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学海拾珠”系列之八十五:基金公司调研行为与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付出越多,回报越多?-220330

《华安证券-“学海拾珠”系列之八十五:基金公司调研行为与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付出越多,回报越多?-220330(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学海拾珠”系列之八十五:基金公司调研行为与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付出越多,回报越多?-220330(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文重点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行为是否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按基金规模排序的五分位的基金业绩差异;另一种是构建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基金公司实地调研越频繁,基金业绩越好,这一现象在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而对于规模稍大和较小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更频繁的调研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回报。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丰富选基因子库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一般而言,选基因子大多从基金业绩或持仓数据出发,如何通过基金调研行为筛选得到优秀基金值得深入探究。 基金业绩、实地调研频率和基金规模三者存在相关关系本文收集了58家基金管理公司实地调研频率的202个样本,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得出实地调研频次与基金规模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 再根据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将基金业绩分组,建立回归模型,探究基金业绩、实地调研频率和基金规模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实地调研频率和基金规模影响基金业绩。 实地调研次数越多,基金表现越好。 而公司规模与收益负相关(Fama&French,1993)。 基金公司规模越大,基金业绩越差。 “付出越多,回报越多”对于中等规模的公司成立回归结果显示,基金公司规模与基金业绩呈负相关,实地调研频率与基金业绩显著正相关。 因此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实地调研次数越多,基金绩效越好。 风险提示本文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与海外文献进行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