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信贷投放速度可能放缓(天风宏观张伟)

信贷投放速度可能放缓(天风宏观张伟)

作者:微信公众号【雪涛宏观笔记】/ 发布时间:2023-05-1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信贷投放速度可能放缓(天风宏观张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控制信贷节奏,稳定利率水平,观察前期政策的效果,短期内降准、降息的概率都较小。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张伟 (1)23Q1: “从过去二十年的数据看,我国实际利率总体保持在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一‘黄金法则’(Golden Rule)水平上,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基本匹配。” 23Q1: “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 23Q1: “近期M2增速与通胀和经济增速间存在一定缺口,主要是政策效果显现、需求恢复存有时滞所致。未来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市场预期持续好转、经济加快恢复,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有利于M2和存款平稳增长。” ——央行认为,前期投放的货币和信用已经较为充足,利率水平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导致通胀和经济相对较弱,并不是因为货币政策不够宽松,而是因为政策见效和需求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仍然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观察期,货币政策的重心不是加大宽松力度,而是疏通传导机制、加快传导速度。 (2)23Q1:“货币政策应避免大放大收。疫情期间,发达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快速实施零利率,后续又因通胀高企而快速加息缩表,使商业银行在宽松阶段配置的低收益资产,需要在紧缩阶段用高利率负债平衡,造成较大亏损。” ——这是央行在《专栏3-硅谷银行事件及其启示》中提出的第一个启示,央行认为大放大收的货币政策会加大经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平稳,要“符合‘居中之道’,即避免大收大放,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适当向‘稳健的直觉’靠拢”。 (3)23Q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23Q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23Q1:“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较于22Q4《货政报告》,央行在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展望中增加了“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要求,针对信贷投放强调了“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同时删去了“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政策取向不言而喻:在前期信贷投放明显偏快的情况下(今年前四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3万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53%),接下来可能会适当放缓信贷投放的速度,结合短期内MLF到期量较小(6、7月分别到期2000、1000亿元,8-10月到期量则分别增加至4000、4000、5000亿元),我们预计7月底之前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4)23Q1:“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央行将“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改为“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意味着当前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合意状态,短期内降息(MLF或LPR)的概率不大。 (5)23Q1:“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3Q1:“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压降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关于“重点领域”防风险,上次《货政报告》强调的是特定领域(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而这次并未再继续强调,并新增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的要求。更加突出“金融稳定”和“风险处置”,意味着就现阶段而言,控制风险大于解决风险。央行还加大了对境外金融风险的关注,说明对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判断还是相对偏悲观的。 (6)23Q1:“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应重视……事实上,中小金融机构的承压能力更弱、脆弱性更明显, 同样有可能在风险积累和市场恐慌中酿成系统性风险。” ——央行从对硅谷银行事件的总结认识到了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性。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不断加强,但中小金融机构成为监管的薄弱环节。结合4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到“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我们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工作应该是全年金融防风险的工作重心之一。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出台;境外、境内金融风险存在不确定。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首席研究员 中证协培训讲师,保险资管业协会百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人民银行研究局访问研究员,CF40特邀研究员,发表有CF40专著、学术论文、央行工作论文等。2018、2019、2020年金牛奖全市场最具价值分析师(前15名),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3)、上证报最佳分析师(第5),2019、2020、2021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5),2020、2021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向静姝 | 研究员 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美国经济、全球央行和美股美债研究。 林 彦 | 研究员 曾任职于弘尚资产(红杉资本在中国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量化投研部门,负责商品期货投资条线。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郭微微 | 助理研究员 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ESG、产业政策、行业专题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