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023年二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报告(方正策略)

2023年二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报告(方正策略)

作者:微信公众号【追寻价值之路】/ 发布时间:2023-04-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2023年二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报告(方正策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4月9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二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报告》。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金晗, S1220522090002; 联系人:沈重衡。 核心结论 2023年3月全球大类资产表现排序为权益市场领先债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权益市场方面,2023年3月份全球股市多数上涨。债券市场方面,2023年3月欧美地区长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4BP至3.48%,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4.89BP至2.8528%。大宗商品方面,2023年3月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不一,原油价格下跌,黄金价格大涨,工业金属价格小幅反弹。 2023年二季度,我们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如下: 股票市场主要思路:4月份市场将迎来公司财报的密集披露和业绩预期修正,上市公司基本面将成为市场的首要关注点。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倾向于慢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仍将回落,传统顺周期行业盈利增速弹性不大,周期属性弱、成长属性较强的医药、消费或机会更大。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已进入历史底部区间,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医疗需求将逐渐恢复正常并且长期持续增长。随着气候回暖进入旅游旺季,出行需求增加,服务业景气度大幅升高,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等行业存在股价修复空间。新能源相关行业有望在二季度迎来中级反弹机会,2月份新能源车销售增速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较1月大幅回升,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明显上升。 债券市场主要思路:债市投资策略以票息为主。3月份国内 PMI 数据仍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修复速度较快,国内宽信用效果体现。国内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经济复苏会对长端利率带来上行压力。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不及预期,可能会使市场下修经济复苏斜率,利率上行幅度也较为有限,曲线形态变动不大。资金面持续收紧的风险小,而在经历了一季度非常快的信贷节奏后,预计二季度信贷节奏将会边际放缓,因而流动性分层度过季末有望快速缓解。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在于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是否会超预期增长,如果按揭贷款同比持续改善,这对债市不友好。 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思路:2023年3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多下跌,截至2023年3月底,南华综合指数较2023年2月底下跌1.58%。IMF预计90%的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长将放缓,原因是货币政策收紧导致需求承压。伴随供给端的国际冲突问题热点转化,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和风险仍较大,建议审慎配置。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全球通胀问题持续、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报告正文 1 全球市场纵览 1.1 大类资产表现回顾 2023年3月全球大类资产表现排序为权益市场领先债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权益市场方面,2023年3月份全球股市多数上涨。债券市场方面,2023年3月欧美地区长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4BP至3.48%,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4.89BP至2.8528%。大宗商品方面,2023年3月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不一,原油价格下跌、黄金价格大涨,工业金属价格小幅反弹。 2023年3月份全球股市多数上涨。恒生指数上涨3.1%,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0.21%和0.49%。美股普遍上涨,纳斯达克指数涨6.69%,标普500指数上涨3.51%,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89%。欧洲方面,法国CAC40指数上涨0.75%,德国DAX指数上涨1.72%,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1%。同期,韩国综合指数上涨2.65%,日经225指数上涨2.17%,印度SENSEX30指数下跌0.31%,澳洲标普200指数下跌1.13%,俄罗斯RTS指数上涨5.34%,巴西IBOVESPA指数下跌2.91%。 2023年3月欧美地区长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2023年3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92%下行44BP至3.48%,欧元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7594%下行35.4BP至2.4054%,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2.65%下行30BP至2.35%。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2.9017%下行4.89BP至2.8528%,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524%下行13.5BP至0.389%,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457%下行14.2BP至7.315%。 2023年3月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不一,原油价格下跌、黄金价格大涨,工业金属价格小幅反弹。原油价格方面,ICE布油期货价格在2023年3月下跌4.95%,NYMEX轻质原油下跌1.75%。工业金属方面,LMES-铝3合约价格上涨1.85%,收于2417美元/吨;LMES-铜3合约价格上涨0.36%,收于8993.5美元/吨。COMEX黄金连续合约价格上涨7.70%,月底收于1969.8美元/盎司。农产品方面,2023年3月豆一近月合约价格下跌2.43%,收于5390元/吨;CBOT玉米连续合约价格上涨4.61%,收于658.5美分/蒲式耳;CBOT小麦连续合约价格上涨0.07%,收于692美分/蒲式耳。 2023年3月人民币指数小幅上行,相较美元升值。2023年3月美元指数快速下行,从2月末的104.99下跌至102.6,下跌2.28%。2023年3月人民币指数下行0.02%,欧元、英镑、日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等相对人民币升值,分别上涨1.52%、1.63%、1.72%、0.72%、0.38%。澳元、加元、港币、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分别下跌1.41%、0.7%、0.97%、0.98%。此外,人民币兑韩元下跌0.91%,人民币兑俄罗斯卢布大幅上涨5.45%。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3月31日公布2023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5393亿元,进口13284亿元,顺差2109亿元;服务贸易出口1782亿元,进口2787亿元,逆差1004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431亿元,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003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891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566亿元。按美元计值,2023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2515亿美元,进口2353亿美元,顺差162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3 年 3 月 31 日公布的 2022 年四季度及2022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22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7327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6022 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 3008亿元,储备资产增加 3015亿元。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27177 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21164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 14294 亿元,储备资产增加 6850 亿元。 1.2海外基本面洞察 (1)美国需求放缓,就业市场较强劲 美国 ISM 制造业数据再次走弱,续创 2020 年 5 月份以来新低。2023年3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录得46.3%,再创2020年5月份以来新低,仍低于荣枯线,处于收缩区间。2023年3月的ISM数据进一步证明美国商品需求正在放缓。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较前值47%下降2.7个百分点,录得44.3%,处于紧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前值49.9%下降2.3个百分点,录得47.6%。进口指数较前值49.9%下降2个百分点,录得47.9%。物价支付指数录得49.2%,2023年2月这一指标数值为51.3%。 美国2023年2月“非农”增幅超预期,劳动力市场较活跃。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31.1万人,虽低于前值51.7万人,但远超市场预期的22.5万人,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11个月超出市场预期。同时,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季调失业率为3.6%,预期和前值均为3.4%;2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6%,预期值为4.7%,前值为4.4%。分行业看,休闲和酒店业、零售业、政府雇佣以及医疗保健业分别新增10.5万人、5万人、4.6万人、4.4万人,运输仓储业就业人数则下降2.2万。此外,美国劳工部称,在截至3月25日的一周中,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增加7000人至19.8万人,略高于经济学家之前的预测中值19.6万人。 美国2023年2月CPI同比增速继续回落,符合市场预期。最新发布的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2月CPI同比上涨6%,符合市场预期,是继2022年6月峰值后的连续第8个月走低,且创2021年9月以来新低。去除食品和能源影响的核心CPI 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7%。 2023年4月1日,美国经济分析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PCE超预期放缓。2023年2月美国PCE环比增速录得0.26%,同比增速录得5%,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通胀目标。其中,核心PCE同比和环比增长4.6%和0.3%,低于前值。 (2)欧洲制造业景气度下降,服务业回暖 欧元区制造业景气度下降,2023年3月制造业PMI下降至47.3%。较2023年2月的48.5%下降1.2个百分点,仍处收缩区间。2023年3月欧元区服务业PMI终值录得55%,高于荣枯线且较前值52.7%大幅上升,创2022年6月以来新高。2023年3月欧元区综合PMI为53.7%,较前值52%大幅上升1.7个百分点,高于荣枯线且已连续5个月回升。2023年3月全球制造业PMI在连续两月上升后小幅下降。欧洲通胀压力有所减轻,欧元区制造业景气度有所下降。2023年3月德国IFO商业景气指数接续上升,较前值91.1%上升2.1个百分点,录得93.3%。 (3)日本制造业PMI回升但仍低于荣枯线 2023年3月日本PMI录得49.2%,较2022年2月上升1.5个百分点,仍低于荣枯线,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2023年3月录得东京CPI同比增速3.3%,较2月的3.4%小幅回落;录得东京核心CPI同比增速3.2%,较2月的3.3%小幅回落。日本通胀增速整体放缓,日本国内需求疲软,2023 年日本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 1.3全球要闻速览 (1)2023年3月1日,美联储卡什卡利表示,目前通胀“非常高”,美联储的工作是将通胀降至2%的目标。到目前为止,美联储的加息并没有降低服务业领域的通胀。 (2)2023年3月7日,英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凯瑟琳·曼恩表示,随着投资者消化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加息计划带来的影响,英镑未来可能进一步走软。统计数据显示,英国通胀水平仍然较高,以两位数级别增长,远远高于欧元区以及美国通胀水平。英国1月CPI同比上涨10.1%,虽然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仍然位于历史最高位附近。 (3)2023年3月8日,加拿大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基准利率)4.5%不变,央行存款和贷款利率也同样维持在4.5%和4.75%不变。这是加拿大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八次加息后首次停止加息,也使得该央行成为过去一年里第一个停下加息脚步的全球主要央行。此外,加拿大银行同时宣布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并表示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提高利率以实现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 (4)2023年3月10日,日本央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继续把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现为“0.5%左右”的长期利率上限也维持不变。黑田东彦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复苏,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5)2023年3月16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这是该行自去年7月以来的第6次加息,累计幅度高达350个基点。近日,美国硅谷银行“爆雷”的消息蔓延至欧洲银行业,导致瑞士信贷等银行股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行情。但欧元区多国央行行长表示,即便经历了金融动荡,该地区的经济仍需要进一步收紧。 (6)2023年3月17日,俄罗斯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在7.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俄罗斯央行预测,考虑到货币政策立场,2023年通胀将达到5%-7%,2024年将恢复到4%。该行表示,俄经济活动仍在继续复苏,中期风险平衡没有显著变化,仍倾向于通胀上行的风险。若通胀上行风险加剧,将在下次会议上考虑加息的必要性。 (7)2023年3月23日,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25%,符合市场预期,这也是2021年12月以来连续第11次加息。英国央行同时表示,2月英国通胀意外上升,通胀持续的迹象将需要更多加息。英国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2月CPI意外上升,同比涨幅为10.4%,环比涨幅为1.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1.2%,均超出预期。对于近期银行业动荡蔓延的风险,英国央行表示,英国银行系统保持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仍然具有弹性。即使在高利率时期,英国银行体系仍处于支持经济的有利位置。 (8)2023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75%至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3年以来连续第2次25个基点的加息,也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到475个基点。美联储巴尔金表示,本周加息的理由比较充分,就业市场紧张,通胀过高。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之后,华尔街将此举解读为偏“鹰”,美股尾盘暴跌,三大股指当日全线收跌:道指、纳指和标普500指数的跌幅分别为1.63%、1.60%和1.65%。 (9)2023年3月31日,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当天公布了相关经济统计初值,3月法国CPI同比增长5.6%(2月CPI同比增长6.2%),3月CPI环比增长0.8%(2月CPI环比增长1%),表明整体通货膨胀水平再度回落。法国3月能源价格的涨幅明显下降,但食品、烟草等商品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已公布的数据表明,欧元区3月份整体通胀率从2月份的8.5%降至6.9%,低于预期的7.1%;核心通胀率从2月份的5.6%升至5.7%,符合预期。 (10)2023年4月1日,美国公布数据显示,通胀指标2月份同比增长5%,增幅略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美国纽约联储行长威廉姆斯表示,预计今年实际GDP将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将放缓,明年失业率将升至4.5%左右。波士顿联储行长柯林斯周五表示,美联储在降通胀方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官员们将需密切关注数据,以评估银行业动荡对信贷可及性的影响程度。 2 国内市场观察 2.1 国内基本面回顾 2023年3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有所回落,非制造业PMI维持上升趋势,经济回暖速度放缓。其中,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9%、58.2%和57.0%。制造业PMI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环比大幅上升1.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均处于荣枯线之上,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继续好转。 2023年3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1.9%,结束了三个月以来的上行走势,较2023年2月的52.6%下降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3年3月生产指数较2023年2月回落2.1个百分点,录得54.6%;2023年3月新订单指数较2023年2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录得53.6%,制造业PMI分项均小幅回落,但仍位于高景气区间;2023年3月原材料库存指数较2023年2月回落1.5个百分点,录得48.3%;2023年3月从业人员指数较2023年2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录得49.7%;2023年3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2023年2月回落1.2个百分点,录得50.8%。从企业规模来看,2023年3月大型企业PMI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录得53.6%,高于荣枯线;2023年2月中、小型企业PMI较前值回落1.7和0.8个百分点,分别录得50.3%和50.4%,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恢复仍然面临压力。 2023年3月我国非制造业PMI为58.2%,高于荣枯线,较2023年2月56.3%上升1.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维持上行。分行业来看,2023年3月建筑业PMI指数较前值大幅上升5.4个百分点,录得65.6%;服务业PMI指数上升1.3个百分点,录得56.9%,3月以来消费市场回暖,居民消费需求复苏,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增加,景气水平有所回升。此外,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房地产、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PMI指数远高于荣枯线,疫情冲击消退后相关行业反弹趋势明显。 2023年3月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7%,较2023年2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维持上行趋势,高于荣枯线。综合来看,2023年3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较上月小幅上升,我国经济呈现稳定回升态势,但市场需求仍旧不足,应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全面克服三重压力,夯实经济全面向好的发展基础。 2.2 国内权益市场观察 2023年3月上证综指下跌0.21%,恒生指数上涨3.1%。截至2023年3月31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1.51万亿元,较上月末上升1.7个百分点。2023年3月沪深300指数较上月末下降0.46%。从两融余额来看,场内杠杆呈现上升趋势。 分行业来看,2023年3月A股一级行业大部分处于下跌状态,8个行业上涨,TMT板块领涨,传媒、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涨幅分别达22.2%、16.88%、9.11%、7.27%。此外,制造、周期板块表现较差,轻工制造、房地产、综合和钢铁行业分别下跌6.82%、6.99%、7.13%、7.26%。 截至2023年3月31日,商贸零售、农林牧渔与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整体亏损状态。剔除亏损行业后,市盈率最低的行业是银行,市盈率为4.59倍;消费者服务行业由于行业内多家公司业绩亏损,整体盈利表现异常,未列入比较。除此以外,市盈率较高的行业有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电子、食品饮料、汽车等行业。 目前市净率最低的行业是银行,市净率仅为0.54倍,非银金融、石油石化、钢铁、建筑、房地产的市净率普遍较低,分别为1.27、1.08、1.05、0.99、0.90倍。市净率最高的行业是食品饮料,为7.26倍。紧随其后的消费者服务、计算机、医药、国防军工、电子、电气设备及新能源的市净率分别为5.14、4.47、3.61、3.59、3.56、3.30倍。 2.3 国内期货市场观察 整体来看,2023年3月国内商品期货处于下跌状态,仅贵金属价格上涨。南华综合指数收于2346.96,下跌1.58%,金属指数下跌1.47%,工业品指数上涨2.45%,贵金属指数上涨7.94%,能源化工指数下跌3.27%,农产品指数下跌5.91%。 2023年3月10年期国债期货结算价上涨0.66%。1年期国债收益率较2023年2月末下行9.6BP,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6.4BP,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4BP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9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BP。 2.4 固定收益市场观察 3月以来资金面转松,债市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震荡下行。1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023年2月28日的2.33%震荡下行到2023年3月31日的2.23%。3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023年2月28日的2.57%震荡下行到2023年3月31日的2.51%。5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023年2月28日的2.74%震荡下行到2023年3月31日的2.68%。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月28日的2.90%下行到3月31日的2.85%。3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023年2月28日的3.3%下行到2023年3月31日的3.23%。 3月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正式生效,货币市场资金面较前期明显转松,但季末资金面仍处于偏紧的状态,期限利差大多震荡走阔。1-2 月国内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扩大,但近期国内经济数据仍处于回升过程中,3 月份国内 PMI 数据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修复速度较快,国内宽信用效果逐渐体现。国内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经济复苏会对长端利率带来上行压力,但考虑到慢复苏的现实,利率上行幅度也较为有限。 信用债发行利率多数下行。2023年3月3年期AA+级中短期票据发行利率上行56BP,AA级中短期票据发行利率下行220BP, 3年期AAA中短期票据发行利率下行55BP;3年期AAA公司债发行利率下行81BP,3年期AA级公司债发行利率下行108BP,3年期AA+级公司债发行利率下行96BP。 信用利差方面,2023年3月份信用债利差先后经历了收窄-走阔两个阶段。1-3年期与3-5年期产业债利差中位数平均变动-3.16BP、-1.06BP,1-3年期与3-5年期城投债利差中位数平均变动-8.6BP、2.60BP。 3 大类资产配置 3.1 资产配置逻辑 2023年3月全球大类资产表现排序为权益市场领先债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权益市场方面,2023年3月份全球股市多数上涨。债券市场方面,2023年3月欧美地区长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3.48%,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至2.8528%。大宗商品方面,2023年3月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不一,原油价格下跌、黄金价格大涨,工业金属价格小幅反弹。 3.2 股市:推荐配置 股市方面,2023年3月市场迎来调整,科技板块成交活跃。从我们跟踪的主要指数表现来看,3月份上证指数下跌0.21%,创业板指下跌1.22%,万得全A下跌0.83%。结构上来看,3月市值风格并不明显,上证50指数单月下跌2.75%,沪深300指数下跌0.46%,中证500指数跌0.28%,但中证1000指数下跌1.15%;3月创业板指相对于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呈现V型走势。 3月市场迎来调整,进入2023年后,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愈发明显,企业盈利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一方面,从基本面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受上月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景气水平仍为近两年次高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PMI高于上月。随着国内经济循环加快恢复,产需两端持续扩张,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步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6%和53.6%,仍位于近期较高景气水平。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通胀数据保持温和,未来通胀上行压力有限,货币政策暂无紧缩担忧,预计仍将保持偏宽松。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将积极加码,与货币政策一同发力确保经济回暖。3月17日,央行宣布将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助力经济温和复苏。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全面总结2022年财政政策情况,同时提到2023年将进一步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此外,当前市场普遍预期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加息大概率已接近尾声,全球宏观流动性环境整体向好。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从行业表现来看,3月份一级行业多数下跌,TMT行业领涨。具体来看,在ChatGPT等主题概念催化下,TMT行业强势领涨,传媒行业上涨22.2%,计算机行业上涨16.88%。通信和电子行业涨幅次之,分别上涨9.11%和7.27%。地产及周期表现相对较弱,房地产行业下跌6.99%,钢铁、轻工制造分别下跌7.26%、6.82%。 当下市场行情仍处于数据真空期,容易出现“行情主线不明确”、“板块轮动过快”特点。根据我国交易所的制度规定,上市公司财报数据10月底出完三季报,要到次年4月底才有年报和一季报数据。往后看,4月份市场将迎来公司财报的密集披露和业绩预期修正,上市公司基本面无疑将成为市场的首要关注点,建议可以关注相关行业及个股的投资机会。 方向上我们建议关注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等行业的机会。整体而言,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倾向于慢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仍将回落,传统顺周期行业盈利增速弹性不大,周期属性弱、成长属性较强的医药、消费或机会更大。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已进入历史底部区间,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医疗需求将逐渐恢复正常化并且长期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出行需求大幅增加,服务业景气度大幅升高,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等行业存在股价修复空间。新能源相关行业有望在二季度迎来中级反弹机会,2月份新能源车销售增速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较1月大幅回升,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明显上升,同比增速双双由负转正。 3.3 债市:标准配置 利率债方面,3月份国内 PMI 数据仍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修复速度较快,国内宽信用效果体现。国内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经济复苏会对长端利率带来上行压力。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不及预期,可能会使市场下修经济复苏斜率,利率上行幅度也较为有限,曲线形态变动不大。 3月信贷或将同比多增5000亿左右达到3.6万亿左右,按揭贷款或有支撑。6个月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与6个月存单利差从3月下旬开始走阔。该指标与信贷同比多增量相关性较好。根据该利差走势可以大致预计3月新增信贷或将同比多增5000亿左右。在基建项目贷款和制造业贷款仍有支撑的情况下,预计3月新增中长期贷款仍将同比多增。3月信贷节奏放缓的步伐偏慢,但是这对债市的冲击有限。一方面,一季度信贷投放节奏非常快,这意味着后续投放节奏将放缓。央行要求合理把握信贷节奏。另一方面,信贷投放虽然总量仍有支撑,但是主要投向依然是基建和制造业。涉房贷款恢复还偏慢。综合预计3月新增社融为4.8万亿左右,同比或多增1500亿。社融余额增速为9.9%,预计与前值持平。因而3月社融增速或阶段性不再上行,叠加后续信贷投放节奏或将放缓,因而3月金融数据对债市的负面影响较小。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在于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是否会超预期增长,如果按揭贷款同比持续改善,这对债市不友好。 信用债方面,近期长端利率债震荡,而机构在信用债市场加久期,带动信用利差压缩,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但目前主流信用债品种的利差水平也已经压缩至较低分位数水平,接下来利差收窄空间有限,但仍需考虑金融业务监管收紧、地产回暖等风险。 债市继续震荡,投资策略以票息为主。3月27日央行降准释放5000亿左右的长期低成本资金,即使在央行降准的呵护下,3月流动性分层的程度比往年更甚。贷款投放较强或许是导致今年3月流动性分层更甚的的原因。3月最后一周存单利率小幅回落,但是票据利率持续冲高。资金面持续收紧的风险小,而在经历了一季度非常快的信贷节奏后,预计二季度信贷节奏将会边际放缓,因而流动性分层度过季末将快速缓解。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经济处于恢复期,实体融资需求将强于去年,因而代表流动性分层的指标R007/GC007与DR007利差中枢将高于去年。 3.4 大宗商品:审慎配置 2023年3月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跌。截至2023年3月31日,南华综合指数收于2346.96点,较2023年2月底下跌1.58%。近期IMF预计全球未来五年将面临30多年来最弱的增长前景,由于利率上升,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速约在3%。IMF指出,约90%的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长将放缓,原因是货币政策收紧导致需求承压,导致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活动放慢。往后看,考虑到海外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加,以及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二季度将维持偏紧,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和风险仍较大。伴随供给端的国际冲突问题热点转化,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趋势较强,建议审慎配置。 4 配置比例及精选产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