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专题|园区,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载体

专题|园区,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载体

作者:微信公众号【北极星NS】/ 发布时间:2023-01-3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专题|园区,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载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开 工 大 吉 园区光伏主要是以工业厂房屋顶为载体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园区光伏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种形式,以产业园区作为载体,通过采购组件的形式,在工业厂房屋顶等地建设和运营光伏发电设施。根据国家要求,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多次出台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有关政策,“十四五”期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以苏州高新工业产业园为例,“十四五”期间力争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容量70兆瓦,率先推进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并将光伏建设相关要求纳入新建工业厂房项目土地出让条件和规划条件。 园区光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地理区位和客户资源。由于当前光伏发电政策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因此对于投资主体来说盈利包括财政补贴和企业端的电价收入。当前光伏发电财政补贴主要包括国家、省级、市级三级财政补贴。2021年起,对于新备案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并鼓励地方出台扶持性政策。省级及市级部分,补贴收入和期限均取决于当地政策。从电价收入看,对于分布式光伏运营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优异的地理位置(例如较长的日照时间、园区分布、地方政府支持等),以及丰富的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而对于园区开发和运营的企业来说,租户是天然的客户基础,而地理位置则是体现在拿地端。 当前市场参与者较分散,龙头企业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当前园区光伏里的参与者包括芯能科技、苏州高新、中新集团等。其中,芯能科技主要是是从客户端入手,苏州高新和中新集团则是从园区入手。这三家企业的业务布局主要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园区经营和开发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园区光伏的进入门槛也较低,因此市场参与者较分散。以行业龙头芯能科技为例,截止2022年半年度,累计持有的屋顶资源超过1000万方,约占全国存量屋顶资源的1%。 位于日照较长地区的园区和丰富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的园区是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载体。园区光伏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电价收入和财政补贴,考虑到工商业企业分布式光伏的核心竞争力是地理位置和下游用电客户,因此位于日照较长地区的园区和丰富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的园区是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运营模式。 风险提示: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不及预期,使得盈利空间受到限制。 1、当前园区光伏主要以工业厂房屋顶资源为载体 园区光伏主要是以工业厂房屋顶为载体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园区光伏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种形式,以产业园区作为载体,通过采购组件的形式,在工业厂房屋顶等地建设和运营光伏发电设施。根据国家要求,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多次出台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有关政策,“十四五”期间新建园区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要求达到50%以上。发改委出台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制定循环发展园区清单,并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积极推行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重点推动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好的工业园区等建筑屋顶,发展“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提高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率。“十四五”期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 50%以上。以苏州高新工业产业园为例,“十四五”期间力争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容量70兆瓦,率先推进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并将光伏建设相关要求纳入新建工业厂房项目土地出让条件和规划条件,同时给予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 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占比逐渐提升,工业厂房屋顶资源依然具备较大潜力。截止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为3.06亿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1.075亿千瓦,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35.1%。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数据,可利用的屋顶面积约100亿方。当前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占地面积达到182亿方,假设建筑覆盖率在30%~50%,那么预计屋顶面积也达到55~91亿方的体量。根据国泰君安电新团队测算,工商业厂房屋顶面积约48.5亿方,如果光伏覆盖比例达到30%,预计可以安装的光伏规模达到291GW。考虑到多地要求新增工业厂房屋顶安装光伏率甚至达到100%,因此未来以工业厂房和园区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依然具备较大潜力。 2、核心竞争力是地理位置和客户获取能力 园区光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地理区位和客户资源。由于当前光伏发电政策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因此对于投资主体来说盈利包括财政补贴和企业端的电价收入。当前光伏发电财政补贴主要包括国家、省级、市级三级财政补贴。2021年起,对于新备案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并鼓励地方出台扶持性政策。省级及市级部分,补贴收入和期限均取决于当地政策。从电价收入看,对于分布式光伏运营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优异的地理位置(例如较长的日照时间、园区分布、地方政府支持等),以及丰富的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而对于园区开发和运营的企业来说,租户是天然的客户基础,而地理位置则是体现在拿地端。 地理位置优势主要包括日照时长和园区分布两个方面。从日照时长看,中国西部和西北区域具备天然优势,因此集中式光伏电站多分布于这些地区。中国的园区又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等地区,包括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区。同时,各地的扶持和补贴政策也是短期内区位的额外优势。从分布情况看,尽管光伏发电依赖于日照较长的区域例如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地区,但是东部沿海等地也是光伏发电项目布局较多的区域。考虑到东部沿海地区也是开发园区分布较多的区域,未来园区光伏安装率将进一步提升。 客户获取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规模化的屋顶资源获取。园区光伏客户主要是园区里的工业类企业客户的屋顶资源和用户本身。一般工商业主单个屋顶资源有限,导致单个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较小,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最好是在同一地区兴建多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因此,园区运营商在租户和屋顶资源层面具备天然优势。以芯能科技为例,在选择屋顶资源和用电业主的时候,优先考虑高耗电、高购电的上市和拟上市以及海内外优质企业,由于这类企业用电量大、经营稳定、信用良好、存续期长,使得自持电站所发电量能够被大幅消纳。 3、当前市场参与者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 当前市场参与者较分散,龙头企业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当前园区光伏里的参与者包括芯能科技、清源股份、苏州高新、中新集团等。其中,芯能科技和清源股份主要是是从客户端入手,苏州高新和中新集团则是从园区入手。除了清源股份主要布局福建之外,另外三家企业的业务布局主要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园区经营和开发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园区光伏的进入门槛也较低,因此市场参与者较分散。以行业龙头芯能科技为例,截止2022年半年度,累计持有的屋顶资源超过1000万方,仅占全国房屋顶资源的1%左右。 芯能科技以发电业务为核心,依托分布式光伏电站屋顶资源发展充电和储电的新应用领域。公司的自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运营主要通过与用电客户签订20年左右的供电服务协议,在项目开发时,同屋顶资源业主签订合同,约定光伏电站建成之后优先按照一定折扣供应屋顶资源业主使用。截止2021年底,公司累计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容量605MW,另有在建、待建和拟签订合同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约182MW。公司光伏发电业务主要覆盖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自持电站中约90%位于浙江省内,近年来已开拓江苏、江西、安徽、天津、广东等地的市场。 中新集团和苏州高新以所运营的园区为载体,发展园区光伏。在房地产中的园区开发运营商中,涉及到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的公司包括江苏的中新集团和苏州高新,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的开发主体。其中,中新集团是与旗下公司中新智地共同投资建设中心绿色发展(苏州)有限公司(中新绿发),着力于开发、投资、建设、收购、运营和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力争成为中国第一的分布式光伏投资商和运营商,计划未来。苏州高新在2021年出资设立绿色低碳公司作为布局低碳产业的重要平台,并收购创智融100%股权,积极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 4、园区是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运营模式 园区是分布式光伏最佳载体,原因在于既有现成工商业客户租户,又有丰富屋顶资源。光伏运营主要通过采购光伏组件,以园区工业厂房屋顶资源为载体,为工商业企业提供电力服务。由于光伏发电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盈利主要包括电价收入和财政补贴。考虑到工商业企业分布式光伏的核心竞争力是地理位置和下游用电客户,因此位于日照较长地区的园区和丰富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的园区是分布式光伏的最佳运营模式。 光伏企业在上游组件、建设和合作客户层面有较大优势,而园区企业则在下游屋顶资源和工商业租户有丰富资源。当前进入到园区光伏的企业包括芯能科技、清源股份,均是制造业出身,然后逐渐过渡到获取园区屋顶资源,从事园区光伏发电业务。与传统园区相比,光伏企业拥有较丰富的经营和技术优势,同时像芯能科技还拥有自建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因此可以使用自产的组件,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而对于园区起来说,组件和安装等需要依赖第三方,像中新集团的控股公司中新公用,就是与固德威和旭杰科技共同出资设立中新旭德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新旭德),三方合作打造一家民营控股、国有参股的新能源投资建设公司。其中,固德威作为逆变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可以在光伏电站建设层面和光伏组件采购层面提供支持;旭杰科技是领先的以研发设计为驱动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服务企业,拥有较强大的客户资源和工程建设经验,可以快速实施光伏电站EPC业务。 园区光伏发电较正常用电享受一定用电折扣。以芯能科技为例,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盈利模式为:电费收入=屋顶资源业主自用电量*大工业电价*折扣+余电上网电量*脱硫煤标杆电价。2021年公司发电收入合计4.1亿元,发电量和销售量均为5.7亿千瓦时,平均0.72元/千瓦时,其中上网电价平均约0.37元/千瓦时,结算电价平均为0.82元/千瓦时。以浙江为例,大工业用电尖峰和高峰期基本包括白天时间,即8:00-11:00,13:00-22:00,平均电价在0.98~1.05元/千瓦时之间,通常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客户的电价基本在85折左右。 5、风险提示 考虑到能源安全,未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可能不及预期,使得园区光伏运营电价受限,盈利空间受到限制。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免 责 声 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