细分领域增速情况:(1)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440.6亿元,同比增长6.7%,占电信业务收入的15.1%,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2)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1.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36.4%;(3)新兴业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共完成业务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11.3%,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5.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3%和30.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4)语音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29.5亿元和177.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和3.1%,共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1%,占比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作者:吴吉森;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整机环节中标节奏加快——风电行业2024年3月报 月度观点: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大幅提升,2月风电机组招标市场有所回暖,整机中标节奏加快,部分大型集采项目公布入围结果。 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大幅提升。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989万千瓦,同比增长69.4%,截至2月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45035万千瓦,同比增长21.3%。1月平均风电利用率略有提升。1月,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为98.3%,共17个地区风电利用率为100%,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弃风现象相对较突出的有甘肃、青海、吉林和蒙东等地。 (作者:奚望,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进口大豆价格后市将上行——种植业2024年3月报 本月核心观点——进口大豆价格后市将上行 今年以来,进口大豆价格的持续走低带动国内豆油、豆粕价格持续下行,大豆压榨企业榨利微薄。3月以来,CBOT大豆主力合约价格低位反弹,3月中下旬巴西政府机构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进一步推动CBOT大豆期价上行,截止到3月28日收盘,CBOT大豆主力合约收盘价1192美分/蒲式耳,2月末上涨52.5美分/蒲,涨幅4.6%。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也出现小幅贬值,在双重作用下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较上月有所走高。预计后市进口大豆现货价格将随之上行,为豆粕价格保持坚挺提供支撑,压榨企业榨利有望得到进一步修复。但考虑到巴西大豆已步入收获期,短期进口来源充足,限制大豆价格涨幅。 当月行业重点事件: 1、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增加第二批玉米收储规模。 2、九三集团启动新季国产大豆收购工作。 3、吉林率先公布新年度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作者:孟林,王正行;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电力投资持续强劲,央企签单“开门红”——建筑行业2024年3月报 核心观点:(1)2024年1-2月建筑业整体景气度走弱,上游建材生产设备开工率整体偏低。(2)从需求侧来看:房建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跌,销售和土地市场仍不景气,未来地产投资预期偏弱;基建方面,广义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城投融资缩减,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但特别国债有效补充,未来资金面不悲观。预计2024年房地产仍将处于筑底阶段,基建是拉动建筑业景气度主力,后续仍需重点关注专项债发行进度。(3)尽管行业整体景气度偏弱,但头部重点建筑企业表现较好,2024年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金额实现“开门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4)从细分市场来看,电力投资持续强劲,带动基建投资增长;同时,海外工程业务增速较快,我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景气度:(1)PMI:受春节影响,2月建筑业PMI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53.5%,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回落较大,仅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2)上游开工情况:挖机内销量同比回落24.6%,开工小时数处于低位。上游建材生产设备开工率整体偏低,建筑开工需求仍较弱。浮法玻璃、PE管材开工率同比提升,石油沥青、水泥、螺纹钢线材开工率同比降低。(3)新签合同额与产值:2023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比下跌2.8%,新订单保障倍数降低至1.17,项目推进速度趋缓。1-2月重点建筑企业(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电建和中国化学)新签合同额总体累计同比增长11%。 地产与基建投资跟踪:(1)房地产: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9.0%,降幅收窄。1-2月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4.1%,到位资金仍然弱势。(2)基建: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2%,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同比增长4.3%。1-2月广义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9.0%,其中,电热力、铁路、航空、仓储、水利等领域投资完成额增长10%以上;电力投资持续强劲。 资金面跟踪:(1)专项债:1-2月新增129只地方专项债,发行额6350亿元,同比下降28.1%;1-2月净融资额为4454亿元。截至3月22日,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达15.5%,相比往年发行进度相对滞后。在专项债资金用途方面,1-2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634亿元,占比40%)、棚户区改造(384亿元,占比10%)。(2)城投债:2024年1-2月新增1091只城投债,发行额7013亿元,同比增长8.8%;1-2月净融资额为-233亿元。(3)产业债:1-2月建筑企业债券发行额达876亿元(不含城投债),同比增长33.6%;净融资579亿元。3年/5年期AA建筑企业债利差回升至78BP/84BP,仍处历年低位。 重点建筑企业跟踪: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37家样本建筑企业在资本结构、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收现质量等方面的经营与财务指标同比均有劣化。 海外市场跟踪:(1)对外承包工程:1月海外市场进展较好,迎来“开门红”。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12%,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8.4%(以美元计);(2)重点建筑企业:1-2月重点建筑企业(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电建和中国化学)新签境外合同额总体累计同比增长25%,增速高于境内外新签合同总额;境外新签合同额占比达4%,同比保持平稳。 (作者:孙圣泽,钱炜武;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部分子行业需求有所回升,关注政策落地情况——高端装备行业2024年3月报 总结:1-2月份,国内机器人、切削机床产量明显提升,工程机械也表现出了企稳态势。与此同时,政策端持续发力,部分子行业需求可能因政策支持而出现提振,建议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情况。 重点政策点评:3月7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我国设备存量规模大,且五年以上老旧设备占比较高,更新的潜在需求较为可观。结合当前政策的关注重点、制造业发展方向、设备行业自身特征,建议重点关注:1)存量规模大+机龄久的农业机械、机床、轨交装备、工程机械等;2)工业减碳影响大,政策重点关注的工业电机、工业锅炉、空压机等。 行业整体景气跟踪: 装备行业出口进一步恢复。1-2月,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相比12月扩大8.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相比12月扩大2.1个百分点。 装备行业营收增速仍在底部区间。2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下降1.7%;通用设备行业、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3%、下降23.4%。 细分行业景气跟踪: 工业机器人:产量显著增长。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5万台,同比增长21.7%。 机床:切削机床保持增长,成形机床产量低迷。1-2月,切削机床累计产量9.2万台,同比增长22.6%;成形机床累计产量2.2万台,同比下降24.1%。 挖掘机:销量表现出了企稳趋势。2月,挖掘机销量12608台,同比下降41.2%,其中国内5837台,同比下降49.2%;出口6771台,同比下降32.0%。根据CME预计,3月挖掘机总销量约25000台,同比下降约2.3%。 轨交设备:行业投资保持平稳。2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值为229亿元,同比增长5.5%。 重卡:受春节档影响,销量明显下滑。2月,我国重卡市场各类车型销售5.3万辆,同比下降31.2%,环比下降45.4%。1-2月,重卡累计销售15.0万辆,同比增长21.8%。 (作者:田溪,邹刚;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销 售 人 员 李璐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宏观市场】出口超预期增长可持续吗? 1-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1.7%,高出彭博一致预期9.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超预期喜迎“开门红”。 从其驱动因素看:第一,2024年春节假期落在2月中下旬,节前赶工效应集中在1-2月进而推升1-2月出口同比读数。第二,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主要出口型经济体出口回升且主要进口需求国进口改善。 结合1-2月我国出口好转的区域和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需求复苏基础主要有: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船舶行业景气上行,美国非耐用消费品补库需求回升及美国地产链修复。这将带动我国半导体产业链、船舶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家具家电产业链出口增长,这些产品出口接近于我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从其可持续性看,一方面,全球半导体周期仍处于复苏前半场,美国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补库需求仍处上升初期阶段,且利率约束缓和下美国房地产销售有望好转,全球需求好转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综合来看,我国年内出口回稳向好可期。 (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宏观市场】消费的“平稳时代”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系列报告》显示,家庭收支正在从分化走向趋同:财富、收入和消费“增加与减少”的受访家庭比例总体减少,家庭财富、收入与消费“基本稳定”的比例明显上升。这与当前CPI同比在0%附近波动相契合,或许表明在经历了品质化的消费升级时代,和疫情下的消费高波动时代之后,我国的消费正进入新的“平稳时代”。 收入端,从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来源看,占总收入约70%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修复程度较高,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速修复较弱,一定程度解释了居民财富变动趋同化的特征。 支出端,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轻群体的消费意愿或有一定下降,年轻群体与中老年群体在消费倾向上的差异明显收窄。消费结构上变得更加务实:居民人均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仍居高不下;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领域支出占比有所下行,且相比乡村居民,城镇居民文教乐支出占比回落幅度更大。 收入财富预期趋于平稳,居民家庭支出更加务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保持在温和水平。 (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宏观市场】开年宏观数据的两组分歧——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 开年宏观数据出现两组分歧:一是同比与环比的分歧。表征经济环比动能的建筑业与制造业PMI相对低迷,而表征经济同比动能的工业增加值、固投同比等好于市场预期。建筑业方面,除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的调整之外,固投结构从建安投资向设备投资的转移,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固投与建筑业PMI、有色价格与黑色价格之间的分化。工业方面,工作日增长推升同比读数,但产销率需要提振。 二是实体数据与融资数据的分歧。尽管三驾马车的同比读数较高,但2月社融同比进一步放缓至9.0%。不含政府债的社融同比为7.7%,较2023年12月降低0.9个百分点,与债券市场中出现的“资产荒”现象相呼应。居民端,提前还贷意愿仍高,且消费结构“小额化”或使消费对贷款的拉动减小。企业端,专项债发行放缓等因素影响下,新开工项目投资累计同比负增,但存量项目对固投读数形成支撑。关注新开工减少下固投增速的可持续性。 由于市场预期快于政策节奏,利率曲线扁平化。在“资产荒”和2月降准50bp的背景下,2024年以来DR007多数时间内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展现出货币政策的适度与精准。汇率掣肘下,降息预期兑现的节奏可能与美联储降息的节奏有关,市场预期与政策节奏的分歧还可能延续一段时间。 (作者: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宏观市场】装备与高技术制造业支撑开年利润修复——评2024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2 月工业企业利润修复,同比维持正增长。1-2 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 10.2%,体现了低基数的影响。在量、价、利润率方面,量价微升,利润率受成本拖累小幅下降。从资产回报率来看,2024 年 1-2 月资产回报率 4.75%,创同期新低。从所有制看,外商、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上升,国有、私营企业利润下降。 从行业结构来看,多数行业增速修复,公共事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特别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制造、有色冶炼加工表现较好。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1-2 月同比增长 28.9%,汽车制造拉动工业利润增长 2.0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1-2 月同比增速 27.9%,计算机通信电子利润改善显著,拉动工业利润增长 2.8 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恢复,1-2 月同比增速 12.9%,酒饮料茶和纸制品均拉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0.4 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库存小幅上升,仍处于被动去库阶段。产成品周转天数创历史同期新高,录得 22.1 天,补库仍需等待。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库存去化较快。36 个月库存分位数较低且营收分位数较高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汽车制造、橡胶制造、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等。 (作者:胡晓莉,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宏观市场】关于央行买卖国债的四个问题 近期市场关注央行是否会在公开市场展开国债买卖。 央行何时需要买卖国债?央行可能出于两种目标买卖国债:一是调节货币投放,以满足经济发展中货币需求的增长,或吸收剩余流动性;二是降低长端利率,压缩期限溢价,以鼓励中长期信贷投放或提振资产价格。第一种情境下购买中短期国债更多;第二种情境下购买长期国债更多。对我国而言,降准空间日益珍贵,若央行购买国债可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较MLF更节约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抵押品。 央行如何买卖国债?从美联储经验来看,美联储购买的国债类型多样,但会避免对回购市场上稀缺价值较高的特定抵押品、新发行的名义附息证券以及活跃国债期货合约的最廉券进行购买操作。美联储通过与经批准的交易对手进行多价格、竞争性拍卖来进行现券买卖。 央行购买国债有何影响?文献显示,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初期对经济有显著提振;对利率曲线有影响但其影响不均衡;对汇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体存在差异。 央行购买国债是否面临估值风险?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下,国债价格波动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有限。海外经验显示,即使中央银行出现亏损,也未影响金融与价格稳定。 (作者:宋彦辰,程子龙,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宏观市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几何 随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房企资金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从而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有效支撑。基于对房地产建安投资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弹性估计,本文估算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带来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增长对2024年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作用。 假设2024年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带来的资金支持约为8000-12000亿元,则房地产建安投资将增长3.8%-5.8%,拉动2024年房地产投资增长2.4%-3.6%。 (作者:蔡琦晟,郭于玮,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建材量价走弱 政策聚焦 货币政策 2024/3/27,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金规〔2024〕2号) ,拓展巨灾保险责任,提升了基本保险金额,并支持商业巨灾保险发展。(资料来源:财政部) (作者:宋彦辰,胡晓莉;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外汇商品】德国衰退压力持续,英央行释放鸽派信号——全球宏观晴雨表2024年第三期 美国:通胀与就业数据连续两个月强于预期,消费、景气度等数据偏弱,不过消费已有企稳迹象。短期内经济数据超预期程度整体下降。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点维持在6月。美国国会在3月22日最后期限进行财政预算谈判,力争避免政府关门。若预算顺利通过,后市警惕对美债供给冲击。 欧元区:近期德国经济领先指数大幅转弱,可能与制造业边际下滑有关。欧元区2月HICP粘性显现。欧央行暗示可独立于美联储、6月首次降息的可取性。最新货币政策框架审查结果显示,欧央行会以足够温和的方式吸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同时将提升主要再融资操作在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方面的地位。 英国:受服务业支撑,经济意外指数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1月英国GDP边际增长0.2%,与政府服务业和建筑业复苏相关。2月CPI超预期回落,英国央行3月议息会议立场软化。为提高大选胜率,保守党内讨论紧急更换首相的声音“愈发响亮”。 日本:日本内阁府上修2023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速,免于陷入技术性衰退。日央行取消负利率,取消长端利率指引和YCC,取消ETF和J-REITs购买,1年后停止购买商票和公司债,仍维持当前水平的国债购买。未来倘若通胀和消费反弹,日本还有进一步加息空间。 (作者:余律,王之凡,张梦,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4日) 【外汇商品】美元兑人民币如期开启构筑“第三峰”——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4年(第9期) 本文探讨了非美本币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非美公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尝试初步摸索不同地区主权债的定价逻辑。 发达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普遍较高,新兴经济体偏低,其中波兰、韩国、菲律宾与美债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发达经济体之间同步的经济周期决定了深度联动的通胀和利率环境。中国香港、新加坡高企的外贸依存度,以及加拿大对美国贸易的依赖性决定了其公债与美债的强相关。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货币政策低独立性加强了这种相关性。 2020年后因海外通胀相关性的提升,非美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相关性大多提升。新兴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除了与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有关,还受外资配置行为影响,外资深度参与本币市场将提升两者的联动。 欧洲一体化程度高,区域内利率联动性最佳。亚洲次之,中东及非洲较差。韩国国债具备市场深、波动低、与美债联动强的特点。日本取消YCC之后,日债与美债利率联动有望加强,波动性也会上升。中国国债与印尼国债与美债相关性低,亚洲区域内中国相对与印度、泰国国债相关性较强。 (作者:余律,张亚澜,张梦;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外汇商品】上海金有望保持强势——贵金属周报2024年第10期 市场表现 贵金属市场表现 (作者:王之凡,付晓芸;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外汇商品】非美本币公债收益率相关性探究 本文探讨了非美本币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非美公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尝试初步摸索不同地区主权债的定价逻辑。 发达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普遍较高,新兴经济体偏低,其中波兰、韩国、菲律宾与美债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发达经济体之间同步的经济周期决定了深度联动的通胀和利率环境。中国香港、新加坡高企的外贸依存度,以及加拿大对美国贸易的依赖性决定了其公债与美债的强相关。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货币政策低独立性加强了这种相关性。 2020年后因海外通胀相关性的提升,非美公债收益率与美债收益率相关性大多提升。新兴经济体公债与美债相关性除了与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有关,还受外资配置行为影响,外资深度参与本币市场将提升两者的联动。 欧洲一体化程度高,区域内利率联动性最佳。亚洲次之,中东及非洲较差。韩国国债具备市场深、波动低、与美债联动强的特点。日本取消YCC之后,日债与美债利率联动有望加强,波动性也会上升。中国国债与印尼国债与美债相关性低,亚洲区域内中国相对与印度、泰国国债相关性较强。 (作者:余律,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外汇商品】投资者对美国国债、公司债买入热情较高——美国TIC追踪2024年第四期 专栏:本期专栏主要研究日本央行加息时期,日本投资者美国资产的投资规律。同时结合历史规律、季节性对近期日本投资者的美国资产投资倾向进行探讨。我们研究发现,在日央行货币政策收紧时期,日本的美债净买入绝对水平通常会比较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买入卖出操作。日本央行加息对日本投资者对美股的投资倾向影响较小。但在日经指数同比增速高于标普同比增速时期,对美股的投资热情会降低。季节性上,日本4月开启新财年,从2000年至今日本投资者在4月对美债、美股的买入积极性都为全年最低。综合多个维度,短期日本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投资热情可能偏低。 本月公布的是2024年1月的美国资产持有、交易情况。 (作者:王之凡,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外汇商品】美国劳动力供需平衡对薪资和利率的影响 美国劳工部将劳动力状态分为四类,就业、失业、退出劳动力和边缘依附于劳动力。“劳动力状态流动”调查了受访者当月较上月所处的劳动力状态是否出现了变化。通过特定的劳动力状态流动,可以计算出美国劳动力供给变化。从劳动力来源的年龄结构分析,青壮年劳动力供给进一步增加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这是制约当前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与劳动力供给端边际变化对应,需求端的边际变化可以由JOLTS调查的职位空缺数反映。随着美国库存周期触底回升,经济软着陆希望增大,职位空缺同比可能进一步反弹。职位空缺结合劳动力供给变化便可以得出“劳动力边际供需平衡”。2020年前,供需接近平衡的时期较多。2020年后,供需均大幅波动,造成阶段性的显著供需失衡,实际薪资与劳动力供需平衡的正相关性明显更强。2023年以来,边际供需再度由供给过剩向供给偏紧的方向发展,实际时薪增速也同步触底回升。 当前美联储“实际利率”较实际薪资增速温和超调,处于合理水平。未来实际时薪增速可能较为稳定甚至有进一步反弹风险,若要保持“实际利率”对薪资增速的超调水平,则将制约美联储宽松空间。我们维持年内美联储降息幅度0-75bp的判断。如果再通胀程度较大,不降息亦是政策选择。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外汇商品】中国台湾政策利率时隔15年再上2.0%——中国台湾地区宏观图谱2024年第二期 经济增长方面,2024年2月,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和进口双双回落,进口额减少规模更甚于出口额,使贸易顺差“衰退式”抬升;民间和房地产投资均出现企稳迹象;台股和居民收入上涨加持消费者信心。电价上调给中国台湾地区通胀控制带来新的压力。 宏观政策方面,中国台湾“央行”加息0.125个百分点,使政策利率时隔15年再次回到2.0%水平。2024年1月,中国台湾政府发行945亿新台币债券,为过去五年间单月发行规模第三高;在社会福利和防务支出上涨的带动下,政府支出来到历史当月支出第三高。 金融市场方面,中国台湾股指在科技板块牵引下连创历史新高,吸引外资连续第四个月净流入;中国台湾正向利率期限曲线陡峭度抬高;美元兑新台币上行,新台币相对利率汇率锚向超贬方向运行。 两岸关系方面,蔡英文和赖清德“亲美疏华”举措继续影响两岸经贸往来。中国台湾禁止赴陆旅行团对融合发展愿景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张亚澜,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外汇商品】降息短暂利空美元,日央行干预在即——2024年第二季度G7汇率前瞻 美元指数:美国基本面韧性较强,劳动力市场维持较高景气度,存在再通胀风险,掣肘美联储宽松空间。从历史经验看,在预期降息75bp的情景下,美元指数在降息前短线承压,降息落地后很快触底回升。 欧元:一方面欧央行可能按其3月会议的暗示于6月启动降息,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意外指数或将转入下行波段,欧元汇率整体料将维持偏弱运行。 英镑:英国央行降息预期尚有下修空间,叠加经济意外指数反弹、外资季节性流入,英镑汇率下方仍有支撑。不过,持仓分化度指标已显示英镑兑美元多头拥挤,其上行空间已较为有限。 日元:通胀回归,日本央行加息,企业和家庭预计进入加杠杆、扩规模、涨薪资、提前消费、增加风险投资等扩张模式。日元融资货币地位不动摇,短线行情受长端美债利率、日股走势以及日本当局干预影响,152-155区间突破较难。 (作者:余律,张梦,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外汇商品】整固后有望继续走强——2024年第二季度原油展望 2024年第一季度,油价低斜率震荡上行。2023年12月16日开始,红海局势升级带来大量货物运输的中断和转运。在途运输货物增加导致原油市场供给边际收紧,原油现货市场明显走强。不过宏观情绪压制单边油价相较于月差和现货市场走强程度偏弱。原油现货市场的走强持续至2月下旬,后伴随炼厂检修以及俄罗斯炼厂被炸毁带来的原油浮仓增加,现货市场和月差走弱。不过3月12日俄罗斯最大炼厂被炸停产,推动原油市场做多情绪快速上升,单边油价走势强于现货面。 2024年第二季度初,需求季节性弱势、俄罗斯炼厂被炸后导致原油出口增加浮仓增多施压现货面,不过走弱预计幅度有限。阶段性弱势后,伴随季节性旺季来看、整体库存低位以及地缘危机持续,油价有望继续走强。 (作者: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外汇商品】关注中间价变化——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走势前瞻及衍生品策略 市场回顾: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修正过剩的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利率汇率反弹后震荡。尽管日央行历史性退出负利率,由于市场预期加息缺乏持续性,日元仍是最弱G7货币。美元兑人民币季末突破120日均线,如期开始构筑第三峰行情。三大人民币指数上行。短期期权隐含波动率先回落后反弹。 后市展望:即期汇率:当前中间价和日内2%的波动限制了美元兑人民币上限。与其它融资货币相比人民币仍有一定压力,节奏取决于中间价。衍生品:期权波动率可能继续上行。 策略推荐:具体避险策略及点位详见正文。 (作者:张梦,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外汇商品】加息抑制日本投资者买入美债——美国国债月报2024年第四期 2024年3月美债走势较为波折,月初收益率延续了2月下旬以来的回调惯性。此后公布的美国2月新增非农就业和CPI均强于预期,收益率止跌回升,10Y收益率再度触及4.3%。美联储议息会议重申年内降息,不过并未给出退出缩表的时间表。市场再度被降息预期主导,美债收益率再度回落。 本期专栏:日本央行加息对美债投资影响。从历史经验看,日本央行加息、美联储“预防性”降息时期,日本投资买入美债放缓,甚至可能出现短期抛售。当向日元升值方向干预汇率时,也会短线推升美债收益率。此外,2000年以来,在新财年开启的前两个月(4月、5月)日本投资者净买入美债的概率在全年中最低。 一级市场方面,3月短端需求明显回升。美国新财年预算通过,可能引发供给冲击。二级市场方面,投资者对短端买入有所增加。 展望后市,单边策略方面,在美联储首次降息前收益率往往承压,但随着基本面逐渐企稳,收益率下行动能不足。若出现供给冲击可能抬升收益率。曲线策略方面,短期利率预期波动不大,曲线利差趋于稳定。供给冲击可能阶段性陡峭化曲线。配置方面,维持10Y美国国债4.3%以上可配,4.5%以上加大配置的观点。 (作者:张峻滔,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外汇商品】宏观环境仍利多黄金——2024年第二季度贵金属展望 2024年第一季度,金价小幅震荡调整后快速上行。开年在美国经济数据韧性带动下,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携手反弹带动伦敦金小幅调整,这一调整持续至2月中旬,彼时伦敦金估值和持仓调整至中性略偏低水平,上海金则因为开年后美元兑人民币上行而在1、2月份保持高位窄幅震荡。此后美国高频数据走弱,沃勒建议买短卖长,海内外金价携手创出新高。3月联储议息会议再度确认年内降息3次的预期,给予高位的金价以支撑。当前黄金与美元利率汇率相关性转弱,更多表现出商品属性,传统定价模型阶段性失灵,黄金相对传统定价锚持续性高估。 具有韧性的经济和通胀数据或在未来一段时间扰动市场降息预期。不过整体来看,6月议息会议才会公布美联储新的点阵图,在美联储第一次降息前以及未来几个月油价可能继续回升的背景下,宏观环境对于黄金总体友好。 美联储真正降息前,黄金有望强于白银。美元兑人民币向上修复带动黄金境内外价差阶段性走扩,但2024年黄金境内外价差内生走扩动能整体有所下降。 (作者:张峻滔,付晓芸,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绿色金融】2024年能源工作的变化与重点——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4年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对2024年能源领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开发利用和节约的关系成为我国当前能源领域工作的重点。因此我国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坚持高水平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具体要求: 在能源保障方面,提出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发电装机达到31.7亿千瓦左右,从增强能源供给能力向增强供给体系弹性转变。一是将增强储备能力列为强化化石能源兜底保障的关键内容,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天然气、煤炭资源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资源供给弹性。二是增强系统调节能力,重点发挥气电、新型储能、需求响应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的调节功能。三是发挥区域协同保障能力,既要推动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也要在特高压工程、输气线路方面加快推进力度。 在能源转型方面,继承与发扬绿色转型发展的优势,提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的目标。一是持续扩大非化石能源发展优势,在继续推动风光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的开发部署。二是进一步细化新能源并网消纳责任,推动消纳责任向企业细化落实,助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提出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加大力度创新能源利用方式。一是鼓励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方式创新,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供暖形式的拓展,还包括拓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热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二是促进战略性优势产业转化应用,包括新型储能与氢能。 在能源技术方面,以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创新步伐。一是完善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新型储能、氢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标准体系建设,还包括煤油气等传统能源相关标准制修订。二是健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产业链碳足迹核算、装备全寿命周期碳足迹、碳交易等各类标准制定。同时,提升能源技术创新质效,促进能源技术创新重点从技术攻关向成果转化升级。 在能源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完善能源发展法治保障,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2024年我国将推动《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修订,完善法治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和油气市场市场化建设,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三是政府发挥好市场监管职能,保护市场参与主体利益。四是把控新型电力系统涉及的基础设施质量安全风险和运行风险。 在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深度共享能源变革成果。除传统油气合作外,2024年我国还将加强煤炭国际贸易合作和核电项目国际合作,同时推动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与周边国家地区分享我国绿色电力的发展成果。此外,我国还将在国际能源多边交流机制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增加我国在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方面的影响力。 (作者:阳能,肖鑫利,钱立华,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金融行业】从“规范和促进”到“促进和规范”——解读《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 2024年3月22日,网信办印发《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此前,2023年9月28日,网信办曾就《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在文件名上,《规定》相较于《征求意见稿》,将“促进”调整至“规范”之前,体现了便利数据跨境流通、对外开放的总基调。《规定》的出台既是对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要求的落实,亦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具体来看,相较于《征求意见稿》,《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修改: 第一,进一步明确数据出境豁免情形。相较于《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新增多项数据出境豁免情形,新增的根据合同确需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可豁免申报的四个场景包括“跨境支付”和“跨境开户”。跨境开户场景的新增,或将在监管部门批准的前提下,为境外金融机构合规为境内用户提供投资服务留有政策余地。 第二,进一步细化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范围。在基本沿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外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传输1万人以上敏感个人信息的场景,《规定》新增了需要进行数据安全评估的要求。 第三,进一步延长数据安全评估有效期限。《征求意见稿》并未提及数据安全评估有效期,而2022年7月发布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则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结果有效期为2年”,《规定》则将安全评估有效期最多延长至“3+3”共6年,将有效便利数据跨境流动。 (作者:任图南,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4日) 【金融行业】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监管政策周报 本周发文:1、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2、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3、金融监管总局就《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4、交易商协会和中证协发布《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联合市场化评价办法》;5、中基协发布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6、国务院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7、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8、国家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9、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指南(第二版)》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南(第二版)》;10、外汇局发布《关于更新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分类的通知》。 监管动态: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李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系统观念?持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3、人民银行召开“加强卡基市场建设 完善卡基生态”座谈会;4、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5、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6、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7、多家公募基金被异地证监局驻场检查;8、强化交易监测分析 监管层摸底头部量化机构。 监管处罚:1、各地金融监管局、金融监管分局公布34起行政处罚案件;2、上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3、深交所对多起上市公司违规和异常交易采取监管行为。 (作者:任图南,陈昊;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金融行业】提升“成团”可能,便利份额转让——《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解读 2024年3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对《银团贷款业务指引》(银监发〔2011〕85号,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相较于《指引》,《办法》将单家银行担任牵头行时承贷份额和分销份额的原则下限分别由20%、50%下调为15%、30%,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团门槛、有利于提高银团贷款“成团”可能,促进银团业务发展。 相较于此前的《指引》等相关监管要求,《办法》将允许银行把其持有的银团贷款按比例拆分的方式进行部分转让,部分缓解了此前必须全额转让所造成的交易难问题。同时,《办法》还优化了部分银团贷款的转让要求,或将有利于提高银团贷款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推动银团贷款业务快速发展,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指出银团贷款转让应满足洁净性原则,因此银团贷款在转让后无需继续计提资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 《办法》明确了代理行在日常管理中的各项职能,包括贷款归集发放、本息回收等。《办法》明确指出村镇银行原则上不得参与银团贷款,同时对于农商行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银团贷款,仍将主要沿用社团贷款指引等规定。 (作者:张无缺,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金融行业】海外银行系研究机构发展模式探讨 银行系研究机构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助力决策、赋能经营方面肩负着核心使命。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对研究机构在战略制定、行业选择和市场洞察方面的要求与期望也日益提升。然而,当前我国银行系研究机构的发展模式尚处于摸索的初期阶段,因此,了解海外同类机构的发展模式与指标披露情况,对于我国银行系研究机构在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纵观海外银行的发展,研究机构作为海外领先银行重要的“智库”力量,为其海外扩张、业务布局与综合经营提供了战略指导、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大部分领先海外银行系研究机构基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往往具备包含银行、证券、基金、资管等多类经营牌照,因此其研究服务不仅限于“银行”业务本身,而是延伸服务至更广义范围上的“金融集团”。 从发展方向布局上看,银行系研究机构可分为全域赋能型、专项赋能型、专项创收型以及综合创收型四类,并在组织机制、管理模式、研究领域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布局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全域赋能型研究机构依托于较为扁平的组织架构与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使得研究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也促使机构本身的纵深发展。 从对外指标披露上看,尽管各类机构的披露形式存在差异,但在披露内容上显示出多类共通特点。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海外银行系研究机构多有设置独立创收的业务单元,然而,在披露层面均未涉及与自身业绩或银行或集团业绩增长关联的定性或者定量指标。 聚焦国内,基于我国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基本原则的商业银行暂无证券等业务牌照,无法通过开展经纪业务获取佣金收入。同时,虽然部分研究机构在对内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报告订阅、收费讲座/培训、项目咨询等方式对外盈利,但受限于团队规模、资源配置与独立性等综合因素,国内银行系研究机构的盈利模式的拓展和盈利能力相对受限。因此该类机构将偏向于“更协同”的发展定位,更适用于全域赋能型与专项赋能型这两种发展模式。 (作者:唐澄澄,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7日) 【金融行业】智能合约:概念与金融机构运用可能 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获得多方承认的、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且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处理资产的程序。尼克萨博(Nick Szabo)于1994年提出智能合约,但直到2013年以太坊的诞生,智能合约才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智能合约可以独立于区块链技术而单独存在,而且在中心化机构的信用高度认可的前提下,智能合约的应用将在效率、安全与成本上更具优势。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同时赋予智能合约自动交割资产的能力,但付出了效率与成本的代价。此外,区块链存在的扩展性(Scal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不可能三角制约了智能合约的大范围推广。若放弃去中心化这一要求,则智能合约的扩展性和安全性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在实践中,已出现不依赖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应用。 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2016年牵头为美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编写报告《智能合约:12种商业模式》阐述了主流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核心为基于智能合约的运用,来简化参与方众多的复杂流程。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结合我国实际,在金融领域,可以依托数字人民币的法币特性、可编程性以及其作为数字资产的可交割性,开拓几个方面的应用场景: 第一,智能合约与数字人民币贷款。目前,在贷款资金用途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主要体现于确保下发贷款用于指定用途。未来,在抵押物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还可以支持抵押物资产自动化处置。数据资产抵押融资等场景亦可使用智能合约。 第二,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与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用于供应链可以解决供应链的信息孤岛问题,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信息孤岛是金融机构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逻辑从“核心企业信用”迈向“数据信用”的关键阻碍。以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为例,数字人民币结合智能合约可以赋能的步骤包括融资前的信息核验、融资中对资金用途的限制和监测、触发条件自动还款。 第三,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与财富管理。若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与财富管理业务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协助客户开展自动化的投资,还可以实现资金的自动化调仓。 第四,智能合约与金融市场交易。智能合约在金融市场交易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的结合或将是未来基于智能合约最可能实现的创新之一,亦是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落地。 (作者:任图南,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金融行业】稳定信贷价格,加强企业流水等数据分析——解读《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 2024年3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金办发〔2024〕2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改变了过去监管部门对小微金融服务和涉农金融服务分别出台文件、明确要求的情况,在“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的总要求下,统筹对小微、涉农等金融服务作出了要求。同时,《通知》还强化了各银行未来对于普惠信贷相关服务的披露要求。 《通知》沿袭了2023年相关监管文件对于“两增两控”要求的弱化,甚至对于改革化险任务较重的地区,还进一步对小微信贷增速作出了差异化的安排。同时,《通知》还明确要稳定信贷价格,这或将可以使得至少未来半年时间内的银行新发放贷款价格相对稳定。 为了促进普惠信贷服务贴合各类主体的需求,《通知》不仅要求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模式,同时还继续倡导拓展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为了夯实拓展循环贷的基础,也为了更好的提升授信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通知》还提出了银行要用好流水等数据进行分析的要求,这不仅要求银行筑牢面向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的收单服务,同时也意味着银行需要抓牢这些客户的基本账户,从而才能获得相应的流水数据进行分析。 《通知》提出要探索向小微企业等客群提供“信贷+”综合金融服务。随着银行竞争加剧,银行也需要开拓适合小微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作者:陈昊,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东南亚研究】“互换通”总交易量达1.2万亿人民币——香港金融市场周报(20240318-0322) 宏观经济: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巩固年内降息预期,但经济数据仍显示韧性;欧元区制造业PMI表现仍偏弱。内地1-2月增长数据整体优于预期,香港失业率及通胀维持平稳。内地与香港“互换通”开通以来截止今年2月末累计交易量达1.2万亿人民币。新加坡最新金融中心排名领先香港一位。 金融市场:周内日本央行紧缩利多出尽、瑞士央行意外降息,美国基本面相对优势令美元维持强势,港汇受资金需求支持,离岸人民币汇率承压。离岸市场跨季美元、跨月港元流动性趋紧。美债收益率于美联储利率决议后下行,中资美元债投资级债券拉动整体回报指数收涨。 后市展望:10年期中国国债2.3%以下隐含较强降息预期,政策利率不下调、资金利率中枢未下移制约债市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关注后续地方债发行提速、超长期国债发行、风险偏好带来的长端、超长端交易机会。美债方面关注60日均线和4%附近支撑,预计得到支撑企稳的可能性较大。财政预算通过,关注美债发行期限结构和节奏。美元兑人民币如期突破震荡区间并触及第一目标位,预计动能尚未耗尽,关注更高阻力。基金多空持仓均未大幅变动表明多空在当前价位都很难新入场,伦敦金需要一段时间震荡整固。上海金强于伦敦金。原油方面看多情绪走弱、浮仓增加,油价上行动能有所减弱。 (作者:翟梦涵,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东南亚研究】货币持稳,财政整顿——东南亚宏观形势跟踪(2024年第1期) 2024年东南亚六国仍有望维持4.5%以上的正增长。1-2月各国制造业景气分化依旧,消费依然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净出口拉动作用尚未恢复,投资正向拉动作用提升。各国通胀压力缓解,但食品通胀阻碍通胀顺畅下行。各国就业市场整体表现稳定,菲律宾失业率攀升。 政策方面,2024年1-2月东南亚六国货币当局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各国政府继续坚持财政整顿方向,努力下调财政赤字率。数字经济、半导体和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受到重视。泰国政府力争在2025年之前完成泰国-欧盟(EU)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金融市场方面,东南亚六国股债市场仍为净流出状态,但股市净流出规模明显下降,外汇市场相对美元仍维持震荡贬值态势。 地区政治方面,老挝就任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澳大利亚与东盟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印尼2024年大选普拉博沃当选,泰国和菲律宾政局动荡因素犹存。 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方面,双边政治、经济及多领域合作关系继续稳健发展,继续推进自贸区3.0谈判。1-2月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中与越南经贸关系持续加强,但中菲投资合作受政治因素扰动。 (作者:罗芳,郭嘉沂;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固定收益】房企资产负债率重估 2024年1月底以来,中国恒大、碧桂园等房企正式清盘或被提出清盘呈请;2024年3月9日,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本文重点对67家房企(包括26家已出险房企,以下简称“样本房企”)的资产价值、资产负债率进行重新评估。 (作者:刘晗,陈姝婷,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固定收益】核心城市楼市环比改善——地产月报(2024年3月) 本月观点:国常会首提“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3月以来,以杭州放松二手房限购为代表,高能级城市需求端政策继续优化。增量政策对于短期需求释放有一定边际效用,3月以来主要一、二线城市楼市成交环比改善。 楼市成交维持历史低位,但环比改善,新政加持下杭州二手房表现亮眼。新房成交方面,高频楼市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3月以来(截至3月24日),样本36城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5.1%(2月同比下降49.6%,剔除春节影响,下同),环比上升13.8%(2月环比下降8.8%)。二手房成交方面,13城二手住宅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36.3%(2月同比下降34.3%),环比上升37.4%(2月环比下降27.7%)。重点城市方面,与1-2月(剔除春节假期影响)相比,3月以来,广州、深圳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面积增幅在30%以上,上海、南京、武汉亦有不同幅度增长;有统计数据的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日均成交面积均保持增长,尤其是杭州二手住宅成交量增幅在50%以上。 全国土地出让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重点城市土拍热度分化。中指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住宅及综合用地累计实现土地出让金1968.1亿元,同比增长2%;平均土地成交溢价率5.2%,与上年同期持平。从22个重点供地城市来看,土拍限价放开后,不同城市间土地成交溢价率分化明显,合肥、杭州、福州的多宗地块,以及长沙、沈阳的个别地块高溢价成交,平均土地成交溢价率均在10%以上;而苏州、南京、成都、长春、广州、济南绝大部分土地均为底价成交,部分城市仍现城投拿地身影。 销售低迷拖累房企到位资金表现,不同企业性质房企债券融资维持分化。开发到位资金方面,2024年1-2月,房企开发到位资金来源累计同比下降24.1%,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下滑34.8%、36.6%。债券融资方面,自2024年3月以来(截至3月24日),国有、民营房企净融资额分别为163.8、-138.4亿元。 (作者:钱士如,刘晗,陈姝婷,鲁政委;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饲料加工行业:在高周转低盈利环境中稳健发展 饲料加工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级。饲料加工行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其行业空间目前已达到万亿规模,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2亿吨。分使用品类来看,畜禽饲料是我国饲料产业主要组成部分,猪禽料合计占比超86%。饲料产业链上游是饲料原料的贸易流通环节,中游是饲料加工环节,下游是养殖业。 近年来饲料加工行业政策变化:1、饲料禁抗、养殖减抗政策。饲料生产企业面临着在禁抗、无抗时代研发、生产具备较好动物保护效果的无抗饲料的考验,行业门槛有所提升。2、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在高原料价格的背景下,企业需通过有效配方替代方案实现成本最优化。不具备配方优势的中小饲料企业经营压力更大。 饲料行业低毛利高周转,是现金牛业务。从行业基本经营特点来看,饲料加工行业毛利率较低,企业依靠高周转以实现超额盈利。站在ROE角度,饲料企业ROE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其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饲料业务是现金牛业务,行业增长率低,盈利稳定。 饲料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随着2020年起原料成本上涨叠加养殖业低迷影响,中小饲料企业产能利用率低迷,行业整合趋势显著,集中度有所提升。2023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共1050家,饲料产量合计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1.1%。由于饲料业务低毛利高周转的特点,需要持久经营提升营运能力,以及随着行业整合力度加大,导致饲料业务规模化门槛提升,这些业务特点都将形成饲料业务新的发展门槛,将可能的潜在进入者拦在门外。因此未来饲料行业的竞争将是头部企业之间、大型企业与中小饲料企业之间的存量竞争。 山东、广东为饲料生产大省。从区域竞争角度看,由于饲料销售半径的限制,饲料产能一般与养殖产能相匹配,区域型市场特征显著。2023年全国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省份有13个,分别为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河南、江苏、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 营运能力和利润率是关键指标。当前环境下,饲料企业受到玉米豆粕鱼粉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原料成本上移波动,叠加下游养殖业低迷导致饲料需求不畅的双向积压,饲料毛利率空间收窄,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从长远来看,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及在禁抗、豆粕替代等政策背景下,对于饲料企业配方技术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饲料行业竞争门槛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当前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在于构建其ROE水平的营运能力和利润率两方面。 风险提示: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下游养殖行情低迷、禁抗及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实施、饲料产品价格战激烈。 (作者:孟林,王正行;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行业研究】全球市场多方竞争,成本技术需兼备——装备出海竞争力评估 我国装备企业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如何评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成为研判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海外市场,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经营环境将更加复杂,是否具备可在海外复制的低成本能力和能够获得产品溢价的差异化技术优势将成为长期发展的关键。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工程机械为参考,可海外复制的低成本能力将主要来自于零部件采购的成本优势和自动化生产优势,而可溢价的技术优势则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线和盈利能力上。 我国装备企业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装备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相似的使用需求,也可以进行全球贸易,世界领先的装备企业也多为全球化经营。随着我国国内总体需求增长放缓,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装备企业也开始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2023年我国通用机械产品和特种机械产品出口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并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海外竞争:产品定位在中高端,技术和成本需兼具。大部分装备生产以组装为主,进入门槛不高,性价比是我国装备企业在国内竞争的重要优势。但未来随着新兴国家品牌的崛起,人力成本和管理环境发生改变,低成本可能将不再是我国企业独有的优势。长期来看,我国装备企业在全球市场将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比欧美产品性价比高,比当地品牌质量好。中高端市场需要兼顾技术和成本,可复制的低成本与能获得产品溢价的技术将是赢得并且巩固市场份额的关键。 以工程机械为参考,低成本关注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和人均产值,技术优势关注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工程机械属于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竞争格局也经历了多次迭代。从可海外复制的低成本能力来看,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和人均产值是重要指标。工程机械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采购议价能力将是关键,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反应对外依赖程度。生产效率也是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员工数量和素质依赖更低的自动化能力则成为关键,人均产值是重要参考。从可获得产品溢价的技术优势来看,工程机械性能参数维度多,除高端产品线和高端市场市占率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外,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是更加直观的参考。 (作者:邹刚,田溪;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行业研究】产业链价格处于振荡期,行业正在出清——光伏行业2024年3月报 政策与事件:国内方面,国务院发布文件旨在推进建立风电、光伏设备退役管理机制;国家能源局计划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分布式未来两年仍有110GW的年均装机空间。海外方面,欧盟就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达成临时性协议,澳大利亚计划用制造补贴加强本土清洁技术制造能力,以上两个政策对短期的供应格局影响有限。 产业链动态与生产情况:硅片价格环比降幅约5%,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环比有所回升,但难以形成连续涨价的趋势,价格正处于振荡期。开工率方面,硅料和硅片开工率环比略有回升,电池片和组件仍在持续下滑。环节间来看,硅料的尾部企业开工率明显低于平均;硅片环节中非一体化的尾部企业开工率下滑明显;电池片环节N型产能比例低的企业开工率进一步降低,其中龙头企业也受到影响,旧产线被加速淘汰。 招投标和运行情况:国内光伏利用率方面,2024年1月全国光伏利用率上涨至98%,主要由于河南、山东、陕西等装机较多的区域的利用率有所回升,但2023年12月有大量光伏装机并网,或会导致利用率阶段性下滑。国内EPC招投标方面, 2024年2月,据不完全统计,光伏EPC项目开标容量约7.3GW。集中式EPC均价约为3.12元/W,分布式EPC价格为3.27元/W,EPC价格环比变动较小,主要由于组件价格已经跌至底部,EPC价格企稳。 企业融资:光伏上市企业近期暂无新增融资计划。定增方面,目前有17家上市企业(为光伏扩产项目进行融资)的定增预案在进行中,预计融资总额约541亿元。近一个月,暂无企业发布新的定增计划。可转债方面,目前有4家上市企业(可转债发行目的为光伏扩产项目)的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进行中,发行规模约186亿元。近一个月内,暂无企业公布新的可转债发行预案。 重大项目投资:一、二线企业仍有扩产规划,但不具备竞争力的项目逐渐被取消。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公告的扩产项目14起,其中国内12起,海外2起。国内方面,企业项目签约投资金额约435亿元,四个百亿级别的项目分别落在江西、山东和江苏。不同企业的产能规划分化明显,一、二线企业仍有新产能规划,但也有企业陆续叫停项目,行业持续出清。 (作者:薛博伟,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行业研究】消费品电商销量表现好于价格——新消费跟踪2024年3月报 行业观点:1)电商数据方面,从1-2月份淘宝&天猫电商数据来看,各消费品的量的表现好于价格,多数类目的销量增加但均价下行,反应场景恢复仍是消费复苏的主要原因,居民购买力仍有待进一步回升。受春节假期返乡人流增加影响,礼赠类的燕窝、坚果礼盒等产品销售较好,酒类销售量价齐升。2)资本市场方面,一级市场投融资一季度保持低迷,无人零售、咖啡、茶饮料、宠物用品服务是3月投资热点。二级市场春节至今可选消费、服务消费表现好于必需消费,轻工制造、社会服务、纺织服装表现强于大市,细分板块中出口链条、教育行业表现较好。市场对于节后国内消费复苏的持续度普遍信心不足,出口和服务消费方向受到重视。3)业务建议方面,可选消费品出口保持高增,建议关注产品矩阵完整、积极把握跨境电商等渠道的优质家居、家电、纺织鞋服制造企业;必需消费品建议关注渠道库存健康、品牌势能更强的一线高端酒企和强势区域酒企,以及产品符合健康绿色趋势、积极把握新渠道的食品企业。文旅行业建议关注有良好历史积淀和自然景观禀赋的优质景区、产品梯队完整的中高端连锁酒店、符合内容消费趋势的演艺产业链。 电商销售:1)量价分析:2024年1-2月淘宝天猫平台50大类目的销量表现好于价格,销量实现正增长的有33个,仅有17个类目同比减少,而产品均价同比正增长的只有12个,其余38个类目均价同比下滑。实现量价同步提升的类目只有5个,分别是酒类、童装、手机、大家电、运动服。2)品类表现:50大类目中销售额同比增速前五名分别为酒类(+67.9%)、童装(+27.2%)、手机(+26.4%)、婴童尿裤(+15.6%)、生鲜熟食(+14.8%);后五名分别为箱包皮具(-27.3%)、美容仪器(-28.6%)、住宅家具(-29.2%)、按摩器材(-29.7%)、手表(-38.5%)。3)高增长类目:细分类目中,销售同比增速前五名分别为刻录盘个性化服务(+349.2%)、普通即食燕窝(+329.5%)、坚果礼盒(+322%)、时尚雪地靴(+316.2%)、儿童靴子(+311.7%)。 资本市场表现:1)一级市场:2024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低迷,根据企名片数据,截止3月25日,国内消费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从去年一季度的568起下降到309起,下降45.6%。3月份投资事件115起,同比下降34%。2)二级市场:从春节后至今的A股消费板块表现来看,轻工制造+13.51%、社会服务+11.88%、纺织服饰+9.07%,高于万得全A的+8.27%,商贸零售、家用电器、美容护理、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分别为+6.92%、+6.31%、+5.78%、+4.54%、+3.94%,均弱于市场。 (作者:杨志威,林宇航;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供电营业规则》修订,应势之为——2024版《供电营业规则》解读 2024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将修订后《供电营业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予以公布,并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原电力工业部于1996年10月发布的《供电营业规则》同时废止。 《规则》修订是顺应供电领域新形势、新发展的应势之为。《规则》是我国电力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则》自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以来,为保障供用电双方合法权益,以及供用电领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近三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开展两轮电力体制改革、营商环境也持续优化,基于当时经济社会环境所制定的《规则》已难以适应和满足供用电领域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需要做出相应修订。 《规则》修订使供电营业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制度文本的与时俱进。本次《规则》修订,一是完成与《破产法》《民法典》等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序衔接,避免法规之间相互抵触;二是修改了明显不符合现阶段供电体系实际的有关内容,健全和完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三是删除已取消的供电企业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四是增加居住区电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本次《规则》修订使供电营业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制度文本的与时俱进。 (作者:冯俊淇,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面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研究 行业分类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企金业务,也有助于实现行业研究对业务的赋能。营销指引、授信政策等指导业务的关键文件,就是在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的。行业分类有“企业找行业”和“行业找企业”两个使用路径。“企业找行业”一般用于审查审批,针对具体一家企业,根据填写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判断企业属于哪个行业,进而确定适用这个行业的授信政策。“行业找企业”一般用于营销拓客或贷后管理,通过研究发现行业出现机会或风险时,通过行业分类找到这个行业下的企业沙盘,进而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或风控。 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往往面临精细度和准确性的矛盾。如果行业分类较粗,企业找行业时不会归属到错误的行业,但是由于一个行业只有一个政策,因此难以实现细分行业的差异化指导。反过来,如果行业分类的较细,那么可以针对细分行业制定单独的政策,但是企业较难公允的归属到特定的行业,出现企业归属准确性问题。 现有行业分类方法无法完全满足商业银行的要求。国内外的行业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管理型行业分类和投资型行业分类两种。管理型行业分类面向管理需求,包括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北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等;投资型行业分类面向投资需求,包括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二级市场行业分类(中证、申万、中信)等。管理型和投资型这两种行业分类,均难以同时满足商业银行所要求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面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需要融合管理型行业分类和投资型行业分类的优点。从分类目的看,应该面向投资决策,而不仅是统计管理;从分类对象来看,应该包括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而不仅是上市企业;从分类原则来看,应该是产业导向,而不是生产导向;从分类结构来看,应该更加细致,能够体现出细分行业和下游不同环节,才能实现“精耕细作”。 如果自行搭建面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分类,可以分解为三个步骤。1)按研究经验和产业逻辑搭建行业分类,行业分类层级不进行限定,可以按照行业体量和细分程度进行拆分,能够解决行业分类精细度问题。2)将上市企业和重点非上市企业人工归属到行业分类上,标注“主要行业”标签和“次要行业”标签。“主要标签”用于行业统计,“次要行业”用于提高行业覆盖,双标签的使用,能够解决企业归属的准确性问题。3)汇总上市企业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建立自建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的对应关系,便于对非上市企业进行初步归类,具体归类时仍需人工判断,以重实质(从事的业务)、轻形式(填写的分类)的方式进行归类。 (作者:王猛;发布时间:2024年3月28日) 【行业研究】春节期间负荷降低,现货市场连续地板价运行——电力市场2024年3月报 本月重大事件与政策 (1)多省2024年年度交易价格出炉:辽宁绿电成交111.32亿千瓦时,均价414.08元/兆瓦时;广西中长期交易550亿千瓦时,均价448.2元/兆瓦时。(2)多省2023年交易结果发布:陕西省成交1391.98亿千瓦时,均价410.64元/兆瓦时;华东电网完成现货结算电量45.2亿千瓦时,均价452.34元/兆瓦时。(3)多省2023年装机结构公布:冀北统调风电与光伏装机4323.05万千瓦,占比76%;青海风电与光伏装机3746万千瓦,占比68%;云南风电与光伏装机3489万千瓦,发电量为410亿千瓦时,占比12%;山东风电与光伏装机8469.6,占比40%。(4)2024年蒙西电力市场取消新能源交易电量比例上限。(5)贵州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按照“现货环境下中长期+现货”模式开展贵州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作者:李崇,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行业研究】储能锂电池企业开工率不足,各环节龙头企业领先优势拉大——储能行业2024年3月报 月度观点:2024年2月,新型储能月度招投标回暖,锂电储能设备价格回落。2023年我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约198.5GWh,目前我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名义产能468GWh,产能阶段性过剩,2024年1月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32.3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布2023年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出货量榜单,龙头企业领先优势正逐渐扩大。 (作者:冯俊淇,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29日) 【行业研究】乘“电改”东风,功率预测行业稳步发展 行业概况及驱动因素:新能源大量装机并网,电网波动性加大,功率预测日益重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较强的特征,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调度中心需要获取精准度更高的预测值,以实现电力调度和实时的功率平衡。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两个细则”对预测精度的考核要求使不同的新能源电站拉开收入差距,电站逐渐提高对高精度预测服务的需求。 市场分析:功率预测服务以本国市场为主,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功率预测产品分为设备和服务,设备为一次性销售收入,服务则是按年收费。功率预测的上游为气象服务和气象监测设备,下游是新能源电站的EPC或运营商。大部分国家偏向使用区域内的预测服务商,因此国内企业以本国市场为主。2023年,国内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市场规模预计超12亿元,光伏与风电平分秋色,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约16亿元,CAGR约13%。 行业竞争强度:目前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市场规模提升后或会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场。行业目前规模不大,企业数量较少,不同厂商的算法模型未拉开显著差距,因此格局相对分散,根据沙利文咨询数据,国内光伏、风电预测领域各有4-5家主要企业,市占率在5-25%之间。市场规模持续提升会吸引新企业进入,短期分散的竞争格局或将延续。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行业方面看,功率预测服务的签约年限短,更换频率高,短期的显性竞争力会体现在电站替换数量和续费率等指标上;对于非专业化厂商,企业的主营与功率预测领域的相关性会成为企业的隐性竞争力。从财务方面看,企业的毛利率和偿债能力的表现较好,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费用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需关注相关费用的增加是否有帮助企业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营收增速。 风险提示:(1)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2)新进入者增多;(3)新能源电站大型化将导致同等容量下电站数量减少,影响行业的市场空间。 (作者:薛博伟,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苹果寻求外部AI大模型合作,华为P70即将上市——电子行业2024年3月报 2024年1-2月国内手机累计出货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2024年3月26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4年2月手机出货数据,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25.7万部,同比减少32.9%,其中5G手机出货1253.2万部,同比减少29.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9%。短期的同比波动呈现1月高增68.1%,2月下降32.9%的反差,原因为两年的春节时间存在错位,从2024年1-2月累计出货量来看,国内手机出货量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 光学摄像头出货量保持平稳。根据舜宇光学公告,2024年2月手机镜头出货1.04亿件,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1%,摄像头模组出货5207万件,同比增长72%,环比减少16%。同期丘钛科技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2796万件,同比增长6%,环比减少28%,行业出货量维持在高位区间,保持较强出货动能。 控产与需求前移推动大尺寸面板价格上涨。面板厂商坚持按需控产,需求端品牌厂商采购积极性较高,整体上LCD TV面板供给偏紧,价格博弈主动权偏向面板供应商,涨价预期强。根据群智咨询预测,2024年3月32寸面板价格上涨1美金,50寸面板上涨2美金,55寸上涨4美金,大尺寸维持5美金涨幅。 (作者:张跃聪,吴吉森;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HBM供不应求,美光2024年产品已全部售罄——半导体行业2024年3月报 半导体需求端:2024年1月,全球、中国半导体销售额继续同比增长。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476.3亿美元,同比上升15.2%,环比下降2.1%;2024年1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47.6亿美元,同比上升26.6%,环比下降2.5%。 半导体价格端:2024年2月,DRAM颗粒现货价格持续上升。根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2月DRAM颗粒DDR3 (4Gb(512Mx8), 1600MHz)、DDR4 (8Gb(512Mx16), 3200Mbps)、DDR4 (8Gb(1Gx8), 3200Mbps)、DDR4 (8Gb(1G*8), eTT)、DDR4 (16Gb(1Gx16), 3200Mbps)、DDR4 (16Gb(2Gx8), 3200Mbps)现货价格分别变化+1.30%、+1.72%、+1.78%、+5.37%、-0.53%、+0.82%;NAND颗粒32Gb 4Gx8 MLC、64Gb 8Gx8 MLC现货价格分别变化0.00%、-0.13%。 (作者:崔雅菡,吴吉森;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节后陆续复工复产,化工市场需求缓慢复苏——2024年3月化工行业月报 行业观点: 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化工市场成本支撑较强,随着节后国内复工复产渐入佳境,经济形势有望逐渐好转。近期各公司陆续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截至3月28日,已有70家化工企业发布业绩预告或年报,其中43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月化纤市场持续回暖,涤纶长丝POY、DTY、FDY以及锦纶的价格均呈持续上行状态,化肥市场依旧疲弱,氮肥、磷肥、钾肥以及草甘膦价格持续下跌。供给方面,2月纯碱产能有所增长,涤纶长丝产能有所减少。本月纯碱新增产能为阿拉善地区新投产100万吨,当前国内纯碱库存仍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水平,叠加新装置产能投放,预计纯碱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需求方面,国内假期过后,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市场需求缓慢复苏。预计短期化工市场以弱势震荡为主。 数据分析: 炼油板块景气度回升,原油价格持续上涨。2月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1.6美元/桶,涨幅为2.9%;WTI原油均价为76.5美元/桶,涨幅为3.6%。 化纤市场继续回暖,涤纶长丝POY、DTY、FDY以及锦纶的价格上行,氨纶价格小幅下跌。 2月PX中国主港现货均价为1028美元/吨,涨幅为0.3%;PTA华东地区市场均价为5911元/吨,涨幅为0.9%;华东地区涤纶长丝POY均价为7818元/吨,涨幅为3.2%;华东地区涤纶长丝DTY均价为9023元/吨,涨幅为1.4%;华东地区涤纶长丝FDY均价为8421元/吨,涨幅为2.2%。锦纶切片华东市场主流均价为14754元/吨,涨幅为1.7%;氨纶40D的均价为29766元/吨,跌幅为0.5%。 聚酯产业链盈利情况,2月涤纶长丝POY亏损程度有所缩小;涤纶长丝DTY、涤纶FDY虽处于盈利状态,且盈利空间有所增长。 化肥市场呈下跌态势,氮肥、磷肥、钾肥价格窄幅下跌,农药草甘膦价格窄幅下跌。 2月尿素跌幅1.6%;磷肥跌幅0.3%;钾肥跌幅0.6%;农药方面,草甘膦跌幅为1.7%。 氯碱行业,2月PVC乙烯法跌幅为0.1%;PVC电石法跌幅为0.6%;吨毛利方面,2月PVC乙烯法亏损进一步扩大,PVC电石法亏损有所收窄。重质纯碱跌幅为5.2%,烧碱跌幅为0.4%。 乙烯产业链,2月乙烯东北亚现货均价为946美元/吨,涨幅7.5%;聚乙烯现货均价为941美元/吨,跌幅为0.1%;苯乙烯华东市场均价为9077元/吨,涨幅为5.3%;环氧乙烷现货均价为6638元/吨,涨幅为2.6%。 价差方面,与上月相比,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烯的价差有所减少,苯乙烯-乙烯价差盈利空间有所增长。 丙烯产业链,2月丙烯中国现货均价为849美元/吨,涨幅为1.6%;聚丙烯期货收盘均价为7422元/吨,涨幅为0.5%;丙烯腈山东地区市场主流均价为9283元/吨,跌幅为2.6%;环氧丙烷华东市场主流均价为9109元/吨,跌幅为1.8%。价差方面,2月聚丙烯-丙烯、环氧丙烷-丙烯和丙烯腈-丙烯的盈利空间有所收窄。 C4产业链,2月丁二烯中国现货均价为1205美元/吨,涨幅为11.3%;顺丁橡胶现货均价为12450元/吨,涨幅为2.0%;SBS市场主流均价为4350元/吨,与上月保持一致;ABS现货均价为10352元/吨,涨幅为4.5%。价差方面,2月顺丁橡胶-丁二烯价差、SBS-丁二烯的价差大幅收窄;ABS-丁二烯的价差有所增长。 风险提示: 若下游需求复苏持续不及预期,化工品市场仍存在下行风险。 (作者:游文利,王一杰,梁博;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英伟达发布AI芯片B200及Blackwell架构——通信行业2024年3月报 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电信业务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5G、千兆光纤网络建设有序推进,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数据流量呈快速增长态势,通信行业整体实现平稳起步。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923亿元,同比增长4.3%,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4.4%。 电信业务细分领域增速情况:(1)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440.6亿元,同比增长6.7%,占电信业务收入的15.1%,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2)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1.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36.4%;(3)新兴业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共完成业务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11.3%,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5.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3%和30.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4)语音业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29.5亿元和177.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和3.1%,共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1%,占比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作者:吴吉森;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整机环节中标节奏加快——风电行业2024年3月报 月度观点: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大幅提升,2月风电机组招标市场有所回暖,整机中标节奏加快,部分大型集采项目公布入围结果。 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大幅提升。1-2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989万千瓦,同比增长69.4%,截至2月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45035万千瓦,同比增长21.3%。1月平均风电利用率略有提升。1月,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为98.3%,共17个地区风电利用率为100%,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弃风现象相对较突出的有甘肃、青海、吉林和蒙东等地。 (作者:奚望,王广举;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进口大豆价格后市将上行——种植业2024年3月报 本月核心观点——进口大豆价格后市将上行 今年以来,进口大豆价格的持续走低带动国内豆油、豆粕价格持续下行,大豆压榨企业榨利微薄。3月以来,CBOT大豆主力合约价格低位反弹,3月中下旬巴西政府机构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进一步推动CBOT大豆期价上行,截止到3月28日收盘,CBOT大豆主力合约收盘价1192美分/蒲式耳,2月末上涨52.5美分/蒲,涨幅4.6%。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也出现小幅贬值,在双重作用下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较上月有所走高。预计后市进口大豆现货价格将随之上行,为豆粕价格保持坚挺提供支撑,压榨企业榨利有望得到进一步修复。但考虑到巴西大豆已步入收获期,短期进口来源充足,限制大豆价格涨幅。 当月行业重点事件: 1、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增加第二批玉米收储规模。 2、九三集团启动新季国产大豆收购工作。 3、吉林率先公布新年度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作者:孟林,王正行;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电力投资持续强劲,央企签单“开门红”——建筑行业2024年3月报 核心观点:(1)2024年1-2月建筑业整体景气度走弱,上游建材生产设备开工率整体偏低。(2)从需求侧来看:房建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跌,销售和土地市场仍不景气,未来地产投资预期偏弱;基建方面,广义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城投融资缩减,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但特别国债有效补充,未来资金面不悲观。预计2024年房地产仍将处于筑底阶段,基建是拉动建筑业景气度主力,后续仍需重点关注专项债发行进度。(3)尽管行业整体景气度偏弱,但头部重点建筑企业表现较好,2024年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金额实现“开门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4)从细分市场来看,电力投资持续强劲,带动基建投资增长;同时,海外工程业务增速较快,我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景气度:(1)PMI:受春节影响,2月建筑业PMI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53.5%,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回落较大,仅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2)上游开工情况:挖机内销量同比回落24.6%,开工小时数处于低位。上游建材生产设备开工率整体偏低,建筑开工需求仍较弱。浮法玻璃、PE管材开工率同比提升,石油沥青、水泥、螺纹钢线材开工率同比降低。(3)新签合同额与产值:2023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比下跌2.8%,新订单保障倍数降低至1.17,项目推进速度趋缓。1-2月重点建筑企业(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电建和中国化学)新签合同额总体累计同比增长11%。 地产与基建投资跟踪:(1)房地产: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9.0%,降幅收窄。1-2月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4.1%,到位资金仍然弱势。(2)基建: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2%,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同比增长4.3%。1-2月广义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9.0%,其中,电热力、铁路、航空、仓储、水利等领域投资完成额增长10%以上;电力投资持续强劲。 资金面跟踪:(1)专项债:1-2月新增129只地方专项债,发行额6350亿元,同比下降28.1%;1-2月净融资额为4454亿元。截至3月22日,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达15.5%,相比往年发行进度相对滞后。在专项债资金用途方面,1-2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634亿元,占比40%)、棚户区改造(384亿元,占比10%)。(2)城投债:2024年1-2月新增1091只城投债,发行额7013亿元,同比增长8.8%;1-2月净融资额为-233亿元。(3)产业债:1-2月建筑企业债券发行额达876亿元(不含城投债),同比增长33.6%;净融资579亿元。3年/5年期AA建筑企业债利差回升至78BP/84BP,仍处历年低位。 重点建筑企业跟踪: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37家样本建筑企业在资本结构、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收现质量等方面的经营与财务指标同比均有劣化。 海外市场跟踪:(1)对外承包工程:1月海外市场进展较好,迎来“开门红”。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12%,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8.4%(以美元计);(2)重点建筑企业:1-2月重点建筑企业(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电建和中国化学)新签境外合同额总体累计同比增长25%,增速高于境内外新签合同总额;境外新签合同额占比达4%,同比保持平稳。 (作者:孙圣泽,钱炜武;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行业研究】部分子行业需求有所回升,关注政策落地情况——高端装备行业2024年3月报 总结:1-2月份,国内机器人、切削机床产量明显提升,工程机械也表现出了企稳态势。与此同时,政策端持续发力,部分子行业需求可能因政策支持而出现提振,建议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情况。 重点政策点评:3月7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我国设备存量规模大,且五年以上老旧设备占比较高,更新的潜在需求较为可观。结合当前政策的关注重点、制造业发展方向、设备行业自身特征,建议重点关注:1)存量规模大+机龄久的农业机械、机床、轨交装备、工程机械等;2)工业减碳影响大,政策重点关注的工业电机、工业锅炉、空压机等。 行业整体景气跟踪: 装备行业出口进一步恢复。1-2月,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相比12月扩大8.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相比12月扩大2.1个百分点。 装备行业营收增速仍在底部区间。2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下降1.7%;通用设备行业、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3%、下降23.4%。 细分行业景气跟踪: 工业机器人:产量显著增长。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5万台,同比增长21.7%。 机床:切削机床保持增长,成形机床产量低迷。1-2月,切削机床累计产量9.2万台,同比增长22.6%;成形机床累计产量2.2万台,同比下降24.1%。 挖掘机:销量表现出了企稳趋势。2月,挖掘机销量12608台,同比下降41.2%,其中国内5837台,同比下降49.2%;出口6771台,同比下降32.0%。根据CME预计,3月挖掘机总销量约25000台,同比下降约2.3%。 轨交设备:行业投资保持平稳。2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值为229亿元,同比增长5.5%。 重卡:受春节档影响,销量明显下滑。2月,我国重卡市场各类车型销售5.3万辆,同比下降31.2%,环比下降45.4%。1-2月,重卡累计销售15.0万辆,同比增长21.8%。 (作者:田溪,邹刚;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销 售 人 员 李璐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