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引发的供应链风险(天风宏观宋雪涛)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红海危机引发的供应链风险(天风宏观宋雪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若红海航线危机持续发酵,需关注汽车和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安全。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 从苏伊士运河到曼德海峡、全长2100公里的红海,像一根狭长的管子,往北连接着被亚非欧三个大陆包裹着的地中海,往南连接着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的亚丁湾。再往远看,经过了地中海就是大西洋,穿过了印度洋就是太平洋。 这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航道,每年约有10%的全球海上贸易要经过这里,往返欧洲和中国的集装箱船忙碌地在这里穿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红海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次中东战争都与这里有关。 实际上红海并不是红色的,而是一片湛蓝,但是发酵已有三周有余的红海航运危机,让这片忙碌又平常的海域,成为了全球市场的焦点。去年11月中旬开始,也门胡塞武装对途径曼德海峡的“以色列船只”实施袭击。这里是进入红海的咽喉要道,往返苏伊士运河的商船都要经过此地。 随着红海局势的升级,航运公司被迫绕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导致航运天数增加和航运成本增加,可能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稳定。 自红海危机发生以来,红海南端亚丁湾的商船运输活动已经大幅减少。12月17日至20日,进入亚丁湾的货物总吨位比12月上旬平均下降了43%,其中集装箱船下降了82%,散货船和油轮下降了21%,船舶量下降了25%。 红海北端苏伊士运河的船舶总吨位和船舶数量也出现下降。12月1日-25日,抵达苏伊士运河的船舶总吨位同比下降了6%,船舶数量同比下降了1%。12月17日-20日,南向集装箱船舶的日均穿行量下降了58%。 红海北端的苏伊士运河,承载了全球超过20%的海运集装箱贸易和20%的海运汽车贸易。同时还肩负着全球12%的石油贸易、11%的化工品贸易和9%的液化天然气贸易。 受红海航运危机影响最大的是集装箱和汽车贸易。红海危机发酵期间,集装箱运费出现快速上涨,远东至欧洲航线的集装箱运费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呈上涨趋势,其中上海至欧洲集装箱即期运费价格上涨明显。 12月15-21日,远东至北欧航线的集装箱现货运价上涨约15%,期货价格上涨36%(基准Apr-24 SCFIS合同);上海至欧洲集装箱即期运费价格上涨约45%。集装箱运价仍低于高峰时期,未来可能还会更进一步上涨。 LNG和原油油轮的运费价格没有上涨,12月原油油轮平均运价环比下降22%。红海航线的石油、LNG贸易占比相对较低,也有管线可以分流,暂时没有产生重要影响。 红海是中欧之间最主要的海运航线,中国出口欧盟货物的60%要通过苏伊士运河。 2022年,中国出口欧盟最主要的商品是通信设备(764)、计算机电子(752)和电气设备(778),欧盟出口中国最主要的商品是汽车(781)和半导体(776)。 根据ERAI统计,2021年欧盟通过海运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占比为75%,汽车零部件的海运占比约82%。红海航线也占到了全球汽车海运贸易的20%。 因此红海航线危机发酵的时间越长,汽车和机电(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电气设备)行业的供应链稳定受影响的可能性越大。这些行业分工复杂、供应链长,容易受某个环节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2021年全球航运紊乱中出现过长时间的缺货和涨价,这是此次红海航线危机所引发的主要担忧。 风险提示 红海航运恢复不及预期,巴以冲突进升级,“繁荣卫士行动”超预期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首席研究员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2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卖方分析师(第5),2018、2019、2020年金牛奖最具价值分析师(全市场前15),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2022、2023年Wind金牌分析师、上证报最佳分析师,2019、2020、2021、2023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2020、2021、2022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向静姝 | 研究员 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美国经济、全球央行和美股美债研究。 林 彦 | 研究员 曾任职于弘尚资产(红杉资本在中国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量化投研部门,负责商品期货投资条线。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若红海航线危机持续发酵,需关注汽车和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安全。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 从苏伊士运河到曼德海峡、全长2100公里的红海,像一根狭长的管子,往北连接着被亚非欧三个大陆包裹着的地中海,往南连接着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的亚丁湾。再往远看,经过了地中海就是大西洋,穿过了印度洋就是太平洋。 这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航道,每年约有10%的全球海上贸易要经过这里,往返欧洲和中国的集装箱船忙碌地在这里穿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红海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次中东战争都与这里有关。 实际上红海并不是红色的,而是一片湛蓝,但是发酵已有三周有余的红海航运危机,让这片忙碌又平常的海域,成为了全球市场的焦点。去年11月中旬开始,也门胡塞武装对途径曼德海峡的“以色列船只”实施袭击。这里是进入红海的咽喉要道,往返苏伊士运河的商船都要经过此地。 随着红海局势的升级,航运公司被迫绕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导致航运天数增加和航运成本增加,可能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稳定。 自红海危机发生以来,红海南端亚丁湾的商船运输活动已经大幅减少。12月17日至20日,进入亚丁湾的货物总吨位比12月上旬平均下降了43%,其中集装箱船下降了82%,散货船和油轮下降了21%,船舶量下降了25%。 红海北端苏伊士运河的船舶总吨位和船舶数量也出现下降。12月1日-25日,抵达苏伊士运河的船舶总吨位同比下降了6%,船舶数量同比下降了1%。12月17日-20日,南向集装箱船舶的日均穿行量下降了58%。 红海北端的苏伊士运河,承载了全球超过20%的海运集装箱贸易和20%的海运汽车贸易。同时还肩负着全球12%的石油贸易、11%的化工品贸易和9%的液化天然气贸易。 受红海航运危机影响最大的是集装箱和汽车贸易。红海危机发酵期间,集装箱运费出现快速上涨,远东至欧洲航线的集装箱运费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呈上涨趋势,其中上海至欧洲集装箱即期运费价格上涨明显。 12月15-21日,远东至北欧航线的集装箱现货运价上涨约15%,期货价格上涨36%(基准Apr-24 SCFIS合同);上海至欧洲集装箱即期运费价格上涨约45%。集装箱运价仍低于高峰时期,未来可能还会更进一步上涨。 LNG和原油油轮的运费价格没有上涨,12月原油油轮平均运价环比下降22%。红海航线的石油、LNG贸易占比相对较低,也有管线可以分流,暂时没有产生重要影响。 红海是中欧之间最主要的海运航线,中国出口欧盟货物的60%要通过苏伊士运河。 2022年,中国出口欧盟最主要的商品是通信设备(764)、计算机电子(752)和电气设备(778),欧盟出口中国最主要的商品是汽车(781)和半导体(776)。 根据ERAI统计,2021年欧盟通过海运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占比为75%,汽车零部件的海运占比约82%。红海航线也占到了全球汽车海运贸易的20%。 因此红海航线危机发酵的时间越长,汽车和机电(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电气设备)行业的供应链稳定受影响的可能性越大。这些行业分工复杂、供应链长,容易受某个环节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2021年全球航运紊乱中出现过长时间的缺货和涨价,这是此次红海航线危机所引发的主要担忧。 风险提示 红海航运恢复不及预期,巴以冲突进升级,“繁荣卫士行动”超预期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首席研究员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2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卖方分析师(第5),2018、2019、2020年金牛奖最具价值分析师(全市场前15),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2022、2023年Wind金牌分析师、上证报最佳分析师,2019、2020、2021、2023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2020、2021、2022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向静姝 | 研究员 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美国经济、全球央行和美股美债研究。 林 彦 | 研究员 曾任职于弘尚资产(红杉资本在中国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量化投研部门,负责商品期货投资条线。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