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沪铜 · 续涨乏力,择机卖出看涨期权

沪铜 · 续涨乏力,择机卖出看涨期权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信建投期货微资讯】/ 发布时间:2024-03-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沪铜 · 续涨乏力,择机卖出看涨期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来源 | CFC金属研究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3月3日 摘要 观点: 2月铜价的强势表现与海外通胀温和回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有关。美通胀如期回落,同时经济数据维持韧性,市场软着陆信心增强,叠加远期降息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升温,提振铜价维持高位震荡。不过因工业需求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全球库存趋于回升,供需宽松格局难给予价格更强的上行驱动,铜价整体涨势受限。 当前,国内重要会议召开在即,在乐观政策预期提振、下游消费复苏预期下,预计短期铜价仍有望维持高位震荡。但长期来看,高利率下经济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而元宵后终端延续传统淡季特征,下游开工率低迷,且沪铜远月合约维持Back结构,后市铜价上涨乏动能、下跌存压力。 策略: 投资者谨慎追多,短多在69500以上考虑逐步止盈,远月空单底仓则可继续持有。企业现货买卖上以按需采购为主,套保思路上延续积极卖出套期保值,或卖出看涨期权。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超预期、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地缘冲突 一 行情回顾 2月份铜价偏强震荡,主要受宏观氛围偏暖驱动。月初,国内降准政策落地,而美国非农数据远超预期强劲,降息预期降温,宏观利多出尽,叠加终端消费季节性淡季,铜价承压回调。月中,国内春节假期间内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而美零售销售超预期跌幅及美联储官员偏鸽表态,支撑外盘铜价企稳回升。节后,国内非对称LPR调降叠加美国PCE物价指数如期降温,宏观氛围偏暖支撑铜价持续强劲。月末,国内重要会议召开在即,在乐观政策预期提振及下游消费复苏预期下,预计短期铜价维持高位震荡。 二 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面 国际宏观:经济数据高开低走,美联储表态谨慎 从2月整体来看,上半月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普遍超出市场预期,显现美国经济的韧性,而下半月经济数据明显走弱。上半月,美国公布了1月非农数据及CPI数据。数据显示,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35.3万人,远超预期的18万人,并创下一年来的新高,失业率3.7%,低于预期的3.8%。美国就业市场的向好给薪资带来支撑,1月平均工资增速4.5%,高于预期的4.1%,这也给后续通胀带来一些担忧。通胀方面亦大超预期,通胀下行趋势有所放缓。美国1月CPI同比上升3.1%,高于预期的2.9%,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当月核心CPI同比涨幅为3.9%,预期值3.7%。此外,美国1月PPI环比上涨0.3%,核心PPI环比上涨0.5%,均超出市场预期。不过,从下半月开始,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逐渐疲软,如1月零售销售同比下降0.1%,市场预期上涨0.3%。环比下降0.8%,市场预期下降0.1%。此外,美国地产销售数据下滑,耐用品订单回落,消费者信心低迷,甚至美联储最为关注的PCE物价指数也并未进一步上升,均在预示着美国经济的降温。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ISM制造业PMI从1月的49.1降至2月的47.8,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9.5。 美联储官员近期频繁表态,对降息态度持续谨慎,美联储官员普遍对于通胀是否能达到2%尚未有充分的信心。部分美联储官员表态如下,美联储理事鲍曼表示,尚未抵达开始降息的时间节点,最新通胀数据表明通胀进展放缓;美联储柯林斯表示,基准情景是美联储将于今年降息,现在就说美联储是否可能在5月份降息为时尚早;美联储威廉姆斯表示,今年稍晚可以考虑降息。美联储博斯蒂克表示,最新通胀数据显示,抗击高通胀的道路将是崎岖不平的。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沃勒在最新的演讲中提及“反向扭转操作”,即买短债并卖长债,或给资金市场带来变化,市场避险情绪促使美债收益率一度大跌。 欧洲方面,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通胀进一步回落,欧央行官员多次提及降息。从经济数据上看,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区2月经济景气指数为95.4,预期96.7,前值96.2;工业景气指数为-9.5,预期-9.2,前值9.3。欧元区通胀进一步下滑,欧元区2月CPI初值从1月份的2.8%降至2.6%,但高于市场预期的2.5%。核心CPI从3.3%放缓至3.1%,为连续第七个月下降,也高于预期的2.9%。1月失业率保持在6.4%的历史低位。欧洲央行1月会议纪要中表示,衡量潜在通胀的指标已经超过峰值,且认为当前讨论降息为时尚早。但近期欧央行多位官员提及预期降息时点,如欧洲央行管委斯图纳拉斯称,预计6月将进行首次降息;欧洲央行管委卡兹米尔称,支持6月首次降息,通胀下降速度快于预期。 总体来看,尽管美国经济仍有一定韧性,但经济下行趋势也愈发明朗,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由紧转松的节点逐步临近。 国内宏观: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经济温和复苏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1%。 2024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分别为1.1和0.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2个百分点之间。 2月29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会议指出,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 (二)基本面 1、供应端 1.1 矿端供应 从数据来看,2023年12月国内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速基本持稳,单月精炼铜产量达116.9万吨,2023年同比增速达13.5%。据WBMS,2023年12月全球精炼铜产量增至244.32万吨,供应过剩约1.87万吨,当月全球铜矿产量则为197.48万吨,环比延续增长,2023年全球精炼铜短缺约6.58万吨。从铜矿粗炼费用来看,铜精矿TC延续持续下滑至20美元/吨附近企稳,因海外重要铜矿山Cobre生产中断事件,矿端供应存收紧预期。 沪伦比回落,进口价格优势隐没,进口供应增速放缓。2023年铜矿进口累计同比增长8.96%,环比上月增加0.82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精炼铜进口同比负增长3.79%,其中12月精炼铜进口同比负增长约7%,环比大降15%,进口比价下行,进口窗口收窄。 1.2 废铜产量 12月国内废铜产量为10.7万金属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4%。进口方面,12月进口窗口打开的背景下,废铜进口同比增速高达43.69%,2023年同比增速为12.13%。 2、需求端 2.1 铜制杆成品 2023年末,精铜杆消费继续降温,企业以备成品库存为主。据SMM,12月份国内电解铜杆产量81.89万吨,环比上月减少4.5%,不过较去年同期仍有14.5%的正增长。受终端消费淡季影响,精铜杆样本企业月度开工率进一步下滑至69.37%,再生铜杆企业月度开工率亦下滑至49.22%。库存方面,12月铜杆企业成品、原料大幅累库。 2.2 铜管 去年12月,国内铜管产量小幅回升至15.55万吨,环比4.7%,同比18.5%。进口方面,12月我国铜管进口1456.2吨,环比34.9%,同比13.9%;2023年全年进口1.47万吨,同比降37.9%。出口方面,12月铜管出口2.5万吨,环比减少7.3%,同比9.2%,2023年全年累计出口约32万吨,同比减少8.2%。 2.3 铜板带 去年12月份,我国铜板带生产季节性降温,单月产量回落至17.08万吨,环比降2.8%,同比增长4.72%。因盘面价格回升而终端步入季节性消费清淡,企业开工率如期下滑,而原料及产成品库存均有所增加。 2.4 铜箔 2023年12月份,我国铜箔产量下滑至7.4万吨,环比大降8.33%,其中锂电铜箔产量环比下滑约13%,电子电路铜箔产量环比微降0.76%。12月终端消费淡季,产销增速均有所明显回落,同时下游企业亦开始对成品小幅备库。 2.5 铜材 2023年11月份我国铜材产量达201万吨,1-11月累计同比增速放缓至4.61%。受传统淡季影响,12月SMM调研国内铜材企业开工率小幅下滑至71%。 2.6 电线电缆 12月我国电线电缆用铜量约25万吨,环比减少8.75%。受季节性消费淡季影响,国内电线电缆企业月度开工率大幅降至83.66%,远低于去年同期。企业库存方面,12月原料大幅累库,不过产成品及新订单未有明显增加。 3、供需平衡情况 2月全球库存趋于回升。从库存变化来看,LME铜库存去库,不过去化量基本被其他交易所累库幅度抵消,2月国内上期所、保税港库存,海外COMEX均持续大幅累库。从绝对量来看,至3月1日,国内交易所库存增至21.45万吨,COMEX库存升至2.62万吨,国内保税港库存恢复至3.36万吨,LME库存降至12.14万吨,全球显性库存约39.56万吨。 4、传统淡季,终端消费普遍降温 终端消费基本呈现淡季特征,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开门红”。电力基建方面,2023年电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收敛至5.4%,而房地产投资延续疲弱,2023年投资累计同比降至9.6%。家电消费方面,除洗衣机全年同比增幅收窄至19%外,2023年空调、冰箱、冰柜产量累计同比涨幅分别扩大至13.5%、14.5%、16.7%。汽车消费方面,2023年12月、2024年1月汽车销量仍有增速,当月同比分别达8.8%、57.1%,其中新能源汽车维持高速发展,去年12月、今年1月销量同比分别为46.4%、78.8%。 作者:张维鑫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5332 电话:023-81157296 研究助理:虞璐彦 期货从业信息:F03124195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长按图片即可识别二维码 建投喜报 · 热烈祝贺公司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23年度优秀会员评选中荣获3项荣誉 点个【赞】、【在看】· 遇见更多精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