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公司侧:上市主体发力提质增效—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成效(五)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广发策略】公司侧:上市主体发力提质增效—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成效(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 引言:从公司角度看,资本市场改革主要作用于公司治理、公司资本运作、金融监管三个视角,共同助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 公司治理维度,内生式激励计划聚集科技企业:(1)从总量上看,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今共发布股权激励685个,较2012年同比增加7.56倍;22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227个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28%。(2)从行业分布上看,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高端制造业发布股权激励数量占比分别为12%/12%/10%,证明科技类企业更加偏好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来留住科技人才与企业共成长。(3)从衍生影响上看,随着资本市场激励机制建设逐步支撑科技类企业发展,A股整体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上半年A股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为2.2%,较2006年提高1.8pct。 ● 资本市场维度,外延式制度安排注入企业新能:(1)定增新规理性松绑,供需两端适配平稳。20年定增新规从发行底价与定价基准的比例下调(90%→80%)、限售期缩短(36/12个月→18/6个月)、发行对象扩容(10/5名→35名)、发行规模上限提高(20%→30%)等多维度松绑。根据Wind数据,20-21年定增市场热情大幅提升,2020-2021年,定增募资规模均超8千亿元,且20年以来定增项目平均发行价与基准价比例保持在85%左右,供需适配平稳。(2)小额并购快速审核,横向整合重塑价值。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9月,今年并购重组事件合计110件,超过2021全年(104件),其中45%为横向整合并购目的。(3)分拆上市规则细化,第二曲线重续成长,2019年境内分拆至A股上市规则明朗后,拆分案例明显增多,根据毕马威数据,2021年上市公司公告分拆至A股上市共38例,较2011年增长9.5倍。22年分拆上市新规出台,整合原A股上市公司分拆至境内外上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清晰分拆路径。 ● 金融监管维度,法治化从严监管优化资本市场生态:(1)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完善上市监管和退市机制,监管出清速度渐加快,市场生态良性循环。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2月退市新规正式发布,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今共有46家上市公司退市,集中于传媒、商贸零售和电子等行业。(2)严格执法,精准提效,强化资本市场“零容忍”。根据证监会官网,2021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609起,案发数量连续3年下降。 ●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一、公司治理维度:内生式激励计划聚集科技企业 从股权激励方式看,创业板开市以来,股权激励数量迅速从个位数攀升至破百,根据Wind数据,2012年度股权激励发行数首度超过100个,2022年至今共发布股权激励685个,较2012年同比增加7.56倍。从行业分布上看,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高端制造业发布数量占比分别为12%、12%和10%,体现出股权激励是科技类企业激励和保留科技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员工持股方式看,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实行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国企带头混改的背景下,20年以来员工持股计划数量上升,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员工激励的方式之一,目的是将员工激励和企业业绩目标绑定,激励和目标一致,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根据Wind数据,22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227个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28%。从行业分布上看,电子、生物医药、机械设备、计算机等科技型产业发布数量占比均高于8%,证明科技类企业更加偏好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留住科技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可以发现,随着资本市场激励机制建设逐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类企业发展,A股整体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上半年A股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为2.2%,较2006年提高1.8pct。分行业来看,IT、半导体、通信等科技类行业的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最高。 二、资本运作维度:外延式机制安排注入企业新能 (一)定增新规理性松绑,供需两端适配平稳 17年定增制度收紧后,A股整体定增规模有所放缓,20年定增新规从发行底价与定价基准的比例下调(90%→80%)、限售期缩短(36/12个月→18/6个月)、发行对象扩容(10/5名→35名)、发行规模上限提高(20%→30%)等多维度松绑。根据Wind数据,20-21年定增市场热情大幅提升,2020-2021年,定增募资规模均超8千亿元,且20年新规以来定增项目平均发行价与基准价比例保持在85%左右,供需适配平稳。 此外,22年可转债新规或收紧短期流动性,但长期有利于投资者保护以及可转债市场效率提升。配股融资的实施次数和融资额度远低于定增、可转债等其他再融资方式,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配股融资额同比增加290%,属于近10年来增速第二高的年份。 (二)小额并购快速审核,横向整合重塑价值 14-15年并购规则松绑,导致一轮并购潮,热度退去后,证监会又于2018年正式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并于2020年拓宽审核通道,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9月,今年并购重组事件合计110件,超过2021全年(104件)。从并购目的上看,45%为横向整合。 (三)分拆上市规则细化,第二曲线重续成长 2019年境内分拆至A股上市规则明朗后,拆分案例明显增多,根据毕马威数据,2021年上市公司公告分拆至A股上市共38例,较2011年增长9.5倍。2022年1月,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整合原A股上市公司分拆至境内外上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清晰分拆路径,后续A股分拆上市数量有望持续增加。 三、金融监管维度:法治化从严监管优化市场生态 (一)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1)完善上市监管:21年起证监会进一步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强化IPO企业现场检查和中介机构现场督导;(2)完善退市机制: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2月退市新规正式发布。目前A股市场基本形成涵盖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运作类、重大违法类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和主动退市机制安排。2022年财务指标类退市集中显现效率,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今共有46家上市公司退市,为2021全年的1.3倍,集中于传媒、商贸零售和电子等行业。 (二)严格执法,精准提效 近年来,证监会监管效能有效提升,根据证监会官网,2021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609起,案发数量连续3年下降,作出处罚决定371项,罚没款金额45.53亿元。 四、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疫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分析师: 倪 赓 :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 康 :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报告摘要 ● 引言:从公司角度看,资本市场改革主要作用于公司治理、公司资本运作、金融监管三个视角,共同助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 公司治理维度,内生式激励计划聚集科技企业:(1)从总量上看,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今共发布股权激励685个,较2012年同比增加7.56倍;22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227个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28%。(2)从行业分布上看,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高端制造业发布股权激励数量占比分别为12%/12%/10%,证明科技类企业更加偏好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来留住科技人才与企业共成长。(3)从衍生影响上看,随着资本市场激励机制建设逐步支撑科技类企业发展,A股整体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上半年A股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为2.2%,较2006年提高1.8pct。 ● 资本市场维度,外延式制度安排注入企业新能:(1)定增新规理性松绑,供需两端适配平稳。20年定增新规从发行底价与定价基准的比例下调(90%→80%)、限售期缩短(36/12个月→18/6个月)、发行对象扩容(10/5名→35名)、发行规模上限提高(20%→30%)等多维度松绑。根据Wind数据,20-21年定增市场热情大幅提升,2020-2021年,定增募资规模均超8千亿元,且20年以来定增项目平均发行价与基准价比例保持在85%左右,供需适配平稳。(2)小额并购快速审核,横向整合重塑价值。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9月,今年并购重组事件合计110件,超过2021全年(104件),其中45%为横向整合并购目的。(3)分拆上市规则细化,第二曲线重续成长,2019年境内分拆至A股上市规则明朗后,拆分案例明显增多,根据毕马威数据,2021年上市公司公告分拆至A股上市共38例,较2011年增长9.5倍。22年分拆上市新规出台,整合原A股上市公司分拆至境内外上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清晰分拆路径。 ● 金融监管维度,法治化从严监管优化资本市场生态:(1)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完善上市监管和退市机制,监管出清速度渐加快,市场生态良性循环。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2月退市新规正式发布,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今共有46家上市公司退市,集中于传媒、商贸零售和电子等行业。(2)严格执法,精准提效,强化资本市场“零容忍”。根据证监会官网,2021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609起,案发数量连续3年下降。 ●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一、公司治理维度:内生式激励计划聚集科技企业 从股权激励方式看,创业板开市以来,股权激励数量迅速从个位数攀升至破百,根据Wind数据,2012年度股权激励发行数首度超过100个,2022年至今共发布股权激励685个,较2012年同比增加7.56倍。从行业分布上看,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高端制造业发布数量占比分别为12%、12%和10%,体现出股权激励是科技类企业激励和保留科技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员工持股方式看,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实行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国企带头混改的背景下,20年以来员工持股计划数量上升,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员工激励的方式之一,目的是将员工激励和企业业绩目标绑定,激励和目标一致,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根据Wind数据,22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227个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28%。从行业分布上看,电子、生物医药、机械设备、计算机等科技型产业发布数量占比均高于8%,证明科技类企业更加偏好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留住科技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可以发现,随着资本市场激励机制建设逐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类企业发展,A股整体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上半年A股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为2.2%,较2006年提高1.8pct。分行业来看,IT、半导体、通信等科技类行业的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最高。 二、资本运作维度:外延式机制安排注入企业新能 (一)定增新规理性松绑,供需两端适配平稳 17年定增制度收紧后,A股整体定增规模有所放缓,20年定增新规从发行底价与定价基准的比例下调(90%→80%)、限售期缩短(36/12个月→18/6个月)、发行对象扩容(10/5名→35名)、发行规模上限提高(20%→30%)等多维度松绑。根据Wind数据,20-21年定增市场热情大幅提升,2020-2021年,定增募资规模均超8千亿元,且20年新规以来定增项目平均发行价与基准价比例保持在85%左右,供需适配平稳。 此外,22年可转债新规或收紧短期流动性,但长期有利于投资者保护以及可转债市场效率提升。配股融资的实施次数和融资额度远低于定增、可转债等其他再融资方式,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配股融资额同比增加290%,属于近10年来增速第二高的年份。 (二)小额并购快速审核,横向整合重塑价值 14-15年并购规则松绑,导致一轮并购潮,热度退去后,证监会又于2018年正式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并于2020年拓宽审核通道,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9月,今年并购重组事件合计110件,超过2021全年(104件)。从并购目的上看,45%为横向整合。 (三)分拆上市规则细化,第二曲线重续成长 2019年境内分拆至A股上市规则明朗后,拆分案例明显增多,根据毕马威数据,2021年上市公司公告分拆至A股上市共38例,较2011年增长9.5倍。2022年1月,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整合原A股上市公司分拆至境内外上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清晰分拆路径,后续A股分拆上市数量有望持续增加。 三、金融监管维度:法治化从严监管优化市场生态 (一)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1)完善上市监管:21年起证监会进一步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强化IPO企业现场检查和中介机构现场督导;(2)完善退市机制: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2月退市新规正式发布。目前A股市场基本形成涵盖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运作类、重大违法类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和主动退市机制安排。2022年财务指标类退市集中显现效率,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今共有46家上市公司退市,为2021全年的1.3倍,集中于传媒、商贸零售和电子等行业。 (二)严格执法,精准提效 近年来,证监会监管效能有效提升,根据证监会官网,2021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609起,案发数量连续3年下降,作出处罚决定371项,罚没款金额45.53亿元。 四、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疫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分析师: 倪 赓 :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 康 :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