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策略:指数看多,方向成长(方正策略)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2月策略:指数看多,方向成长(方正策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2月5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2月策略月报:指数看多,方向成长》。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金晗, S1220522090002; 联系人:沈重衡。 核心结论 1月份A股市场迎来了开门红,展望后市,我们仍然看多指数。一是从实证经验来看,2月份指数上涨的概率极高。一般来说2010年以来一季度前三个月当中至少有一个单月是上涨的,而2月的上涨概率最大。二是从基本面来看,我们认为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而且从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春节期间的情况来看,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回暖迹象。方向上我们建议关注成长板块的机会。以往底部反转行情初期各类宽基指数的收益差距不大,行情特征更多是轮动而不是切换,而且从绝对数值来看,偏成长类的宽基指数在第一波行情中的收益率平均而言要更高一些。另外,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出现较大向上弹性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会是温和的L型复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还是会有更好的机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报告正文 1 2023年1月行情回顾 1月份市场迎来开门红,主要指数全数上涨。从我们跟踪的主要指数表现来看,1月份上证指数上涨5.39%,创业板指单月大幅上涨9.97%,万得全A涨7.38%。结构上来看,1月小盘指数表现更好,上证50指数单月上涨6.55%,沪深300指数上涨7.37%,中小盘指数代表中证500指数涨7.24%,中证1000指数上涨8.34%;1月成长风格显著占优,创业板指相对于上证综指的超额收益持续走高。 从行业表现来看,1月份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绝大多数上涨。具体来看,1月份有色金属领涨,单月涨幅为14.7%,成长类行业紧随其后,计算机行业单月上涨12.8%,电力设备涨11.8%。消费类行业表现较为弱势,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行业分别下跌1.2%和0.3%,是1月份唯二下跌的行业。 2 2023年2月市场展望 1月份A股市场迎来了开门红,展望后市,我们仍然看多指数。 一是从实证经验来看,2月份指数上涨的概率极高。回顾历史经验,A股市场上的“春季躁动”行情一般发生在2月,而且即使从全年来看,2月的上涨概率也是最高的。自2000年至2022年,万得全A指数2月份上涨概率达到78%,远高于其他月份,各年度二月份涨幅方差相比其他大多月份也较低。上涨概率其次高的就是11月,从2000年至2022年万得全A指数在11月上涨的概率有70%。从行情背后的逻辑来看,2月和11月上涨概率较高背后存在着事件驱动的影响,每年2月份之后是3月份的两会,11月之后是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对未来经济政策有方向性影响的重要会议,使得市场容易产生政策预期。 一般来说,2010年以来一季度前三个月当中至少有一个单月是上涨的,而2月的上涨概率最大。具体以1-2月累计涨幅来看,近十年来A股春季行情表现大多较为温和,例如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年初万得全A指数累计涨幅均在10%以内。不过部分年份如2010年、2016 年以及2022年,万得全A指数累计出现了不小的跌幅,另外像2012年、2019年万得全A的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 从春季行情的驱动逻辑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春节前后流动性比较充裕;二是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数据阶段性空白使得市场预期较为分散,盈利上行的逻辑尚未证伪;三是中央经济会议和两会的政策期待。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春季行情出现大跌的年份往往存在系统性的利空因素,如2016年的两次熔断、2020 年的新冠疫情以及去年的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升级。而大涨年份如2012 年、2019 年均有降准降息等力度较大的宽松政策催化。 二是从基本面来看,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PPI是和企业盈利状况关联度最为密切的宏观经济指标,12月PPI同比下降0.7%,降幅较前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此轮PPI已经从2021年10月的13.5%的高点下降至0以下,往后看PPI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从PPI目前所处的位置来看,当前已经进入到本轮盈利下行周期的中后期,后续无论是L型还是V型复苏,左侧的基本面主跌浪目前都已经结束。 而且从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春节期间的情况来看,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回暖迹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供需两端同步改善,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旺盛的活力。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9.2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透露,春节以来,铁路春运客流持续回升,1月22日至2月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2亿人次,同比增加3351万人次,增长48.7%,日均发送旅客93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90%,其中1月26日至2月1日旅客发送量连续7天超千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方向上我们建议可以关注成长板块的机会。我们认为2022年10月底以来的行情更像是一轮熊市结束后的反转行情,而当前正处于反转行情的第一阶段。从过往的数据统计来看,“反转行情初期阶段”中的结构性行情存在这样的特征:从宽基指数来看,各指数在整个行情区间的整体收益率差距有但不算太大,这意味着如果行情是轮动特征不同风格上涨有先后,那么等待轮动是一个比追高杀低更好的策略。从各宽基指数收益率的绝对数值来看,偏成长类的宽基指数(中证1000、创业板指等),在第一波行情中的收益率平均而言要更高一些。 另外,由于2023年PPI相比22年大概率会显著下滑,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出现较大向上弹性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会是温和的L型复苏,整体的基本经济画像类似2013和2019可能性大,类似2016-2017可能性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还是会有更好的机会。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2月5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2月策略月报:指数看多,方向成长》。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金晗, S1220522090002; 联系人:沈重衡。 核心结论 1月份A股市场迎来了开门红,展望后市,我们仍然看多指数。一是从实证经验来看,2月份指数上涨的概率极高。一般来说2010年以来一季度前三个月当中至少有一个单月是上涨的,而2月的上涨概率最大。二是从基本面来看,我们认为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而且从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春节期间的情况来看,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回暖迹象。方向上我们建议关注成长板块的机会。以往底部反转行情初期各类宽基指数的收益差距不大,行情特征更多是轮动而不是切换,而且从绝对数值来看,偏成长类的宽基指数在第一波行情中的收益率平均而言要更高一些。另外,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出现较大向上弹性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会是温和的L型复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还是会有更好的机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报告正文 1 2023年1月行情回顾 1月份市场迎来开门红,主要指数全数上涨。从我们跟踪的主要指数表现来看,1月份上证指数上涨5.39%,创业板指单月大幅上涨9.97%,万得全A涨7.38%。结构上来看,1月小盘指数表现更好,上证50指数单月上涨6.55%,沪深300指数上涨7.37%,中小盘指数代表中证500指数涨7.24%,中证1000指数上涨8.34%;1月成长风格显著占优,创业板指相对于上证综指的超额收益持续走高。 从行业表现来看,1月份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绝大多数上涨。具体来看,1月份有色金属领涨,单月涨幅为14.7%,成长类行业紧随其后,计算机行业单月上涨12.8%,电力设备涨11.8%。消费类行业表现较为弱势,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行业分别下跌1.2%和0.3%,是1月份唯二下跌的行业。 2 2023年2月市场展望 1月份A股市场迎来了开门红,展望后市,我们仍然看多指数。 一是从实证经验来看,2月份指数上涨的概率极高。回顾历史经验,A股市场上的“春季躁动”行情一般发生在2月,而且即使从全年来看,2月的上涨概率也是最高的。自2000年至2022年,万得全A指数2月份上涨概率达到78%,远高于其他月份,各年度二月份涨幅方差相比其他大多月份也较低。上涨概率其次高的就是11月,从2000年至2022年万得全A指数在11月上涨的概率有70%。从行情背后的逻辑来看,2月和11月上涨概率较高背后存在着事件驱动的影响,每年2月份之后是3月份的两会,11月之后是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对未来经济政策有方向性影响的重要会议,使得市场容易产生政策预期。 一般来说,2010年以来一季度前三个月当中至少有一个单月是上涨的,而2月的上涨概率最大。具体以1-2月累计涨幅来看,近十年来A股春季行情表现大多较为温和,例如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年初万得全A指数累计涨幅均在10%以内。不过部分年份如2010年、2016 年以及2022年,万得全A指数累计出现了不小的跌幅,另外像2012年、2019年万得全A的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 从春季行情的驱动逻辑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春节前后流动性比较充裕;二是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数据阶段性空白使得市场预期较为分散,盈利上行的逻辑尚未证伪;三是中央经济会议和两会的政策期待。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春季行情出现大跌的年份往往存在系统性的利空因素,如2016年的两次熔断、2020 年的新冠疫情以及去年的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升级。而大涨年份如2012 年、2019 年均有降准降息等力度较大的宽松政策催化。 二是从基本面来看,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PPI是和企业盈利状况关联度最为密切的宏观经济指标,12月PPI同比下降0.7%,降幅较前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此轮PPI已经从2021年10月的13.5%的高点下降至0以下,往后看PPI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从PPI目前所处的位置来看,当前已经进入到本轮盈利下行周期的中后期,后续无论是L型还是V型复苏,左侧的基本面主跌浪目前都已经结束。 而且从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春节期间的情况来看,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回暖迹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供需两端同步改善,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旺盛的活力。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9.2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透露,春节以来,铁路春运客流持续回升,1月22日至2月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2亿人次,同比增加3351万人次,增长48.7%,日均发送旅客93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90%,其中1月26日至2月1日旅客发送量连续7天超千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方向上我们建议可以关注成长板块的机会。我们认为2022年10月底以来的行情更像是一轮熊市结束后的反转行情,而当前正处于反转行情的第一阶段。从过往的数据统计来看,“反转行情初期阶段”中的结构性行情存在这样的特征:从宽基指数来看,各指数在整个行情区间的整体收益率差距有但不算太大,这意味着如果行情是轮动特征不同风格上涨有先后,那么等待轮动是一个比追高杀低更好的策略。从各宽基指数收益率的绝对数值来看,偏成长类的宽基指数(中证1000、创业板指等),在第一波行情中的收益率平均而言要更高一些。 另外,由于2023年PPI相比22年大概率会显著下滑,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出现较大向上弹性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会是温和的L型复苏,整体的基本经济画像类似2013和2019可能性大,类似2016-2017可能性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还是会有更好的机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