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2023年ETF年度盘点及展望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2023年ETF年度盘点及展望

作者:微信公众号【招商定量任瞳团队】/ 发布时间:2024-01-3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继往开来,续写新篇——2023年ETF年度盘点及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报告回顾总结2023年ETF市场发展现状,并对未来ETF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展望和研判。 ETF市场加速扩容,2023年非货ETF增速维持高位,债券、宽基、跨境ETF增速领先。市场交投活跃,资金净流入和成交额续创新高。基金降费背景下,ETF费率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 宽基方面,2023年规模大幅增长,沪深300和科创板相关ETF大受欢迎。行业主题方面,整体规模增速相对2022年有所提升,科技、医药ETF资金流入较多。跨境方面,港、美、日ETF资金流入较多。债券方面,2023年债牛行情下,债券ETF增速领先,规模增量以国债、政金债ETF为主。商品方面,国际环境波诡云谲,黄金ETF规模增长较快。 竞争日趋白热化,公司综合实力影响凸显。中国ETF市场呈现头部集中特点,华夏一马当先,易方达位列其后,其他管理人市占率排名变化较大,不乏一些此前规模不大的后发者规模快速提升并跻身前十。随着基金公司愈来愈重视指数和ETF产品线,公司综合实力对ETF产品线的影响更加凸显。 主动Alpha衰减+低费率优势,未来机构投资者仍将是ETF市场的主流。当前,机构持有比例约六成,机构投资者仍是主流。近几年国内主动基金Alpha不断下降,参考海外成熟市场,主动投资Alpha衰减或是长期趋势。从成本端来说,ETF相对主动基金和场外被动指数基金具有费率优势,机构投资者从主动基金转向ETF,这一趋势未来仍将持续。 针对ETF发展趋势,我们提出几点展望:1)ETF市场仍将不断扩容,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配置工具。2)机构配置需求叠加较大的市场容量,未来宽基尤其战略政策相关板块的ETF将显著增长。3)基金公司应增加产品创新力度,开发适应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的产品。4)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公司整体实力对ETF产品线发展至关重要。5)机构配置需求+主动Alpha衰减+低费率优势,ETF在机构配置组合中占比将会上升,基于ETF的组合配置解决方案愈加重要。6)新产品研发可关注宽基、跨境和债券等类型,注重差异化、战略政策导向。 *风险提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环境可能发生变化。 I ETF整体发展现状和趋势 ETF市场规模加速扩容,多品种百花齐放,共同发展。从整体来看,当前ETF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已经上市的非货ETF共861只,总规模约1.85万亿元,相对2022年增速37.37%。其中,境内股票ETF近1.45万亿元,跨境ETF约2860亿元,债券ETF约805亿元,商品ETF近310亿元,境内股票产品仍占据大半江山,不过跨境、债券等品种规模也在加速增长。ETF规模占A股市场的比重不断提升,从2017年约0.5%提升至当前约2.5%,仍呈快速上升趋势。 从结构来看,2009年之前主要以宽基指数为主,之后主题型产品快速增加,而2019年之后,行业、跨境产品呈井喷之势。从规模增速来看,2023年债券ETF一马当先,增幅达52.05%,宽基、跨境ETF紧随其后,增幅分别为47.49%、45.53%。因此,当前ETF市场呈现以宽基为主,行业、主题、跨境、债券等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 宽基ETF规模增量一马当先,跨境ETF亦受青睐。将2023年各类型ETF规模增量拆解(总规模增量=新产品发行规模增量+新老产品发行后的买卖规模增量,其中买卖规模增量包括投资者买卖和基金净值涨跌导致的规模变化)来看,2023年宽基ETF规模增量一马当先,合计增长2874亿元,其中570亿元来自新产品发行,其余2304亿元均为发行后投资者净买入和净值变化贡献。其次,跨境ETF规模增量近900亿元,较受投资者青睐。从2023年发行规模前十的产品来看,以双创、央国企主题为主。从清盘产品来看,2023年ETF整体清盘数量共23只,以主题ETF为主(9只)。 大盘宽基和双创板块规模增量较大。从规模增量最大的前十个非货ETF来看,基本均为宽基ETF,以沪深300、科创板、创业板相关ETF为主。 ETF净流入再创新高,市场交投活跃。2023年ETF资金净流入额续创历史新高,全年整体净流入近5700亿元,其中宽基ETF流入约3365亿元,占比过半。ETF市场成交额也不断提升,2023年成交额超20万亿元,相对A股市场成交额占比达到近10%。在2023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环境下,ETF能够发挥市场的润滑剂和稳定器的作用。 ETF费率或将进一步降低。从成本端来看,基金的投资成本=买入卖出成本+持有成本,其中,买入卖出成本主要是申购赎回费(场外基金)和交易佣金(场内基金),持有成本主要是管理费和托管费。ETF在场内的交易佣金低于场外基金的申赎费率,而持有成本也显著低于场外主动基金,因此ETF在费率上很有优势。从近年ETF持有费率变化来看,股票ETF近两年费率有所下降,在0.5%-0.6%间,跨境、债券、货币ETF的持有费率都有显著降低。叠加近期基金降费的政策导向,未来ETF的持有成本可能进一步降低。 II 各品种ETF发展现状和趋势 上一章分析了ETF市场整体的发展现状,接下来将从宽基、行业主题、跨境、债券等细分领域分析当下ETF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宽基:沪深300和科创板ETF大受欢迎 首先,看一下2023年国内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大盘指数(上证50、沪深300等)跌幅在10%左右,成长性较高的创业板指跌幅近20%,中小盘指数表现相对较好,中证2000获得近6%的正收益。 宽基ETF规模大幅增长,增量主要来源于沪深300和双创板块。2023年宽基ETF增速较快,整体规模从2022年底的5641亿元增长至2023年底的8363亿元,增幅高达48.24%。结构上看,当前宽基ETF以跟踪沪深300、科创板指数为主,其中科创板相关宽基ETF近年增速较快。从规模增量拆解来看,2023年宽基ETF规模提升主要由沪深300、科创板相关宽基ETF净买入贡献。 从新发行产品情况来看,2023年上市的发行规模较大的宽基ETF主要是科创板、创业板相关指数产品。 2. 行业主题:科技、医药等资金流入较多 由于行业ETF、主题ETF涉及范围较广,因此我们将其划分为消费、科技、中游制造、周期、医药、金融地产、新能源、央国企、ESG及其他。 首先,看一下几个主要的行业板块2023年表现:新能源跌幅较大,科技获得正收益,周期、央国企、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跌幅也相对较小。 规模增速有所提升,关注高成长性和估值偏低的板块。截至2023年底,行业主题ETF约5611亿元,其中科技、医药、周期、金融地产、新能源等占比较高。从增速来看,2023年行业主题ETF规模整体增速19.26%,相对2022年有所提升,其中医药、中游制造、央国企、科技规模增速较高,ESG规模有所下滑。 从2023年规模增量拆解和资金流入情况来看,资金大幅流入成长性强的科技板块和当前估值分位相对较低的医药板块,央国企主题产品虽然发行规模较大,但却遭资金净卖出。 3. 跨境:港美日ETF受投资者青睐 首先,看一下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股市表现:美股表现突出,纳指涨幅超40%,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涨幅也基本达到20%,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涨幅超10%。 跨境ETF规模保持高增速,港美日市场受欢迎。截至2023年底,跨境ETF约2860亿元,香港市场ETF占比超四分之三,美国市场占比将近四分之一。从增速来看,由于2023年海外股票市场表现较好,跨境ETF规模整体增速达45.53%,其中日本市场ETF规模增长超5倍。 从2023年规模增量拆解和资金流入情况来看,资金逆市大幅流入香港市场ETF,美股表现较好,相关ETF也受到资金追捧。新发规模靠前的ETF基本为香港和美国市场产品,主题偏向红利/高股息、消费、科技。 4. 债券:业绩表现亮眼,规模增速领先 债券ETF业绩亮眼,规模增长超50%。截至2023年底,债券ETF规模约805亿元,相对2022年底规模529亿元,增幅约52%。国债ETF占比近三分之二,政金债ETF规模占比近两成。2023年仅发行2只国债ETF,规模增量主要是投资者在国债ETF上的净买入贡献。 从2022和2023年债券ETF收益表现来看,2023年国债、政府债、信用债、可转债的收益率均有所提升,在权益市场表现不佳背景下,以国债、政金债为主的债券ETF受到投资者青睐,资金大幅流入。 5. 商品: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黄金ETF规模增长居前 首先,简单看一下2023年全球主要商品涨跌幅:铁矿石、黄金涨幅较高,超过10%,铜、铝、白银基本持平,原油下跌,大豆、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跌幅较大。 商品ETF以黄金ETF为主,2023年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商品ETF约310亿元,其中主要为黄金ETF,规模近300亿元,占比94%。从增速来看,不同品种商品ETF均有较快增幅,合计约38%。 2023年无新商品ETF上市,因此规模增量全部来源于买卖和净值变化,资金大幅流入黄金ETF。 III 管理人分析:竞争趋于白热化,公司整体实力愈加重要 竞争日趋白热化,公司综合实力影响凸显。中国ETF市场呈现头部集中的特点,近年来集中度维持稳定,当前CR3约46%,CR10约79%。具体来看,华夏一马当先,当前规模近4000亿元,易方达规模约2609亿元位列其后,此外,华泰柏瑞、国泰、南方基金规模也超过千亿。从前十大管理人时序变化来看,除华夏、易方达等稳居前列外,其他管理人市占率排名变化较大,也不乏有一些此前规模不大或排名靠后的后发者(如广发)规模快速提升并跻身前十。可见,随着近年来各家基金公司愈来愈重视指数领域和ETF产品线,投入资源也越来越多,公司综合实力对ETF产品线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加凸显。经测算,非货ETF规模排名前30的管理人的非货ETF管理规模和公司整体非货基金规模的相关系数可达0.7。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公司ETF领域的发展情况也是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 分品种来看:截至2023年底,宽基方面,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遥遥领先,管理规模均超1500亿元。行业产品方面,国泰、华宝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主题产品方面,华夏、汇添富规模超200亿元。跨境产品方面,华夏、易方达规模超过500亿元。商品型产品方面,华安超百亿,博时、易方达紧随其后。债券产品方面,海富通近300亿规模位列第一,博时、平安规模超过百亿。货币产品方面,华安管理规模超1600亿,银华、华宝、广发等规模近千亿。 IV 持有人分析:主动Alpha衰减+低费率优势,ETF或受机构持续增配 主动Alpha衰减+低费率优势,未来机构投资者仍将是ETF市场的主流。从ETF持有人变化来看,2019-2020年经历了一段个人投资者比例上升的时期,主要缘于彼时牛市行情和行业、主题产品的迅猛发展。当前来看,机构持有比例约六成,机构投资者仍是主流。 另外,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近几年国内主动基金的Alpha不断下降,另外参考海外成熟市场(如美国),主动投资的Alpha衰减或将是长期趋势。另外从成本端来说,不论是持有成本(管理费、托管费)还是买入卖出成本,ETF相对主动基金和场外被动指数基金均具有费率优势,机构投资者开始从主动基金转向被动基金,这一趋势未来仍将持续。 V ETF当下趋势和未来展望 · 展望一 近几年来,中国ETF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2023年维持37%的高增速。作为一种抄底利器,ETF在牛市等各种市场环境中均可以保持稳健增长,未来ETF市场仍将不断扩容,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配置工具。 · 展望二 结合当下市场行情,宽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规模增量主要来源于宽基ETF。另外,保险、公募等机构投资者对ETF的配置需求将会增加,叠加宽基较大的市场容量以及政策扶持(科创板、北交所等),未来宽基ETF的规模预计将有显著增长。当前,传统的宽基指数(如沪深300)已有较多产品布局,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结构不断扩充完善,可以考虑开发布局更能代表中国市场、反映国家战略方向的宽基指数。 · 展望三 增加产品创新力度,开发适应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的产品。2023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但是海外股市、债券市场以及商品市场表现较为亮眼,投资者对跨境、债券以及资产配置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海外区域市场、不同债券品种进行产品开发,同时也可以综合运用衍生品等创新工具,开发全天候资产配置策略或下跌保护策略产品。 · 展望四 从管理人来看,近年来中国ETF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虽然头部公司市场占有率较大,但是规模排名4-10位的管理人变动较大,说明后发者仍有后来居上的机会。随着基金公司对被动指数产品线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竞争也将愈加激烈,公司整体实力对于ETF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 展望五 近年来虽然ETF个人投资者比重有所上升,但当下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从个人投资者角度来说,由于具有风险分散、投资方向清晰、成本低、解决选股难题等诸多优势,ETF正逐渐代替股票成为个人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的渠道。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机构配置需求增加,叠加主动Alpha或将衰减,费率低的被动指数产品在机构的配置组合中的占比将会上升。未来基于ETF组合配置的解决方案将越来越重要。 · 展望六 新产品研发可关注宽基、跨境和债券等类型,注重差异化、战略政策导向。近几年市场主线尚不明晰,宽基需求和规模增速较高,并且宽基的市场容量极大,然而传统宽基赛道(沪深300、科创50等)渐显拥挤,因此后发者需要开发具有差异化和特色的指数,能够代表中国经济、资本市场和政策方向。目前跨境ETF主要集中于香港和美国,日本、印度等ETF规模增速也较快,可以关注其他一些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较快的经济体,如东盟国家。债券ETF相对于场外债券指数基金具有交易便捷、可以质押回购等优势,虽然2023年国内债券ETF增速已达到近50%,但是整体体量相对场外产品,规模占比相对美国等成熟市场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本身在固定收益方面有较强研究能力和资源的公司可在债券ETF上加大投入。 重要申明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任 瞳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4 周靖明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7 罗星辰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22070001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