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021年报及22Q1季报点评|海力风电(301155.SZ):风自海上,蓄力前行【民生电新】

2021年报及22Q1季报点评|海力风电(301155.SZ):风自海上,蓄力前行【民生电新】

作者:微信公众号【电新邓永康团队】/ 发布时间:2022-04-2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2021年报及22Q1季报点评|海力风电(301155.SZ):风自海上,蓄力前行【民生电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风自海上,蓄力前行 摘要 ■事件概述:4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58亿元,同比增长38.93%;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增长80.8%;EPS为6.64元,同比增长76.13%。单季度看,公司2021Q4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下降40.58%;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下降18.67%。2022Q1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下降86.03%;归母净利润6203.64万元,同比下降70.27%;EPS为0.29元,同比下降77.34%。 ■点评:受益于海风抢装,21年量价齐升业绩高增。 ①量:公司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2021年分别实现销售量613/387/1套,合算出货量约53万吨;其中塔筒和桩基贡献主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5.3%和62.4%。 ②价:2021年塔筒单价约314万元/套,同比增长21.4%;桩基单价约880万元/套,同比增长28.9%;导管架单价约864万元/套,为2019年结存项目,2021 年完工销售出库。 ③利: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约29.13%,同比提升4.65Pcts。分产品来看,塔筒毛利率约27.96%,同比提升4.7Pcts;桩基毛利率约28.44%,同比提升4.61Pcts。 ④2022Q1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1)一季度一般非海风施工窗口期;2)21年抢装在拉高基数的同时也透支一定需求,而22Q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仅约260MW,海风项目实际开工较少导致需求减少;3)疫情对来料和发货都有一定影响;4)海风产业链处于平价初期,零部件环节有一定降价压力。 ■未来核心看点:“扩产能、调结构“两手抓,静待海风放量 ①立足江苏,本土优势明显。江苏作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比最高的省市之一,近海优质风电场多集中分布于南通、盐城等区域,与公司生产基地布局高度重合。 ②海上风电单机容量跃升,公司扩产能和调结构两手抓,积极推进省外布局。大兆瓦产品因重量和直径等因素影响,对产能布局要求较高。公司目前已公告多项扩产项目,预计到今年底有效产能达到60万吨。此外公司还会对部分老产能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推进省外布局。此外随着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和规模效应释放,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89/7.22/9.68亿元,对应2022年4月28日收盘价51.29元,2022-2024年PE依次为29/15/1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1 事件概述:2021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80%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58亿元,同比增长38.93%;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增长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1.06亿元,同比增长80.60%;EPS为6.64元,同比增长76.13%。 分季度:公司2021Q4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下降40.58%;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下降18.67%;扣非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19.70%。 2 点评 2.1 受益于海风抢装,21年量价齐升业绩高增量 量:我国风电发展初期主要依赖政策扶持和补贴,因此装机量一定程度上受政策扰动呈现出周期性。2021年是海上风电项目补贴的最后一年,年内公司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在海风“抢装“的影响下,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且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公司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2021年分别实现销售量613/387/1套,合算出货量约53万吨,其中塔筒和桩基贡献主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5.3%和62.4%。 价:2021年塔筒单价约314万元/套,同比增长21.4%;桩基单价约880万元/套,同比增长28.9%;导管架单价约864万元/套,为2019年结存项目,2021 年完工销售出库。 利:管桩主要采用成本加成的模式定价,成本主要构成为直接材料,钢板和法兰为主要原材料。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近年直接材料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70%以上;其中钢板和法兰是主要原材料,分别约占直接材料成本的60%、10%。 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约29.13%,同比提升4.65Pcts。分产品来看,塔筒毛利率约27.96%,同比提升4.7Pcts;桩基毛利率约28.44%,同比提升4.61Pcts。 2.2 21Q1业绩承压,有望环比改善 根据公司一季报,2022Q1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下降86.03%;归母净利润6203.64万元,同比下降70.27%;扣除税收返还等非经常性损益后,扣非归母净利润-442.85万元,同比下降102.17%;EPS为0.29元,同比下降77.34%。 2022Q1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1)海风施工窗口期集中在二三季度,一季度为传统淡季;2)21年抢装在拉高基数的同时也透支一定需求,而22Q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仅约260MW,海风项目实际开工较少导致需求减少;3)疫情对来料和发货都有一定影响;4)同时海上风电产业链处于平价初期,零部件环节有一定降价压力。 其他关键指标:根据公司一季报,22Q1预付款项为1.18亿元,较21年末增长5966万元、涨幅约102.28%,应付票据为5660万元,较21年末增长1795万元、涨幅约46.44%;以上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增加备料,预计随着海上项目招标陆续启动,以及开工逐步推进,公司业绩有望实现环比改善。在建工程方面,22Q1较21年末增长约7740万元、涨幅约60.45%,主要用于基建及改造工程。 3 核心看点:“扩产能、调结构“两手抓, 静待海风放量 立足江苏,本土优势明显。公司所在城市江苏南通拥有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定位于成为“风电产业之都”,通过引进上海电气、中国海装、明阳智能等国内知名风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商,着力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运维、海洋新兴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海力风电、海灵重工、海工能源、海力海上等多个生产基地,分布于如东、通州、大丰等沿海地区。一方面,公司前期沿海地区生产基地的布局可以有效降低公司运输成本,提升公司现场技术服务能力及售后维护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江苏作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比最高的省市之一,近海优质风电场多集中分布于南通、盐城等区域,与公司生产基地布局高度重合。 21年起风机大型化趋势加快,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容量为3.5MW。据CWEA统计,2021年国内新增装机的平均单机容量为3.5MW,同比增长31.7%;其中,陆上风机平均单机容量为3.114MW,同比增长20.7%,海上风机平均单机容量为5.563MW,同比增长13.9%。截至2021年底,累计装机的风机平均单机容量为2.025MW,同比增长8.1%。2021年,在新吊装的风电机组中,3.0MW(不含)以下新增装机容量占比约20%,同比下降约42Pcts;3.0MW-5.0MW (不含)风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6.4%,同比增长约22Pcts;5.0MW及以上风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23.3%,同比增长约19Pcts。 海上风电开启单机容量跃升,对公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抢装潮前海风主要是4-5MW,桩重大概700-800吨;而从今年海风主机招标情况来看,基本7-8MW起步,广东部分项目已达到10MW甚至11MW,桩重大致1500吨起步,对应塔筒直径也预计将从去年的6m以下提升到6.5-7m左右。大兆瓦产品因重量和直径等因素影响,公司现有的部分老生产基地面临运输不便和需要改造调整的情况,同时,公司在沿海港口周边拟新建的生产基地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因此公司今年首要工作是继续进行“扩产能、调结构”任务,保障公司港口周边产能的顺利释放;同时,积极寻找沿海地区适合的地点进行新产能布局。 突破现有产能瓶颈,公司扩产能和调结构两手抓,积极推进省外布局。目前已公告扩产项目中,主要包括:1)募投项目通州湾二期,预计在2022年年中达产后,能够释放20万吨产能;2)拟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投资海上风电塔筒及海工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规划产能20万吨;3)拟在滨海县港口设立新公司并投资建设风电升压站、单桩、塔筒等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规划产能20万吨。此外公司还会对部分老产能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推进省外布局,预计到今年底有效产能达到60万吨。此外随着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和规模效应释放,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包括海上风电塔筒、陆上风电塔筒、海上风电桩基、海上风电导管架等,其中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为主,目前产品涵盖2MW至6.45MW等普通规格产品以及8MW、10MW以上等大功率等级产品。 (1)塔筒:结合公司2021年收入和量价情况,考虑到大兆瓦产能扩张和省外布局加速,以及海风平价之后行业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公司塔筒业务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96.6%/-36.7%/63.3%。 (2)桩基:综合考虑公司2021年收入和量价情况,考虑到大兆瓦产能扩张和省外布局加速,以及海风平价之后行业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公司桩基业务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96.6%/-36.7%/63.3%。 海风开启平价元年,产业链积极调整适应,整体招标数据可观,预计将在2023年开启爆发式增长。公司扩产能和调结构双管齐下,产能弹性和业绩弹性预计可观。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89/7.22/9.68亿元,对应2022年4月28日收盘价51.29元,2022-2024年PE依次为29/15/12倍。我们选择大金重工、天顺风能、东方电缆作为公司估值参考的可比公司。考虑到2022年为海风“抢装”后的第一年,且公司产能结构性调整正在进行,预计公司主营产品的量价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随着平价加速推进,行业内生动力增强,预计2023年海风开启高增,届时伴随产能释放,公司有望受益。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5 风险提示 1)业绩增长不及预期。“抢装潮”结束后,风电建设短期之内将有所调整;且由于风电建设项目审批、建设等时间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风电建设项目批复时间滞后、下游客户风电投资进度放缓、公司产能技术未及时更新,可能会影响公司业绩。 2)原材料涨价超预期。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板、法兰等,如果主要原材料钢板和法兰的采购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发生较大变动,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3)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产业、环保政策等意外性变化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展,导致公司盈利释放不及预期。 财务预测表和估值数据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民生电新 邓永康:S0100521100006 李京波:S0100121020004 郭彦辰:S0100121110013 王一如:S0100121110008 李 佳:S0100121110050 叶天琳:S0100121120027 李孝鹏:S0100122010020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