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专家观点精粹 | 刘红光:2024年原油市场分析与展望

专家观点精粹 | 刘红光:2024年原油市场分析与展望

作者:微信公众号【信达期货】/ 发布时间:2023-12-2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信达期货《专家观点精粹 | 刘红光:2024年原油市场分析与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4 会议嘉宾 刘红光 信达证券研究所石化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所长助理牵头开展了能源消费中长期,预测研究,主编出版并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60》一书;完成了“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并参与国家部委油气产业规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行业碳达峰及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政策文件的研讨编制等工作。 01 原油2023年回顾 油价回顾:2023年的油价走势呈现多空交织、反复波动,但景气周期趋势坚定。全年可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1-6月期间,供需相持,经济悲观情绪压制了供给减产,导致油价震荡下行。7-9月,沙特和俄罗斯逐月减产施压市场,推动油价迅速上涨。然而,自10月以来,多空因素相互交织,导致油价宽幅震荡。供给端利好逐渐减弱,巴以冲突风险溢价消退,OPEC+减产政策未达预期。 多空因素:在多空因素的博弈中,油价受到多方面影响。冬季用油需求恢复相对疲弱,美国长债收益率居高不下,政府停摆风险加大,为空头施加压力。期货市场超买、多头持仓变现,以及商业库存增长也增加了压力。然而,巴以冲突、OPEC+减产政策以及美国战略储备原油补库等多重因素推动油价上涨。 短期展望:短期内,油价波动主要受非供需因素影响。巴以冲突走势、美国主导的短期需求变化、美国财政支出方案及政府停摆风险,以及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将成为焦点。在这一多空因素的博弈中,市场参与者需保持警惕,随时关注全球能源市场的动向,以更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油价局势。 展望中长期:关注一系列供需基本面问题至关重要。供给方面,美国的产量、成本和库存,俄罗斯的产能、价格折扣与产量,以及中东的剩余产能、财政平衡价格与减产收益将是关键。需求方面,则需密切关注中美经济及需求对油价的可持续支撑,以及全球供需平衡和库存的展望。 02 美国:产量、成本、库存构成关键焦点 美国油气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应对市场挑战:美国油气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这表明它们对未来的产能扩张和业务发展充满信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上游投资活动与运营现金的比率达到95%,高于2000-2023年的中值83%,虽然仍低于景气周期水平,但显示了一定的资本开支积极性。 资本开支与产量增长脱节:尽管石油公司加大了资本开支,但产量的增幅相对较小。这一差异可能源于资本开支投向的具体领域,以及油气资源的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资本开支的结构、资源劣质化、成本通胀的影响也使得产量的增长面临一定的制约。 美国产量增长的复杂背后:美国今年的原油产量增长呈现出多层面的复杂性,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不仅受到技术层面的影响,同时受到数据口径的调整和库存井的动用等因素影响。尽管原油钻机数量下降,但库存井的合理利用成为维持产量的关键。从周度数据来看,原油产量从上半年一直维持在1250万桶/日以下,到8月迅速升至1280万桶/日,10月再度提升至1320万桶/日。此外,EIA数据的口径调整以及对库存井的动用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库存井对美国原油供给的边际贡献:库存井的总量大幅下降,从近9000口降至5000口以下,当前相比2020年5月高位下降了46.1%。库存井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了美国原油的供给。尽管总库存下降幅度较大,但优质库存井的逐渐减少可能对边际产能贡献构成一定挑战。 美国页岩油产量或即将达峰:美国页岩油的生命周期历史表明,其产量的增长可能面临一定的天花板。当前处于商业化开发的后期阶段,累计采出程度逐渐增加,这使得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产量可能会趋于平稳。 美国原油长期增长存在天花板:最新的EIA预测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可能在2028-2030年达到峰值,预计峰值产量为1330-1340万桶/天,较2022年1183万桶/天仅增加约150-160万桶/天。尽管2023年美国原油产量增幅超过100万桶/天,但受老井衰减加速影响,美国页岩油的增幅逐步下降,2024年EIA预测美国原油仅能增产20-30万桶/天。 03 俄罗斯:供给挑战与价格影响 俄罗斯产能瓶颈与价格折扣:俄罗斯原油产能自2021年10月的1042万桶/天下降至2023年10月不足1000万桶/天,已触及产能瓶颈。资本开支不足使得俄罗斯原油产量出现衰减,引发关切。 西方限价与俄罗斯出口:自7月中旬以来,Ural原油一直保持在油价上限(60美元)之上,9月份平均价格为每桶78.1美元,环比上涨10.4%。俄罗斯采取措施规避限价,如数百艘旧油轮的抢购、90亿美元再保险拨款以及更多小型油轮加入输油队伍。这使得限价的效力明显减弱。 限价失效的原因与影响:主要通过向印度、中国和土耳其出口或进行转口贸易来规避限价。限价失效对国际油价产生支撑,折扣减少降低了其他油种的价格竞争,同时转运成本上升为进口市场的价格提供额外支撑。此外,俄罗斯石油销售和财政收入得以修复,增产的动力逐渐减弱。 04 中东产油国供给现状与减产问题 OPEC+自愿减产的约束逐渐减弱:2023年下半年,伊拉克和阿联酋的自愿减产执行情况出现恶化。尽管沙特受到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的影响,减产执行率仍然保持在高位。而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减产执行率依然远超过100%,主要受到原油盗窃、管道袭击等因素的影响。然而,非洲国家通过短周期开发战略和短期投资逐渐向目标水平逼近,表现出不再完全遵循OPEC+减产配额的趋势。 OPEC+减产国现状与未来调控政策:尽管OPEC+减产国的剩余产能总量较多,超过500万桶/日,但受到产能、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制约,除沙特和阿联酋外,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迅速增加产能。此外,剩余产能高度集中,沙特的减产控价能力强大,边际效果显著。在2023年8月,产量增加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和沙特。 05 供需平衡及库存展望 供需平衡:2024年,全球原油供给增加约136万桶/日,需求增加约148万桶/日,需求增幅略高。整体呈现去库状态,维持高位油价。 库存展望:三大机构对2024年全球原油库存变化预测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整体趋势表明2024年全年将继续保持去库状态,支撑油价维持高位。 06 中美经济对油价的可持续支撑 中美经济共振与需求增长:中美经济的共振可能对油价产生可持续支撑。美国经济表现出韧性,通胀风险和利率矛盾有望在中美新一轮谈判中逐步化解。中国经济修复,制造业PMI回升,三季度GDP超出市场预期。中国需求增长贡献了2023年全球近七成的原油需求增量。 07 全球原油长期需求预测 原油长期需求趋势:基于新能源车渗透率S型上升的假设,对全球汽柴油消费进行预测。预计全球原油总需求量将在2027年左右达到峰值,预计峰值产量为2022年需求总量的400万桶/天。长期来看,交通用汽柴油消费占比逐年下降,而化工用油占比逐年提升,成为未来原油需求的主要增量来源。 08 风险因素 经济衰退风险: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原油需求端严重不振。 油价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因素、OPEC+调整原油供给规模、美国页岩油开采政策等因素加剧油价波动。 新能源替代风险:能源转型对石油需求产生影响。 · END ·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