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欧康医药:天然黄酮提取“小巨人”,推进中草药融入主流市场【开源北交所研究】

欧康医药:天然黄酮提取“小巨人”,推进中草药融入主流市场【开源北交所研究】

作者:微信公众号【诸海滨新三板】/ 发布时间:2022-12-0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欧康医药:天然黄酮提取“小巨人”,推进中草药融入主流市场【开源北交所研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系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 诸海滨团队 原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注明来源,欢迎转载↑ 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 |欧康医药 天然黄酮提取“小巨人”,推进中草药融入主流市场 音频: 进度条 00:00 03:2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先看行业:国际“回归自然”潮流兴起, 植物提取前景光明 植物提取行业上游为种植业及植物原料加工业,下游为各类食药与消费品行业。新品类与有效成分不断被发现的同时,植物提取物的功效与新的应用领域亦逐渐被开发,更多的保健品、药品、食品及化妆品开始使用植物提取物,支持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的持续发展。国内市场尚属于导入期,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预计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将于2026年达到55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2.42%。全球枳实类生物黄酮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29.4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5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53%。 再看公司:深耕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植物提取,2021营收创新高 欧康医药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纯、合成与纵深开发及运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健康及相关产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赵卓君。2021年,欧康医药营收突破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191.61万元(+85%),毛利率为25.10%。在同业可比公司中,公司与晨光生物毛利率接近,盈利水平优秀。 亮点探讨:纵深开发产品系族, 工艺技术形成独特优势 2022年入选工业和信息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目前已拥有授权专利27项,欧康医药研发技术优势显著。除此之外,公司现设有专业研发中心,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了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公司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领域纵深开发与应用的专业化优势。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执行高标准管控。欧康医药此次拟使用募集资金全部投资于“成都欧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改扩能项目(一期)”,该项目将围绕公司现有主业并新建技术中心。本项目建成后,欧康医药将在现有产能971.73吨的基础上,新增中槐米类产品1,128吨,枳实类产品535吨,共1,663吨,新增产能占比171.14%。新增槐米类产品芦丁初品与糖基异槲皮素、枳实类产品橙皮苷初品等三种公司此前未曾涉及的新产品,系公司业务延伸。 拟募资扩大植物提取物的产能并丰富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 欧康医药募集资金现有主业新建槐米类系列产品、枳实类系列产品及综合类产品系列并新建技术中心。从估值来看,本次方案中发行底价为12.8元/股,按2021年业绩计算,对应发行后PE为23.1X,低于2021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40.6X,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产品资质认证到期风险、国际贸易环境对公司海外销售的风险、地奥司明原料药在国内未能通过登记备案的风险。 1? 先看行业:“回归自然”潮流兴起, 植物提取前景光明 1.1、 植物提取是战略性新型产业,下游行业广阔 植物提取物是以中药材等天然植物为原材料,通过物理处理与化学反应提取分离,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且不改变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除具有着色、调味、增香等作用外,往往还具有补充人体维生素,增强人体免疫机能、调节人体循环系统,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脂等营养保健或药效功能。植物的果实、种子、树皮、叶子、花和根均可作为原料,通过分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浓集、结晶、干燥等工序,最终提取出具备化学活性与功能性作用的物质。 按照成分,植物提取物通常可分为糖苷、类黄酮、类固醇、生物碱、单宁、挥发油和酚类等;按照用途,植物提取物又可分为功能性植物提取物、色素、甜味剂、植物精油、油脂与蛋白等。其中,功能性植物提取物因具备各类药理作用,常作为药品、保健品的主要原料。目前,国际上比较畅销的功能性植物提取物类别及其主要功效如下: 相比于化学合成原料,天然植物具备多样性与广泛性的优势,其提取物具有市场开发与推广上的优势。由于产品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和浓缩等现代制药技术加工而成,因此其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是已知的且可量化的,因此,在各个国家容易获得普遍认可,是传统草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可接受的产品形式。 植物提取行业上游为种植业及植物原料加工业,下游为各类食药与消费品行业。植物、药材采收并经加工为初级原料后销往植物提取厂商,再经提取、纯化、灭菌等处理后形成食药产品原料,最终应用于保健品、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植物提取行业的产业链具有地区分布较广、涉及产品类别较多、涉及下游行业类型较多的特点。 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推动以及居民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我国保健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消费需求逐步增长,推动植物提取行业持续发展。 保健品市场:202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4,092亿元,2014-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3%。在各个年龄阶段保健品渗透率方面,美国的数据大约处于30%-73%之间,而我国渗透率则位于10%-30%之间,远低于美国,且在中老年龄阶段中,中美保健品渗透率差距尤为突出,甚至达到了50%。 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随着健康消费观念加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保健品由“滋补功能保健”向“膳食营养补充”的方向逐步转型,以及国家大力推行的“治未病”战略,保健品渗透将持续提高,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药品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药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1-2020年,我国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三大药品终端市场规模从8,097亿元增至16,4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18%。此外,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建设以及医药制造行业质量标准体系的不断健全,推动国内健康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将进一步规范上游植物提取原料厂商的管理体系,支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与快速增长。 食品市场:植物提取物还可以作为甜味剂、食用色素、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2019年,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随着下游食品与餐饮业态的进一步多元化与持续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整体向好。 化妆品市场:近年来,人均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自身健康及肌肤护理愈加重视。随着消费者对美妆护肤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互联网电商等销售渠道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妆品销售额持续增长。在各类化妆品中,皮肤护理产品为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应用场景。相关护理产品更加专业化与多样化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促进了皮肤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皮肤护理行业市场规模为276.9亿元,根据Frost & Sallivan预测,2026年将达到526.1亿元,增长率为11.29%。 1.2、 产业现状:高端企业少,上游原料供应波动,下游市场波动影响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国家回归自然理念的逐步增强,对绿色、天然、无污染的食品、药品需求不断持续增长,植物提取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率先在欧美国家兴起。21世纪以来,随着植物提取技术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植物提取行业进入黄金时期。 我国具备广袤的土地与自然资源,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达到2,411种,为膳食与医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我国植物提取行业源自传统中药中的植物药(中草药)领域,植物提取物作为现代植物药的主要原料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制备技术逐步积累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我国部分中药厂开始采用机械设备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但仅作为生产的一个环节,未形成独立行业;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和我国对外贸易日渐繁荣,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入起步期;1999年。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已超过中成药的出口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1世纪,随着酶法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微波萃取等更先进的植物提取物技术的应用,植物提取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我国的植物提取物行业进入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并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药等多个领域。凭借资源优势与多年技术积累,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提取物供应地之一,植物提取产品的出口额占行业总收入的80%左右,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地区。2021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出口额达193.18亿元,2010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29%,呈稳定增长趋势。 我国植物提取行业企业较多,其技术水平呈现明显分层现象。较多规模偏小、产品品种较单一、销售范围较窄的企业技术水平偏低;于此同时,行业内规模较大、销售范围较广、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数量仍较少。2019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企业共2,579家,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仅占总出口企业数量的2%,而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为2,268家,占比88%。为扩大生产销售规模,企业需要对植物原料与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分离纯化、结构修饰、溶剂萃取、生物合成等多种技术,才可在质量、成本方面保持持续领先,满足海外各市场、各应用领域客户对产品指标的特定需求。因此,行业内企业技术水平随生产规模大小而呈现分层现象。 上游行业存在供应与价格波动。由于植物提取产业的上游植物、药材原料品种众多,具有特定的产地分布,同时其栽种、采收、运输销售等环节受季节气候影响,因此植物提取行业在原料供应与价格上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在下游市场方面,我国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提取物出口国,多数产品销往美国、欧洲等地。因为下游厂商所处行业、地区、主营业务比较分散,所以总体上来说,某单一市场波动对植物提取行业带来的影响较小,行业整体情况稳定发展。此外,植物提取物是下游保健品、药品、食品、化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领域广泛,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游市场对植物提取物的需求随着产品更多功效的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拓宽而持续增长。 1.3、市场空间:国内消费市场尚处于导入期,预计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将于2026年达到553亿美元 因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保健意识等差异,目前植物提取物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国内消费市场尚处于导入期。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对“治未病”战略的推行,植物提取物凭借其天然的产品优势以及海外市场的经验,在国内市场也将面临较好的市场机遇。 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将于2026年达到55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2.42%;全球枳实类生物黄酮市场将从2020年的29.4 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5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8.53%。 绿色理念推动市场发展。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理念的逐步增强,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场对绿色、天然、无污染的食品、药品需求不断持续增长,更多的药品、食品与化妆品开始使用植物提取物,绿色消费盛行,将助推行业的市场增长。 下游市场消费需求增长支持植物提取行业发展。2013-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万元增长至3.2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39%。除此之外,居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也促使保健品、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等消费需求逐步增长。 目前,我国老龄化率已居世界第十,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我国将有35%以上的人口超过60岁,我国社会呈现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当前我国保健食品渗透率整体水平在20%左右,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保健食品与药品的需求将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而长期增长。此外,随着人均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肌肤护理也愈加重视。多领域健康消费的持续增加为植物提取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植物提取所属生物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植物提取物主要应用的大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绿色、健康的天然功能成分健康产品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健康、绿色的植物提取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植物提取物新品类与有效成分的不断发现为提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成长空间。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初源自于传统中草药,功能性植物提取物为传统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此后,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提高,更多具备抗氧化、抗癌、增强免疫力的植物提取物被逐渐发掘应用;近年来,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植物提取色素、甜味剂、植物精油、油脂的广泛使用。新品类与有效成分不断被发现的同时,植物提取物新的应用领域亦被发掘。 1.4、 发展趋势:新品种与应用领域不断开发,行业专业化、精细化、集中度不断提高 2013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出具的《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对国际贸易中常见的7种植物提取物品类制定了团体标准。2015年至2021年又增加了三批次的新品类,现在已完成共计46个标准的制定。目前,我国已有植物提取物1,000余种,其中主要用于工业提取的已超过300种。新品类与有效成分不断被发现促进了植物提取物的功效与新的应用领域逐渐被开发,更多的保健品、药品、食品及化妆品开始使用植物提取物。 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与植物提取物品类的逐步完善,保健品、药品厂商对植物提取原料形成了进一步的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在产品性质方面,要求更低的杂质率、灰分率、溶剂残留,在产品品类方面,要求更丰富的产品系族,在产品规格方面要求微米级别等更精细的标准。植物提取厂商需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积累专业化制造经验,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水平,才能在上述方面持续满足市场需求。 植物提取行业呈现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格局。随着终端消费者对植物提取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等要求的提高,以及行业监管政策对药品、保健品与化妆品原料标准的日益趋严,行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向高端市场和先进企业集中,规模偏小的生产企业逐渐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具备植物提取领域深厚技术储备、拥有完善生产管理体系、积累长期生产经验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1.5、竞争格局:晨光生物体量最高,公司研发投入突出 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品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植物提取企业基于其投资经济效益、技术研发能力、营销网络建设成本等原因,通常专注于特定几种植物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在上述背景下,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较多、各自产品差异化较大的特点。 自成立以来,欧康医药专注于植物原料与提取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领先、成熟的植物提取、纯化、合成技术与生产工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先后通过EuGMP、FSSC22000、HACCP、ISO22000、ISO9001、HALAL、KOSHER等认证,产品远销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区,为包括全球保健品优质品牌纽崔莱Nutrilite、知名的营养保健品公司澳佳宝Blackmores、江苏艾兰得营养品有限公司、专注于化学品行业100余年的布伦泰格Brenntag等在内的多个知名保健品医药品终端客户提供原料。经过多年积累,欧康医药在植物提取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陆续成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槲皮素、橙皮苷产品以及鼠李糖提取物产品的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产品在国内外行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地位。 在2022年1-6月期间,选取同行业可比公司莱茵生物(002166.SZ)、嘉禾生物(A17345.SZ)、晨光生物(300138.SZ)、得乐康(A21226.SZ)和天一生物(831942.NQ)作为公司的对比标的,在经营情况、关键业务数据、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 业务方面来看,欧康医药主要同行业可比公司产品布局覆盖功能性植物提取物、天然色素、香辛料、精油等多种品类。欧康医药在枳实类、槐米类植物提取方向拥有多年的生产经验以及完备的产品品类,聚焦于对枳实类、槐米类植物提取物进行纵深开发与应用,并陆续主持编制了芦丁、槲皮素、橙皮苷、鼠李糖产品的行业国际商务标准,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物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专业化的产品纵深开发优势使得欧康医药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领域具备更深的认知与理解,并在生产工艺与功效应用方面建立了明显的优势,所开发的产品满足了市场中不同客户的多样需求,将持续巩固并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规模上来看,欧康医药与已披露的可比公司莱茵生物、晨光生物、天一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4、6.42、32.27、0.78亿元。其中晨光生物的体量最大,欧康医药的主要同行业可比公司产能与销售规模显著较大。虽然欧康医药的营收规模较小,单营收能力优异。 盈利能力上,近三年内,欧康医药的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与莱茵生物和晨光生物接近,低于嘉禾生物、天一生物。我国植物提取物品类繁多,其细分市场规模、原料供应波动、提取工艺复杂程度以及下游需求情况共同决定了特定品类的毛利率情况,进而影响植物提取企业整体毛利率水平。而净利率上,欧康医药达到了17.08%,位列第二,仅次于莱茵生物,表现优异。 期间费用:欧康医药销售费用率低于其他同行业可比公司,管理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数。欧康医药经营规模较小,且主营业务为枳实类与槐米类植物提取物的销售,产品结构相对简单,经营管理环节更少,因此整体管理费用率较低。 欧康医药的财务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存在显著差异。2020年及2021年度,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较大影响,财务费用率有所提高。 欧康医药的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欧康医药持续在植物提取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为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近三年来,欧康医药的期间费用分别为2,208.25万元、2,323.67万元、2,607.77万元及1,205.9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22%、12.14%、8.66%及7.84%,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销售费用方面:欧康医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62.61万元、189.31万元、151.28万元、71.67万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0%、0.99%、0.50%、0.47%。主要为运输费用、销售人员工资薪酬、服务费以及宣传费等,上述费内占90.51%、79.98%、83.72%和56.03%。2022年1-6月公司出口产品保险费用为26.76万元,大幅增长,主要系2022年的保险费用率提高所致。 管理费用方面:欧康医药的管理费用分别为948.11万元、783.06万元、998.71万元和446.41万元,主要为股权激励费用、职工薪酬、服务费和折旧与摊销,上述项目在近三年内合计占管理费用的比例分别为52.23%、82.27%、85.01%和88.85%,其余为认证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等费用,2019年度另有工伤事故医疗费及补偿费用294.82万元,占当年管理费用比例为31.10%。 研发费用方面:欧康医药的研发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直接投入的研发材料及消耗的能源以及研发专用设备的折旧与摊销,发生额分别为773.29万元、1,084.80万元、1,234.34万元和644.29万元。 财务费用方面:欧康医药的财务费用分别为124.23万元、266.48万元、223.44万元及43.60万元,以利息费用支出和资金占用费为主。利息费用与银行借款规模相关。 2? 再看公司:深耕天然黄酮类的植物提取,2021营收创新高 2.1、 发展历程:专注天然维生素P类植物,聚焦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植物提取行业 以下内容详见完整报告,【阅读原文】获取下载链接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 报告发布时间:2022.11.27 分析师: 诸海滨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7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交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诸海滨科新先声 所获荣誉 ??2016-2021年卖方水晶球奖新三板公募/总榜第一名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机构第一名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