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下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的探究与思考(东吴固收李勇 徐沐阳)20240314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我国当下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的探究与思考(东吴固收李勇 徐沐阳)20240314》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观点 我国当前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整体债券存量1,584,227亿元,其中国债存量占比19%,地方政府债存量占比26.02%,城投债存量占比7%。地方债存量不断提升并于2017年超过国债存量。以债务存量乘以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计算付息压力,地方债付息压力最大,国债次之,城投债最小。 国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国债债券存量为301,370亿元。2015年至今国债存量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2020年和2023年分别为应对疫情冲击和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大量放债,国债存量猛增。截至 2024 年 3 月 7 日我国国债付息压力为6,177亿元。自2015年至今除2016年和2022年外其余年份国债付息压力皆呈现递增状态。国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国债占比19%,我国存量国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尚且可控,此外我国国债存量期限结构合理,还息压力和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地方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地方债债券存量为412,283亿元。我国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财政赤字不断提高,地方债存量不断提高。地方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浙江。地方债存量类型方面,专项债自2014年以来呈高速扩张态势,2020年存量超过一般债成为地方债主要存量形式。地方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目前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地方债占比7%,表明我国存量地方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可控性强,偿债压力小,主要偿还压力落于未来3年期之后,其中长期发展潜力或将对债务违约的可能性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城投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城投债债券存量为116,933亿元。2014年至2017年和2019年到2021年两个阶段城投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因我国城投债保持严监管态势,2022年以来城投债存量增加额和增速大幅下降,保持低增长态势。2014年以来城投债付息压力不断提升。2023年 “一揽子化债”政策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促进城投债发行利率中枢下移,2024年开年城投债付息压力下降。城投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城投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目前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城投债占比25%,表明我国城投债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偿债风险。 基于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的思考:我们认为2024年大家对于国债投资热情会不断高涨。一方面国债短期还本付息压力有限,偿债压力小,安全性、稳定性高;另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城投债收益率相对较高,但二者付息偿债压力相对较大,信用风险高,存在违约可能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调整超预期;数据统计存在偏差 正文 1. 我国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 根据wind统计数据口径,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整体债券存量1,584,227亿元,其中国债存量301,370亿元,占比19%,地方政府债存量412,283亿元,占比26.02%,城投债存量116,933亿元,占比7%。2014年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自此我国地方债规模快速扩张为地方重大项目建设筹集资金,地方债存量不断提升并于2017年超过国债存量。以债务存量乘以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计算付息压力,地方债付息压力最大,国债次之,城投债最小。国债、地方债和城投债由于信用主体的差异使其发行成本和发行利率依次提高,因此高存量和高利率使得地方债付息压力远大于国债和城投债,其存量的显著差异导致国债付息压力大于城投债。 2. 国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知多少? 根据wind统计数据口径,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国债债券存量为301,370亿元。自2014年以来,我国国债债券存量不断增加,自2015年至2019年我国国债存量保持11%-12%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发行记账式国债6.91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91%,国债存量大幅上涨,2021年、2022年国债存量恢复稳定增长态势,2023年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发一万亿国债致使国债存量增速提升。截至到2024年3月7日,我国国债付息压力为6,177亿元。自2015年至今除2016年和2022年外其余年份国债付息压力皆呈现递增状态,自2017年以来我国国债平均发行利率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因此我国国债付息压力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国债存量规模的扩大而不是付息利率的变动。 国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国债占比19%,表明我国存量国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尚且可控,其次我国国债存量在不同剩余期限大体均匀分布,表明我国债存量期限结构合理,还息压力和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3. 地方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知多少? 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地方债债券存量为412,283亿元。自2014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存量不断增加,系我国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财政赤字不断提高,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所致。但地方债存量增速整体放缓呈下降态势,一方面地方财政赤字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水平,其次地方政府可能大量通过“隐形债务”筹集资金,显性债务依赖程度下降致使存量增速放缓。 地方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浙江,存量分别为30,266亿元、28,578亿元和23,357亿元,付息压力受债券存量影响呈现同分布态势,但从各省份地方债付息压力财政收入占比视角出发,青海、吉林、贵州、甘肃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财政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地方债付息更为艰难。地方债存量类型方面,自2014年以来一般债存量增速不断下降,自2019年以来保持8%的稳定速度增长,而专项债自2014年以来呈高速扩张态势,存量水平逐年大幅上涨,2020年专项债存量超过一般债成为地方债主要存量形式,付息压力也从一般债向专项债转移。地方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地方债占比7%,一年到三年存量地方债占比16%,表明我国目前中短期存量地方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可控性强,短期偿债压力小,三年期以上存量地方债占比77%,表明我国主要偿还压力落于未来3年期之后,其中长期发展潜力或将对债务违约的可能性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4. 城投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知多少? 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城投债债券存量为116,933亿元。自2014年以来,我国城投债债券存量不断增加,2014年至2017年和2019年到2021年两个阶段城投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期间2018年城投债到期量迈入万亿元大关,进入偿还高峰,因此城投余额存量增速显著趋缓。2022年三轮“化债”结束背景下,我国城投债继续保持严监管态势,坚持“遏增量、化存量”的主线,因此2022年以来城投债存量增加额和增速大幅下降,保持低增长态势。2014年以来城投债付息压力不断提升,一方面由于城投债存量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开启“化债”工作后结构化发行被叫停,付息压力由此进一步升高,2023年全国化债背景下,“一揽子化债”政策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促进城投债发行利率中枢下移,存量利率下降,2024年开年付息压力下降。 城投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城投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存量分别为26,592亿元、17,544亿元和9,311亿元,各省份城投债付息压力绝对金额整体与债券存量保持一致,从各省份城投债付息压力财政收入占比视角出发,占比最高的省份分别是重庆、江苏、湖南,所占比例分别是12.9%、11.2%和10.8%。城投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城投债占比25%,表明我国目前存量城投债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偿债风险,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全国城投存量和偿债压力主要集中在未来一到三年期间,整体占比45.3%,这表明未来我国城投债面临还本付息双重压力,须关注城投债信用问题和警惕债券违约风险。 5. 基于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的思考 基于对国债、地方债、城投债纵向横向全面对比,我们认为2024年大家对于国债投资热情会不断高涨。一方面国债短期还本付息压力有限,偿债压力小,安全性、稳定性高;另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城投债收益率相对较高,但二者付息偿债压力相对较大,存在信用风险和违约可能性。因此投资者对国债追逐度会进一步提高。 6.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经济面临结构性问题,导致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 (2)政策调整超预期:政策会随基本面情况灵活调整,存在超预期可能性; (3)数据统计存在偏差:Wind数据延迟更新,统计过程存在偏差。 免责声明
报告摘要 观点 我国当前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整体债券存量1,584,227亿元,其中国债存量占比19%,地方政府债存量占比26.02%,城投债存量占比7%。地方债存量不断提升并于2017年超过国债存量。以债务存量乘以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计算付息压力,地方债付息压力最大,国债次之,城投债最小。 国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国债债券存量为301,370亿元。2015年至今国债存量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2020年和2023年分别为应对疫情冲击和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大量放债,国债存量猛增。截至 2024 年 3 月 7 日我国国债付息压力为6,177亿元。自2015年至今除2016年和2022年外其余年份国债付息压力皆呈现递增状态。国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国债占比19%,我国存量国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尚且可控,此外我国国债存量期限结构合理,还息压力和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地方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地方债债券存量为412,283亿元。我国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财政赤字不断提高,地方债存量不断提高。地方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浙江。地方债存量类型方面,专项债自2014年以来呈高速扩张态势,2020年存量超过一般债成为地方债主要存量形式。地方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目前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地方债占比7%,表明我国存量地方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可控性强,偿债压力小,主要偿还压力落于未来3年期之后,其中长期发展潜力或将对债务违约的可能性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城投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城投债债券存量为116,933亿元。2014年至2017年和2019年到2021年两个阶段城投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因我国城投债保持严监管态势,2022年以来城投债存量增加额和增速大幅下降,保持低增长态势。2014年以来城投债付息压力不断提升。2023年 “一揽子化债”政策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促进城投债发行利率中枢下移,2024年开年城投债付息压力下降。城投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城投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目前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城投债占比25%,表明我国城投债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偿债风险。 基于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的思考:我们认为2024年大家对于国债投资热情会不断高涨。一方面国债短期还本付息压力有限,偿债压力小,安全性、稳定性高;另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城投债收益率相对较高,但二者付息偿债压力相对较大,信用风险高,存在违约可能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调整超预期;数据统计存在偏差 正文 1. 我国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 根据wind统计数据口径,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整体债券存量1,584,227亿元,其中国债存量301,370亿元,占比19%,地方政府债存量412,283亿元,占比26.02%,城投债存量116,933亿元,占比7%。2014年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自此我国地方债规模快速扩张为地方重大项目建设筹集资金,地方债存量不断提升并于2017年超过国债存量。以债务存量乘以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计算付息压力,地方债付息压力最大,国债次之,城投债最小。国债、地方债和城投债由于信用主体的差异使其发行成本和发行利率依次提高,因此高存量和高利率使得地方债付息压力远大于国债和城投债,其存量的显著差异导致国债付息压力大于城投债。 2. 国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知多少? 根据wind统计数据口径,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国债债券存量为301,370亿元。自2014年以来,我国国债债券存量不断增加,自2015年至2019年我国国债存量保持11%-12%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发行记账式国债6.91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91%,国债存量大幅上涨,2021年、2022年国债存量恢复稳定增长态势,2023年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发一万亿国债致使国债存量增速提升。截至到2024年3月7日,我国国债付息压力为6,177亿元。自2015年至今除2016年和2022年外其余年份国债付息压力皆呈现递增状态,自2017年以来我国国债平均发行利率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因此我国国债付息压力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国债存量规模的扩大而不是付息利率的变动。 国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国债占比19%,表明我国存量国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尚且可控,其次我国国债存量在不同剩余期限大体均匀分布,表明我国债存量期限结构合理,还息压力和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3. 地方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知多少? 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地方债债券存量为412,283亿元。自2014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存量不断增加,系我国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财政赤字不断提高,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所致。但地方债存量增速整体放缓呈下降态势,一方面地方财政赤字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水平,其次地方政府可能大量通过“隐形债务”筹集资金,显性债务依赖程度下降致使存量增速放缓。 地方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浙江,存量分别为30,266亿元、28,578亿元和23,357亿元,付息压力受债券存量影响呈现同分布态势,但从各省份地方债付息压力财政收入占比视角出发,青海、吉林、贵州、甘肃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财政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地方债付息更为艰难。地方债存量类型方面,自2014年以来一般债存量增速不断下降,自2019年以来保持8%的稳定速度增长,而专项债自2014年以来呈高速扩张态势,存量水平逐年大幅上涨,2020年专项债存量超过一般债成为地方债主要存量形式,付息压力也从一般债向专项债转移。地方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地方债占比7%,一年到三年存量地方债占比16%,表明我国目前中短期存量地方债的短期偿债风险可控性强,短期偿债压力小,三年期以上存量地方债占比77%,表明我国主要偿还压力落于未来3年期之后,其中长期发展潜力或将对债务违约的可能性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4. 城投债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现状知多少? 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城投债债券存量为116,933亿元。自2014年以来,我国城投债债券存量不断增加,2014年至2017年和2019年到2021年两个阶段城投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期间2018年城投债到期量迈入万亿元大关,进入偿还高峰,因此城投余额存量增速显著趋缓。2022年三轮“化债”结束背景下,我国城投债继续保持严监管态势,坚持“遏增量、化存量”的主线,因此2022年以来城投债存量增加额和增速大幅下降,保持低增长态势。2014年以来城投债付息压力不断提升,一方面由于城投债存量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开启“化债”工作后结构化发行被叫停,付息压力由此进一步升高,2023年全国化债背景下,“一揽子化债”政策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促进城投债发行利率中枢下移,存量利率下降,2024年开年付息压力下降。 城投债存量省份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城投债存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存量分别为26,592亿元、17,544亿元和9,311亿元,各省份城投债付息压力绝对金额整体与债券存量保持一致,从各省份城投债付息压力财政收入占比视角出发,占比最高的省份分别是重庆、江苏、湖南,所占比例分别是12.9%、11.2%和10.8%。城投债存量剩余期限方面,截至2024年3月7日我国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城投债占比25%,表明我国目前存量城投债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偿债风险,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全国城投存量和偿债压力主要集中在未来一到三年期间,整体占比45.3%,这表明未来我国城投债面临还本付息双重压力,须关注城投债信用问题和警惕债券违约风险。 5. 基于债券存量和付息压力的思考 基于对国债、地方债、城投债纵向横向全面对比,我们认为2024年大家对于国债投资热情会不断高涨。一方面国债短期还本付息压力有限,偿债压力小,安全性、稳定性高;另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城投债收益率相对较高,但二者付息偿债压力相对较大,存在信用风险和违约可能性。因此投资者对国债追逐度会进一步提高。 6.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经济面临结构性问题,导致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 (2)政策调整超预期:政策会随基本面情况灵活调整,存在超预期可能性; (3)数据统计存在偏差:Wind数据延迟更新,统计过程存在偏差。 免责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