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君金工】ETF纳入互联互通事件点评: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抬升【附预测名单】

【国君金工】ETF纳入互联互通事件点评: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抬升【附预测名单】

作者:微信公众号【Allin君行】/ 发布时间:2022-06-0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金工】ETF纳入互联互通事件点评: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抬升【附预测名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Allin君行” ,关注我们 导读 ETF纳入互联互通,推动两地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虽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但长期利好内地市场ETF成交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向发达市场靠拢 摘要 l 2022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在现有沪深港通机制的基础上,拟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内地与香港市场的股票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并从纳入条件、投资方式、投资额度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制度安排,丰富两地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便利资产的全球优化配置。 l 从具体的纳入标准来看,内地与香港相对保持一致,主要聚焦规模、上市时间与标的指数中互联互通个券的权重。我们分别筛选了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ETF产品。内地ETF共70只,从产品类型上看,宽基类产品和主题/策略类产品居多,宽基类产品的底层指数主要集中在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主题策略类的产品主要聚焦“新半军”主题。香港满足当前纳入标准的ETF仅6只,跟踪指数为恒指、恒生科技或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虽总体只数较少,但其具备无涨跌停限制、交易时间长的优势。 l 北上资金历史宽基与行业偏好:宽基层面,北上资金仍旧显著青睐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风格,对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成长风格虽配置比例边际上升,但整体仍相对较低。行业层面,北上资金同样显现出显著的行业偏好,自2017年至今月均配置比例最高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17.69%)、医药生物(10.29%)与家电(9.60%),从边际变动来看,北上存在一定的行业轮动的特征,其中持仓比例上升最显著的行业为电力设备。鉴于北上资金历史偏好相对较为显著且持续,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北上资金通过ETF流入A股也将大概率延续其历史的配置偏好,对应宽基与行业将优先受益。 l 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在当前额度仍然充足且ETF纳入额度统计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单纯由ETF互联互通投资带来的市场成交额的增量短期并不会太大。长期来看,互联互通机制落地,ETF市场进一步扩容后,随着海外成熟投资者的引入,ETF有望逐步成为主流交易工具,成交活跃度逐步向发达市场靠拢。 l 风险提示:征求意见稿与最终方案可能存在差异;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 01 事件回顾:股票ETF纳入互联互通,两地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 2022年5月27日,为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以下简称“ETF”)纳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共识,进一步扩充交易品种,不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在现有沪深港通机制的基础上,拟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内地与香港市场的股票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对原有沪港通、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联合公告,从发布之日起至ETF纳入互联互通整体方案正式实施,需要2个月左右准备时间。 根据征求意见的实施办法,ETF纳入互联互通的制度安排主要参照股票互联互通,基本遵循内地与香港现行的基金运作、交易结算法律法规以及运行模式。以上交所为例,主要制度安排如下: (一)股票ETF纳入条件:由两地交易所共同商议决定,内地市场ETF过去6个月日均资产规模达15亿元人民币,且成份证券以沪深股通标的股票为主;香港市场ETF过去6个月日均资产规模达17亿元港币,成份证券以港股通标的股票为主,且不含合成ETF、杠杆及反向产品。同时,此次纳入标的的ETF须满足上市6个月、标的指数发布已一年等要求。原则上,纳入标的ETF每半年调整一次。 (二)投资方式: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投资于两地股票ETF,不允许申购赎回,仅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三)投资额度。ETF投资额度与股票投资额度同等对待,两者合并统计及管理。 对于两地外投资者而言,ETF是一种被动型投资工具,具有费率低、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的特征。股票ETF纳入互联互通有助于完善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产品生态体系,丰富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便利资产的全球优化配置。 02 潜在受益ETF及其对应行业与风格 2.1 ETF纳入标准两地相对一致,主要聚焦规模、上市时间与标的指数中互联互通个券的权重 从联合公告公布的内容来看,内地上市ETF和香港上市ETF分别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方可纳入互联互通的范畴,总体而言,两地的纳入标准相对一致,原则上,纳入标的ETF每半年调整一次。 2.2 潜在ETF纳入标的:内地以宽基类和主题类居多,香港入选只数较少 内地市场 根据上述的纳入标准,我们筛选出了潜在的ETF纳入标的,共70只。从产品类型上看,宽基类产品(24只)和主题/策略类产品(36只)居多:其中宽基类产品的底层指数主要集中在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分别对应最新产品规模1140亿、510亿、265亿;主题策略类的产品主要聚焦“新半军”,新能源主题+半导体/芯片主题+军工主题的产品最新规模707亿。 香港市场 香港市场股票型ETF数量相较内地市场偏低,且绝大多数ETF规模较小,同时底层指数多样性较强,许多为跨市场ETF,从而我们筛选出的能满足当前纳入标准的ETF仅6只,跟踪指数为恒指、恒生科技或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虽然目前这三个指数在内地市场均有同类产品进行追踪,但相比之下香港上市ETF存在以下几点优势吸引投资者南下投资: 1) 香港上市ETF无涨跌停限制,但内地上市ETF须遵守涨跌停制度,香港上市ETF日度跟踪误差相对较小。 2) 香港交易时间长于内地,对于盘后发布信息的交易窗口更长。 03 北上资金历史宽基与行业偏好:大盘蓝筹与消费行业仍受北上青睐,电力设备增持显著 过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北上资金整体偏好相对较为显著且持续,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北上资金通过ETF流入A股也将大概率延续其历史的配置偏好,我们首先针对ETF更为适用的宽基和行业层面分析其历史配置行为。 3.1 沪深300代表的大盘蓝筹配置比例重回高位 北上资金仍旧显著青睐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风格,对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成长风格虽配置比例边际上升,但整体仍相对较低,从北上整体在宽基中的边际变动我们可以观察到,相对估值为其调整配置比例的重要考量因素。总体比例变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2017-202201:北上资金在沪深300中的配置小幅迁移至中证500,我们认为这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北上资金在其原先偏好的大盘蓝筹、一线龙头股中的配置比例逐渐到达较高水平,从而面临买入限制和收益率下滑的问题,以及自身不断加深对二线龙头的认知等种种原因, 北上资金不断拓宽其选股域,提升中盘股乃至于偏小盘股在其组合中的配置比例。 2.202201-至今,随着沪深300代表的大盘蓝筹股的估值经过2021年的调整来到了相对较低的位置,我们在曾经的国际化系列报告中分析过,估值是北上资金的重要考量因素,在估值修复预期的驱动下北上资金重新向沪深300进行了调整。 3.2 行业:电力设备配置比例显著上升 北上资金在行业配置上同样显现出显著的行业偏好,自2017年至今月均配置比例最高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17.69%)、医药生物(10.29%)与家电(9.60%),从边际变动来看,北上存在一定的行业轮动的特征,其中持仓比例上升最显著的行业为电力设备,17年初相对持仓比例仅为0.89%,后持续上升,现已超过食品饮料跃升至第一位,相对持仓比例高达16.17%,但即便是上升比例最大的行业,我们通过观察其时间序列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北上资金增持相对平缓,不会出现单期大幅加仓的行为。持仓比例下降最显著的行业为汽车,降幅达-6.90%。 04 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4.1 ETF与股票共用投资额度,目前日均交易额距离上限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联合公告的安排,ETF投资额度与股票投资额度同等对待,两者合并统计及管理。目前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额度上限为分别520亿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为420亿元人民币,此额度规定自2018年4月生效至今。我们统计自新规后北上及南下资金的日均成交额,总体来看每日北上及南下资金的成交金额距离额度上限仍有一定距离,在当前额度仍然充足且ETF纳入额度统计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单纯由ETF互联互通投资带来的市场成交额的增量短期并不会太大。 4.2 长期来看,利好ETF成交活跃度向发达市场靠拢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中,ETF已经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成交活跃度很高。从近期数据来看,美国ETF规模仅占股票总市值的10%左右,但成交额却达到权益市场总成交额的30%左右,成交活跃度明显高于股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 中国ETF市场规模仍较小,但活跃度同样较高,随着互联互通机制落地,ETF市场进一步扩容后,随着海外成熟投资者的引入,ETF有望逐步成为主流交易工具。从中国数据来看,目前ETF规模仅占A股市值的不到2%,与美国的10%相比仍有明显提升空间。与之对比,中国ETF成交额占比却达到了8%,从成交撬动情况来看,中国ETF的交易活跃度甚至要比美国更高。随着ETF互联互通机制的正式落地,海外投资者对ETF的偏好有望推动ETF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吸引公募基金公司加大ETF产品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满足互联互通要求的ETF产品,从而进一步带动ETF成为国内主流的交易工具。 美国ETF基金规模占比稳步提升,目前已占据总体规模的25%以上。随着ETF作为交易工具的不断流行,美国ETF基金规模也持续扩张,目前已占据共同基金总体规模的25%以上,在基金整体业务中地位突出。 中国公募基金业务中,ETF占比仍偏低,未来公募基金业务重心或将逐步向ETF倾斜。从中国数据来看,目前ETF基金规模仅占总体规模的6%左右,与美国相比还有非常明显的提升空间。因此,互联互通机制落地带来的ETF规模扩张或将促使未来公募基金业务重心逐步向ETF倾斜。 05 总结 ETF纳入互联互通丰富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便利资产的全球优化配置。此举措虽然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但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在当前额度仍然充足且ETF纳入额度统计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单纯由ETF互联互通投资带来的市场成交额的增量短期并不会太大。长期来看,互联互通机制落地,ETF市场进一步扩容后,随着海外成熟投资者的引入,ETF有望逐步成为主流交易工具,成交活跃度逐步向发达市场靠拢。 06 风险提示 征求意见稿与最终方案可能存在差异;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 详细报告请查看20220531国泰君安金融工程专题报告《短期增量资金引入有限,长期利好ETF成交活跃度抬升》 特别声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