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更宽松政策——对房企12月销售数据的点评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亟待更宽松政策——对房企12月销售数据的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导读 2022年12月TOP50房企实现销售金额4552亿元,同比下降26.9%,较11月提升8.5pcts。其中民企同比下降49.1%,国企同比下降7.8%,央企同比下降2.3%。 12月房企销售出现回落,民企、国企和央企全面转负,增速回落。2022年12月,TOP50房企实现销售4552亿元,同比下降26.9%,较11月回落4.4pcts,出现疲软。其中,民企销售增速较11月回落3.4pcts达到-49.1%。国企增速较11月回落2.2pcts达到-7.8%。央企增速较11月回落19.5pcts达到-2.3%。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TOP50房企中TOP10房企还是出现了销售的改善,同比增速较10月回升4.7pcts达到-7.4%。TOP20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建发房产依然维持同比正增长。 当前行业关注重点已经从供给端风险转移到需求端刺激政策层面。随着多项房企融资政策出台和防疫政策优化后,房企供给端的风险已基本消散,市场的关注重点已经转移到需求端的复苏节奏和刺激政策的出台节奏上。当前市场销售依然处于疲软状态,因此市场对于需求端的利好政策存在较强烈预期。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地产的描述也将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放到扩大内需层面,预计在当前防范风险保交付的同时,刺激政策将逐渐出台和落地。 12月以来,多个城市出台需求端放松政策,但是更大力度政策仍需在2023年一季度观察。当前二线城市的调控依然较2016年初的状况更紧,尽管12月以来多个城市出台宽松政策,二线城市行政调控依然有较大的放松空间。根据财联社报道,厦门岛外限购政策调整为在厦门市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住房。杭州公积金执行“认房不认贷”,且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降至四成。重庆限购政策调整,自有住房用于长租可不计入套数。 当前依然是政策预期带动的板块行情持续发酵,基本面复苏仍将后移。随着保交付和融资环境改善,目前市场关注点回到需求端。在“房住不炒”的框架下,市场预期更大范围的宽松政策。而从房企基本面看,随着市场出清告一段落,并在2022年调整拿地布局,2023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用和产品力同时具备。 风险提示:政府重新放开前融再走土地金融模式,市场需求加速下行。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报告导读 2022年12月TOP50房企实现销售金额4552亿元,同比下降26.9%,较11月提升8.5pcts。其中民企同比下降49.1%,国企同比下降7.8%,央企同比下降2.3%。 12月房企销售出现回落,民企、国企和央企全面转负,增速回落。2022年12月,TOP50房企实现销售4552亿元,同比下降26.9%,较11月回落4.4pcts,出现疲软。其中,民企销售增速较11月回落3.4pcts达到-49.1%。国企增速较11月回落2.2pcts达到-7.8%。央企增速较11月回落19.5pcts达到-2.3%。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TOP50房企中TOP10房企还是出现了销售的改善,同比增速较10月回升4.7pcts达到-7.4%。TOP20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建发房产依然维持同比正增长。 当前行业关注重点已经从供给端风险转移到需求端刺激政策层面。随着多项房企融资政策出台和防疫政策优化后,房企供给端的风险已基本消散,市场的关注重点已经转移到需求端的复苏节奏和刺激政策的出台节奏上。当前市场销售依然处于疲软状态,因此市场对于需求端的利好政策存在较强烈预期。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地产的描述也将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放到扩大内需层面,预计在当前防范风险保交付的同时,刺激政策将逐渐出台和落地。 12月以来,多个城市出台需求端放松政策,但是更大力度政策仍需在2023年一季度观察。当前二线城市的调控依然较2016年初的状况更紧,尽管12月以来多个城市出台宽松政策,二线城市行政调控依然有较大的放松空间。根据财联社报道,厦门岛外限购政策调整为在厦门市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住房。杭州公积金执行“认房不认贷”,且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降至四成。重庆限购政策调整,自有住房用于长租可不计入套数。 当前依然是政策预期带动的板块行情持续发酵,基本面复苏仍将后移。随着保交付和融资环境改善,目前市场关注点回到需求端。在“房住不炒”的框架下,市场预期更大范围的宽松政策。而从房企基本面看,随着市场出清告一段落,并在2022年调整拿地布局,2023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用和产品力同时具备。 风险提示:政府重新放开前融再走土地金融模式,市场需求加速下行。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