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精粹 | 武浩:2023年新能源车行业总结以及来年展望
(以下内容从信达期货《专家观点精粹 | 武浩:2023年新能源车行业总结以及来年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4 会议嘉宾 武浩 信达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7年新能源行业研究经验,2020年加入信达证券研究所,负责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研究聚焦细分行业及个股挖掘。 2022年新能源车国补退出之后,行业由政策驱动转向供给和消费驱动,不同级别的优质车型均快速增加,能够更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带来渗透率的提升。 同时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行,新能源车成本端持续改善,整车价格大幅调降,使得新能源车的价格进入到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区间。最后,驾驶智能化、电池技术的迭代和政策驱动下快充的普及将分别从丰富驾驶体验、提高续航里程数以及解决高效补能三个方面全面提升新能源车相对于传统油车得竞争力,迎来渗透率得二次向上拐点。 当前电池行业仍然处在快速发展和迭代的阶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磷酸锰铁锂电池已经处于量产前夕。电池的比能量参数已经可以比肩目前的三元5系,预计以后可以对低镍三元和部分磷酸铁锂电池形成替代。宁德时代此前发布的M3P电池,有望在特斯拉的特斯拉Model3后轮驱动标准续航版改款车型上首次正式搭载亮相,并且未来还将搭载在Model Y改款车型上。而国内品牌也将有4款车型采用三元+磷酸锰铁锂的电池。但是由于存在电子电导率低、锰易溶出等问题导致电池的正极材料加工难度较大,需通过多种方法改性,有较高的工艺壁垒,因此磷酸锰铁锂电池的产能存在瓶颈。 另一项新技术复合集流体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今年以来产能扩张进度较快。而根据GGII的不完全统计,复合集流体产能规划及开工的项目投资合计超过229亿元,规划产能超过30亿平方米/年。 除了锂电子电池外,近年钠离子电池技术也在多元路线发展中。其中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领域已经实现极端性得技术突破,有望加快进入产业化。 与此同时,我国电池龙头企业始终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以宁德时代为例,2023年发布的麒麟电池、第三代CTP技术均位目前最前端的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用时将三元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 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量产后可以实现整车1000km以上的续航。而其最近公布的凝聚态电池最新规划,甚至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而我国的大量优秀电池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加速出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此举不仅为应对美国通胀法案与欧洲新电池法案、净零工业法案等的限制,也使得我国电池企业的全球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超额利润得以继续维持,综合提升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END·
2024 会议嘉宾 武浩 信达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7年新能源行业研究经验,2020年加入信达证券研究所,负责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研究聚焦细分行业及个股挖掘。 2022年新能源车国补退出之后,行业由政策驱动转向供给和消费驱动,不同级别的优质车型均快速增加,能够更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带来渗透率的提升。 同时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行,新能源车成本端持续改善,整车价格大幅调降,使得新能源车的价格进入到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区间。最后,驾驶智能化、电池技术的迭代和政策驱动下快充的普及将分别从丰富驾驶体验、提高续航里程数以及解决高效补能三个方面全面提升新能源车相对于传统油车得竞争力,迎来渗透率得二次向上拐点。 当前电池行业仍然处在快速发展和迭代的阶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磷酸锰铁锂电池已经处于量产前夕。电池的比能量参数已经可以比肩目前的三元5系,预计以后可以对低镍三元和部分磷酸铁锂电池形成替代。宁德时代此前发布的M3P电池,有望在特斯拉的特斯拉Model3后轮驱动标准续航版改款车型上首次正式搭载亮相,并且未来还将搭载在Model Y改款车型上。而国内品牌也将有4款车型采用三元+磷酸锰铁锂的电池。但是由于存在电子电导率低、锰易溶出等问题导致电池的正极材料加工难度较大,需通过多种方法改性,有较高的工艺壁垒,因此磷酸锰铁锂电池的产能存在瓶颈。 另一项新技术复合集流体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今年以来产能扩张进度较快。而根据GGII的不完全统计,复合集流体产能规划及开工的项目投资合计超过229亿元,规划产能超过30亿平方米/年。 除了锂电子电池外,近年钠离子电池技术也在多元路线发展中。其中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领域已经实现极端性得技术突破,有望加快进入产业化。 与此同时,我国电池龙头企业始终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以宁德时代为例,2023年发布的麒麟电池、第三代CTP技术均位目前最前端的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用时将三元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 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量产后可以实现整车1000km以上的续航。而其最近公布的凝聚态电池最新规划,甚至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而我国的大量优秀电池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加速出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此举不仅为应对美国通胀法案与欧洲新电池法案、净零工业法案等的限制,也使得我国电池企业的全球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超额利润得以继续维持,综合提升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