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国化学(601117.SH)】“工程+实业”双轮驱动,打造新材料创新平台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深度跟踪报告(孙伟风/冯孟乾)

【中国化学(601117.SH)】“工程+实业”双轮驱动,打造新材料创新平台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深度跟踪报告(孙伟风/冯孟乾)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中国化学(601117.SH)】“工程+实业”双轮驱动,打造新材料创新平台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深度跟踪报告(孙伟风/冯孟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中国化学(601117.SH)】“工程+实业”双轮驱动,打造新材料创新平台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深度跟踪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化学的工程能力是实现化工品由实验室通向工业化的桥梁 由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较大的差异性,要实现一项化工产品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过渡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中国化学作为联系科学技术和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产学研设”协同创新模式,利用现有的工艺技术研究、工程放大和系统集成能力,在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公司是国内化学工程行业绝对龙头,技术积淀深厚 公司是目前行业内资质最齐全、功能最完备、业务链最完整、知识技术相对密集的工程公司,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上具备领先优势,且在国内外占据较大市场份额。2016年以来,公司研发支出及占总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用于化工材料产品研发,部分用于化学工程。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7.4亿元,同增24.6%,近五年复合增长率26.5%,近3年研发投入超百亿,远超国内同业公司。 公司打造新技术、新材料平台型企业,灵活机制加速实业潜力释放 公司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兴化”战略,建立了“1总院+多分院+N平台”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并借助国企改革东风,灵活机制注入发展新的动能,从决策机制、激励机制、推进混改等多方面,提升公司实业领域的竞争力。公司自2011年起即开始探索实业化工新材料项目,其己内酰胺项目的成功,为化工实业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自主研发的丁二烯法己二腈技术解决了国内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被“卡脖子”的问题。同时,公司的硅基气凝胶项目及PBAT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 此外,公司的POE、尼龙12、炭黑循环利用、环保催化剂等一批小试项目取得预期成果;城市垃圾气化、PBS关键单体丁二酸、固废高温气化、MCH储氢运氢等中试项目稳步推进。在研项目随着技术改造及量产后成本下降,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更为广阔。 风险提示:己二腈产品售价大幅回落风险,实业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工程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等。 发布日期:2023-03-15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