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镜鉴2020,疫情、预期和市场|首席策评(第一期)20220428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平安证券】镜鉴2020,疫情、预期和市场|首席策评(第一期)2022042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证券研究所策略组 魏伟/谭诗吟 平安观点 2022年已经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年,当前上海和全国的疫情依然影响着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市场的预期仍然不清晰,这种不清晰集中表现在对于奥密克戎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疫情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宏观对冲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我们先把镜头调回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疫情爆发和全国范围内的快速蔓延,使得2020年的春节令人印象深刻。当时市场是如何反应的?春节假日延期之后的市场用1天多的时间释放负面情绪,市场调整幅度在10%左右,随即触底反弹。在随后的2月-3月,海外疫情迅速恶化,全球疫情引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预期,美股市场熔断,A股市场在3月初同步回落并在3月中下旬二次探底,其后随着中国疫情逐步缓解以及美国开启量化宽松,A股在二季度迅速反弹。 经济层面上,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录得-6.8%的极低值,但全年依然取得了2.2%的增长,尤其是2020年7月开始,中国受到疫情管控良好、制造业恢复好于海外经济体的影响,出口增长持续超预期,而这种超预期的表现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底,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8%。在产业层面,我国在2021年上半年对互联网、医疗、教育等行业开启了更大力度的改革和转型的政策部署。 我们再把镜头拉回2022年,市场面临着相较于2020年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愈发明显,消费的疲软是2021年12月观察到的,那个时候深圳疫情还未见迹象,更遑论上海疫情,当然,从2022年3月开始的消费进一步下滑与疫情有着直接的关联。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上升和行业景气度的下滑是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显露的,但到2022年3月,百强房企销售面积下滑速度已经从2021年末的-30%扩大到了近-60%。2021年底中央就提出了三重压力,而2022年的疫情进一步加大了三种压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利的一面,从2021年年底开始,财政和货币政策皆已趋向宽松,产业政策在促消费和稳地产方面加快部署,收缩性的政策全面退出,国务院对于短期疫情造成的物流等问题也在三令五申要求尽快打通堵点。 在资本市场的逻辑里,短期冲击对于企业长期定价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我们在复盘时可以看到,2020年疫情冲击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我们认为2022年的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长期变量,例如疫情影响如何退出、全球产业链如何调整、俄乌局势对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长期影响等,这种影响还将持续反映在资本市场未来的表现之中。 每当长期问题与短期冲击交织的时候,市场总会呈现一种过度悲观的状态,但是从目前市场的调整幅度、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盈利的角度看,我们认为2022年的市场风险已经不大,2021年底以来调整幅度最大的板块中,也不乏中长期景气度向上的超调板块;从预期回报的角度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性价比远远高于2021年末,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股债收益比均在90%以上。因此我们乐观的相信,这种悲观预期终会随着不确定性的缓和而逐渐褪去。 在诸多不确定性下,资本市场应该去寻找相对确定性的领域作为布局的重点。我们认为在加大内循环的基调下,政策重点将着力于扩大国内的投资和消费,2022年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已经是确定的事,消费领域的刺激政策在疫情过后大概率会出台,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依然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其次,在全球供应链不通畅的背景下,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能源和资源品安全也是市场需要关注的主线;另外,政策对于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边际缓和,互联网的龙头企业的调整已经趋于尾声。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蔓延超预期; 2)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3)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4)地缘政治环境波动加剧。 平安证券研究所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查看全文 Mini Program 报告作者信息 平安证券研究所投资评级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免责条款 策略配置研究团队 平安证券 投资机会 股市行情 政策风向 剖析 策略评论 【微信账号】Equity_Strategy
平安证券研究所策略组 魏伟/谭诗吟 平安观点 2022年已经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年,当前上海和全国的疫情依然影响着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市场的预期仍然不清晰,这种不清晰集中表现在对于奥密克戎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疫情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宏观对冲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我们先把镜头调回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疫情爆发和全国范围内的快速蔓延,使得2020年的春节令人印象深刻。当时市场是如何反应的?春节假日延期之后的市场用1天多的时间释放负面情绪,市场调整幅度在10%左右,随即触底反弹。在随后的2月-3月,海外疫情迅速恶化,全球疫情引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预期,美股市场熔断,A股市场在3月初同步回落并在3月中下旬二次探底,其后随着中国疫情逐步缓解以及美国开启量化宽松,A股在二季度迅速反弹。 经济层面上,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录得-6.8%的极低值,但全年依然取得了2.2%的增长,尤其是2020年7月开始,中国受到疫情管控良好、制造业恢复好于海外经济体的影响,出口增长持续超预期,而这种超预期的表现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底,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8%。在产业层面,我国在2021年上半年对互联网、医疗、教育等行业开启了更大力度的改革和转型的政策部署。 我们再把镜头拉回2022年,市场面临着相较于2020年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愈发明显,消费的疲软是2021年12月观察到的,那个时候深圳疫情还未见迹象,更遑论上海疫情,当然,从2022年3月开始的消费进一步下滑与疫情有着直接的关联。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上升和行业景气度的下滑是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显露的,但到2022年3月,百强房企销售面积下滑速度已经从2021年末的-30%扩大到了近-60%。2021年底中央就提出了三重压力,而2022年的疫情进一步加大了三种压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利的一面,从2021年年底开始,财政和货币政策皆已趋向宽松,产业政策在促消费和稳地产方面加快部署,收缩性的政策全面退出,国务院对于短期疫情造成的物流等问题也在三令五申要求尽快打通堵点。 在资本市场的逻辑里,短期冲击对于企业长期定价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我们在复盘时可以看到,2020年疫情冲击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我们认为2022年的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长期变量,例如疫情影响如何退出、全球产业链如何调整、俄乌局势对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长期影响等,这种影响还将持续反映在资本市场未来的表现之中。 每当长期问题与短期冲击交织的时候,市场总会呈现一种过度悲观的状态,但是从目前市场的调整幅度、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盈利的角度看,我们认为2022年的市场风险已经不大,2021年底以来调整幅度最大的板块中,也不乏中长期景气度向上的超调板块;从预期回报的角度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性价比远远高于2021年末,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股债收益比均在90%以上。因此我们乐观的相信,这种悲观预期终会随着不确定性的缓和而逐渐褪去。 在诸多不确定性下,资本市场应该去寻找相对确定性的领域作为布局的重点。我们认为在加大内循环的基调下,政策重点将着力于扩大国内的投资和消费,2022年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已经是确定的事,消费领域的刺激政策在疫情过后大概率会出台,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依然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其次,在全球供应链不通畅的背景下,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能源和资源品安全也是市场需要关注的主线;另外,政策对于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边际缓和,互联网的龙头企业的调整已经趋于尾声。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蔓延超预期; 2)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3)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4)地缘政治环境波动加剧。 平安证券研究所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查看全文 Mini Program 报告作者信息 平安证券研究所投资评级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免责条款 策略配置研究团队 平安证券 投资机会 股市行情 政策风向 剖析 策略评论 【微信账号】Equity_Strategy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