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考:智能驾驶为何莫名其妙涨了一波?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一点思考:智能驾驶为何莫名其妙涨了一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每一个晚上 音乐: 林子祥 - 这样爱过你 1.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生变化,但并非6月相关标的股价上涨主因 部分投资者主要将智能驾驶2023年6月的上涨归因为产业的一些边际变化。包括但不限于: 马斯克透露FSD V12将取消Beta测试版本,这意味着FSD已经达到向用户推送的标准,特斯拉有可能在年内正式向北美用户推送 FSD完整版; 特斯拉FSD渗透率持续上升; 在6月9日-18日举办的2023重庆车展上,华为余承东表示,中国 L3级自动驾驶标准预计在6月底出台。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产业变化在持续发生,但并非此次股价上涨的主因。 产业变化确实在持续发生,大模型对于提升智能驾驶效率意义重大。这一观点可参见我们此前的报告《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总结:自动驾驶方面,在对于小概率路况的覆盖上,AI大模型可以大幅提升场景生成、标注的效率;智能座舱方面,AI大模型可以大幅丰富和革新人与车辆的交互方式;车辆设计与研发方面,AI大模型对于汽车设计师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产业变化不能解释此次股价的短期上涨。产业变化是在持续发生的,而且是单向的。比如FSD的渗透率提升可能会快一些也可能慢一些,但从常识来判断不太可能下降,这一点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逻辑是类似的。事实上,我们曾经根据递延所得税收益、北美车主论坛数据两种方式对FSD的渗透率进行过测算,结果显示FSD在2020Q1末的渗透率即为19.08%-25.89%,测算过程详见报告《特斯拉:汽车智能化的弄潮儿》。我们认为,不能用一个在持续发生的慢变量解释某一阶段股价的快速上涨,除非是在这个慢变量产生的时间节点,或者该变量短期内发生了突变。比如FSD刚刚出现,或者FSD某项功能导致它的短期渗透率实现“突跳”。 2. 可从两个维度勾勒智能驾驶公司股价的驱动因素 我们尝试构建一个二维框架来粗略勾勒智能驾驶公司股价的驱动因素。 计算机板块的公司往往同时具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下游行业属性,另一个是技术属性。有一些细分领域的分类体现的是其下游行业属性,比如医疗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智能驾驶、教育智能化等等;另一些细分领域的划分方式体现的是公司的技术属性,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比如从技术属性的角度,广联达和石基信息都属于云计算行业,但从下游行业属性的角度又分属于地产信息化和酒店信息化行业。 两个属性都会对公司股价形成影响。我们以科大讯飞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从技术属性的角度,科大讯飞是AI龙头公司。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从下游行业属性的角度,影响科大讯飞股价的的下游主要是教育和智能硬件。虽然如果我们看讯飞的业务,会发现它的下游涉及的行业非常多,比如教育、医疗、汽车、政府、消费者等等,但由于估值体系的原因,现阶段能够大幅影响讯飞股价的仅有现教育、消费者两个业务。具体的原因可以参照我们3月1日的报告《基于边际定价与相对估值,讯飞股价均被低估》,这里仅列示当教育、智慧城市下游发生变化时公司股价的变化情况作为说明。 而针对智能驾驶行业,过去两年股价更多体现的是下游行业属性。由于在信创和人工智能行情之前,计算机行业整体表现不佳,而汽车产业链表现亮眼,在过去两年,智能驾驶公司的股价与汽车产业链贝塔相关度较高,而与计算机板块股价相关度较低,股价整体反映“下游行业属性”而非“技术属性”。 我们认为,可以从技术属性与下游行业属性两个维度对此次智能驾驶公司股价的上涨进行归因。 2.1 上涨原因一:下游景气度预期的弥合 首先,我们对于智能驾驶公司2022年的股价进行简单复盘。 2022年4月,智能驾驶公司股价主要受益于汽车行业的极致景气度逻辑。彼时其他行业景气度预期较低,而汽车产业链受益于上海、东北等汽车重镇的管控放开(即供给放松),叠加购置税减免带来的增量需求,景气度预期较高。而智能化是汽车产业中景气度更高的细分领域,相关公司股价均大幅上涨。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优化,汽车产业链景气度预期开始跑输。疫情防控优化是“需求端”优化,随着防控优化逐步实施,各个行业景气度将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汽车产业链由于已经经历了半年的购置税减免,投资者彼时预期“放开”对于汽车产业需求端的改善已经意义不大,而从彼时展望2023年,2022年购置税减免带动的需求释放将变为“高基数”。 我们认为,从“下游行业属性”角度,智能驾驶公司6月的上涨源于“下游景气度预期的弥合”。一方面,投资者对于汽车产业景气度的预期上修。从国内来看,新一轮政策逐渐落地,且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回暖,如比亚迪6月销售汽车25.3万台,同比+88.8%,环比+5.3%,单月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从海外来看,特斯拉2023Q2共生产/交付电动车47.97/46.61万辆(+86%/+83%),远超预期。相对积极的销售数据使得投资者对于汽车产业链的预期有所上修。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有一定程度的下修,此处不再展开。综上,我们认为从下游行业属性的角度,智能驾驶公司6月份股价的上涨源于对汽车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下游景气度预期的此消彼长。 2.2 上涨原因二:AI大模型逻辑的扩散 我们认为,从“技术属性”角度,智能驾驶公司6月的上涨源于“AI大模型逻辑的扩散”。 AI行情从大模型本身向行业应用扩散。一方面,投资者对于ChatGPT的尝鲜心态已逐渐弱化,行情从“主要基于海外映射的主题阶段”向“产业落地阶段”演化,但产业的变化是渐进式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春节后至3月份的上涨之后,计算机行业中直接从事大模型研发的相关标的估值已经较高。此时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开始逐渐从AI大模型本身向行业应用扩散。 智能驾驶是AI大模型的重要落地领域。具体逻辑详见报告《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此处不再赘述。虽然AI大模型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动驾驶的小概率路况覆盖问题,但毫无疑问将大幅提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汽车研发等行业的效率。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PDF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智能汽车研究框架(1000页PPT) 智能座舱 汽车芯片 汽车操作系统 域控制器 激光雷达 国内主机厂 特斯拉 华为 中科创达 德赛西威 经纬恒润 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相关报告 1. 如何研究一家AI公司? 2. 从汽车业务商业模式看中科创达和人力外包公司的不同 3. 中科创达:汽车“四化”下加速成长 4. 三谈中科创达:做事情眼光最重要 5. 智能座舱:智能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的投资机遇(40页深度) 6. 德赛西威:领先的汽车电子玩家,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深度) 7. 科大讯飞:个性化学习手册改变了什么?(深度) 8. 科大讯飞:你绝对没见过的区域型订单详细拆解(深度) 9. 科大讯飞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分析(50页PPT) 10. 科大讯飞:疫情防控让教育订单商业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1. 从Nuance的沉浮看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 12. 格灵深瞳:技术领先到商业落地,计算机视觉场景为王(深度) 13. 一张图看懂AI公司 14. AI+自动驾驶: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5.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内在产业逻辑 16. 虹软科技:“价”的弹性大于“量”的弹性(深度) 17. 虹软科技: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最大弹性 18. 虹软科技:量价齐升,逻辑最顺(深度) 19. 虹软科技:业绩怎么了? 20. 科大讯飞:区域订单统计 21. 对中科创达的一些理解 22. 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 23. 自动驾驶路测数据中的秘密 24. 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 25. 中科创达: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26. 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用芯赋能未来出行(深度) 27. 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隐形冠军(深度) 28. 计算机视觉:血腥战场(深度) 29. 产业调研:谈谈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30. 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 31. 生死时速:新旧势力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进展详细梳理(深度) 32. 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 33.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34.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 35.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36.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37.智能汽车芯片研究框架(120页PPT) 38.产业调研:元宇宙中的集度汽车发布会 39.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40.重磅!计算机研究员眼中的特斯拉(深度) 41.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正确姿势(深度) 42.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43.产业调研:英伟达如何服务智能汽车行业 44.产业调研:杰发科技(四维图新)座舱芯片产品路线图 45.产业调研:芯擎科技(吉利汽车)的座舱芯片之路 46.智能座舱研究框架(100页PPT) 47.产业调研:计算机视角看蔚来新品发布会 48.五谈虹软科技:两大核心业务拐点将至 49.产业调研:不追求科技感的理想L9发布会(附万字纪要) 50.产业调研: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实践 51.域控制器:高景气能持续多久(深度) 52.特斯拉智能驾驶研究框架(100页PPT) 53.产业调研:华为问界M7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附发布会纪要) 54.激光雷达:驶向千亿星辰大海(深度) 55.域控制器研究框架(40页PPT) 56.产业调研:极氪进化日有什么新看点? 57.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研究框架(100页PPT) 58.对自动驾驶芯片产业逻辑的探讨 59.激光雷达研究框架(110页PPT) 60.汽车OS的现在和未来 61.智能座舱:车厂客户体验胜负手 62.特斯拉是如何成为自动驾驶大佬的? 63.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64.国内十大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研究框架(50页PPT) 65.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研究框架(90页PPT) 66.德赛西威:研究框架(100页PPT) 67.产业调研:关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实践与思考 68.经纬恒润:研究框架(90页PPT) 69.产业调研:头部主机厂专家怎么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70.产业调研:头部主机厂专家怎么看汽车芯片发展? 71.产业调研:行业龙头公司专家讲解车载操作系统发展来龙去脉 72.产业调研:行业资深专家解读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73.产业调研:主机厂专家详解领航辅助驾驶的现状和未来 74.产业调研:德赛西威IPU04进化论 75.产业调研:杰发科技的智能座舱产品矩阵 76.产业调研:智能座舱芯片发展史 77.产业调研:汽车新势力如何研发自动驾驶功能? 78.造车新势力战略路线全梳理(深度) 79.产业调研:互联网公司造车的现状和未来 80.产业调研: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思路解密 81.华为如何定义高阶智能驾驶L2.9?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计算机文艺复兴)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李沐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9080009。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每一个晚上 音乐: 林子祥 - 这样爱过你 1.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生变化,但并非6月相关标的股价上涨主因 部分投资者主要将智能驾驶2023年6月的上涨归因为产业的一些边际变化。包括但不限于: 马斯克透露FSD V12将取消Beta测试版本,这意味着FSD已经达到向用户推送的标准,特斯拉有可能在年内正式向北美用户推送 FSD完整版; 特斯拉FSD渗透率持续上升; 在6月9日-18日举办的2023重庆车展上,华为余承东表示,中国 L3级自动驾驶标准预计在6月底出台。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产业变化在持续发生,但并非此次股价上涨的主因。 产业变化确实在持续发生,大模型对于提升智能驾驶效率意义重大。这一观点可参见我们此前的报告《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总结:自动驾驶方面,在对于小概率路况的覆盖上,AI大模型可以大幅提升场景生成、标注的效率;智能座舱方面,AI大模型可以大幅丰富和革新人与车辆的交互方式;车辆设计与研发方面,AI大模型对于汽车设计师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产业变化不能解释此次股价的短期上涨。产业变化是在持续发生的,而且是单向的。比如FSD的渗透率提升可能会快一些也可能慢一些,但从常识来判断不太可能下降,这一点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逻辑是类似的。事实上,我们曾经根据递延所得税收益、北美车主论坛数据两种方式对FSD的渗透率进行过测算,结果显示FSD在2020Q1末的渗透率即为19.08%-25.89%,测算过程详见报告《特斯拉:汽车智能化的弄潮儿》。我们认为,不能用一个在持续发生的慢变量解释某一阶段股价的快速上涨,除非是在这个慢变量产生的时间节点,或者该变量短期内发生了突变。比如FSD刚刚出现,或者FSD某项功能导致它的短期渗透率实现“突跳”。 2. 可从两个维度勾勒智能驾驶公司股价的驱动因素 我们尝试构建一个二维框架来粗略勾勒智能驾驶公司股价的驱动因素。 计算机板块的公司往往同时具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下游行业属性,另一个是技术属性。有一些细分领域的分类体现的是其下游行业属性,比如医疗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智能驾驶、教育智能化等等;另一些细分领域的划分方式体现的是公司的技术属性,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比如从技术属性的角度,广联达和石基信息都属于云计算行业,但从下游行业属性的角度又分属于地产信息化和酒店信息化行业。 两个属性都会对公司股价形成影响。我们以科大讯飞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从技术属性的角度,科大讯飞是AI龙头公司。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从下游行业属性的角度,影响科大讯飞股价的的下游主要是教育和智能硬件。虽然如果我们看讯飞的业务,会发现它的下游涉及的行业非常多,比如教育、医疗、汽车、政府、消费者等等,但由于估值体系的原因,现阶段能够大幅影响讯飞股价的仅有现教育、消费者两个业务。具体的原因可以参照我们3月1日的报告《基于边际定价与相对估值,讯飞股价均被低估》,这里仅列示当教育、智慧城市下游发生变化时公司股价的变化情况作为说明。 而针对智能驾驶行业,过去两年股价更多体现的是下游行业属性。由于在信创和人工智能行情之前,计算机行业整体表现不佳,而汽车产业链表现亮眼,在过去两年,智能驾驶公司的股价与汽车产业链贝塔相关度较高,而与计算机板块股价相关度较低,股价整体反映“下游行业属性”而非“技术属性”。 我们认为,可以从技术属性与下游行业属性两个维度对此次智能驾驶公司股价的上涨进行归因。 2.1 上涨原因一:下游景气度预期的弥合 首先,我们对于智能驾驶公司2022年的股价进行简单复盘。 2022年4月,智能驾驶公司股价主要受益于汽车行业的极致景气度逻辑。彼时其他行业景气度预期较低,而汽车产业链受益于上海、东北等汽车重镇的管控放开(即供给放松),叠加购置税减免带来的增量需求,景气度预期较高。而智能化是汽车产业中景气度更高的细分领域,相关公司股价均大幅上涨。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优化,汽车产业链景气度预期开始跑输。疫情防控优化是“需求端”优化,随着防控优化逐步实施,各个行业景气度将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汽车产业链由于已经经历了半年的购置税减免,投资者彼时预期“放开”对于汽车产业需求端的改善已经意义不大,而从彼时展望2023年,2022年购置税减免带动的需求释放将变为“高基数”。 我们认为,从“下游行业属性”角度,智能驾驶公司6月的上涨源于“下游景气度预期的弥合”。一方面,投资者对于汽车产业景气度的预期上修。从国内来看,新一轮政策逐渐落地,且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回暖,如比亚迪6月销售汽车25.3万台,同比+88.8%,环比+5.3%,单月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从海外来看,特斯拉2023Q2共生产/交付电动车47.97/46.61万辆(+86%/+83%),远超预期。相对积极的销售数据使得投资者对于汽车产业链的预期有所上修。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有一定程度的下修,此处不再展开。综上,我们认为从下游行业属性的角度,智能驾驶公司6月份股价的上涨源于对汽车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下游景气度预期的此消彼长。 2.2 上涨原因二:AI大模型逻辑的扩散 我们认为,从“技术属性”角度,智能驾驶公司6月的上涨源于“AI大模型逻辑的扩散”。 AI行情从大模型本身向行业应用扩散。一方面,投资者对于ChatGPT的尝鲜心态已逐渐弱化,行情从“主要基于海外映射的主题阶段”向“产业落地阶段”演化,但产业的变化是渐进式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春节后至3月份的上涨之后,计算机行业中直接从事大模型研发的相关标的估值已经较高。此时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开始逐渐从AI大模型本身向行业应用扩散。 智能驾驶是AI大模型的重要落地领域。具体逻辑详见报告《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此处不再赘述。虽然AI大模型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动驾驶的小概率路况覆盖问题,但毫无疑问将大幅提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汽车研发等行业的效率。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PDF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智能汽车研究框架(1000页PPT) 智能座舱 汽车芯片 汽车操作系统 域控制器 激光雷达 国内主机厂 特斯拉 华为 中科创达 德赛西威 经纬恒润 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相关报告 1. 如何研究一家AI公司? 2. 从汽车业务商业模式看中科创达和人力外包公司的不同 3. 中科创达:汽车“四化”下加速成长 4. 三谈中科创达:做事情眼光最重要 5. 智能座舱:智能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的投资机遇(40页深度) 6. 德赛西威:领先的汽车电子玩家,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深度) 7. 科大讯飞:个性化学习手册改变了什么?(深度) 8. 科大讯飞:你绝对没见过的区域型订单详细拆解(深度) 9. 科大讯飞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分析(50页PPT) 10. 科大讯飞:疫情防控让教育订单商业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1. 从Nuance的沉浮看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 12. 格灵深瞳:技术领先到商业落地,计算机视觉场景为王(深度) 13. 一张图看懂AI公司 14. AI+自动驾驶: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5.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内在产业逻辑 16. 虹软科技:“价”的弹性大于“量”的弹性(深度) 17. 虹软科技: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最大弹性 18. 虹软科技:量价齐升,逻辑最顺(深度) 19. 虹软科技:业绩怎么了? 20. 科大讯飞:区域订单统计 21. 对中科创达的一些理解 22. 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 23. 自动驾驶路测数据中的秘密 24. 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 25. 中科创达: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26. 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用芯赋能未来出行(深度) 27. 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隐形冠军(深度) 28. 计算机视觉:血腥战场(深度) 29. 产业调研:谈谈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30. 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 31. 生死时速:新旧势力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进展详细梳理(深度) 32. 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 33.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34.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 35.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36.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37.智能汽车芯片研究框架(120页PPT) 38.产业调研:元宇宙中的集度汽车发布会 39.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40.重磅!计算机研究员眼中的特斯拉(深度) 41.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正确姿势(深度) 42.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43.产业调研:英伟达如何服务智能汽车行业 44.产业调研:杰发科技(四维图新)座舱芯片产品路线图 45.产业调研:芯擎科技(吉利汽车)的座舱芯片之路 46.智能座舱研究框架(100页PPT) 47.产业调研:计算机视角看蔚来新品发布会 48.五谈虹软科技:两大核心业务拐点将至 49.产业调研:不追求科技感的理想L9发布会(附万字纪要) 50.产业调研: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实践 51.域控制器:高景气能持续多久(深度) 52.特斯拉智能驾驶研究框架(100页PPT) 53.产业调研:华为问界M7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附发布会纪要) 54.激光雷达:驶向千亿星辰大海(深度) 55.域控制器研究框架(40页PPT) 56.产业调研:极氪进化日有什么新看点? 57.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研究框架(100页PPT) 58.对自动驾驶芯片产业逻辑的探讨 59.激光雷达研究框架(110页PPT) 60.汽车OS的现在和未来 61.智能座舱:车厂客户体验胜负手 62.特斯拉是如何成为自动驾驶大佬的? 63.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64.国内十大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研究框架(50页PPT) 65.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研究框架(90页PPT) 66.德赛西威:研究框架(100页PPT) 67.产业调研:关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实践与思考 68.经纬恒润:研究框架(90页PPT) 69.产业调研:头部主机厂专家怎么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70.产业调研:头部主机厂专家怎么看汽车芯片发展? 71.产业调研:行业龙头公司专家讲解车载操作系统发展来龙去脉 72.产业调研:行业资深专家解读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73.产业调研:主机厂专家详解领航辅助驾驶的现状和未来 74.产业调研:德赛西威IPU04进化论 75.产业调研:杰发科技的智能座舱产品矩阵 76.产业调研:智能座舱芯片发展史 77.产业调研:汽车新势力如何研发自动驾驶功能? 78.造车新势力战略路线全梳理(深度) 79.产业调研:互联网公司造车的现状和未来 80.产业调研: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思路解密 81.华为如何定义高阶智能驾驶L2.9?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计算机文艺复兴)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李沐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9080009。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