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穿越疫情曲线:欧美经验与教训——《全球疫情和疫苗跟踪系列》第十篇(高瑞东/赵格格)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宏观】穿越疫情曲线:欧美经验与教训——《全球疫情和疫苗跟踪系列》第十篇(高瑞东/赵格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宏观】穿越疫情曲线:欧美经验与教训——《全球疫情和疫苗跟踪系列》第十篇 报告摘要 引言:过去两年,欧美如何屡次尝试推动经济解封,并最终穿越疫情曲线,配合了哪些货币和财政手段,非常值得我们观察和思考。 核心观点: 美国解封:三次尝试开放,以加强针、特效药等方式压低新增确诊病例曲线 美国一共尝试了三次放松防疫管控、推进复工,分别是2020年6月、2021年6月和2022年初。前两次均带来了疫情反弹,美国政府通过收紧防控、加速疫苗接种等方式压低曲线,并且持续推进大规模财政刺激,对冲经济压力。 2022年初,随欧美逐步验证奥密克戎低致死率,疫情反弹下,美国政府继续推进复工,并且以口服特效药、居家检测等方式压低曲线。2月加州将新冠疫情降级为“地方性”流行病,CDC推动解除室内口罩令,美国进入与疫情共存时期,虽然4月初奥密克戎变种BA2.0再次引发疫情反复,但是全美防疫措施至今并未出现大幅收紧。 英国解封:加强针接种最快、解封最为彻底,目前推进第四针疫苗接种 疫情以来,英国也曾三次尝试推动经济解封,由于其“分步”解封模式,复工导致的疫情反弹程度也低于美国。此外,由于2021年下半年英国加强针接种进度较快,这也使得2021年底变种病株冲击中,英国重症和死亡情况低于美国。 横向对比主要国家,目前英国防疫政策最松,今年2月英国政府解除所有防控措施,阳性无需自我隔离,3月入境旅客无需疫苗接种和病毒检测证明。现在,英国政府正推进第四针疫苗接种,继续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美国宏观对冲:财政赤字货币化+转移支付,支撑消费 美国本轮宏观对冲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货币刺激更快更强,二是货币财政紧密配合,美联储大规模购入美国国债,支撑五轮共约6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三是,6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以现金补贴、失业补贴、企业低息贷款等方式,向中小企业和居民补贴约2.9万亿美元,进而支撑消费和经济恢复。 简而言之,美国先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填补财政赤字缺口,将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给居民,支撑消费。这套机制运转的核心,正是美国通过连接石油美元结算,及军事、粮食、金融等霸权共同构造的美元霸权。 当然,这套组合拳也带来了高通胀、贫富分化、消耗美元信用等一系列成本,美元指数也曾快速回落。不过,随着2021年下半年美国加速解封、经济恢复,叠加2022年初俄乌局势催化,美元指数也在2022年4月重回100关口。 英国宏观对冲:重就业,财政刺激更为克制,货币政策“快进快出” 美国使用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支撑消费,依托了其美元霸主地位。而英国难以复制美国的经济对冲路径,采用了较为克制的财政刺激,多轮财政刺激以保护就业、促进消费、降低服务业行业税负为主,这也使得英国失业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英国货币刺激政策也在疫情解封时快速退出,2021年底英央行便领先美国,启动连续加息,一方面遏制通胀,另一方面,避免美国加息对英镑汇率和英国经济恢复带来冲击。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大幅反复。 发布日期:2022-05-1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宏观】穿越疫情曲线:欧美经验与教训——《全球疫情和疫苗跟踪系列》第十篇 报告摘要 引言:过去两年,欧美如何屡次尝试推动经济解封,并最终穿越疫情曲线,配合了哪些货币和财政手段,非常值得我们观察和思考。 核心观点: 美国解封:三次尝试开放,以加强针、特效药等方式压低新增确诊病例曲线 美国一共尝试了三次放松防疫管控、推进复工,分别是2020年6月、2021年6月和2022年初。前两次均带来了疫情反弹,美国政府通过收紧防控、加速疫苗接种等方式压低曲线,并且持续推进大规模财政刺激,对冲经济压力。 2022年初,随欧美逐步验证奥密克戎低致死率,疫情反弹下,美国政府继续推进复工,并且以口服特效药、居家检测等方式压低曲线。2月加州将新冠疫情降级为“地方性”流行病,CDC推动解除室内口罩令,美国进入与疫情共存时期,虽然4月初奥密克戎变种BA2.0再次引发疫情反复,但是全美防疫措施至今并未出现大幅收紧。 英国解封:加强针接种最快、解封最为彻底,目前推进第四针疫苗接种 疫情以来,英国也曾三次尝试推动经济解封,由于其“分步”解封模式,复工导致的疫情反弹程度也低于美国。此外,由于2021年下半年英国加强针接种进度较快,这也使得2021年底变种病株冲击中,英国重症和死亡情况低于美国。 横向对比主要国家,目前英国防疫政策最松,今年2月英国政府解除所有防控措施,阳性无需自我隔离,3月入境旅客无需疫苗接种和病毒检测证明。现在,英国政府正推进第四针疫苗接种,继续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美国宏观对冲:财政赤字货币化+转移支付,支撑消费 美国本轮宏观对冲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货币刺激更快更强,二是货币财政紧密配合,美联储大规模购入美国国债,支撑五轮共约6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三是,6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以现金补贴、失业补贴、企业低息贷款等方式,向中小企业和居民补贴约2.9万亿美元,进而支撑消费和经济恢复。 简而言之,美国先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填补财政赤字缺口,将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给居民,支撑消费。这套机制运转的核心,正是美国通过连接石油美元结算,及军事、粮食、金融等霸权共同构造的美元霸权。 当然,这套组合拳也带来了高通胀、贫富分化、消耗美元信用等一系列成本,美元指数也曾快速回落。不过,随着2021年下半年美国加速解封、经济恢复,叠加2022年初俄乌局势催化,美元指数也在2022年4月重回100关口。 英国宏观对冲:重就业,财政刺激更为克制,货币政策“快进快出” 美国使用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支撑消费,依托了其美元霸主地位。而英国难以复制美国的经济对冲路径,采用了较为克制的财政刺激,多轮财政刺激以保护就业、促进消费、降低服务业行业税负为主,这也使得英国失业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英国货币刺激政策也在疫情解封时快速退出,2021年底英央行便领先美国,启动连续加息,一方面遏制通胀,另一方面,避免美国加息对英镑汇率和英国经济恢复带来冲击。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大幅反复。 发布日期:2022-05-1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