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二永债供给开闸在即?

二永债供给开闸在即?

作者:微信公众号【睿哲固收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二永债供给开闸在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二永债供给测算的三个前提:第一,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率下滑,叠加前三季度二永债发行节奏偏慢,推高四季度潜在供给压力。第二,为满足2025年之前TLAC要求,四季度二永债同样会面临不小的发行压力。第三,商业银行部分在手批文超期即失效,尽可能使用额度的诉求不低。 四季度二永债潜在供给推演: 首先,作为银行次级债发行上限值,粗略测算四季度二永债最大可用批文额度共约1.5万亿元。根据批文有效时限,我们整理出2023年以来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资本工具(可自主选择品种)的有效额度分别为9520亿元、6431亿元、2973亿元,减去今年已发行的规模,即可得到三类品种今年最大可用批文额度分别为7050亿元、5233亿元、2973亿元。 接着,基于TLAC缺口及二级资本债到期节奏,我们分为三步来测算四季度二永债的供给规模。 第一,截至2023年中报数据,四大行TLAC缺口合计约21713亿元,较2022年报数据测算结果(下称前值)增加8198亿元。当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14.45%(前值为15.26%)、13.40%(前值为14.42%)、12.75%(前值为13.70%)、13.13%(前值为13.52%),距离2025年1月1日之前的16%仍有差距,四家银行静态资本缺口分别为3749亿元、5697亿元、7067亿元、5201亿元。 第二,为补充TLAC缺口,预计四季度四大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分别新增3319亿元、1023亿元。假定从今年四季度到2015年之前每季度等额(按五个季度平均)补充资本缺口,四季度四大行预计新增二永债共4343亿元,以2022年二永债发行占比估算(2022年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分别发行9128亿元、2814亿元),四季度四大行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预计发行规模分别为3319亿元、1023亿元。 第三,再结合到期规模考虑,四季度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预计供给规模分别为4648亿元、1345亿元,合计达5993亿元。1)按行权日计算,四季度二级资本债可能赎回规模为1329亿元,加上四大行为补充TLAC预计新增的3319亿元,四季度二级资本债合计供给规模可能达到4648亿元。2)四大行为补充TLAC缺口预计新增永续债1023亿元,假定其他银行今年四季度永续债发行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约322亿元,今年四季度银行永续债预计供给总量可能达到1345亿元。 总体上,我们预计四季度二永债供给规模(5993亿元)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但小幅低于三季度(6873亿元),这也处于有效批文额度区间。从全年的视角来看,2023年二永债总供给可能达到12866亿元,较前两年边际增长。但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四季度通常是债市震荡时期,若利率波动超预期可能将推后银行选择发行二永债的时间节点;二是若年底TLAC债券启动发行,可能对二永债供给产生一定冲击。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遗漏,风险事件超预期,预测结果存在高估的可能性 正文 近期,农业银行[1]、中国银行[2]分别获批发行4500亿元资本工具,国家开发银行[3]获批发行不超过500亿元资本工具,获批品种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券,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不同的是,农业银行需在2024年年底之前完成发行,中国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则是在批准后24个月内,符合惯例[4]。监管批文的集中发放,四季度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供给是否有开闸的迹象?本文将围绕批文有效额度(二永债发行上限)、TLAC资本补充指标(商业银行达标需求)以及历史发行规律等角度共同探讨四季度二永债的潜在供给压力。 【二永债供给测算的三个前提】 第一,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率下滑,叠加前三季度二永债发行节奏偏慢,推高四季度潜在供给压力。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指标持续回落,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2018年以来的新低,尤其是资本充足率偏低且资本补充渠道较少的中小行,今年二季度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已下滑至11.95%。不巧的是,截至三季度末,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分别发行5045亿元、1828亿元,规模均低于去年同期。一边是亟待补充资本的诉求,一边是偏慢的发行进度,四季度二永债发行有加速的可能性。 第二,为满足2025年之前TLAC要求,四季度二永债同样会面临不小的发行压力。正如我们在《推算二永债供给》中提到,根据中国版TLAC管理办法(《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要求,工、农、中、建等四家纳入G-SIBs名单的银行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6%。这意味着为在2025年之前达标,四大行需在今年四季度以及2024年通过发行次级债用以补充TLAC缺口,下文我们将具体测算四大行静态资本缺口及为此预计发行的二永债规模。 第三,商业银行部分在手批文超期即失效,尽可能使用额度的诉求不低。二永债的发行流程主要经历三个步骤:一是当商业银行有资本补充需求,银行决策层通过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讨论决定申请二永债批文;二是把发行申请递交至监管机构(现为金融监管总局和央行)进行审批;三是当监管机构审批通过之后,批文开始生效,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和二永债到期节奏,择机发行。因此,简单来说,银行在手批文即为可发行二永债的上限,并且,需在批文有效期内(通常是24个月)发行完毕,除非市场波动过大或是其他意外情况,银行多会选择在额度失效之前使用。 【四季度二永债潜在供给推演】 首先,作为银行次级债发行上限值,粗略测算四季度二永债最大可用批文额度共约1.5万亿元。根据批文有效时限,我们整理出2023年以来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资本工具(可自主选择品种)的有效额度分别为9520亿元、6431亿元、2973亿元,减去今年已发行的规模,即可得到三类品种今年最大可用批文额度分别为7050亿元、5233亿元、2973亿元,共计约1.5万亿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值为粗略估算的结果,未将每笔债券发行明细与每家银行可用额度进行详细对应,并且,该预测是在不考虑可转债、优先股及可能发行的TLAC债等其他资本补充渠道的条件下,假定四大行TLAC缺口由二永债全额补充,预测结果存在高估的可能性。 接着,基于TLAC缺口及二级资本债到期节奏,我们分为三步来测算四季度二永债的供给规模。 第一,截至2023年中报数据,四大行TLAC缺口合计约21713亿元,较2022年报数据测算结果(下称前值)增加8198亿元。当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14.45%(前值为15.26%)、13.40%(前值为14.42%)、12.75%(前值为13.70%)、13.13%(前值为13.52%),距离2025年1月1日之前的16%仍有差距,四家银行静态资本缺口分别为3749亿、5697亿、7067亿、5201亿。 第二,为补充TLAC缺口,预计四季度四大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分别新增3319亿、1023亿。假定从今年四季度到2015年之前每季度等额(按五个季度平均)补充资本缺口,四季度四大行预计新增二永债共4343亿元,以2022年二永债发行占比估算(2022年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分别发行9128亿元、2814亿元),四季度四大行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预计发行规模分别为3319亿、1023亿。 第三,再结合到期规模考虑,四季度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预计供给规模分别为4648亿元、1345亿元,合计达5993亿元。1)按行权日计算,四季度二级资本债可能赎回规模为1329亿元,加上四大行为补充TLAC预计新增的3319亿元,四季度二级资本债合计供给规模可能达到4648亿元。2)四大行为补充TLAC缺口预计新增永续债1023亿元,假定其他银行今年四季度永续债发行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约322亿元,今年四季度银行永续债预计供给总量可能达到1345亿元。 总体上,我们预计四季度二永债供给规模(5993亿元)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但小幅低于三季度(6873亿元),这也处于有效批文额度区间。从全年的视角来看,2023年二永债总供给可能达到12866亿元,较前两年边际增长。但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四季度通常是债市震荡时期,若利率波动超预期可能将推后银行选择发行二永债的时间节点;二是若年底TLAC债券启动发行,可能对二永债供给产生一定冲击。 [1]数据来源:21经济网,地址: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823/herald/987912c44a63550099dbc0784ed97d9f.html [2]数据来源:21经济网,地址: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915/herald/266b6dceba682088343560964becb4bd.html [3]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地址: 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governmentDetail.html?docId=1130816&itemId=864&generaltype=1 [4]根据2022年10月8日起施行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规定,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资本工具(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计划发行额度,由银保监会(注:现为金融监管总局)受理、审查并决定。商业银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具体工具品种、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批准后的24个月内完成发行;如在24个月内再次提交额度申请,则原有剩余额度失效,以最新批准额度为准。 本报告分析师 尹睿哲 SAC执业证书编号:S1090518110001 李豫泽 SAC执业证书编号:S1090518080001 胡依林 SAC执业证书编号:S1090523070006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